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試題試卷

湖南省張家界市2018屆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欄目: 試題試卷 / 發佈於: / 人氣:9.02K

一、字詞書寫

湖南省張家界市2018屆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人生,總有許多溝坎需要跨越;歲月,總有許多遺hàn需要彌補;生命,總有許多迷茫需要領悟。生命於我們,只是滄海一粟,然而卻承載(________)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離合,痛苦歡笑,花開花謝,四季輪迴,都寫滿了生活的痕跡;春的和煦,夏的熾(________)烈,秋的豐碩,冬的l n冽,都演繹成了人生路上旖旎的風景。

二、選擇題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今天小學同學相聚,我看到了張明,真想不到當年拿起英語書就頭疼的他,竟然能説出一口流利的英語,真得刮目相看了。

B、學問是“問”出來的,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發揚不恥下問的精神,主動向老師請教,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C、到上海蔘觀世博園的遊客,雖然來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進館排隊的漫長等待中,他們互相攀談,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地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了。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

A、走過這家温暖的書店,安慰着這個城市形色匆匆的人們疲憊的精神和靈魂。

B、因為搭上了網絡購物的順風車,快遞行業迸發出極大的生長活力讓人瞠目結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夠穿越風雨、行穩致遠,關鍵在於其結伴成行,相互借力。

D、作為信息時代的公民,對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要進行批判性思考和鑑別的能力.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一個人在創作和欣賞時所表現的趣味,大半由資稟性情、身世經歷和傳統習尚三個因素決定。 , , 。 , , 。這三層功夫就是通常所謂的學問修養,而純正的趣味必定是學問修養的結果。

①它們的影響有好有壞②我們應該根據固有的資稟性情而加以磨礪陶冶③接收多方的傳統習尚而融會貫通④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個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擺脱⑥擴充身世經歷而加以細心體驗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三、名著閲讀

(題文)名著閲讀。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相信你一定認真閲讀了這部名著,請結合你的閲讀積累完成下列小題。

(1)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①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

②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① ②

(2)《朝花夕拾》是一部冷峻之中有深情的作品,其中兩個女人——阿長與衍太太,栩栩如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衍太太慫恿孩子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在魯迅父親臨終前,讓魯迅大聲叫喊,使父親在痛苦中死去。她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她令人鄙視和厭棄。而阿長卻留給了魯迅和我們温暖的感動。請你用簡潔的語言為阿長寫一段點評。

四、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

閲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2月7日電,《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終於落幕,上海復旦附中16歲高中女生武亦姝冠軍武亦姝連創三關,不負眾望,奪得冠軍。武亦姝憑藉在節目中的吸晴表現,獲得了“滿足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榮譽。隨着該節目的熱播,社會上掀起一波品讀詩詞的熱潮。

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的《中國詩詞大會》似一股清流,以多種詩詞競賽的形式吸引了眾多熱愛詩詞者的目光。雅俗共賞的題目設置使受眾更為廣泛,而王立羣等專家的精彩點評,透過詩句挖掘出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引發更多觀眾特別是學生羣體的關注。

材料二:最近,綜藝節目《朗讀者》備受關注。這是一檔大型朗讀類真人秀節目,嘉賓運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可以説,該節目觸動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懷。是在市場化思維的“泛娛樂化”“淺層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對觀眾深層次文化消費需求的滿足,同時也是“真善美”價值取向的迴歸。

(1)為材料一擬寫一個新聞標題。(25個字以內)

(2)結合兩則材料的內容,探究兩檔節目走紅的共同原因。

五、句子默寫

(題文)古詩文默寫。

(1)周敦頤在《愛蓮説》中用“_____,_____”讚美了蓮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

(2)明月千里寄相思。“_____,_____”(《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對遠方朋友的擔憂和牽掛;“_____,______”(《水調歌頭》),明月寄託了蘇軾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祝願。

六、詩歌鑑賞

閲讀古詩,完成小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請通過尾聯分析該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2.詩人用斑斕的色彩來描寫戰爭場面,請加以賞析。

七、文言文閲讀

閲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小題。

【甲】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節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登山裏許,飛流汩然下瀉,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業已上登,不及返顧,遂從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換骨巖,巖即幔亭峯②後崖也。巖前有庵。從巖後懸梯兩層,更登一巖。巖不甚深,而環繞山巔如疊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巖為室曲直高下隨巖宛轉。

(節選自《徐霞客遊記》)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峯:山峯名。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絕溯

②屬引悽異引

2.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土 人 新 以 木 板 循 巖 為 室 曲 直 高 下 隨 巖 宛 轉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登山裏許,飛流汩然下瀉。

4.甲文寫“水”,各寫了三峽“四時之水”的什麼特點?乙文寫“山”,作者前往“換骨巖”途中俯瞰到什麼“佳致”?請簡要概括。

八、現代文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

香文化

①香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一,伴隨中國文人一起走過了幾千年,但是到了現代,卻是鮮為人知了。

②“靜坐一爐香,萬事可思量”,古代“學界”對香的這種高度的肯定既確定了香的文化品位,又讓香文化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成為雅事。

③孟子曾言:“香為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長壽”。孟子不僅喜香,而且闡述了香的道理,認為人們對香的喜愛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

④中國文人與焚香有不解之緣,通過香事,感悟生活的寧靜,感悟心靈的自由。在沉檀香氣的繚繞中,明心見性,創造一角空靈虛靜的心境。

⑤與香友對品,體悟到君子之交的冰清玉潔、明月在懷。靜、虛、清是香文化的精髓,是文人注入香道的內在靈魂。

⑥古代許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維、李商隱、傅鹹、傅元、黃庭堅、朱熹、蘇軾等。蘇軾即有“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新和印香銀篆盤香”的記錄。僅文人們配製的“梅花香”配方,流傳至今的就有四十三種,“龍涎香”則有三十餘種。

1.從文中看,中國文人喜歡“香”的原因有哪些?

2.第⑥段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有何作用?結合內容分析。

閲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小題。

讀書使人優美

畢淑敏

①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個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絕大多數人的心願。誰不願意美好啊?除了心靈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為了這份美好,人們使出了萬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見的整容,比如塗脂抹粉的化粧。為了撫平臉上的皺紋,竟然發明了用肉毒桿菌的毒素在眉眼間注射,讓面部微小神經麻痺,換來皮膚的暫時平滑……讓我這個曾經當過醫生的人,膽戰心驚。

③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美容之法,卻被人們忽視,那就是讀書啊!

④讀書的時候,人是專注的。因為你在聆聽一些高貴的靈魂自言自語,不由自主地謙遜和聚精會神。即使是讀閒書,看到妙處,也會忍不住拍案叫絕……長久的讀書可以使人養成恭敬的習慣,知道這個世界上可以為師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會沿襲洗耳傾聽的姿態。而傾聽,是讓人神采倍添的絕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視,而每一個生命也都不應被忽視。你重視了他人,魅力就降臨在你雙眸。

⑤讀書的時候,常常會會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與穿透,讓我們在驚歎的同時拈頁展顏。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裝點,微笑可以傳達比所有語言更豐富的善意與温暖。有人覺得微笑很困難,以為是一個如何掌控面容的技術性問題,其實不然。不會笑的人,我總疑心是因為讀書的不夠廣博和投入。書是一座快樂的富礦,儲存了大量濃縮的歡愉因子,當你靜夜撫卷的時候(當然也包括網上閲讀),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騰,迷住了你的雙眼,你眉飛色舞,中了蠱似的笑起來,獨享其樂。也許有人説,我讀書的時候,還時有哭泣呢!哭,其實也是一種廣義的微笑,因為靈魂在這一個瞬間舒展,盡情宣泄。告訴你一個小祕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樂累加一處,都抵不過我在書中得到的歡愉多。而這種欣悦,是多麼的簡便和利於儲存啊,物美價廉,重複使用,而且永不磨損。

⑥讀書讓我們知道了天地間很多奧祕,而且知道還有更多的奧祕,不曾被人揭露,我們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讀書其實很多時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圖書館堆積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書店裏出售的大部分是亡靈的墓誌銘。你在書籍裏看到了無休無止的時間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當你把他人的聰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輕輕説出的時候,你的紅脣就比任何美麗色彩的塗抹,都更加光豔奪目。

⑦你想美好嗎?你就讀書吧。不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但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優美就像五月的花環,某一天飄然而至,簇擁你頸間。

1.閲讀④—⑥段,簡要分析作者是從哪幾方面論述讀書可以使人優美的?

2.“一本好書,一生財富”,我們所學教材及薦讀名著中的人物,有許多都能給予我們積極影響。請從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選一位,結合其精神品質,聯繫實際談談對自己的影響。

推薦人物:諸葛亮 魯迅 杜小康 托爾斯泰 貝多芬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

舌尖上的鄉愁

①無論怎樣的匆忙,不管聚散與悲歡,純粹的美食伴隨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總會讓我們停下腳步,圍坐一起,味不分鹹淡,菜不分南北,在酣暢火熱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追尋每一口美食。這一場場別具風味的盛宴不停流轉在每個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學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構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卻無法參透真正的美味。我們只能用舌尖體會,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鮮味道。

②美食對於中國人,似乎總是凝結了精神和肉體上的二重享受——古樸的食材承載着血親之間的取捨關聯。它承載的不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靈魂深處的滌盪和牽引。雖然地域的遼闊造就了各地飲食的差異。但即便差異再大,飲食中也有一種味道是相似的。鄉音跟味覺,就代表故鄉的味道,總是熟悉而頑固。

③我是抵擋不住這種味道的誘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懶做,能吃不體寬”的緣故,這種熟悉而頑固的味道,讓我對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罷不能。

④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邊,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親、念家,就會常想起家裏的一碗飯一桌菜,泛起的鄉愁,在舌尖醖釀。這些感受與體驗,在作家那裏寫成了文字,在詩人那裏吟成了詩,在媽媽那裏變成了嘮叨,煮成了飯,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風飲露,為的不過是一家人能吃飽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頓,能安逸舒適睡上一覺。

⑤跳躍於我舌尖上的記憶,莫過於媽媽一手燜燉的清湯排骨。去菜場買來最好的肋排,配以筍片、墨魚、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燉之,巧搭成一鍋營養均衡、鮮嫩爽口的佳餚。嘗一口,齒頰留香,是青絲換了華髮都不會忘卻的記憶。吞沒口中的涎,腦海裏開始一幀幀閃現,彷彿一切都是那樣的清晰,讓我清楚地看見媽媽繫上圍裙,忙碌的身影,還有那一碗鯽魚湯。幾尾野生的鯽魚,撒上幾滴鮮奶,幾片豆腐,文火慢燉,就可以熬成一鍋靚湯。拋些提神的香菜,翠澤的葱花,肉質細嫩,汁液濃郁。

⑥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時間沉澱下來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無奇。媽媽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也感謝大自然給予的恩賜。只有媽媽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揀的新鮮香菇肉質肥厚,傘蓋勻稱,剪去蒂,洗淨放置竹籃裏,藉助陽光和風,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鮮美的味道一點點凝聚。這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他海鮮和菜餚搭配,提鮮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⑦眼見媽媽辛苦勞作奉獻精彩的烹飪過程,我會迫不及待地第一個品嚐着來自媽媽創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會喜歡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時雖然不懂什麼叫人生厚味,卻知曉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勞換來一頓噴香的飯菜,家人圍坐一起的時候,沉甸甸的愛融聚在一鍋美味之中。樸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迴盪在舌尖的福報。

⑧滾燙而粗糙的甜蜜,儲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簡簡單單的美食,純純粹粹的世間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飯一粥皆由滿滿的温情和愛意慢慢熬煮煨燉,用一生的時光盛好等待。

⑨最珍貴的等待,也許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歸屬吧。

1.第④段中畫線句“這些感受與體驗”在本段具體指代什麼

2.請你説説段②中“鄉音跟味覺,就代表故鄉的味道,總是熟悉而頑固。”加點詞使用的妙處。

3.談談第⑦段中“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會喜歡舌尖上的厚味”這句話中,兩個“厚味”的不同含義。

4.文章以“舌尖上的鄉愁”為題有什麼作用 請簡要分析。

九、命題作文

閲讀下面文字,然後按要求作文。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真情的話語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青春年少的我們,也總是滿懷着激情與夢想。有的想去揚帆遠航,有的想去沙漠尋寶,有的想去長城懷古,有的想去彼岸看花……生活如此豐富,未來亦無限美好。

請以“我想去___________”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寫出真切體驗與獨特感受。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如可以填寫“旅遊、探險、讀書、奮鬥”等等;

②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與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