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98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説課稿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認圖形》。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三種常見的平面圖形。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以下特點:

1.緊密聯繫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都能看到物體的面。學生在上冊中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教材以這些為起點,安排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等形體的積木來看一看、畫一畫,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體、正方體和圓的表象。根據這些相同的畫面畫出圖形,給出名稱,引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這就藴含了面與體的關係,使學生在整體上直觀認識這三種平面圖形。這樣安排,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有利於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

2.把圖形的變換、圖形間的聯繫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學生直觀認識幾種最常見的平面圖形,沒有深入研究這些圖形的特徵。但教材安排了豐富的操作活動,有利於學生培養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教材設計了一些開放性問題。如安排了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正方形,圍出的圖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還有用一塊長方體積木可以畫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等。這些問題能激起學生獨立探索的熱情和相互合作的願望,有利於改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圖形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在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加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設想

“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課題實驗研究,旨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創造條件,是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橋,是讓學生真正在探索中發展。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探索活動:

活動1:給一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積木進行分類,然後説説是怎樣分的。

活動2:找出長方體,觀察其中的一個面,藉助自己的思維去發現一些特徵,根據特徵給出長方形名稱。(正方形和圓同上。)

活動3:從體上抽象出面,認識這些面後,讓學生用體在紙上畫出面,並再次感受體和麪的關係,感受三種圖形的特點。

活動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加強幾何圖形與生活的聯繫。

活動5:小組合作在釘子板上圍圖形,獨立在方格紙上畫圖形,滲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學生感受出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自己能發現的,都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難,就創造條件讓他們合作探索。教師尊重學生自我發現,尊重學生創新思維和方法。

教學流程

一、遊戲導人,激發興趣。

1.學生自由説説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哪些積木。

2.小組合作給積木分類並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分的。

【玩積木是學生喜歡的活動,一開始學生的興趣就被積木所吸引,讓學生操作給積木分類,不但可以滿足他們的慾望,更可以為後面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認一認。

(1)認識長方形。

①學生各自拿一個長方體,認準其中的一個面進行觀察,再觀察周圍同學認準的面,探索這些面的特點。

②學生自由彙報,互相評價。(學生髮現這些面都是長長的。)

③從學生的彙報中抽象出長方形並給出名稱。

(2)正方形和圓的認識同上。

2.畫一畫。

(1)微機出示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畫圖形的圖片,學生説一説圖片上的同學在幹什麼?他們是怎樣畫的?

(2)學生動手操作畫圖形,配上活潑輕快的音樂。

(3)彙報交流:學生在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説説看法。

3.找一找。

(1)微機顯示“丁丁的房間”的圖片。

(2)學生在畫面上找一找、説一説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的。

(3)和好朋友一起走下座位在教室裏找一找、説一説,然後彙報評價。

【學生在把積木分類的基礎上,通過同一類積木的某一面凸現出這些面有相同的形狀,找出這些面的特點,然後引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這樣,不僅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這些面的特點,同時也展示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學生在操作活動“畫一畫”和“找一找”的過程中,人人都參與,親身經歷/從體上抽象出面,再把這些面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過程,加強幾何圖形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關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三、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1.圍一圍。

(1)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反饋交流:説説你們是怎樣圍的。

(2)試着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圓。

反饋交流並得出釘子板上圍不出圓的結論。

2.畫一畫。

(1)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2)小組長組織組員在小組內對本組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

(3)由各組組長把自己組的情況在大組上交流。

【釘子板和方格紙本身有相同之處,它們的表面上都有許多正方形小格組成。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圖形、再在方格紙上畫圖形,經歷着一個由難到更難的過程。在釘子板上圍圖形為在方格紙上畫圖形打下基礎。教師在圍圖形過程中進行重點指導,在畫圖形中就可以大膽放手,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

四、評價體驗,認識自我與他人。

1.評價本節課自己及其他同學的表現。

2.學了這一課後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可以評價自己對一節課的學習表現和收穫,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成功,促進發展。】

五、課外延伸,繼續探索。

1.微機顯示一學生用長方體畫長方形的圖片。

2.師:用這樣的一塊長方體究竟能畫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呢?這個問題留給小朋友課後去探索。

評析

這節課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的課題研究思想,/具體突出表現在四種變革:

1.師生關係的變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教學內容的變革。教師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為學生提供一定思考性、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素材。

3.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特別關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評價方式的變革。教師給學生提供生生互動評價的空間,同時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尤其是在探索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

説課稿 篇2

曾經讀到這樣一首小詩:

不願看到滿目的山野荒蕪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綠色叢林的屏障

沙漠將變為人類最後的棲居

不願聽到蟲鳥的痛苦悲鳴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生命純淨的天籟

留下的只有我們孤獨的影子……

聽這首小詩,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深深感受到環境遭到破壞後人類悽慘的生存狀況。這樣的狀況,是我們所不願面對的。由此,當今世界,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意識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鳥兒的偵察報告》,就是這樣一篇和環保有關的課文

一、教材簡析

該課文選自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十單元“家園的呼喚”。單元編排旨在讓學生獲得關於地球資源、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公德意識。這是繼《只有一個地球》後安排的第二篇主題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淺顯,結構巧妙,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形象地説明了人類的一些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帶來了令人心痛的惡果,希望人類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醒悟。

二、學情介紹

我校是一所城鎮學校,經歷了六年的課程改革,教改成果比較顯著。我班學生在學習方式、質疑能力、朗讀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大部分同學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有自己的見解,敢於各抒己見,表達能力較強,並有一定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上一篇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的學習,學生對單元主題“家園的呼喚”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從不同的內容中概括出相同的主題思想,培養學生閲讀和概括能力。

2.能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作者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情感。

3.能感悟到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鳥兒生存的環境, 提高環保意識,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習慣。

重點: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作者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情感。

難點:能感悟到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鳥兒生存的環境, 提高環保意識,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習慣。

四、教學法設計

教與學是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教有千法,貴在得法。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根據大綱要求,結合課文特點,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1、情境創設法:通過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釋放自己的情感。

2、對話教學法:做到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文本進行對話,喚起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

3、朗讀感悟法:貫穿“以讀為本”的主線,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適時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4、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懸念激趣

特級教師於漪説:“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新課伊始,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鳥兒在藍天碧海自由飛翔,在叢林山間快樂歌舞的畫面,配上動聽的音樂和老師的解説,讓學生感受鳥兒生活的快樂。(播放課件)接着,話鋒一轉:可是,現在鳥兒們生存的環境卻非常惡劣,讓人無比擔憂。通過設置反差,扣動學生的心絃,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接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郭以實的文章《鳥兒的偵察報告》。板書課題:鳥兒的偵察報告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崔巒老師説:“閲讀教學要有層次地進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讀通讀準課文,理清層次……”所以,在揭示課題之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彙報文中哪些字詞要提醒同學們注意。讓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指出哪些字詞應該注意,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掌握了生字。接着以課件的形式呈現重難點字詞,全班齊讀,加深印象。(出示課件)然後,從整體入手,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緊接着追問:作者收到了哪些鳥兒生存狀況的報告?我適時梳理學生的答問並板書:請鳥偵察、收到報告、我的希望。通過以上的交流和板書,學生對文章的層次能夠一目瞭然了。

(三)、品讀感悟、探究主題

鳥兒發回的偵察報告是課文的重點,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人類的一些行為污染了大自然,使得鳥兒受到死亡的威脅。我向學生提出:四人小組合作,選擇共同感興趣的偵察報告開展讀書活動,可以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

在學生充分開展讀書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彙報:誰帶我們去了解野雞媽媽生存狀況的偵察報告?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讀書成果,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並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進行評價。然後追問:野雞媽媽的生存狀況怎麼樣?

按照這樣的方式,請學生彙報讀其他報告。通過讀書活動,在學生對鳥兒的生存狀況已經瞭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這四份報告反映了什麼主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這四份報告向我們揭示了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導致鳥兒受到死亡威脅的主題。

接着,指導學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看到鳥兒朋友受到傷害,作者有什麼感受?用筆勾畫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學生交流,教師(出示課件)引讀:“看到野雞媽媽孵不出小野雞,作者感歎——”(唉,看了這份報告,我真替生活在森林裏的那些鳥兒擔心。)“看到燕子媽媽失去老伴在哭泣,作者驚訝----“(啊!打農藥是為了除害蟲,卻連我們的益鳥朋友也受到傷害啦!)“看到海鷗不能飛翔了,作者——”採用教師引讀的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激起學生與作者情感共鳴。

作者痛惜鳥兒的語句充滿了感召力。我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朗讀,並追問:失去這麼多鳥兒朋友,作者此時的心情怎樣?(出示課件)指導學生把文中的“我愛看”、“我愛聽”、“我更感謝”都換成“沒有”再讀一讀。此時再推波助瀾,讓學生談談此時此刻想説什麼?與文本展開對話,激起學生情感的浪花。

最後是作者表白自己的希望,再次採用引讀的方式讀課文:“看到鳥兒朋友受到傷害,作者希望——”(有更多的鳥兒在潔淨的天空裏歡樂地飛翔歌唱)。然後,抓住“潔淨的天空”一詞,讓學生描繪“潔淨的天空”是什麼樣的?根據學生的描述,教師在黑板上描畫出“潔淨的天空”,為鳥兒勾勒美好家園。再讓學生小組交流:我們怎麼給鳥兒“潔淨的天空”?能給鳥兒什麼幫助?把文本的意圖,落實到行動上。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受到死亡威脅的.又何止課文裏介紹的幾種鳥兒呢?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和鳥兒有着相似遭遇的一些動物資料。我也向學生展示(出示課件),並簡單介紹了它們的處境。再讓學生仿照偵察報告的方式説一説,再次喚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也為下一課時寫偵察報告做好鋪墊。

結語:現在人類已經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就拿保護鳥類的事來説:開展植樹造林,為鳥兒搭建小木屋,開闢鳥語林以及北京奧運會體育場館——鳥巢的創意,都表明了人類愛鳥護鳥的行動已經展開。我們相信,鳥兒會回到自己美麗的家園。我們會聽到它們動聽婉轉的歌聲,看到它們展翅飛翔的雄姿。(播放課件)在音樂和鳥兒的鳴叫聲中,學生感受到鳥兒又迴歸到了美麗的大自然。

六、板書設計

請鳥偵察

鳥兒的偵察報告 發回報告 保護鳥兒、保護大自然

我的希望

我的板書設計着重體現文章的層次和主題,簡單明瞭,再配上簡筆畫,能體現圖文並茂的特點。

感言:我們不希望沙漠成為人類最後的棲居地,不希望最後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更不希望最後只留下我們孤獨的影子----

在一切厄運還沒來臨之前

不要將絕望帶給後代無辜的子孫

一切歷經着久遠的滄桑與沉重

用迫切的呼喚拯救已經昭示的問題

環保,源於命運休慼相關的存在

人類的生命以自然為依託

矗立在新世紀的舞台

人類應該以自己的雙手與智慧來共建我們的家園

説課稿 篇3

一、説課標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繼續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

(一)新課程的總體課程目標:

高中階段的核心任務:讓學生經歷5組10個動詞的語文學習活動,形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培養語文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應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積累·整合 感受·鑑賞 思考·領悟 應用·拓展 發現·創新

(二)《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單元目標:

1.培養鑑賞古代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總體要求】

2.閲讀古代優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藴,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基本能力】

3.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歌,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歌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瞭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鑑賞要求】

4.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藴,不斷獲得新的閲讀體驗。

【鑑賞方法】

5.嘗試詩歌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創作實踐活動】

二、説教材

新課標實驗版語文教材總體包括三大類:

一、必修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二、選修教材一(詩歌與散文,小説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三、選修教材二(校本選修教材)。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單元安排:本單元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兩個部分,每部分各三個單元:

詩歌部分:

第一單元: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第二單元: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第三單元: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散文部分:

第四單元:創造形象 詩文有別

第五單元: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第六單元:文無定格 貴在鮮活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單元體例,每一單元由四部分構成:

1.賞析指導:提出的鑑賞角度,介紹相關的鑑賞知識

2.賞析示例:每個單元各舉一篇詩歌或散文為例,帶有舉例示範性質,供學生參考鑑賞。

3.自主賞析:主體部分,提供的閲讀鑑賞的作品。

附1.“探究·討論”:指點方法,提示要點。

附2. “相關鏈接”:提供有關背景資料和信息。

4.推薦作品:課外拓展,驗證課內所學,以獲得對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

本單元構成: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長恨歌》(白居易)

自主賞析:《湘夫人》(屈原)、《擬行路難(其四)》(鮑照)、《蜀相》(杜甫)、《書憤》(陸游)。

推薦作品:《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越中覽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別離(其一)》(黃遵憲)。

三、説考點

20xx年新課標高考《考試大綱》及《考試説明》對詩歌部分做了如下規定:

(一)能閲讀淺易的古代詩文,能力層級為D級(鑑賞評價)。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A級(識記)。

四、説考題:

陝西省新課改三年來高考古詩文閲讀試題分析

止了押題行為,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放棄僥倖心理,而應側重於對學生詩歌鑑賞能力的培養。

有,高中初中學段均有涉及,而且所有篇目均為《考試大綱》及《考試説明》中明確指出的64篇。

五、説建議

(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部分教學建議

積累·整合:抄寫背誦、歸類整理、嘗試創作。

感受·鑑賞:誦讀吟詠、聯想想象、圈點批劃,調動既有積累,特別是個體經驗。

思考·領悟:查考資料,利用知識,比較歸納,評析,討論,利用書本知識、教師、同學經驗。

應用·拓展:寫鑑賞隨筆,質疑探幽,揚個人所長。

發現·創新:再讀再思,舉一反三,擴展視域,鞏固提高

(二).《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單元教學建議

1.樹立單元意識,以整個單元作為教學任務。

2.上掛下聯,處理好本單元與必修部分、本單元和高考的聯繫。

3.深入研究學情,正確處理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根據學情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和教學進度。

4.教學中,應以教會方法為中心,選取重點篇目做好示範教學,敢於大膽取捨。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九組課中的古詩。作者葉紹翁,表達了他目睹秋風落葉和籬笆燈火而勾起的思鄉之情。根據我對教材、課標的理解,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教學目標:

1、會認兩個生字 蕭、梧,會寫兩個生字 促、深,讀準一個多音字 挑(tiao )。

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3、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品詩賞畫,品味思鄉情。

二、説學情和學法

由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閲歷淺,可能對古詩所表達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不容易理解,需要他們通過畫面,以及多次誦讀,從字裏行間去品味。因此古詩採用了誦讀法和想象法:誦讀法: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想象法:聯繫兒童的現實生活想象畫面。

三、説教學流程及設計理念

一引入文本,讀準古詩。

1、 出示詩題,讀題,説題目的意思。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古代用書解釋為寫)

2、 出示詩歌,自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生字多讀幾遍。 二人小組內完成自學導讀單生字詞部分後,交流彙報。

二深入文本,理解詩意。

1、詩人夜晚所看見了什麼?(快速找出來)

2、你從哪句看出兒童在捉蟋蟀?(知有兒童挑促織)你怎麼知道促織是蟋蟀?因為詩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項註釋。我們要善於利用註釋學習古詩。並學習這種利用註釋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四從大組合作學習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3、帶着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再次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反覆的朗讀,使學生能夠背誦。

三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通過遊戲的方式加強記憶。我説説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説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我指出圖片,你説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背、或全班齊背古詩。

四、拓展延伸,質疑問難

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於是就寫下《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於思鄉的古詩呢?(指名讀或背)(例如:李白的《靜夜思》)

2、課文學到這裏,你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呢?

五、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六、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思鄉之情

感:動客情

説課稿 篇5

一、説主題選擇的依據

首先,“下崗”是改革的必然產物,“下崗”的概念對於大班孩子來説並不陌生,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裏,特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我們都會經常談論或是聽到“下崗”這一詞,受環境的影響,孩子們有時在幼兒園也會談論“我的 下崗了”“我的 也下崗了”看着他們談論時高興的樣子,不在乎的表情我們就應知道,他們只會説,還不能真正理解“下崗”的真實含義,更不會知道下崗對成人來説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不瞭解成人的心理感受。為了讓幼兒理下崗的含義,特別是讓幼兒通過活動能培養他們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情心與愛心,教師緊抓教育的契機,師生共同建構的學習內容由此產生了。此節教育活動對於從小培養幼兒的憂患意識,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關心別人、理解別人,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其次,綱要中提出“”社會情感的發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世界幼兒教育從強調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發展到學會關心,只有當人類能關心自己的社會、關心自己的生存空間、關心人類的利益和命運時,才會有真正的幸福。而“關心”作為一種情感、技能及行為是需要從小加以培養的,是社會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社會領域的教育是培養“完整兒童”以及使幼兒“學會關心”的重要途徑。

二、説內容的選擇:

此次教育內容來自於幼兒的周圍生活,在整個社會環境中,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為了讓幼兒瞭解社會、瞭解周圍生活中的人、事所發生的變化與現象,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自己瞭解身邊的人,他們所面臨的困難與生活困苦,調動幼兒充分參與與瞭解、觀察的興趣,特別是在活動中讓幼兒自己去體驗別人的情緒,學會幫助、關心別人,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情感是人對其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較複雜而又穩定的態度體驗。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和心理活動發展,情感教育越來越佔主導作用,有着其他學科教育無法替代的作用。情感不能灌輸,不能手把手的教,只能靠不斷的體驗,形成心理“積澱”而成,因此並不是通過一節教育活動就能調動的。在活動中內容廣泛,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意識、情感體驗,在設計時讓幼兒從調查身邊的人開始,引導幼兒一步步理解“下崗”。

(一)活動目標的確定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社會調查,瞭解人們的現狀

2、學習做調查記錄

3、通過觀察體驗、討論等形式,引導幼兒理解“下崗”的含義

4、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關心別人、理解他人,體驗別人的情緒、分擔他人的憂愁,培養幼兒的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

(二)説內容的選擇

1、我是小小調查員

活動目標:通過幼兒對周圍的人進行調查,讓幼兒初步知道“下崗”

2、目標:通過活動初步體驗別人的情緒,分擔他人的憂愁

3、我來幫助他

目標:

(1)進一步理解下崗的含義

(2)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培養幼兒的憂患意識、創新意識

三、説活動過程:

1、欣賞錄象

小朋友的媽媽下崗了,他們家的生活怎樣了?發生了那些變化?

2、看錄象媽媽下崗再就業 ----自尋出路

當時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後來怎樣了?

現在在幹什麼?她怎麼會有工作的?

3、戲“點字公司“

小朋友我們知道身邊有許多的人下崗了,讓我們想一些好點字幫助他們好嗎?你有什麼好點字,可以把它畫下來,我們成立一個點字公司幫助他們吧!

4、論:我長大怎樣才能不下崗?

四、説學法

幼兒的學習是在觀察、動手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幼兒親身感知、觀察,形成的情感要比説教堅固

五、説教法

情感體驗對於幼兒來説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學習內容,要能調動幼兒的情感體驗,在活動中首先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與學是雙邊活動,情感是聯繫雙邊的紐帶,教師對幼兒的滿腔熱愛與愛護,使幼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樣老師提出的要求易轉化成幼兒學習需要的動力。教師通過表情、動作、語言的作用把課進行的有聲有色,以帶動幼兒的情感,幫助幼兒更準確的感知和理解。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教材是課程的基礎和依託,正確理解教材有助於課程的順利展開。因此,我會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説課的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術繪畫第2課第1課時,本課屬於繪畫學習模塊。本節課着重從中國畫的概念、創作與評價標準、表現方法、造型要求、用色特點、表現形式、意境營造等方面來介紹中國畫,着力於使學生體會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體會本民族文化藝術的深刻內涵,從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積澱中汲取營養,增強學生自豪感。

二、説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我授課的重要依據。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瞭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這一階段的學生能夠深入的瞭解事物的細節,並能用較準確的語言來表達,但是並非發展的盡善盡美。因此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會更多的採用教師引導,然後拋磚引玉的方式展開,鼓勵學生合理運用不同的美術鑑賞方法認識中國畫,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作品,以及傳統文化的內涵底藴。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中國畫的概念及相關知識,感受畫家在自然美中表達內心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通過賞析、討論、分析瞭解中國畫的藝術特點及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之情。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瞭解中國畫的特點以及作品中所傳達出的主觀情感。

難點:體會中國畫中的形神兼備和氣韻生動之美。

五、説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踐行新課標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將採用情境法、討論法、比較法,從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説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紙等。

七、説教學過程

根據費德門教授提出的美術鑑賞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釋——評價”,我確定我的基本環節為:

環節一:多媒體展示,導入新課

課堂伊始,我將課件出示一幅中國山水畫和一幅西方風景油畫對比欣賞,結合資料卡介紹中國畫的特點,體會國畫與西方繪畫的不同之處。從而導入課題《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

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並引起他們的探索慾望,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課堂當中去。

環節二:新課講授,探究新知

1.認識中國畫

我將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展示的國畫作品,並提問:結合相關資料,談談對於中國畫的理解?學生總結回答:中國畫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精神文明創造結晶之一。畫家有着自己特有的觀察、感受、認識、體驗和評價客觀世界以及表現自己主觀思想感情的獨特的方式和方法。他們使用中國特有的筆、墨、紙、絹、硯等工具材料,有着不同於西方繪畫的藝術創作理念、藝術創作方法和藝術表現語言體系。

2.形神兼備

緊接着我將繼續追問:結合畫面,理解一下“形、神”分別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形”是指表現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徵;“神”是指表現對象的內在精神本質,這兩者互為表裏,相互依存。古籍中有“存形莫善於畫”的説法,又有“形具而神生”之説,因此自東晉顧愷之以後,“以形寫神”或者“形神兼備”便一直作為重要的指導理論應用於人物畫領域,之後又逐漸擴大到山水畫和花鳥畫領域。

3.氣韻生動

緊接着我將設置小組討論,出示作品《韓熙載夜宴圖》,以同桌倆人為一小組,討論畫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凸顯人物性格特徵的,使畫面具有生命力?師生共同討論得出:遵循繪畫的最高標準“氣韻生動”的繪畫理論。氣韻,就是宇宙中鼓動萬物的“氣”的節奏。繪畫有氣韻,就能給欣賞者一種音樂感。六朝山水畫家宗炳,對作品彈琴,欲令眾山皆響,這説明畫裏有音樂的韻律。

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提問互動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探究的慾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環節三:總結歸納,體會氣韻

之後我會提問:如何理解繪畫中體現的氣韻生動?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南齊謝赫進一步發展了“形神兼備”理論,把“氣韻生動”列為繪畫“六法”之首。氣韻原是品藻人物從姿態、表情中所顯示出的精神氣質、情味和韻致時的用語。

在繪畫中“氣韻生動”是指作品及其所刻畫的形象要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顯得富有生命力。到後來,氣韻的概念漸漸涵容更多的主體表現的因素,氣韻指的是作為主客體融合的藝術形式的總的內在特質,能夠表現物我為一的生動氣韻,至今也是繪畫藝術的最高目標之一。

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學習中國畫。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之間發生碰撞,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四:學生實踐,自主欣賞

我將設置小組討論,前後四人為一小組,5分鐘時間,結合今天所學賞析顧愷之《洛神賦》,教師巡視指導,給予意見。小組代表發言總結:

顧愷之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提出“以形寫神”的人,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畫面以長卷的形式,非常出色地表現出一種現實世界所不可能有的綜合審美意象和神話意境,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畫面充滿浪漫色彩,天上是風神屏翳在“收風”,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靜波”水中文魚戲水,空中水禽飛翔。洛神雲髻高聳,衣袂飄飄,手執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圍山巒重疊,流水潺潺,青松黃菊,垂柳芙蓉,構成一幅非常美麗的畫面。

這一過程起到了鞏固、檢驗和鞏固知識的作用,提高學生對於美術作品的鑑賞能力。在此期間我會巡視指導,對部分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即時給予指導。

環節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

課程最後,我會請學生主動彙報本堂課的收穫和體會,總結本課知識框架並進行情感昇華,引導學生通過視聽參照,閉眼聯想,然後互相交談,感悟中國畫的藝術特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評價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總結本節課收穫後我會趁熱打鐵請學生課下蒐集資料,預習本節課後面的內容,為下一課時的學習做好準備。

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穫,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最後的收集資料,預習下一課時內容,是為了更好的鞏固本課知識,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八、説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草原》。

一、説教材

我認為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草原》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第一組第一課,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給我們展現一幅美麗的草原風光,也給我們展示了熱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條理清晰,作者從風景到人情的描寫展現了草原上的風土人情,最後用一句含義深刻的詩結尾,體現了作者對草原的依依不捨。

二、説學情

我們常説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五年級的學生對這樣寫景抒情類型的文章並不陌生,但對於內蒙古草原上的風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五、説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六、説教學過程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一)導入新課

我會採用視頻導入,播放關於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這樣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風光,順勢導入本課。

(二)整體感知

首先,讓同學通讀全文,設置這樣一個問題: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引導學生髮現,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適時講解生字“渲”字,並板書:風光,人情,渲。

2、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後,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最後,引入賽讀: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並且對於文章的語言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深入研讀

這一環節是逐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學生通過剛剛的朗讀比賽,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會設置這樣一個問題,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這樣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雲際。”並且體會句中説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麼,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將羊羣比喻為白色的大花,生動形象的為我們展示了草原的生機,並且講解比喻的修辭手法。板書:比喻。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緻的工筆畫,這裏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下面我會設置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着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於“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引導學生由景色入情,體會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後載歌載舞。

引導學生思考,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為什麼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引導學生感悟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最後,全班朗誦文中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問題,學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達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做到了語文教學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四)延伸作業

蒐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並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這樣不僅能夠鞏固課上所學,同時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目的。

七、説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8

教學分析:

牛津版5B Unit6 《At a PE lesson》圍繞一節體育課展開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一些關於身體部位的單詞head, hand, shoulder…和四會句型Put…on…,Touch…with…,並能按指令迅速做出反應。 下面我就説説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説課。

教學目的:(分為三個方面)

1 認知目標

使學生了解並運用句型:stand in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Turn left. Jump up and down…times. Put your feet together.這些都是有關於體育課的活動口令,通過學生對句型的理解,能熟練的運用句型來説口令,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2 能力目標

通過對句型的***練,能自己發口令並表演相應動作。能做小老師,對全班同學發口令。

3 情感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小組比賽等形式來增加課堂的積極性。並讓學生在邊説邊動的課堂中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把英語和體育相結合也是這堂課的特點之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節課主要是學習句型:stand in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p up and down…times. Put your feet together.這些句型都是關於體育課的口令練習,在理解句意的同時要快速的反映出其動作。英語的表達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引導,動作來增加學生的理解力。培養他們樂於表達,樂於參與的興趣。

説教法: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了這樣的教法:

1."任務型"教法。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2.遊戲法教學。通過唱歌、遊戲及體態語言啟發誘導學生完成本課任務。、

説學法 :

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發展思維,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將學生分為六個小組,這樣一來方便了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另外本課我指導學生通過聽説訓練、語言交際訓練、師生互動交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創造鍛鍊的機會。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小詩導入課堂,使學生盼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At a PE lesson》中,要求學生掌握一些關於人體部位的單詞。上課伊始,我課件播放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屏幕上許多卡通小人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在學生饒有興致地跟着哼唱做動作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新授單詞 shoulder,knee and toe。 在這種狀況下,孩子的情感被調動,同時由於新得內容的出現,興趣來了,孩子一個個躍躍欲試,期盼着學習這堂新課。

二 、活動遊戲貫穿課堂,使學生樂學

英語是一門基礎性的交際學科,學習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著名的外語專家章兼中教授曾經説過"任何一種語言都離不開它當時的情景和實踐的基礎,否則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英語作為我國的第二語言,由於它缺乏語言獨有的情景和實踐的基礎,學習起來困難重重。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景非常重要。新授的內容我主要創設了"體育課"這一情景,將整堂課設計為一堂活動課,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也就活起來了。為了讓所有的同學都樂學英語,我作了以下的一些設計:

1. 親生體驗學單詞:歌曲結束後主要呈現學生感興趣的卡通人物,教師以Where are his feet/hands? Where 's his head/left hand/right?幫助學生感受並掌握身體部位名稱。

2. 師生交談引話題:掌握身體部位名稱後主要用對話What subject do you like?引出課堂標題 At a PE lesson.之進行touch遊戲,再次讓學生全員參與,邊説chant邊做動作。這個遊戲也引出句型touch…with…

3. 手勢動作學口令:主要採用了老師引導、手勢的方法,首先讓學生來感知句子的意思,再次讓學生動起來做動作,然後再讓他們説説句子,最後達到邊説邊做的效果。用這樣的循序漸進的步驟讓學生一步步學會這些口令。

4. 師生互動練口令:在學完基本口令後,我穿插了一些師生互動的環節,發給學生哨子,讓學生來做小老師,學生也可以向老師發口令。老師和學生一起的活動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

5. 小組比賽爭第一:進行小組比賽的環節,讓學生在競爭中來嚐到學習的興趣。學生很喜歡類似這樣的比賽,小組的合作體現了團隊精神,讓他們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競爭。除小組比賽外,以"You are out"的遊戲方式,判別哪個同學的反應最敏捷,知識學得最牢固。

三、 才藝技能展示課堂,使學生善學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英語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設計出拓展性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完《At a PE lesson》後,作業設計這塊,我讓學生用學過的指令編一套課間操。他們可以三五成羣,邊説口令邊做動作,編出令人滿意的課間操。這一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也使課堂教學得到了延伸。

綜上所述,我圍繞新課標,從學生主體出發,在課堂中學,在生活中用。使課堂活動化,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來學習,提高他們口語的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提高其學習能力。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本節主要介紹中國氣候的三項特徵——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季風性氣候顯著,多特殊天氣。

本節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我國氣温的分佈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明確我國降水的突出特點就是時空分佈不均。通過表格對比分析了我國四個乾濕地區的特點、分佈和植被特徵。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之一。體現了新的教材觀:“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組織、編排順序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

二、説學生

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世界的氣候,具備了學習氣候的基礎知識,擁有一定的氣候圖判讀能力以及從圖中提取,分析,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於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是大尺度空間的氣候分佈,學生能夠從生活周圍體驗到的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

根據以上對於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三、説重難點

1、我國冬夏兩季的氣温分佈特點,影響我國氣温的主要因素。

2、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理解我國降水時空分佈的成因。

3、我國季風氣候的基本規律及季風氣候的影響範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及不利影響。

4、鋒面雨的形成。

四、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温分佈特點,知道我國降水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佈特點。季風的概念、特點,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佈以及我國的乾濕地區。理解季風與我國降水空間和時間分佈的關係,通過讀冬夏季風圖、各地氣候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從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等能力;掌握分析氣候特徵的方法。通過讀冬夏季風圖、各地氣候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從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等能力;掌握分析氣候特徵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閲讀和分析等温線分佈圖的方法,學會分析地理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空間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五、説教學方法

為了使教學貼近學生實際情況,更好地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在學習本節內容時抓住“指導學生學法,重視學習過程”這個核心來設計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情景導入法、讀圖比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六、説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然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最後)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採用情景導入法。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同時為後面的第二個教學環節設置一個懸念,學生帶着懸念進入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環節:讀圖比較,認識規律

(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

指導學生分析一月份平均氣温圖,探討以下問題:

① 一月份0°C等温線主要穿過了那些地區?

② 一月份,我國黑龍江省北端的漠河鎮氣温是多少攝氏度?此時,海南海口市氣温又是多少攝氏度?

③ 計算一月份的時候漠河和海口的氣温相差多少攝氏度?

總結出我國冬季氣温分佈特點:冬季南北氣温差異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氣温越低、

學生掌握冬季氣温分佈規律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氣温圖,通過對7月份平均氣温圖的判讀分析概括出夏季氣温分佈特點:南北普遍高温。並且最低氣温在青藏高原。

(三)、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互探討,老師補充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必要的素材: “①冬至日太陽光照圖,②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③冬季風示意圖,④課本輔助閲讀材料”,學生合作探究時,老師通過問題的形式正確地引導討論方向,遵循遞進式的原則,逐步深入地提出三個問題“①隨着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②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的長短對於我國氣温有何影響?③冬季風是如何影響我國氣温分佈規律的?”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的資料和知識儲備,概括出緯度位置和冬季風對於我國氣温分佈的影響。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夏季最低氣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於海拔高的因素。

總結我國降水的地區分佈規律。

掌握我國温度帶分佈情況。

〔四〕一、降水的特徵

1.降水量地區分佈不均:東多西少,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減少

〔講授〕我國降水量在空間上分佈不均,在時間分佈上呢?

教師指導讀圖,學生討論、回答。

〔總結〕全國降水量在時間分佈上也不均勻,南北方差異較大,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

〔板書〕2.降水時間分佈不均勻(季節不均,集中於夏秋季節)

〔講授〕這是一年內降水的分佈特點,那麼不同的年份間又怎樣呢?

〔總結板書〕年際不均

〔啟發提問〕為什麼降水會形成這樣的時空分佈規律呢?

分析得出降水的分佈與季風有很大的關係。

(五)季風活動及其對降水的影響

1.季風的概念

〔講授〕冬天盛行的風叫冬季風,夏天盛行的風叫夏季風。

〔板圖演示〕冬、夏季風的演示。

夏季風經過長途跋涉後,又被重重高山阻擋,只好望山興歎,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風的活動範圍侷限於我國東部、東南部地區。人們根據夏季風活動的範圍,把它能到達的地區叫做季風區;無法到達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唐代詩人王之渙有詩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的就是夏季風。

總結乾濕地區劃分情況。

閲讀課外短文“我國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與影響”,分析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形成原因及影響區域,季風氣候顯著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影響等。

瞭解有關我國的寒潮、颱風、水旱災害等資料,從災害發生的原因,帶來的危害,有效的預防措施等方面進行説明。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採取框架式結構,讓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方便學生認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