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的説課稿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説課稿9篇

説課稿 篇1

7、出示任務五:為錄製的課本劇添加背景音樂。

此內容難度不大,可讓學生看書後自行完成。提示學生配樂的選擇要與故事情境相符。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添加背景音樂前後錄音文件的大小,得出添加背景音樂後錄音文件體積很大的結論。教師指出必須採取有效的壓縮手段來減少存儲容量,簡單介紹常見的壓縮格式有MP3、WMA、RM等。着重介紹另一個實用工具----豪傑超級解霸,教師演示:利用豪傑超級解霸對聲音文件進行壓縮和轉換。

8、任務六:將配樂的課本劇錄音文件轉換成MP3文件

學生對配樂的課本劇錄音文件進行轉換,提示學生可通過教材配套光盤觀看操作步驟,老師在此過程進行巡視和指導,及時掌握學生轉換過程出現的問題。

轉換完成後,讓學生比較新生成的MP3文件和原來的WAV文件有什麼差別。文件的體積變小很多,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使用豪傑超級解霸後的優勢。

(三)評價環節

要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一定要將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每一次學生的努力,都希望得到肯定,我將過程性評價貫穿整個課堂,有效地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在最終作品完成後進行終結性評價,每組推出一位錄製得最好的同學,然後教師將各組代表的作品一一播放,讓學生欣賞,品評。最後通過投票產生最優的配音員和最佳配音組。教師將學生製作的4個場情進行合成,形成一個完整的課本劇,並播放供學生欣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四)總結拓展環節

課近尾聲師生不怠,鈴聲雖響意猶存。最後老師總結今天所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髮現新的問題,錄音機和豪傑超級解霸他們對聲音的編輯功能都非常有限,因此在聲音製作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很多問題,製作出來的聲音也不一定滿意。如:Sund Frge 、Wave Edit、Gld Wave等聲音編輯器,對聲音的錄製和編輯的功能都很強大,同學們有興趣可以在網上載試用版去體會一下。

結語

本節課顯性任務是為課本劇配音。隱性任務則在於通過聲音的錄入和編輯實踐,讓學生親歷聽覺媒體的應用過程。讓學生體驗高效的小組分工(分角色錄音)和小組合作(合成錄音)。這才是學生獲得的長效的、最大的收穫。

説課稿 篇2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學寫傳記》,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主要説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兩部分。

本課的教學目標:

1.依託文本,強化人物傳記的寫作技巧。

2.經典切入,激發學生閲讀傳記的濃厚興趣。

3.自主掌握人物傳記的一般寫法,學會給歷史人物寫傳記。

根據以上目標,我安排的教法學法是:

教法:情景創設法和合作探究法。

學法:圈點批註法、聚焦閲讀法,歸納總結法。

最後我重點説一下,本課的教學過程:

首先我將出示成龍和馬雲的傳記片斷,讓學生猜人物,從生活中的名人談起,極大調動學生對人物傳記的濃厚興趣。

並順勢提出什麼是傳記,傳記的特點是什麼?讓學生結合課本進行圈點批註。

以《老舍自傳》為例,概況總結出傳記的寫作內容和基本結構。再次精讀《老舍自傳》,歸納概況出寫好傳記的兩條法寶,一抓住人物特點,二是以時間為線索,截取重要人生節點,做到條理清晰。因為傳記不是枯燥的生平簡介和履歷表,我將以《美麗的顏色》為例,得出第三條法寶,“記錄典型語言和重要行為,讓人物“自行”展現他們的思想情感、性格特點”。

人物傳記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生動傳神,那就必然離不開人物刻畫的一些方法。依託文本,回顧課文中刻畫人物方法的運用技巧,讓學生對人物傳記有個更清晰的理解,從而達到關注文本,重視文本的目的。

回顧文本之後,我將着重強調學寫傳記的幾個注意點。最後,依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佈置相對應的寫作訓練。

説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創、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生活態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定的分析:

運球急停、急起,變向運球選自人教版水平五第八章球類項目的內容,該動作的教學重點在於手控制球的能力,腳步動作的質量,手腳協調配合。運球急停、急起,變向運球教學對於培養中學生的判斷、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有着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勇於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心理品質,學習運球急停、急起,變向運球動作前學生已經在中小學有了相關的體前變向運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儲備。為本堂課學習做好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三、學情分析

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天性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將學生的情況分析如下:

本科教學對象為高中學生,處在該年齡段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反應敏捷。經常參與體育運動並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和自我保護能力。喜歡集體練習項目。在教學中設置集體性比賽、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理解和認識個人、團體以及個人與團體的關係。速度、腰腹力量、柔韌、速度耐力素質在該學段處於關鍵發展時期。靈敏素質發展也極為敏感,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較快。神經系統發展較快,興奮和抑制的機能有所增強,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提高明顯。

四、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正確理解運球急停、急起和變向運球動作在比賽中的作用和運用方法與時機,85%能夠做出該動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練習,學練結合,發展判斷、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提高身體的感知及控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練習過程中形成團結協作、克服困難、勇於挑戰自我的心理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已經確立,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

【重點】

手控制球的能力,腳步動作質量。

【難點】

手腳協調配合。

六、教學方法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注重教學方法,因此我採用了:

教法:講解示範法、糾正錯誤法、遊戲法

學法:探究法、觀察法、分組練習法

七、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開始部分

1.良好的開始是保證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在開課之初首先進行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課堂常規是促進學生由下課狀態轉變為上課狀態的過渡,並明確本節的學習目標。使身心都做好上課準備。在課堂常規後進入我的導入環節。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NBA巨星詹姆斯他的個人技術非常的強,特別是他的突破技術堪稱經典。其實他的突破快速轉變能力就是以急停急起,變向運球這幾個動作組合起來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突破。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學習這一項技術——運球急停、急起,變向運球技術。提問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提出需要我們堅強的意志力,為後面的教學做好心理準備。

(二)準備部分

為了讓學生在運動中不受傷,保證學生的安全,準備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在準備部分我將安排三項活動,首先第一項為遊戲—傳球接力。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成四路縱隊站立,第一名同學將球經頭後腦傳遞給第二名同學,第二名同學將球經胯下傳給下一名同學。當到達最後一名同學時,該同學抱球跑到第一名同學前面,依次進行,直到最後一名同學跑到終點遊戲結束。第二項為徒手操分別進行擴胸運動、體轉運動、腰部繞環等練習。第三項為專項籃球操練習腰繞環、膝繞環、8字繞環等。通過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熱身的同時與專項相結合,不僅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粘滯性,加大關節靈活性,也為新授技術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基本部分

下面進行課程最核心的部分基本部分,我將從教師示範、總結講解、循序漸進練習、優生展示、遊戲競賽幾個環節展開:

1.示範動作,並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並提問運球急停時重心是怎樣變化的?換手運球時身體姿勢怎樣?這樣的做法符合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2.講解

在講解動作時注重簡潔明瞭,我會這樣講解,運球急停、急起:運球急停時,重心後移,跨步急停,手拍球的前上方。運球急起時,重心前移,蹬地短促有力、手拍球后上方。

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以右前方向左前方變向為例)右手迅速按拍球的右側上方,使球向身體左側反彈,跨步、轉體、側肩保護球的同時換左手運球。通過教師講解示範技術動作讓學生把握技術原理,準確理解技術環節和注意事項。

3.體育課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講解示範,更重要的是要學生直接參與、直接體驗,這樣才能學會技術,體驗快樂。下面進行我的練習環節,

(1)無球徒手練習跨步急停、變向跑動作。

(2)原地單手前推後拉運球,體會按壓球的部位。

(3)看信號急停練習。並在練習中糾正運球急停時重心未後移,啟動速度慢等問題。

(4)遇標誌杆體前換手變向練習,4~6米處設標誌杆。巡視指導糾正,轉體、探肩迅速,手腳的協調配合。

(5)一對一對抗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練習。

4.教師選出優生進行展示師生進行自評、互評。

學生在有了一定的技術表象後,採取循序漸進和逐層深入練習,符合水平四認知水平特點和動作技能形成規律,更加準確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同時在練習中加入學生自主思考探究極大加強學生學習興趣。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4.教師選出優生進行展示師生進行自評、互評。

5.在課的最後為了提高學生將所學知識引應用於實戰中,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我會進行教學比賽——三對三實戰對抗。遊戲方法,將學生分成3人為一個小組,在場地上進行實戰對抗。先獲得5分的小組獲勝。在遊戲中強調安全的同時,並在遊戲中運用本節課的動作的要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能夠極大的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結束部分

在一節課學習的尾聲,讓同學們充分放鬆是很有必要的,為了緩解學生的身體疲勞,同時也讓學生精神逐步放鬆,我將播放一段輕鬆舒緩的音樂,在音樂聲中帶領同學們做拉伸放鬆的活動方式。在活動結束後,我讓學生圍城一個圈,讓學生説説本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同時伴隨着提問,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進行口頭評價。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安排學生回收器材。

八、場地器材

籃球40個、錄音機1台、標誌物10個、磁帶2盒、籃球場。

九、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十、課後反思

説課稿 篇4

大家好!我説的課題是《小巷深處》,這篇課文的説課程序我打算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評價與反思這幾個方面來展開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巷深處》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回憶了養母對我深切的愛。語言淺顯感人,內容貼近學生心理特徵,是一篇喚起學生親情教育的好文章。我們可以以此培養學生感受、體驗親情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了解並掌握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文無論從情感內容還是從能力培養上,在寫人記敍文的單元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該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的他們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獨立,叛逆心漸強,但事實上又離不了父母的照顧,不理解父母對他們的良苦用心。這正是他們的幼稚之處,也是為人處世膚淺的一面,他們的真情需要薰陶,更需要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學會珍惜親情,感恩生活。

(三)教學目標

那麼根據教材的整體分析和對學生情況的考慮,我把本節課的三維目標設定如下:

知識與能力

初步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用心讀課文,把握關鍵語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文中最動人的情感和最精美的形式來薰陶感染學生,感悟母愛、讚美母愛,進而對父母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四)教學重難點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課標也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把“情”字作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從課文中讀懂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2、記敍文是初一學生接觸最多的一種體裁,在前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已初步瞭解了記敍文的相關知識,但仍處於感性認識階段。把記敍文寫清楚、寫生動對他們而言就難了,而本文的外貌、神態描寫都有其過人之處。所以我把難點確立為品味文中具體描寫母親的句子,學習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突破口:讓學生尋找文中“我”的情感變化的有關語句,以期引發學生對變化原因的思考和對母親形象的關注。

(五)教材處理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我們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為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文本,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做了靈活調整。從文章結尾的情感入手,一步步地點撥引導學生去讀母愛——説母愛——悟母愛——憶母愛——贊母愛。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濃濃的情感氛圍,讓文學作品的韻味、情感價值充盈整個課堂。為了能達到這種效果,我事先也準備了詩歌《感謝》、歌曲《懂你》等,希望在課堂上能夠恰當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我們經常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着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些理論指導,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來展開教學。

1、誦讀法:文章不厭百回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特別是一些重點段落,語言典範精美,字裏行間飽含着真情,我們應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2、點撥法:葉聖陶先生曾這樣説過:“教師之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乃為善教者也 。”這篇課文我只在需要時稍加點撥,不做過多的分析,還課堂教學幾分空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3、情境設置法: 利用多媒體條件展示圖片,播放歌曲,創設温馨的教學情境, 活躍課堂氣氛。

學法分析:

呂淑湘先生説:“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 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對於初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學法指導,使他們在把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會學”本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有:

1、自主、合作、探究

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試圖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協作,以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體現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誦讀品味法

主要是指導學生誦讀品味關鍵詞語和句子,賞析本文典範精美的語言,指導學生以“這句話妙在運用了描寫方法,寫出了”的句式來品味本文描寫人物的寫法,從而初步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三、説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讀母愛 説母愛 悟母愛 憶母愛 贊母愛

(一)關注生活,導入課文(2分鐘)

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從地震廢墟中那位以愛的姿勢保護孩子生命的母親説起,大愛無言,母愛相同,由地震廢墟中的母愛導入到小巷深處中的母愛。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覺得由此導入新課,從令人感動的圖片入眼,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創設温馨感人的情境,奠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

(二)整體感知讀母愛(4分鐘)

快速閲讀課文,並請同學們找出“我”對家,對母親情感變化的句子。

(設計意圖:本文語言淺顯明瞭,學生理解文本難度不大,因此讓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體驗。同時在這裏設置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帶着任務閲讀課文,做到有的放矢。)

在學生自主閲讀的基礎上,我採用了點撥教學法適時點撥學生:

1、課文的結局令人感動,最後一段,作者説“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我回哪兒?(估計學生都會回答到:我回到了小巷深處,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2、既然説“回來”,那麼肯定出去過,我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由此自然引入第二環節——小組交流説母愛

(三)小組交流説母愛(10分鐘)

問題一:請同學們找出“我”對家,對母親情感變化的句子。歸納“我”的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

問題二:“我”對母親的感情起伏變化,那麼母親對“我”又是如何呢?同學們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尋找文中母親“愛”我的事例,在小組裏面交流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學生的篩選概括和師生的共同歸納,就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四)朗讀品味悟母愛(15分鐘)

讀完本文,你覺得令你感動的地方在哪裏?找到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仔細讀讀,讀出你的感動來!並試着説明感動你的原因。

設計意圖:我想這個問題的拋出,一定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的波瀾。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和體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説明感動原因的角度也較多樣,學生既可以從遣詞造句上考慮,也可以從情感因素上回答。從而實現既品讀佳句,又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的教學目標。

1、具體的事件令人感動。估計大多數學生會説出最後一個事例,那麼我們應完成以下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體會最後一個事例是作者的情感高潮,面對現實,年少無知的“我”曾逃避、曾離開,而母親的愛卻一如繼往。表達出了“我”的悔悟,“我”情感的迴歸。指導全班同學誦讀品味25-29自然段,體會字裏行間飽含的情感,領悟真情。

2、精彩的語句打動人。因為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句刻畫了母親的形象,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在這裏我對課堂進行了猜想與預設。我猜想初一的學生一般會很容易找出這些句子,但學生往往説不出感動自己的原因。因此,在這裏我們應引導學生朗讀並學習品味本文中描寫母親的精彩句子,進而分析表現人物的描寫方法。

那麼在這裏我設置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來簡化難點:“這個句子中你覺得哪些詞語運用得很好,它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在學生品味關鍵句子的基礎上,要求同學們以“這句話妙在運用了 描寫方法,寫出了 ”的句式來品味本文描寫人物的寫法。

示範: “在風中,她的臉是那樣黝黑,她的手是那麼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麼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麼挺拔,那麼堅定,彷彿在憧憬,又彷彿在等候。”這句話妙在運用了外貌描寫和神態描寫,既寫出母親的痛苦,又寫出母親的堅強。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品味,設置了簡化難點的問題,指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關鍵句子,學習並掌握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抒發情感,並期待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在進行了聽、説訓練的同時又掌握了寫人技巧,在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又巧妙突破難點)

(五)聯繫生活憶母愛(10分鐘)

其實母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在平常的日子裏,不一定非得都是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母愛才感人。細細回想起來,也許只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話語,一聲兒女遠行時的叮嚀,一道過早爬上眼角的皺紋……做兒女的,要善於從這些瑣事中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

1、引導學生回憶與母親相處中最讓自己的感動的瞬間,重温感動,體會母愛的温暖與幸福。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身為母親的孩子,我們將要如何回報母親的深恩呢?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要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對母愛引起共鳴,暢談對母親的回報,這比空洞説教或是讓學生在還沒有體驗、感悟的情況下就站起來“口上談兵”更有利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六)課堂練筆贊母愛(4分鐘)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人間的最愛。最後讓我們以“母愛”為話題,説一句很美的話小結本節課。

教師示範:母愛是夏日裏的縷縷清風,是寒冬裏的暖暖陽光。

(多媒體同時播放滿文軍歌曲《懂你》)結束這節課。

(設計意圖:用一句很美的話和極富感染力的歌曲結尾,再次營造洋溢着濃濃親情的温馨氛圍,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母愛、回味母愛,激發學生熱愛母親的感情,堅定學生孝順母親的決心。)

作業設計:1、積累 反覆朗讀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並摘抄精彩的語句。

2、體驗 回家後主動與母親交流,幫母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習作 用一小段文字描繪母親的外貌和神態,要求能突出母親的性格特點。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我在課後作業裏設計了這樣的題目:積累、習作、 體驗。讓學生借鑑本文的寫作手法,進行片段描寫,聯繫生活加深體驗,也增強動手實踐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巷深處

盲母 愛 養女

收養棄嬰 滿足 自豪

改變性格 時 感

含辛茹苦 間 情 沉默 迴避

為“我”驕傲 順 線 淡漠 隔絕

每月送錢 序 索

忍受孤獨 悔悟 感激

我的板書設計形象直觀,簡約清晰,它既能幫助學生理清教材知識結構,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評價與反思

1、我覺得本課的教學設計,能夠緊扣“母愛”這個主題,讓學生理解、感悟、暢談,在説、品、讀、悟、練這五個環節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同時將愛的教育與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使“閲讀語文”與“人性完善”一體化。

2、我覺得本課最難處理的環節可能是“朗讀品味悟母愛”這個環節,因為它既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又涵蓋了學法指導和知識目標,而學生因為生活體驗、認知角度、個體差異的不同,説明感動的原因可能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教學的隨機性也比較強,需要教師適當及時的引導和歸納,放的開還要收得攏。

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新《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罐子滿滿》這一活動是平時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用瓶子,罐子裝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裝一裝,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探索出把一個容器裝滿且數量最多的方法。所以我設計了《罐子滿滿》的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的共同成長。

1.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

(1) 通過裝一裝,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 探索出把一個容器裝滿且數量最多的方法。

2.説活動重難點的確立和解決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通過裝一裝,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探索出把一個容器裝滿且數量最多的方法,重難點通過幼兒親自操作,引導幼兒在探索中得出答案。

3. 説活動準備

(1) 罐子

(2) 積木(大小各兩種長方體積木) 棗 核桃 大小兩種小球 塑料玩具大小兩種

二、 説教法

1、發現法。皮亞傑認為: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心智的發展。本次活動根據中班幼兒好奇、好問,又具有一定知識經驗這一特點,引導幼兒在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進行探索,感知物體與體積,體驗發現的樂趣。

2、討論法。新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探索過程和結果,並愉快的與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兒探索前後和探索過程中,我都積極地引導幼兒與同伴共同交流、討論,讓幼兒的思維相互撞擊,在分享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感知裝滿同樣的罐子大東西裝得數量多,還是小東西裝得數量多,循序漸進的引導幼兒在操作中學習知識,而且每次活動都提供了相應的、適宜的材料,有目的的探索中發現和鞏固。

三、説學法

1、探究式學習的方法。觀察探索大紙球和小紙球裝進同樣罐子裏,大的裝得數量多,還是小的裝得數量多,幼兒通過比較、觀察的方法,幼兒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培養了幼兒初步的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態度。

2、分享式學習的方法。共同用材料進行操作,互相探索學習,潛移默化促進幼兒的發展,也必將帶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

四、説活動過程

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為此,本活動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1.直接出示罐子進入主題接着出示材料。

在活動設計的開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問題以任務的形式交給幼兒,要求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兩者有什麼不同。由於探索的目的明確,幼兒專致於尋找答案,因而興致勃勃。最後,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進行小結,在操作中瞭解在同樣大的罐子裏,大東西裝得數量多,還是小東西裝得數量多。

2.組織幼兒分類

通過第一環節操作,加大難度變成三種材料,讓幼兒動腦想辦法探索把一個容器裝滿數量最多的發法。

3.活動延伸

《綱要》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我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引導幼兒深入探索。

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今天説教材的內容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我將在以下方面對本章教材進行研説。

一、説課程標準:

本章在《地理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要求,過程與方法要求嘗試用已學習過的地理概念、原理,對地理事物作出分析、判斷;情感態度目標則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知識與技能提出三點要求:一是“運用中國地形圖,説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二是運用資料説出我國的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影響因素;三是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並説出長江黃河的概況。所以在課標的把握上,我把重難點問題劃分為三個層次,即:記住、理解、知道。記住:中國的地勢特點和氣候的特徵;理解:地形的特點、氣温降水的差異以及氣候的影響和河流的水文差異以及長江黃河的水文特點;知道山脈的走向、氣候對生活的影響和水系的概念。

二、説編寫意圖和編寫體例。

編寫意圖:教材為中國地理總論第二部分部分,宏觀系統的闡述了中國的地理環境中的自然環境部分,屬自然地理範疇。在教材的編寫上,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即學習有用的地理,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在教材的編排上,能夠以學生為本,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最後使學生樹立“人地關係”的和諧發展的意識。

編寫體例:每章內的各節都由正文—圖例—閲讀—活動組成。正文與課標相吻合;圖例則是以圖代文、以圖釋文;閲讀則是正文的補充與拓展,豐富學生的視野;而活動則是為了構建知識體系,且多為生產、生活相關的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啟發—指導—評價;學生的任務是:思考—活動—結論;最終使學生樹立“人地”和諧發展的意識。

三、知識邏輯結構:

地理的學習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習地理的能力,例如:地勢特點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閲讀地形圖的能力;討論我國山區發展的優劣勢,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各個農業帶農業生產差異的探究,可以增強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而分析我國氣候的成因及解釋,可以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地立法思維能力;對於內流河和外流河劃分,可以增強對地理事實的闡釋能力。而整章知識相互關聯,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整合能力。

四、知識整合

本章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既可縱向與七年級上冊《亞洲的自然環境》進行教學整合,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發源於中部,流向四周海洋,而我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受其影響,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多東流入海。本章又可橫向與本冊數其他各章進行整合,自然環境影響人口分佈、交通、農業部局和經濟發展。本冊書又是學習八年級下冊中國區域地理的基礎,理論上可將一些知識整合講解,例如:《黃河的治理》可整合《黃土高原》,《長江的開發》整合《長江沿江地帶》。

五、説教學建議

在本章的學習中,可歸納六點教學建議,我將逐一為大家介紹:

1、 立足生本,讀圖探究: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立足生本,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地理讀圖探究,在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同時,給了每一個學生均等的發展和提高的機會。生本教育使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離開了教師依然會學習。而生本理念下的讀圖探究,也是將學生帶到了地理學習的高速公路的入口處。

2、 運用表格,對比學習

3、 運用視頻、複雜問題簡單化

4、 地理順口溜,好記又有趣

5、 運用版圖,章內知識整合

6、 利用景觀圖片,分析景觀差異。

六、考點分析

1、地形與地勢:主要是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出現,考察我國的地形特點、山脈地形區的分佈。

例1:20xx年黑河地理結業試卷 18、下列屬於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的一組山脈是( )

A.、天山—陰山 B、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C、長白山—武夷山 D、崑崙山—秦嶺

例2:20xx年黑河地理結業試卷 45、讀下列地形圖,寫出圖中代表字母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2、氣候多樣、季風顯著:主要考察氣温降水的差異、氣候的分佈及原因,特別是“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例:20xx年黑河地理結業考試39、秦嶺—淮河一線是() A、1月10°等温線通過的地方 B、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C、是我國南方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D、是我國濕潤地區與乾旱地區的分界線 例:20xx年黑河地理結業考試

填空題44、受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的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像西北內陸 遞減 。3、眾多的河湖:考察長江、黃河的概況、利用價值、治理方法。

例:20xx黑河市地理結業試題

以上是我對本章知識一些淺顯的認識,請各位評委予以指導!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一)教材解讀

《藏戲》一文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為“中華民風民俗”,通過本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北京的春節》與略讀課文《各具特色的民居》這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瞭解了一些傳統的民風民俗,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到了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藴含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同時也進一步瞭解了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了作者怎樣謀篇佈局。

《藏戲》一課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瞭解藏戲的特點以及藝術特色。教師還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的資料幫助學生感受藏戲的藝術魅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藏戲的喜愛與讚歎之情。

(2)激發學生對祖國戲劇藝術、傳統文化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四)教具準備:中國各種地方戲劇的錄音片段

(五)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説教法

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備課前我仔細閲讀了教材和教參,對本課的情知因素進行充分挖掘,在教學時,我努力嘗試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課文中藴含的內容、表達的思想。以進一步加強和鞏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運用已有學習經驗、方法,去獨立、自主學習略讀課文,不斷提高閲讀能力。

三、説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讀書、思考、説話時間。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了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煩瑣的教學分析。如果一味地講,不講求形式的多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都是很厭煩的事。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愈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所以在朗讀時可採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但有一點需注意,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表演的形式,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的不同課型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此外,教師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為讀而讀,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出讀的層次性。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在《藏戲》一課教學時我準備主要運用了默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朗讀形式。

默讀,有助於學生的思考。這種朗讀方式最適宜略讀課文的教學,因此,在教學《藏戲》一課時,我根據本篇課文的課型特點及學生學情情況,引入本課課題後,讓學生閲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然後帶着課前導語中的要求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學生在默讀中最易集中思考問題,很快學生就交流出了問題的答案,自學了文中的字詞,學生在默讀中放飛了閲讀理解的思維,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

男女生讀,在《藏戲》一課教學中,我就是將師生合作讀穿插了教師與男生合作讀1自然段和8——16自然段,教師與女生合作讀2自然段和17—18自然段,教師與男生一齊合作讀3自然段和20自然段,師生共同合作讀21自然段。師生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這樣的朗讀方式不但讓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還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合作中增強了競爭意識。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如《藏戲》一課,課文開頭前三個自然段用反問和排比句式概括強調了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表達方法新穎獨特。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學生交流理解了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後,播放一段藏戲視頻讓學生欣賞到了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祕,之後,我又讓學生齊讀課文開頭三個自然段、結尾21自然段,用這樣的朗讀氣勢再次感受藏戲的無窮魅力和中華文化的悠久。

二、創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葉聖陶曾説:" 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把文字符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與文本中的主人公融為一體,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為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準備。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學<<藏戲>>一課時,當我讓學生自主研讀了課文4—7自然段閲讀了藏戲的傳奇形成,瞭解了一個年輕的僧人唐東傑步帶着僅有七位姑娘組成的班子勸人行善積德,為民修橋造福,沒想到竟然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藏戲的感人故事後,孩子們被唐東傑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願和七位姑娘的義舉深深的打動了,藉此良機,我在此教學環節,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促進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這時孩子們興趣濃厚, 在愉悦中積極朗讀,都朗讀出了藏戲的開山鼻祖唐東傑布的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朗讀出了七位姑娘的善舉,教師根本不需做過多的人文內涵的挖掘,學生所表達的感情色彩已非常到位。用心、用情去讀,這種情境會讓學生永難忘記,文中人物也會讓學生長久記憶。這樣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閲讀欣賞和評價能力,又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到了實處。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摹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小學生閲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範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範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教師的範讀可以讓學生知道課文的基調是歡快的、高昂的,還是平緩的,低沉的,給學生以遵循。再加上兒童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學生讀書的能力也便逐步形成了。最後再讓學生一遍遍入情入境地朗讀創設出良好的情境,就能根據課文內容激發情感,宣染課堂氣氛,從而把教師的心傳遞給學生,使作者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心情交融在一起,進而為教學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示範朗讀,能夠創設意境,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的表情朗讀多了,學生的臉上才會顯出豐富的情感。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面對一首首優美的詩文,教師若能入情入境地範讀,學生定會如沐春風,陶醉其中;如若一篇篇感人的故事,教師可以聲情並茂地朗讀,學生就會激發情感,如臨現場。我在教學《藏戲》一課的重點部分8—20自然段,學生在教師的激勵點撥、釋疑解惑中交流體會了藏戲的藝術特色和課文中作者所採用的相呼應的有詳有略的表達方式,我讓學生在前面的多種形式的默讀、快速讀、有感情地朗讀 、自由讀、齊讀……之後,又採用了師生合作讀的朗讀方式,教師讀1、2、3自然段,學生朗讀與1、2、3自然段相對應的段落,即:師讀第1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師讀第2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台的呢?生讀17—18自然段。師讀第3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的呢?生讀20自然段。學生在教師抑揚頓挫的反問語氣及強烈的排比句式朗讀中受到了感染,教師表帥的作用創設出良好的情境,激發了學生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特色和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在此教學環節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讀,敢於取捨以使長文短讀,突出重點,凸顯了略讀課文的課型特點,讓學生隨着教師朗讀,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詳有略的描述,想象出了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

四、預設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觀看資料,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聽一聽,看一看,你能説出這些戲曲的名稱嗎?

2.上節課,我們隨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樂的春節,我們的祖國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黑格爾曾經説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着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個古文化十分發達,堪稱相當成熟的民族。她所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之神奇獨特、燦爛輝煌,正好印證了世界智者有關民族成熟與否的論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最久遠的戲劇之一。藏戲藝術,劇種流派眾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蚌》《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蘇吉xx》八大劇目已成經典,音樂唱腔韻味雋永,面具服飾五彩繽紛、瑰奇神異,名角新秀不斷湧現。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藏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着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

二、整體閲讀,初步感知

1.閲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

2.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後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4.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後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19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自主研讀4—7段,感受藏戲形成的神奇。

1.自由讀4—7段,思考藏戲是怎麼形成的,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指名説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後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3.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傑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願,七位姑娘的義舉,……

4.把你的感受帶入文中,有感情地讀一讀吧。(教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可作範讀)

小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紮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傑布不愧被譽為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着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聖和肅穆感。

四、自主研讀8—19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出示研讀主題: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風格;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覆閲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2.集體交流研讀結果,説説你是從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樣、誇張、形象鮮明。

②舞台:沒有固定舞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3.補充閲讀短文,感受藏戲的地域文化特點。

閲讀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説,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彷彿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藍天白雲。這話並不誇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勁的疾風,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鬱,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它那類似西洋詠歎調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緊緊抓住,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説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藉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地則多為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於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儘管短暫的接觸,使得我至今還沒有完整的欣賞過一場藏戲。但是以採訪為機緣,在視聽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戲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經注入了額外的意義,它也將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讀後交流:藏戲獨特的地域特點體現在哪?)

4、教師讀1、2、3自然段,學生朗讀與1、2、3自然段相對應的段落,即:師讀第1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師讀第二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台的呢?生讀17—18自然段。師讀第三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的呢?生讀20自然段。

5.對照開頭,體會寫法。

①再讀8—19段,請你試着用幾句話概括藏戲的特色。

②指名讀1—3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

③評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5.總結:有着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後,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紮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

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醜。可以説,她是藏族羣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6、作業:試着編廣告詞,向人們宣傳藏戲。

板書設計:

7、藏戲

戴面具表演

不用舞台

歷史悠久 程式固定

唱腔、動作豐富

演三五天毫不稀奇

説課稿 篇8

《七月的天山》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為專題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文字優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了美麗的寂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天山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如此文質兼美的文章,如何讓其在略讀文章中獨佔鰲頭,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積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據本次教研專題《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經過不斷嘗試,反覆修改,設計了此課。

一、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由於我們的學生對遠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不可與精讀課文相提並論,進行精講,因此,在課前通過課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天山產生直觀的感受,從視覺上來認識天山,瞭解天山,激發學生對天山的嚮往,引導了學生的閲讀期待。

進入中高年級後,語文教材有一個特點,即每個單元的導讀都會明確提出單元訓練的重點,於是開課之初我注意了單元訓練重點的回顧,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圍繞單元訓練重點來閲讀理解語言文字,真正達到學有目的,學有重點。然後初讀課文,從整體上感受天山之美,通過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劃出表示作者遊覽順序的詞語“進入天山----再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注重多讀感悟,進行自主地獲取。

依據略讀課文的特點,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品味語句,進行自主地獲取。在文中作者多次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通過奇特的想象,展現了七月天山獨特的美景。如:“藍天襯着……像盛開的白蓮……”在自讀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説出喜歡的理由,可以是對重點詞語的體會;可以是從修辭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從景物特點去欣賞等等。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感受,近而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現景物的美,從而感受作者對天山的熱愛和讚美。這樣的閲讀指導,才會讓學生嘗試到自主獲取的快樂。

三、注重自讀品析,倡導合作交流。

在品讀、感悟優美語句這一環節中,先是讓學生默讀思考,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獨立感悟優美語句的前提下,進行同桌交流,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這樣的訓練一是為了滲透單元訓練重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範文教給學生自主閲讀的方法,為今後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清脆的鈴聲在耳邊響起時,自己有種無法比擬的歡愉油然而生,這種歡愉來自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來自學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讓我掌握了語文教學應關注的重點,又讓我探尋到了平素教學的誤區,同時還讓我摸索到了略讀課文應攻破的難點。也正是通過本次教學讓我逐步成長起來。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由於自己的年輕,經驗甚少,致使教學中存在諸多的不足,敬請各位教師開誠佈公,多提寶貴意見。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圖形圖像素材是多媒體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所以圖形圖像的準備是一項重要而關鍵的工作。本章《圖形圖像的採集與加工》就是指導師生共同完成這項工作的關鍵章節;本節課是 4.3 圖形圖像的加工的第一課時,是上節課內容圖形圖像採集的延續,又是圖形圖像加工的引路課。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熟悉Photoshop工具軟件的常規操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創作靈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後圖形圖像系統處理的學習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圖像常見問題調整的方法;

2、掌握魔棒工具和畫筆工具的使用;

3、能夠進行圖像的簡單合成與加工。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網絡資源的利用,提高學生網絡學習能力;

2、通過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3、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2、培養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協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 點:圖像調整(大小、裁剪、色調色彩等)、魔棒工具和畫筆工具的使用

難 點:各種工具的綜合靈活應用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學生

1、利用學生採集的素材:通過上節課圖像的採集,同學們都拍攝了數碼照片,照片上肯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調整;

2、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學生的大頭貼經常出現在書本封面、文具表面等處,根據興趣愛好,本課設計了製作個性大頭貼這一的主題,通過對真實的素材進行加工,使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3、選擇學生熟悉的軟件:Photoshop軟件,初中雖然有所接觸(學生沒有系統的學習圖像處理,只是簡單瞭解了photoshop的簡單選取工具、選區變換和圖層操作。) ,減少接受難度,提高課堂效率。

三、教學方法

教 法

1、任務驅動教學法:本課以製作“個性大頭貼”為主要任務線索,讓學生明確任務,並完成任務。

2、情景創設法:從學生身邊事件引入,創設了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直觀化和形象化,使學生始終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自主、能動地進行學習。

3、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貫穿課堂的始終,問題的發現與解決都是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完成,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課堂引導者的地位。

4、表彰激勵法:用小禮物(打印大頭貼照片)激勵學生,使學生看到課堂創作的真實成果,激發學習熱情和動力,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競爭意識。

5、演示講授法:對學生難以解決且大眾化的問題,教師適時演示、講授,促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學 法:

1、利用網絡學習:課堂從網絡視頻欣賞入手,相框素材也來源於網絡,課後作業的完成要藉助網絡,讓學生體會網絡資源的豐富和應用的廣泛,一是提高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二是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2、小組合作學習:作品的製作和評價過程都是在小組合作的氛圍中完成(每個小組推薦一名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管理和隨時指導其他學生),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3、成果展示學習:在作品展示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鑑其他同學的經驗,有利於共同提高。

四、教學資源準備

學生準備:圖像(數碼照片)的採集及導入;

教師準備:調查學情;製作作品效果圖及ppt課件;視頻短片;大頭貼背景素材;噴墨打印機與相紙

媒體準備: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室

五、教學過程

教學設想:本節課以製作“個性大頭貼”為線索,使學生靈活運用新舊知識合成加工圖像,最後使作品個性化。圖像的初步調整是本節課的基礎,學會使用魔棒工具是本節課的關鍵,畫筆工具的使用增強了作品的表達效果。本課用到的知識較多,需要多種教法、學法應用於課堂,教師的合理啟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相結合,達到新舊知識的靈活應用。

(一)導入新課,明確任務

1、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向大家推薦一個視頻網站,作簡單介紹,播放網絡視頻短片,啟發學生思考。

【學生活動】觀察視頻短片,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從網絡資源入手,開啟學生的思路;通過視頻短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式提問,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注意收集信息,分析問題。

2、明確本課任務:

【教師活動】展示自己照片原圖和效果圖,明確本課任務,板書,突出“個性”二字。問:要製作大頭貼需要做那些準備?

【學生活動】觀看教師作品,思考

【設計意圖】用教師自己的照片進行展示,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並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創作的信心和慾望;提問引出下一教學環節。

(二)製作前的準備:素材的蒐集和調用及圖像的初步調整

1、數碼照片常見問題的初步調整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打開照片,發現不足,指導學生對照片進行處理,以轉播學生操作為主。

【學生活動】運行Photoshop軟件,打開自己的照片,根據自己照片拍攝的不足,並處理相應照片;

【設計意圖】學生打開照片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過渡自然。選擇對自己的照片進行加工和創作,學生會更加感興趣,製作過程也會更加投入。

2、大頭貼相框的獲取

途徑:1、上網下載 2、教師機上的備用素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獲取相框圖片

【學生活動】搜索、選擇、保存圖片並用Photoshop打開;

【設計意圖】上網搜索背景素材,一是使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素材,使作品個性化;二是提高學生網絡學習的能力,掌握現代化的學習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三)作品合成與加工。

1、人物和相框的初步合成

【教師活動】啟發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初步完成兩幅圖像的合成(轉播學生);啟發學生:這時候出現什麼問題?

【學生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完成圖像合成;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圖像的合成,把以前所學到的知識(選框工具、移動工具、自由變換等)綜合應用,起到複習、鞏固、熟練和提高的作用;此過程啟發學生講述並演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並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問題的出現,促進教學進入下一環節。

2、魔棒工具的使用

(1)引出魔棒工具*

(2)刪除選定區域

(3)調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使作品美觀協調

【教師活動】啟發引導學生認識魔棒工具,會應用該工具並掌握使用技巧。

【學生活動】思考、模仿、應用、體會魔棒工具的魔力;刪除選區;調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使作品美觀協調 ;小組合作完成作品。

【設計意圖】採用啟發式教學方式,自然的引出問題,通過實際操作發現以前學過的工具(橡皮擦、磁性套索等)在解決此類問題時的弊端,從而引出新知識。學習過程由自己體驗並進行總結,加深印象,突破重難點。同時對以前學習的知識也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畫筆工具的使用

展示兩個不同效果的作品,問哪一個作品表現效果好。

【教師活動】啟發,引導學生髮現兩個圖像的差異,引出畫筆工具,對學生講解給予適當的補充。

【學生活動】演示、講解、應用、完善作品

【設計意圖】畫筆的恰當使用能增強作品的表達效果,還能掩飾作品的不足,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學生講解畫筆的使用,對講授者是一個鍛鍊的機會,對其他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更能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利於合作學習。

4、小組合作,完善作品,推薦優秀作品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切磋”,每個小組推薦一個優秀的作品。

【教師活動】巡視指導,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學生活動】製作、協作、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小組內推薦作品的過程就是互相學習和切磋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和效果會明顯的顯露出來。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創作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在活動過程中,便於互相學習、借鑑和提高,同時培養了協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四)作品的保存、展示、評價和表彰

從六組中師生共同推薦出三個優秀作品,用噴墨打印機進行打印,優勝者領取“獎品”。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作品、發放“獎品”

【學生活動】各組分別展示推薦作品(共六組);作者講解自己作品的創作意圖或得意之處(自評);其他同學發表對作品的看法(互評);

【設計意圖】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促進學生作品的進一步完善,提高作品質量。多元化的評價過程,是班級範圍內互相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通過“獎品”的發放,鼓勵了優秀創作者,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同學。

(五)總結提升

【教師活動】對學生總結進行補充

【學生活動】思考、回顧、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由學生完成,可以讓學生及時總結本節課的得失,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和提升,同時獲得成就感,也便於教師及時瞭解學情。教師適時加以補充,能彌補學生課堂上的一些不足或解開迷惑。

(六)作業的佈置

作業內容:用我們今天學習的本領,為你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製作一個大頭貼,作為新年禮物用你的郵箱或QQ傳遞給對方吧!

【教師活動】佈置作業

【學生活動】熟悉作業

【設計意圖】作業的佈置能使學生課堂知識得到鞏固和延伸,並建議他們用現代化的方式與他人溝通和交流,使網絡的方便、經濟、快捷的優勢在生活中得到應用。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