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試題試卷

河南省焦作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

欄目: 試題試卷 / 發佈於: / 人氣:2.59W

一、選擇題

河南省焦作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相同的一項是( )

A、饋贈/匱乏 哀悼/影影綽綽 百戰不殆/怡然自得

B、旗杆/槍桿 道觀/走馬觀花 參差不齊/重在參與

C、榮膺/贋品 温度/審時度勢 重蹈覆轍/清澈見底

D、膽怯/愜意 浩瀚/頷首低眉 眼花繚亂/歌聲嘹亮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炫耀 報不平 一代天嬌 頭暈目眩

B、蒼茫 閉門羹 滄海桑田 險象迭生

C、氾濫 核潛艇 粗製爛造 張慌失措

D、班紋 脱口秀 克不容緩 顧弄玄虛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熱愛生命 ②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③既然鍾情於玫瑰 ④既然選擇了遠方

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二、情景默寫

默寫。

(1)烽火連三月,________。(杜甫《春望》)

(2)東風不與周郎便,________。(杜牧《赤壁》)

(3)_________,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4)________,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5)天涯海角,多少思念在流淌。一場夜雨飄在李商隱的窗前,喚起他與親友重逢的希冀: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一杯烈酒斟於范仲淹的案前,引發他思家與報國的矛盾:“_________,_________。”(《漁家傲》)

三、名著閲讀

名著閲讀。(任選一題作答)

(1)根據下面選文,請寫出相關的名著和主人公,並概述此背景下發生的故事情節。

一出來,才曉得自己錯了。天上的那層灰氣已經散開,不很憋悶了,可是陽光也更厲害了:沒人敢抬頭看太陽在哪裏,只覺得到處都閃眼,空中,屋頂上,牆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裏透着點紅,從上至下整個地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曬得東西要發火。街上彷彿沒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寬了許多,空曠而沒有一點涼氣,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正在午後一點的時候,他又拉上個買賣。這是一天裏最熱的時候,又趕上這一夏裏最熱的一天。剛走幾步,他覺到一點涼風,就像在極熱的屋裏從門縫進來一點涼氣似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看看路旁的柳枝,的確微微地動了兩下。街上突然加多了人,鋪子裏的人爭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頭,四下裏找。“有了涼風!有了涼風!涼風下來了!”大家都嚷着,幾乎要跳起來。路旁的柳樹忽然變成了天使似的`,傳達着上天的消息。“柳條兒動了!老天爺,多賞點涼風吧!”

作品:____ 主人公:____ 故事情節:____

(2)請為《海底兩萬裏》寫一則推薦語。(可從內容、人物、藝術手法等方面選擇其一,不少於50字)

我的推薦語:__________

四、綜合性學習

閲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日前,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與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簽訂協議,成為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外首家入駐青海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園區的發電企業。這標誌着國內首家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園區正式運營。

該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園區基於“數據公寓”的理念,從運營、設計、建設、規劃到檢修等全產業鏈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智慧服務。目前已具備設備集中監控、功率預測、設備運維管理等多項應用服務。此次大唐青海公司入駐,是青海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因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國網青海電力將通過園區的深化建設,打通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實現產業升級,有力推動青海綠色能源示範省創建。

材料二 1—7月份“規模以上電廠”工業發電量比重圖

(1)請給材料一擬寫一個標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結合材料一,從材料二中提煉出一條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現代文閲讀

一碗撈麪條

(1)到洛陽出差一週了。

(2)下午忙完,我便決定回趟老家。夕陽餘光遊走在城市樓房的輪廓中,大街上車來人往。我不喜歡城裏的熱鬧,會嚇跑夕陽。家裏這時候,風是輕的,田野是靜的,夕陽是害羞的。大巴車只到鎮上,離老家還有十里路。一下車就聽到有人喊我,是父親。父親一手接過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機説話:“接到了,接到了,我們就回來。”説罷把電話遞給我。電話裏母親問我晚飯想吃什麼,我説:“媽,我想吃你擀的撈麪條。”

(3)門前小土坡在夜色下顯得有些陌生而拘謹,似乎把我當成遠方客人。一進門就看到母親正朝着門口快步走來,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進屋。“快坐下,坐車很難受吧?”母親像個得到心愛玩具後的孩子般興奮,我便坐在沙發上。

(4)“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剮要起身,母親又趕忙示意我別動,對我説:“我給你端來,你別起來。”不等我回話,轉身到院子裏了。

(5)母親端來水,遞給我毛巾,轉身又小跑着到廚房去了。我知道母親在給我做撈麪。記得初中時候一天上午放學,由於母親忙農活做飯晚了,我一生氣準備不吃飯就上學去。母親也是這樣讓我坐着,轉身小跑到廚房為我做撈麪。

(6)吃了無數次母親做的撈麪,但從沒認真看過她擀麪條的樣子。想到這裏,我輕輕來到院子裏,廚房門開着,我站在離廚房幾米遠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親。

(7)廚房裏裝的還是以前那種白熾燈,夜色包圍下加上騰空的水蒸氣,白熾燈散發的昏黃光纖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母親就在燈下,正用擀麪杖擀麪,擀麪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氣。麪糰在前後滾動的擀麪杖下由崎嶇粗糙變得慢慢平整,終於像一張紙一樣平鋪在案板上。就像從小到大我走過的路,多少荊棘坑窪,都被母親用雙手鋪平。

(8)我想母親以前肯定也是這樣擀麪條,唯一變化的是她的雙手,曾經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佈滿老繭。母親突然抬頭看到我了,急忙出來,問我是不是餓得受不住了。

(9)我慌忙之間連句完整的話也説不出,只對她搖搖頭,不再看她,一個人回到屋裏坐下等着。

(10)不一會母親就端着一大碗撈麪走進來,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別動,碗很燙。”我便又坐下來。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遞給我筷子,催着我趕緊吃。

(11)母親總是這樣,吃飯時候總要催促我趁熱吃。以前聽到她催,心裏總是一陣怨氣,

偏慢吞吞不緊不慢,任由她嘮叨。今日我卻拿起筷子,夾起麪條送到嘴裏。

(12)“別那麼大口,小心燙着。”我點點頭。“對對,放點醋,這樣好吃,我去拿。”她轉身去廚房拿來醋,給我碗裏倒。“怎麼樣,淡不淡,再放點鹽?”我搖搖頭。“吃肉啊,那是我專門放面裏的快吃!”我夾起一塊肉放在嘴裏,她這才算滿意,站在一邊看我吃。我沒有勸母親去吃飯,因為我知道,我沒吃完,她不肯去。

(13)一碗麪吃完,汗水順着臉頰淌下,這撈麪味道,一半在嘴裏,香而純,另一半在心裏,有點酸楚。一小滴液體流進嘴裏,澀澀的,鹹鹹的,不知道是汗,還是我眼角滲出的淚。

(有刪改)

1、作者為什麼以“一碗撈麪條”為題目?

2、第(5)段中插敍的內容可否刪去,為什麼?

3、批註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請結合加點詞給下面語句做批註。

摘錄:(1)家裏這時候,風是輕的,田野是靜的,夕陽是害羞的。

批註:____

摘錄:(2)我想母親以前肯定也是這樣擀麪條,唯一變化的是她的雙手,曾經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佈滿老繭。

批註:____

4、作者是怎樣表達“母愛”這一主旨的?請結合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經典難讀?只是缺少方法

韓少功

(1)現在很多青年覺得經典作品難讀,不好讀。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得避免自己被流行文化快餐敗壞口味,可能還要注意一些方法。

(2)現場還原。經典大多是前人的作品,總是呈現不同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與當下讀者有經驗隔膜。要克服這種隔膜,需要我們發揮一點想象力,設身處地,知人論世,在閲讀時儘可能還原當時的現場,減少進入作品的障礙。比如,眼下活在都市的人,習慣於使用煤氣和電磁爐,從沒燒過秸稈和柴禾,對“人煙”這個詞可能不會有多少感覺。他們從未經歷過鄉村生活和農業文明,一看到冒“煙”,那還不打電話119報警?當代人習慣於手機視頻通話,大概也不容易對長相思、長相憶、長相戀這一類苦情找到感覺,不容易對渡口、遠帆、歸雁、家書這一類意象怦然心動。還有文學手法的差異也是這樣。我曾説過,漢賦作家們為何那樣喜歡白描鋪陳?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為什麼那樣喜歡寫靜物,寫個街道或修道院,一寫就好幾頁?他們這樣寫是不是太囉嗦?要知道,那時候他們沒有電視,漢代人更沒有照相機,作家是讓人們瞭解異域世界的主要責任人。他們不那樣“囉嗦”,不那樣詳細報告,讀者可能還不答應,還不滿足。他們那樣寫的合理性,只有被放到當時的現場裏,才能被我們同情地理解。

(3)心智對接。作為現代人,我們不必以為自己有了飛機和電腦,就在一切方面都遠超前人。其實,財富、科技是可積累的,是直線進步的,而在道德、智慧等方面卻未必。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聚焦於女性地位:一個不願成為男人“玩偶”的新女性,如何打破自己的婚姻困境。魯迅後來寫過一篇《娜拉走後怎樣》,繼續討論這一話題。現在時間過去了一兩百年,那個時代早已翻篇,但易卜生、魯迅所説的問題解決了嗎?據近期公佈的數據,全國一年之內有五百多萬例離婚案,涉及一千多萬人,如果以十年計,就是一億多人。這裏面自覺悲憤、深感茫然的“娜拉”何止千萬!不難看出,不管生活在什麼時代,不論財賦和科技積累到什麼程度,人的生老病死、恩怨情仇、窮達沉浮,都面臨一些長久甚至永恆的難題。前人和我們差不多是同一張試卷面前的考生。那麼,如果讀經典是有意義的話,無非是這些作品提供了前人的經驗和智慧,能給我們幫助。如果我們面對人生考題不得其解,能與前輩同學切磋一番,或向他們打一個“求助電話”,何樂而不為?在這個意義上,讀經典就是讀自己,讀自己的難事和大事,這樣才可能讀出一種飢渴感和興奮感。

(4)多元互補。經典並非絕對真理,並非萬能和終極,而且各有侷限與缺失。好藥沒有用好的話,就是毒藥。所以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好而知其短”,不要相信一個藥方可以包治百病,可以包打天下。事實上,經典作為一種文化資源,是多元互補的百味良藥,但切切不可亂用——使用時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因條件、因任務目標,組成不同的閲讀配方,產生最好的組合效應,否則就無異於東施放顰,甚至是謀財害命。我經常被一些媒體要求提供推薦書目,總是感到很為難。因為我從不相信“萬能藥方”“通用藥方”,不相信一紙書目可以適用需求各異的讀者。

(5) 。讀經典不是複製知識。飽讀詩書如果只是讀成個書呆子,讀成一部留聲機,就不如不讀。在這個意義上,任何知識都需要用實踐來激活,來檢驗,來消化,來發展創新。陸游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王陽明説:“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根據這種知行觀,讀書、上課、拿文憑充其量只是一種“半教育”,只有讀懂了人生與社會這本“大書”,在生活中嘗過酸甜苦辣,才有一個教育過程的相對完整,才能使知識進入我們的血肉,成為真正可靠、可用的滋養與財富。

(有刪改)

1、仔細閲讀全文,然後給第(5)段開頭補寫一句恰當的話。

2、請分析第(2)段的論證思路。

3、請説説第(3)段最後一句中的“在這個意義上”具體指什麼?

4、第(4)段與第(5)段能否調換?為什麼?

六、文言文閲讀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自《孟子·告子上》)

(乙)墨子自魯即齊,過故人,謂子墨子曰:“今天下莫為義,子獨自苦而為義,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於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處①,則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則食者眾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為義,則子如②勸我者也,何故止我?”

(選自《墨子》)

(註釋)①處:閒居。②如:應該,應當。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一簞食/食之不能盡其才 B、萬鍾於我何加焉/既加冠

C、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後已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甲)文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説是用____這個比喻來闡述____的觀點。(乙)文墨子的話體現了墨子____的品質。

4、(乙)文中墨子的言行證明了(甲)文中的哪句話?

七、詩歌鑑賞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請找出詩中描繪傍晚時分山中美麗景色的詩句。

2、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的非常精妙,換成“望”字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説説為什麼。

八、命題作文

任選一題作文。

(1)我與 的故事

要求:

①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後作文。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讀下面材料,然後作文。

一隻麻雀總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長時間就有一股難聞的味道,於是就不停地換窩。年長而又聰明的麻雀告訴它:“那味道恰恰是從你自己身上散發出來的。”

一隻烏鴉向鴿子抱怨:“這個地方的居民很難相處,我只好飛到別的地方去。”鴿子好心地告訴烏鴉:“你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聲音,飛到哪裏也是白費力氣。”

請根據讀後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得抄襲。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