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範文五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1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範文五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本學期所要學習的美術課內容,包括繪畫,手工,欣賞等。

2指導學生進一步養成美術課中正確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課堂紀律。

3激發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做好學期初的美術課準備工作。

難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美術課學習習慣。

三、教學準備:

美術書、點名冊、作業本、水彩筆、包書皮,班級成員信息表格等

四、教學過程:

1師生問候,簡單談談愉快的暑假生活。

2學生討論談談本學期希望學習哪些美術知識與技能,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欣賞美術書本內容,瞭解即將學習的美術內容。

3學習習慣和紀律的養成:

(1)抄好課程表,貼在牀頭,明確上美術課的時間。上課前帶齊美術課所需的材料。做到每天觀察課表,提前一晚檢查材料,及時放進書包。如果忘記,到校提早向別的好朋友借(儘可能不在本班借),最晚在課前十分鐘想辦法備齊。

(2)包好美術作業本,平時妥善保管,做到即壞即補。堅決不在美術書、美術作業本、課桌、牆面等地方亂塗亂畫。

(3)做個有心人,平時收集一些可能在美術課上使用的廢舊物品,集中到一個盒子裏收藏。

(4)上課前十分鐘整理好課桌。美術學習用品擺放有序,統一按左上角整齊放置。(用到水桶的課統一打半桶水,並提前放桌腳下。污水分置兩個大水桶,再由值日生按指定位置倒。)

(5)注意美術課堂安全。手工課上使用刀剪,必須用完即合,堅決不拿刀剪等有安全隱患的學習工具等在人前比劃。水墨課上的墨汁瓶也要用完即蓋,並放置安全不易倒的地方……

(6)組長及時收發美術作業本,課代表及時交批,值日生準時擦黑板,做到互相提醒。

(7)每節美術課按學號兩兩值日。兩個值日生主要負責維護課堂紀律,以在點名冊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名字後畫圓圈做記號,在學期末累計算學習態度成績,中途有進步或突出表現,可集體表決消圓圈。

(8)作業做到堂堂清,不拖拉。不在課堂上玩耍、吵鬧。取一個最基本要求,由值日生打分。如:畫面構圖基本飽滿,即使未塗完顏色,可以畫星,表示本節課是認真的。同樣學期末計算總表現。

4請學生按點名冊學號順序給作業本開名字,注意書寫美觀,並用透明包書皮把作業本包好。教師及時整理學生基本信息,打印成表格,分類自己留存,並向值日生,課代表發放,做好相應記錄。

5將上學期各班級學生在市以上繪畫等比賽獲獎情況簡單和學生談談,並展示部分優秀獲獎作品,鼓勵大家在本學期繼續積極參與各類美術方面的比賽,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6請學生上前談談自己本學期學習美術的理想,對老師的希望等。在相互溝通中結束開學第一課。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色彩美認識同一種顏色的特點。

2、用深淺不同的顏色作一幅畫。

二、教學重點。

認識色彩明度變化。

三、教學難點。

作畫時明度對比的利用。

四、教學準備。

繪畫工具:顏料、毛筆、鉛筆。

五、教學課時。

此課教授2課時:第一課專門練習色彩的調製;第二課專門練習色彩的裝飾應用。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畫單色畫

(二)新授。

1、複習學生的色彩知識。

(1)讓學生辨別不同顏色。再出示新課內容。

(2)出示較普通的藍色、示較淡的藍色、較深的藍色請學生辨別。

2、指導:得出結論是不同深淺的同種顏色。

3、問學生如何使同種顏色變深或變淺。

(2)加白加黑還可以加水我們管這種現象叫做色彩的明度變化。(解釋色彩明度概念)

(2)問學生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改變色彩的明度。得出結論,變淡可以塗上本來就淡的顏色。

4、教學生調色,提出要求。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大膽練習,先用原色、間色來進行調配,再嘗試用複色等進行練習。

(四)講評學生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課題:迷彩服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感受圖案的裝飾性特點。

2、學習幾種製作方法,拓展學生思維。

3、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圖案的裝飾性特點。

2、色彩的搭配。

教具學具:繪畫用具、剪紙用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解放軍戰士穿的迷彩服嗎?出示迷彩服的圖片,觀察迷彩服的色彩及圖案。許多動物為了保護自己,經過長期的進化,身上形成了跟周圍環境接近的圖案和色彩,就象一件件的迷彩服。

2、展示欣賞各種有斑紋的動物圖片。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對嗎?

(1)欣賞課本上有斑紋的動物圖片。説説你喜歡哪一種動物,為什麼?

(2)學習幾種製作技法。注意色彩的搭配。

A、運用點、線、面畫動物身上的斑紋。

B、用紙蘸顏料印動物身上的斑紋。

C、用紙對摺,一半塗畫你喜歡的幾種顏色或花斑,另一半鏤刻出動物的外形,然後把紙合上,製作完成。

(3)請同學們動動腦筋,還有其它的什麼製作方法。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選擇一種方法為你喜愛的動物設計一件迷彩服,和它們一同去參加動物聯歡會。

四、:表揚優秀作業

五、課外拓展:還能用什麼辦法為你喜歡的動物穿上漂亮的外衣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紙上畫擺放小圓點,體驗各種變化,並組合出各種創意的作品。

2、在擺放圓點中發現有創意的圓組合會產生美感,給自己帶來心靈的愉悦。

教學重點:

讓學生從大自然和生活的萬物中發現線條的幾種變化,發現圓點在紙上的不同位置產生的不同感覺。

教學難點:

讓學生有創意地玩小圓點,用圓點組合出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準備:

預習:指導學生預習教材內容,收集圓的物品,觀察尋找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圓的圖案。

教具:平面構成“圓點的變化”。

學具:彩筆、瓶蓋、鈕釦等圓的東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同學們好!

今天的美術課和平時有點不一樣,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教室裏來了許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來上這一堂美術課,大家用掌聲表示歡迎。其二、就是唐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位小夥伴,同學們肯定會喜歡上它的,大家看,它來了-------

展示課件動畫圖片和播放聲音,出現一個小圓點,(説話:同學們,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圓點,我喜歡穿各種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領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變化還能給人產生不一樣的感覺!在生活中和美術作品中經常可以見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稱我為魅力的小圓點呢!)

“同學們,聽完了小圓點的自我介紹,它的自我評價還挺高,那今天,我們就讓小圓點來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書:《小圓點的魅力》

二、講授新課

今天我們在欣賞小圓點魅力之前,必須知道,怎麼樣才能算小圓點?誰能告訴老師,圓該怎麼畫呢?

學生來一個畫圓,

老師用圓規示範畫圓的方法。當然我們在畫的時候不可能這麼標準,做到儘量而已!

老師加於講解:固定圓心,半徑相等長度,旋轉360度就是一個標準的圓了,如果裏面是實心(有色彩)就是圓點,如果裏面空心的那就是圓圈了!那今天我們畫的圓點就是實心的,因為比較小!所以才叫為小圓點。

(一)、大家看見今天的課題肯定會覺得有點奇怪,小圓點的魅力在哪裏?怎麼體現出來呢?我們馬上就可以領略到啦!

老師在黑板上貼好一張白紙,粘上一個小黑圓點,並做從上往下移動,出現三種畫面效果,讓同學們一起來觀察,一起來體驗小圓點位置變化後產生的不同心理感覺,並把自己的感覺提出來。

老師出示一個乒乓球,加與示範,這就好比是一個小圓點,師生一起進行總結出三種感覺:

1.下落感 (懸空的感覺)

2.穩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樣,四平八穩。)

3.安定感 (沒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師拿出2個小圓黑點,要求同學們在一張白紙上擺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請出2位同學上來進行擺放)

並得出以下兩點感覺: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師總結:小圓點只要把位置改變了一下,就能產生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我們在畫畫時,要注意,主體物的位置就象小圓點一樣,位置不同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畫面和心理感覺!(出示課件,結合美術作品進行講解)

(主體物---蘋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學們都知道,所有的美術作品都是由什麼組成呢?點、線、面,哪位同學告訴老師,點是如何變成線的呢?(張貼兩張點的範圖)

1.直線、曲線的感覺

圓點越密,線的感覺就越明顯,朝一個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條直線,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條曲線。所以點排列在一起會有線的感覺。(師生互動,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動的感覺

圓點從大到小,是一種透視現象,漸變後會產生移動的感覺!(師生互動,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課件---火車圖片,加深學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圓點無處不在,看:

出示課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圓點存在的圖片,聯繫生活,從身邊尋找靈感,激發學生創作慾望。(如---衣服、鞋、圍棋、人民會堂燈、藥丸、被子等等!)

老師加於講解,並滲透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圖案的相關知識。

(四)、小圓點不僅僅出現於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而且美術作品中,也有他們可愛的身影呢!你們看!出示課件,展示畫面中具有小圓點存在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明白小圓點的作用和獨特的畫面藝術效果。

同學們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老師從構圖、色彩等審美角度講解,讓學生認識俄國莫斯科畫家康定斯基、中國著名畫家吳冠中老先生及其美術作品,使學生在美術欣賞和審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鍛鍊,最後重點介紹點彩畫派的創始人法國畫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圓點還可以擺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圖形呢!大大小小的圓點組合在一塊,就成了一張美麗的作品了!

出示課件,展示小圓點的美術作品、書本範作。

讓學生結合美術作品,知道什麼是抽象和具象作品。並從作品中發現小圓點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無規則之分等。

出示老師的示範作品(2張)

繼續講解抽象和具象美術作品的概念,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的方法。

三、佈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小圓點展示自己的魅力這麼久了,現在該輪到我們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圓點還有幾句話要給我們交代,它要和我們説什麼呢?展示課件圖片和播放聲音:

老師再複述一遍,並根據不同水平定下三個評價標準(1個紅點、2個紅點、3個紅點)。

1.每位同學用彩色小圓點進行裝飾或用小圓點拼出其形狀。

2.要美觀。

3.更需要創意。

(播放輕音樂,愉悦課堂氣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點結合使用,也可以直接點出作品,或點出作品輪廓後再填充彩點,還可以和線條互相結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靈活機動。

四、作業欣賞、評價

評價小圓點的美術作品,師生共評、自評,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點建議!再次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第1課:

課題:魔幻的顏色

領域 造型、表示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三原色。

2. 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後發生的色彩變化,説出由兩原色調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 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並用它們塗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個間色

2. 能否分別説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出來的。

3. 能否調出預想的顏色。

4. 能否記住三原色以和用他們調出的間色(間色這一概念可以不出現)。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範作。

2. 同學準備學具:水彩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因為三年紀的同學對水彩畫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然後,讓同學挑選兩個最喜歡的顏色,調一調。再説一説變成了什麼顏色。接下來可以讓同學自由調配顏色,但要有兩個要求,只將兩種顏色相調,並且要記住它們調出的第三個顏色。(可以做一些筆記)。然後交流。

2.發展階段

讓同學認識三原色。並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義

將紙弄濕,將調出的色彩塗抹在作業紙上:讓同學用兩個指定的原色調出教師出示的那個間色。同學調出顏色胡 色相一定會有差別,讓同學比一比。説説原因。教師分別出示兩個間色。讓同學自身尋找兩種顏色調出它。同學繼續嘗試調出喜歡的顏色並填在畫面的空白處。

3. 收拾與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主同學將水彩畫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後再進行作業展評。

三、課後拓展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同學做以下練習:繪出七色彩虹,繪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覺,表達心情,天氣,味道……

教學參考資料

蒙德里安與《紅。黃。藍的構成》

蒙德時安

:[荷蘭](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蘭的阿麥斯特一個教會學校校長家庭,14歲開始學畫,20歲成為當地的一位中學美術教師,開始從事學院派和寫實主義創作,後又從事印象派,象徵派和寫實主義創作,後又從印象派,象徵派和後印象派中吸取養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蘭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體主義作品後,次年就趕赴巴黎,開始按立體主義方法作畫。最初使用最單純的紅,黃,藍和綠等顏色來描繪風景。在以後的年代裏,他以籠統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來表示風景,1914年回到和來創建風格派,提倡新造型主義。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義視為一種手段,通過這種籠統符號把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簡化成有一定關係的表示對象。他認為:“唯有純造型才幹完成最後的籠統。在造型的藝術中,真實性只能通過形式和色彩,有動勢的運動的均勢才幹表示出來,純手段才是提供達到這一點的最有效的方法。”這一思想使他通過直角,通過把色彩簡化成原色,並加上黑和白,成為一種非全等的,對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身所説:“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線,直到我的作品最後是由直線和橫線完成,形成諸如十字型,各個相互分離和隔開,直線和橫線是兩相對立力量的表示,這類對力的平衡到處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畫中,曲線已經消失,垂直與水平結構居主導地位;19196年以後通過垂直與水平線結構的動勢平衡,以和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示宇宙的理想,達到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紅,黃,藍的構成》也是如此,他作於1930年,有51釐米見方,現歸紐約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

第2課

課題萬花筒

領域 設計、應用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 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示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 試着按自身的設計來表示色彩。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表示對稱的圖案。

2. 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複製”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 能否表示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4. 如何引導同學在設計、應用領域學習。

5. 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小學中年級同學制定設計方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範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2. 同學準備學具:有萬花筒的同學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繪畫筆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同學看看萬花筒然後討論:萬花筒裏的“花”有什麼特點?主要引導同學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引導同學觀察萬花筒中歸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餘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一箇中心點對稱。

2. 發展階段

首先可以讓同學討論一下思路: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製作其餘五個“鏡子裏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後讓深長考慮用什麼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同學很難將對稱表示得精確,這並不重要,對於三年級的同學只要能表示出萬花筒的圖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同學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示出來。

3. 收拾與整理

同學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麼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週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動裝有玻璃碎片的局部即可顯示出千變萬化的圖案。由布魯斯特於1816年前後發明,1817年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括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筒的一端裝有可轉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同學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同學試着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示它的繽紛。試着做一個萬花筒。

第3課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領域 造型,表示,欣賞,評述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夠舉例説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 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示方法是否有創意。

3. 構圖是否完整。

4. 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身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 同學準備學具:同學將自身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讓同學回憶看過的有關大人國或小人國的故事,簡要説明一下故事內容。然後討論故事是如何表示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小人國)的?

請同學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説説感覺並討論:是什麼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同學舉例説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同學: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 發展階段

同學考慮:你想表示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你想有那幾樣物體的大小反差來表示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或小人國?繼續啟發同學考慮:畫面的主體是什麼?用什麼背景來烘托它的大或者小?

同學根據自身的創意開始作業。

3. 收拾與整理

4. 同學的創作往往要兩課時才幹完成,在第一課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收起來。

三、課後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示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參考資料

《格列佛遊記》

〔英〕喬納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釐麗浦之遊”,俗稱“小人國”,第二部是“勃羅廷奈之遊”,俗稱“大人國”。

第4課

課題前前後後

領域 造型、表示、欣賞、評述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 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示物體的前後關係的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象。

2. 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示前後關係。

3. 畫面是否表示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4. 三年級的同學怎樣學習透視知識。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2. 教師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在課前讓同學觀察道路兩旁的樹,電線杆等有明顯透視現象的景物,如有條件,可讓同學用照相,速寫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

3. 同學準備學具:剪刀,漿糊,彩色紙,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交流課前觀察的結果,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説説這些景物都有些什麼規律?舉例説明。

2. 發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表示前後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