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模板合集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23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説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説課稿 篇1

一、學情分析(教學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九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詞五首》的其中一首詞。初三的學生對詞的內容理解已培養了初步的能力,但對錶現手法這一知識點的賞析較為欠缺,所以本微課設計就是針對學生這一重點、難點進行教學。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欣賞詞的能力:欣賞詞的音樂美、畫面美、情感美。

2、感悟蘇東坡豪放的詞風。

三、教學重點:

理解本詞通過引用典故、直抒胸臆這兩種手法抒情言志。

四、教學難點:

感悟蘇東坡豪放的詞風

五、教學方法:

朗讀——探究——品味——感悟

六、課型:

新授課

七、教學過程:

1、導入: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讀詞以入境

(1)聽視頻範讀。

(2)學生自由讀、齊讀。

明確語氣語調:豪邁奔放,高亢激昂

(3)整體感知本詞上、下片的內容

3、品詞以入味

(1)理解體味本詞通過引用典故、直抒胸臆這兩種手法抒情言志

(2)本詞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別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4、論詞以識人

總結本詞主旨,理解蘇東坡豪放的詞風。

八、板書設計:

寫作特點(表現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豪放風格

1、親射虎,看孫郎:少年狂氣,意氣奮發。

2、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希望朝廷重用自己,報效國家。

3、西北望,射天狼:殺敵報國的豪情,建功立業的決心。

九、教學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一首用韻律抒寫音樂美感的詞,是一首用典故抒寫深長意藴的詞,是一首用豪情抒寫雄心壯志的詞。本節微課緊緊圍繞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進行設計,通過朗讀——探究——品味——感悟這些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這一節課的遺憾之處在於應再增設激發學生對詩詞想象力的環節,體味作者如何讓文字變得更生動,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和詞風。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四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金錢,通過本單元的學習,T讓學生感知金錢金錢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不做金錢的奴隸。

《一枚金幣》講述了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的老人把兒子養大成人,看到兒子長大後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矇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後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裏,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及課標要求,確定第二課時目標為

1、閲讀課文,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使學生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

2、 瞭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應體會兒子“受不了”時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引導孩子去思索,為什麼有人花錢如流水。

三、説設計理念

1、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對話。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關注學生的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加強平日的積累與表達的訓練,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與文本對話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説教法學法

鑑於以上分析,我打算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3讀寫結合,訓練表達能力

4運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語言訓練

五、説教學流程及思路

痺誚萄程中,我設計了三大板塊:1、體會老人和兒子的兩次受不了;2、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3、引導學生説出感悟。

具體教學思路如下:

(一)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1)首先,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特點。

(2)父親把妻子叫來,會怎樣説呢?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

(二)着重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文中還有一處受不了,在哪裏?

讀到這裏,你最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質疑.兒子為什麼受不了呢?

(三)分角色朗讀,父親和兒子的三次對話。讓學生從“三扔、兩笑、一受不了”中體會父親和兒子的受不了及兒子對金錢態度的轉變。

課件展示:

第一次:

爸爸接過金幣,扔進火爐裏。

“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二次:

爸爸接過金幣,又把它扔進火爐裏。

“別騙我了,孩子,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又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三次:

老人接過金幣,仍然把它扔進火爐裏。

“不,孩子,這也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裏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幹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到火爐裏去燒!”

這時,老人説:“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問:為什麼前兩次兒子受得了,而後來受不了?

(四)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

比較兒子和老人的兩種“受不了”,可以體會到父親當初的痛苦、失望、傷心和無奈等複雜的感情,再朗讀父親的話。

然後,多媒體展示幾位富豪父親對待兒子和金錢的故事。讓學生説説:老人和着幾位父親一樣,要讓兒子懂得什麼道理。

課件展示名人名言。

(五)引發學生説出感悟,進一步與文本對話。父親説“現在,我相信這是你掙來的錢了”,引導學生轉變閲讀角色,想一想:聽了父親的話,作為兒子會對父親説些什麼?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學生對“金錢”這個主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六、説板書

一枚金幣

父親——扔、又扔、仍然扔

兒子—— 笑、又笑、受不了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後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

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通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藉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2、隨文識字11個,會寫4個字。

3、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通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11個字,會寫4個字

(二)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通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四、教師教法

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啟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五、學生學法

讓學生通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通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後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六、教學程序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藉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並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願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註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通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遊戲方法鞏固生字。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願意寫好詩中的字。

八、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為主要教學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範

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為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九、板書及習題設計

1、板書:

遠山有色

近水無聲

去花還在

來鳥不驚

2、習題設計: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這個設計從課本出發,激發學生創作詩句的興趣並且滲透反義詞的用法。

《畫》教學反思

——崔永創

《畫》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低年級學生的學習不同於高年級,在這節課中,我將目標定位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重點指導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識字以及反義詞的教學。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1。激趣導入。《畫》這首詩是一個謎語,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利用學生已知的謎語進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並且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猜猜謎語。

2。識字教學。這節課主要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字,老師檢查,糾正。

3。反義詞的教學。在對三對反義詞教學時,進行了多種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在多種情境中體會和感受反義詞。“遠—近”這組反義詞,通過讓學生説説學校離家的遠近,坐位離黑板的遠近以及離你近的同學和遠的同學等方式,讓學生對遠和近能夠理解。同樣的。“來—去”是讓學生在門口表演來和去這兩個動作;“有”和“無”是讓學生對拿東西和不拿東西進行對比,通過這些情景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反義詞是相反的。這也讓我認識到,對小學生的教學,一定要善於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去理解課堂中學到的,讓學生結合實際來學習。

4。朗讀的訓練。吸取前一次教訓,在這節課的朗讀中,同樣讓學生帶上動作朗讀,並且舉行了男女對決朗讀,學生積極性特別高。

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組織的領導者,教師要善於創設情景與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能偶夠有所感,有所獲,是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穫。

二、存在的不足:

(一)、在課堂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

1、在前面的學習中,孩子們就已經對看圖理解課文不陌生了,但這節課上,我認為:學生看到圖就能想象的到遠遠看去山是有顏色的,而水是聽不見聲音的。當我提出:“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的水有聲音嗎?”孩子們説:“有,有聲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時讓我措手不及。

2、對於課文中的生字的處理,我僅限於邊讀詩句邊讀生字,讓孩子在文中去識記生字,忽略了生字的應用,學生在識記了生字後,沒有及時地進行口頭組詞的訓練。課後,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及時地給我提出來了。我認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不清楚,不明白。這讓我想起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我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由於過於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情。

(二)、在課堂組織教學方面

講課過程中,看到孩子們在有老師聽課的情況下,還是有孩子在不斷的動,有的坐不住,有的不舉手就發言,我站在講台上,還要隨時提醒他們,真是感覺有些力不從心,很是擔心亂了課堂紀律,完不成教學任務,但在擔心之餘,我也在分析其原因。

1、課堂上對孩子的即時性評價,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鼓勵和表揚,實效性不強。如果在課堂上對守紀律的孩子我及時給予一個實物蘋果圖片或一朵漂亮的花朵,對舉手發言的孩子給予“文明守紀標兵”的牌子,可以想象是怎樣的課堂情景。試想,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作保障,怎樣來完成教學目標呢?

2、課堂常規體現在細微的地方。比如,拿書、拿筆、拿本子時,不應當有聲音;寫字時,課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非常細微的問題。在課上,聽到孩子們放書噼裏啪啦,課桌椅丁冬丁冬的聲音,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在深入地反思後,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這些細節。不管你的課設計的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顯得特別浮躁,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要多學習、多討論、多反思,虛心學習,在實踐中不斷錘鍊、提高。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學習5以內的序數》是小班下冊多元能力探索課程數學課中的一課時,內容有一座住着5只小動物的樓房和一幅兔媽媽營救5只兔寶寶的圖片組成。通過訓練第幾層樓房住着那隻小動物和兔媽媽營救兔寶寶的順序,讓幼兒學習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的順序進行點數,初步建立序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的單向序數。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為:

1、認知目標

(1)學習5以內的單向序數,初步建立序數的概念。

(2)學習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的順序進行點數。

2能力目標

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三、説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樓房和兔媽媽營救兔寶寶的掛圖。

2、小狗、小貓、小豬、小猴、小羊的圖片各一張,小兔子不同顏色的圖片各兩張。

3、1—5的數字卡兩套。

四、説活動重難點。

1、重點:學會5以內的單向序數。

2、難點: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點數。

五、説教法

小班孩子的特點主要是直觀形象性,在本次的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提問,演示等方法。

六、説學法

孩子最大的樂趣是在“玩中學”,要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幼兒在“幫小動物搬新樓”的活動中,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從而輕鬆地掌握序數的概念。

七、説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複習《方位詞》頭在上,腳在下、、、、、

(鞏固幼兒對上下,前後,左右的區別,為觀察樓房從下往上數有5層做鋪墊。)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樓房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啟發幼兒説出這是一座5層樓房的圖片,並粘上1—5的數字,並告訴幼兒粘上數字1的就表示第一層、、、、)

2、引出課題《學習5以內的序數》。

3、教師再次出示住着5只小動物的樓房,引導幼兒説出第幾層住着那隻小動物。

(1)教師將小狗、小貓、小豬、小羊、小猴的圖片擺放在樓房裏。

(2)教師提問:從下往上數,第一層住的是誰?、、、、依次説出每層樓房的小動物。

(讓幼兒學習從下往上的順序進行點數)

4、教師再次出示空樓房,鞏固對序數的認識。

(1)教師:小動物們要搬新家了,請小朋友們看看,搬家以後住在什麼地方?

(2) 教師:(指最下面)這是第幾層?

(引導幼兒明白開始數的這一個就是第一)

(3)依次完成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的數數。

5、動物與樓房對應,(師幼共同幫助小動物搬家,鞏固對序數的認識。)

(1)教師:小貓住第二層。(請一名幼兒上前操作粘上小貓的圖片)

(2)教師:小狗住在小貓的上面,小狗住第幾層?(請一名幼兒上前操作)

(3)依次完成其他小動物與樓層的對應,提問同上。

6、樓房與動物對應,(師幼共同説出小動物搬家以後的位置,加深對序數的認識和理解。)

(1)教師:第一層住的是誰?(啟發幼兒説出)

(2)教師:第三層的下面是第幾層?住的是誰?

(3)依次提問到每個樓層,步驟同上。

7、教師小結:要知道小動物住的位置,可以數一數,數到幾,就是第幾層。

8、操作幼兒用書,並完成練習。(檢測幼兒這節課所學效果)

(1)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從上往下數,一共有幾隻小兔子?這些小兔子分別排在第幾?(啟發幼兒觀察回答)

(2)教師:請小朋友取下數字卡,依序排放在不同小兔子的後面。

(三)結束部分

老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5以內的序數,我們數第幾第幾要看是從那邊數起,開始數的那一個就叫第一,數到幾就是第幾。

八、活動延伸

課下我們到室外,讓5個小朋友手拉手排隊,看看全班有幾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別站在第幾組的第幾個。(讓幼兒觀察自己的位置,説出自己排在第幾。)

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

有幸參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屆雙高課的教學比武活動,在去之前準備了一些零散的經驗,除了業務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學習的態度去的.力爭在比賽的24個小時裏,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與那裏的孩子共享快樂課堂.設計的教案如下:

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

設計理念:

《綱要》中提到:引導幼兒對身邊的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秋天豐富多樣的樹葉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幼兒園老師經常帶小朋友開展着撿落葉的活動,這些顏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葉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老師這是黃樹葉,老師你看這是片樹葉真大呀!”,當小班的孩子們高舉這些落葉向老師訴説的時候,心中就有説不出的激動。設計樹葉分類的科學活動,能夠滿足孩子的探究願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知,盡情暢遊在樹葉多彩的世界裏。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一顆大樹(樹幹為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幼兒每人一個盒子,裏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重點: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 樹葉寶寶問個好——區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去撿樹葉,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裏(老師指着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裏?黃樹葉寶寶在哪裏?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裏?綠樹葉寶寶在哪裏?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複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

四、幫助大樹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秋風吹,又有許多樹葉飄落下來,幫助大樹媽媽,給樹葉寶寶按綠色、黃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籃子4個,2個黃色,2個綠色。)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裏面放2—4片樹葉。

3、操作後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黃、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撿樹葉,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樹葉寶寶。

設計意圖:

和樹葉寶寶問個好,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並認知綠、黃樹葉寶寶,為下環節做鋪墊。

角色扮演,使幼兒感受濃濃的.親情,並初步感知了分類的意義。

通過送回家的遊戲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分類,滿足幼兒的需要。

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

延伸環節讓幼兒繼續保持對分類活動的興趣和激發研究願望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的加法,(包括進位和不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筆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的內容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理解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作10再減這樣的算理,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滲透湊整的方法。本課的學習又為以後學習多位數的退位減法打下了基礎。為這一類內容的建構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導。在知識結構上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掌握豎式的寫法和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筆算。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根據數的特點靈活選擇計算方法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算理,從而概括出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

二、説教法和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認真經驗基礎之上。為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和直觀演示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和合作交流法。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新課標賦予的教學任務,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1)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先通過複習數的基礎知識,為“退一作十”算理做好理論基礎;再通過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既可以讓學生回顧舊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接着我會出示北京申奧成功的畫面,再配上歡騰的音樂導入新課。同時引導學生從情境圖中發現數學信息,並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提出數學問題。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我會放手讓學生討論“如何計算56-18”,再彙報討論結果。 學生會發現不能直接口算、個位上的6減8不夠減等等。這時,我引導學生兩人一組用小棒擺一擺,並要求學生在音樂結束時擺好。既可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探究學習,培養合作意識,建立時間觀念。又可以使學生學習其他同學的解決方法,改變思維的單一性。

當音樂停下來時,有的學生已經擺好,有的還沒擺好。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把小棒和豎式計算結合起來進行補充。 首先擺出5整捆和6單根來表示56,這個環節我會設置3個疑問。

1、“從6根中拿走8根不夠怎麼辦?”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把一捆小棒打開,並展示出一捆小棒打開。使學生直觀看到一捆拆開後,整捆和單根小棒數量發生的變化。

2、“單根的小棒多了幾根?多出來的10根從哪裏來的?”突出從十位借來的一捆變成10根,10根和6根合起來是16根,個位當16算,再從16根中減去8根,使學生在擺小棒中明確怎麼退位。

3、“現在整捆的小棒有多少捆?怎麼少了一捆?”突出從十位退一後,從原來的5個十變成4個十,以防止學生出現退位後,在十位上仍然用原數相減的錯誤。

接着我會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寫56-18的豎式計算過程,寫的過程中強調相同位數對齊,並一邊描述退位減的過程。

(3)組織練習、深化鞏固

有效的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學習技能並用於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因此我設置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

(4)質疑提問、總結評價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並提出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使所學的知識形成有機的整體。

總之,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力求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

《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一節概念課。這一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除和除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約數和倍數是本單元中最基本的概念。教材先概括了“整除”,在此基礎上引出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指出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約數和倍數是以後學習質數、合數、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運算等知識的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一些有關整數的知識,還為學生到中學學習因式分解做了準備,使學生加深對整數的認識,也有助於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排特點,學生的認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理解約數和倍數的含義,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約數瞳倍數;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分析、觀察、抽象、概括等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觀察比較、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滲透,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整除、約數、倍數的概念;應用概念正確作出判斷;理解整除是約數和倍數的基礎。

教學難點:理解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本節課力求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充分體現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特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歸納整除時,引導學生歸納比較整除算式的特點;在學習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時,讓學生小組合作,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在深化理解時,通過填空、判斷、遊戲等靈活、有趣、多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在歸納總結時,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學法: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學生主要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等方法獲取知識。例如在歸納整除時學生自主學習整除的概念;比較整除和除盡、應用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時,學生互相討論,互相説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等等。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本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歸納整除,紮實基礎

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在整除的基礎上教學的。由於學生對整除的認識比較模糊,因此在學習約數、倍數的意義之前先通過憶整除、感悟整除、歸納概括整除三個環節對整除進行歸納整理。其中在歸納整除時又安排了觀察特點、分組討論、嘗試歸納、解讀文本等學習環節,層層推進,一個環節就是一個不同層次的訓練,每次都讓學生有新的體驗。

當學生對整除有了較深的認識和理解時,教師再提出除盡這個概念,形成認知衝突,然後引導學生比較整除和除盡,在比較時用課件出示表格,根據表格同桌互相討論、嘗試歸納、彙報討論結果,完成表格,最後再概括整除和除盡的關係,使學生知道除盡包括整除,整除是除盡中特殊的一種,加深學生對整除和除盡的理解。

設計意圖: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建立在整除基礎上的,只有基礎紮實了,學習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才會得心應手。這一環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安排了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參與了整除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新知所需的知識基礎得到了鞏固。

(二)、立足基石,構建新知

探究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按以下的程序進行的,揭示約數和倍數的意義、強調,加深理解 應用約數和倍數、探究倍數與倍的區別和聯繫、解讀文本、自學反饋。首先用課件把約數和倍數的概念呈現給學生,首次接觸,學生對約數和倍數的概念理解有限,再提出幾個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可以加深學生對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的理解,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學生對約數和倍數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學習例1,讓學生説説15和3它們之間約數和倍數的關係。在學習例1時,先讓同桌互相嘗試説説,再指定同學來説,最後讓學生説説45和5、16和2、4和24、0.6和0.3四組數的約數和倍數關係,當學生説0.6和0.3它們之間不存在約數和倍數的關係時請學生説説為什麼,説説它們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由此進入下一個環節,比較倍數和倍。最後讓學生閲讀課本第50頁有關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的知識,並提出一些問題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通過約數和倍數相互依存關係的學習,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設計意圖: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僅靠學生從文字上來理解遠遠不夠,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算式加以理解更為直觀,化難為易,再讓學生説説各組數的約數和倍數關係,既訓練了學生的言語能力,又可以通過説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三)、巧設練習,深化理解

在這一環節設計了説一説、填空、判斷、數學遊戲、開放式習題五種形式的練習。先讓學生判斷幾組數中哪組有約數和倍數的關係,並指出為什麼,再説説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第二題通過填空、加深學生對倍數和約數和理解;接下來設計了判斷、遊戲兩種習題,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用自己的學號找朋友;最後根據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設計了兩道開放式習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也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為下一節課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針對性很強的練習,可以瞭解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的訓練,加深學生對約數和倍數概念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四)、總結新知,形成結構

全堂總結時先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反思質疑,再師生共同小結,最後提出你還想知道什麼?對知識進行擴展延伸。主要是調動學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再認識,從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立求簡潔美觀,展示本課的知識點,突出重點,左邊的兩個圓圈反映了整除和除盡的關係,説明了它們自身的特點,也通過板書向學生滲透了集合思想。

説課稿 篇7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解方程(一)"。本節課選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上),。這一節課是本冊書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的設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數學大綱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解方程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初一階段完成。解方程是代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有許多直接的應用,最主要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學習其它方程和方程組的“基石”。解各種方程和方程組,通過降次、消元等方法,最後都歸納為解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的內容是等式的有關概念,等式的性質以及方程的有關概念;第二方面的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以及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解方程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本章的學習重點在於使學生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否正確的解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這一節的學習。

從以上兩點不難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3、接下來,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教學大綱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是:

(1)熟悉利用等式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過程;

(2)通過具體的例子,歸納移項法則;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練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數字係數)能判別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標是:

(1)通過學生觀察、獨立思考等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2)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並嘗試尋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目標是:

(1)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養成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由於合併同類項學生已非常熟悉,係數化成一實際是利用等式的性質,而移項是新事物又是解方程的關鍵,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移項法則及其應用。由於本階段的學生往往注意不到項的符號及移向後的符號,很容易出現符號錯誤。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是;移項的同時要變號。

二、教材處理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你今年幾歲了》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很牢固地掌握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性質並且能利用等式性質熟練的解方程,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複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既鞏固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真是一舉三得。進而設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後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採用生動形象的事例,在移項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規律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規律的內容。然後交流各自所發現的規律及用語言表書的過程,這樣通過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合作,達到培養學生自主、互助的精神。由於在移項時,學生常犯一些錯誤,如移項忘記變號,因此在例題的處理上我採取用兩種方法解例1、例2,並將兩者加以對照,進而使學生加深對移項法則的理解且自覺改正錯誤。然後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將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具體體現。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三、教學方法和數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不斷克服學生學習中的被動情況,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在掌握知識同時、發展智力、受到教育。

説課稿 篇8

《西湖名堤》是一篇語言優美的課文。我上的是第二教時,其中課文第3、4、5節介紹了有關白堤和蘇堤名字的由來和迷人景色,這給西湖美景增添了生氣和情趣,令人難忘。

整堂課中,我力求從兩個方面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紮紮實實地開展言語實踐活動

首先,我抓重點,訓練學生連貫地言語表達。我們的語文學習就是要幫助促進學生的言語表達,最低段來講更要促進學生的連貫表達。對於本課中“為什麼這麼稱呼白堤和蘇堤呢?”的整個訓練環節,就是藉助了文本內容,然後通過表達來了解文本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書面表達。

其次,隨文學習適度有用的知識。作為二年級的學生“隨文”就是指在閲讀環境中,適度運用就是指適度。比如,“堤上桃紅柳綠,如同一條錦帶。”這句,就二年級來講,不是和他講概念,不是和他講本體和喻體。我要講的是,讓孩子在形象的圖片,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感受課文為什麼這樣寫?還有“桃花好像在對你説: 。”“柳樹好像在幹什麼?”的展開想象的言語實踐,其實也是把擬人化潛移默化的傳授給了學生。

二、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一,無論是怎樣一種技術的使用,都應該促進本學科的發展,就語文學科來講還要促進學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審美力。

第二,信息技術的使用一定是融合在其中的,所以一定是適時適度的,一定是有很強針對性的,一定是必須的。

指導背誦第2小節時,我就根據課文內容把幾段視頻緊密貫穿起來。把西湖的美景變成了直觀的,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但它不代替語言的表達,只是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表達——由遠及近的。不過我又引導學生運用畫面背誦,這就幫助學生建立起畫面感,幫助學生記憶,記憶文章中的文字,同時建立起畫面與文字之間的聯繫。

其次,課文第四小節中有一句把白堤比作錦帶一句,由於許多孩子沒有到過那裏,也沒有見過錦帶,因此,學生對於這句比喻句難於理解。如果,拿字典上查到的解釋和小朋友去講的話,那肯定是白講的。我藉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再現白堤如詩如畫的風景,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直觀的印象。又出示“錦帶”的圖片,彌補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再讓學生結合畫面去比較,在頭腦中形成直觀的畫面。通過圖片比較,課文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生動、可感的畫面,對於比喻句的理解也就不難了。還有“桃花綻開笑臉,柳枝輕輕搖擺”的視頻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我利用魔燈平台創設了課程。平台上的資源,學生們都可以反覆使用和共享,建立學生由此及彼,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使我們的教育資源達到了效益最大化。

説課稿 篇9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究為宗旨,以遵循“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充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柔韌、靈敏、協調性,增強機體機能,增進心理健康為目的。安排技巧組合為本課主要內容,教師通過不斷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地去看、學、練、比。使學生始終處於想學,樂意去練的狀態中。在課中,學生掌握了所學的運動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能與他人合作、勇敢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也為每位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學練空間,使學生充分地享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二、 教材分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初三體操教材中的《頭手倒立》,本課是技巧單元教學計劃中的第一次課。

體操教材是中學階段的基礎教材,體操動作來源於生活與生產,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繫。學會體操技能不僅增強了體質,同時還可以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應用。體操技能是在克服困難中取得的,這對於提高練習者的自信心,培養刻苦頑強的精神,戰勝自我,促進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頭手倒立是體操中的倒立類動作,對上肢、腰部肌肉的力量以及對身體倒置時控制直體的能力方面要求都比較高。倒立的力學原理是支撐面的大小與重心的高低有關,因此倒立動作,首先要有穩固的支撐面,並且使直身體重心穩定控制在支撐面內。學生以前未曾接觸過身體處於倒置狀態並且要求控制身體平衡的情形,對於新鮮事物大家都比較感興趣,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教師在課堂中適時調整學生的活躍氣氛,及時引導學生學會自我保護。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確定了以下重點與難點:

重點:建立相對穩固的支撐面,控制身體重心的位置,學會自我保護。

難點:如何將身體重心穩定的控制在頭、手建立的支撐面內。

三、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我校初三年級男生比較喜歡體育活動,身體素質普遍較好,班級紀律好,集體榮譽感強,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強為本堂課奠定了好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頭手倒立的動作技術結構,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頭手倒立的動作要領,懂得頭、手成等腰三角形建立穩固的支撐,形成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

2、技能目標:學生基本能獨立完成頭手倒立狀態下的平衡,大部分的同學能在同伴的保護幫助下完成直體倒立動作。

3、情感目標:在集體的環境中能體現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展現創新意識和自信情感,有樂於表現自我的慾望。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以及教學目標和重點與難點的確定。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以及解決重點與難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

五、教法與學法

激發興趣、活躍情緒 教師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合作探究、發展能力

教師主要採用:(1)講解示範法。(2)預防和糾正錯誤法:如我通過動作要領的明確,防止學生錯誤動作的出現,以及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我通過巡迴觀察,對發現的錯誤動作及時的糾正、講評。(3)積極性評價法:如我在觀察學生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動作做的比較好的,我就馬上讓他為同學做示範,使他獲得成功的喜悦,鼓舞士氣並且用“做的非常好”“太棒了”等詞語來激勵他們。(4)分層遞進法:如在整堂課中我先要求同學在保護與幫助下完成屈體頭手倒立的動作,對技術好的同學我先加以引導,完成直體的動作練習。對個別同學強化動作要領,使一部分學生成為練習的“領頭羊”。

學生主要採用:(1)觀察法 (2)小團體練習法:如幾位同學之間相互配合,通過相互之間的探討完成老師的課堂練習的內容。

(3)小團體評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通過觀察同伴的練習情況,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及我講解的動作要領,對動作優劣作出評價,加深對動作的印象,提高動作質量。

(4)自我評價法:如我在看完一個同學練習後,對那位同學提出:你在練習中感覺動作做的如何?再由同學自己對練習的動作與標準動作進行全面的體會與評價,總結自己練習的情況,明確自己練習的側重點。

導學自創、培養興趣

教師主要採用:(1)演示、啟迪引導法

(2)積極性評價法:如在學生自編動作的練習過程中,如我看到了同學比較有新意或有創意的,我就用“這位同學做的很漂亮!”、“他這個動作多有創意!為他的精彩表演,掌聲鼓勵”等語言來鼓勵。

學生主要採用:(1)觀察法 (2)模仿自創練習法。

小結評價,課後延伸,評講練習得失、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動腦思考。

六、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教學重點與難點,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確定。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階段組織實施。

(一) 激發興趣、活躍情緒

教學步驟:

課堂常規、隊列對形目的:加強組織紀律,明確教學任務。

快速反應練習、徒手操目的: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興奮性。組織隊形 (二) 合作探究、發展能力

主要內容:新授-- 頭、手倒立

教學步驟:

1.我邊演示邊引導學生用頭頸部寫自己的學校名稱和姓名。 學生先做完的先報告,教師留意觀察。

2我出示小黑板,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練習內容,並完整示範動作,動作標準到位,同時也講述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以及練習的要求。

3.學生練習頭手倒立2-3次。要求:根據動作要領在保護與幫助下認真練習。

4.我巡迴觀察學生動作,集中隊伍對普遍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講解,強調頭手應建立等邊三角形,重心控制在頭手建立的平面內。

5.根據教師的動作要領練習,同學輪流進行保護與幫助。使練習者的身體重心基本控制在頭手建立的平面內。

6. 同學們練習認真,相互之間討論動作要領。若存在不懂的問題主動請老師輔導幫助。

7.我巡迴觀察後對普遍並較為突出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學生對照自己的動作體會得失。

目的:

教師先示範動作讓學生產生表象,在教師的言語激勵下讓學生主動的進行練習,在練習中讓學生感悟動作,通過老師的講解動作要領後,能讓感悟動作要領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練習中存在不足的同學能找到原因。通過再次練習及教師的巡迴輔導,使每一位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喜悦,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的目的。

(三) 導學自創、培養興趣

主要內容:頭、手倒立練習的延伸

教學步驟:

1、在學生取得成功感覺的同時我通過設問——你們能用頭手倒立及其他動作進行動作的組合。

2、讓同學們互相討論,自我嘗試自己的組合練習。

3、我巡迴觀察學生練習,並適時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啟發。

4、我集中隊伍,指揮各組派代表到中間示範自己的動作組合,通過對動作的觀看給學生進行打分。

5、我引導學生是否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把動作再改進一下呢?

6、學生根據其他同學的練習組合得到啟發後,再次對自己的動作進行改進,並面向全體進行展示。

目的:

採用步步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通過對頭手倒立動作的練習,把以前學過的動作加以綜合,讓學生有充分發揮自己才智的空間。讓他們在創編中鞏固練習內容,複習以前學過的內容。通過各組表演,同學們能在觀看中得到啟發,同時產生新的想法,在下一次的練習中表現的更為出色。教師的示範為學生作新一層次的提高,讓他們感悟動作,為課堂練習在課後的延伸作鋪墊。

(四) 結評價、課後延伸

教師:評價在本堂課的練習中最有價值的動作組合,引導學生平時多注意觀察,多動腦思考,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學生:虛心接受老師的引導,自我評價,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講解、演示“點頭Yes,搖頭No”的遊戲規則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下進行頭頸的放鬆活動。並口令指揮。

學生:聽清老師的講解內容隨口令一起練習。

師生:相互道別,收拾歸還器材,結束本課。

Tags:説課稿 模板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