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錦集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説課稿錦集9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小學語文組X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學弈》。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於教材的理解,《學弈》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第1課《文言文兩則》的第一篇,本文通過兩人同名師弈秋學下棋,雖師出同門,卻結局不同,説明了做事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決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課文語言凝練,寓意深刻,是孟子的傳世之篇。

二、説學情

學生之前學習過文言文,所以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解讀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結合書下注釋理解本篇文章的大體意思。但是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表達形式上差距較大,對於學生來説深刻理解其內涵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正確斷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於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瞭解,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鍛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是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難點則為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本堂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現代下棋大賽的視頻,並順勢導入新課《學弈》。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釋題:“學弈”的意思。

2.教師配樂範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結合書下注釋,翻譯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斷句的正確方式。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後,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厲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樣厲害?

3.兩個徒弟分別是如何學習的?找到原文中與之對應的語句。

4.這兩個徒弟師出同門,結局卻完全不同,原因是什麼?作者首先排除了什麼因素?你從哪句話得知?那麼結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設計意圖: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能夠鍛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也能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通過這兩位徒弟不同的學習方式,你得到了什麼啟示呢?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思維,從課上體會的道理結合到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學弈》。

設計意圖: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並通過表演課本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諫太宗十思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關於文言文閲讀,《普通語文課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藴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藴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二 、我對“新課標”的理解

高中階段要能達到初步鑑定文藝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受到感染和啟迪。要想實現這一要求,在教學方式上必須採用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新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三位一體”的理念,即“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具體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辨析“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詞義;積累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區別文中“根本、以為、虛心、縱情”等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b領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以納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積極意義。

C掌握作者反覆開導,循循善誘的高超的勸諫藝術,不斷提高學生的説話技藝。

2、過程與方法

a採取從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方式,逐漸深入,點滴理解。

B採取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本,注重師生的親和力。

B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德育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虛懷若谷,虛心納他人建議;勤儉簡樸,繼承優良傳統。

三、針對高一學生確立教學重點與難點:

高一階段正是夯實基礎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應以抓基礎為本。

教學重點:

1、掌握“浚、殷、衝、牧、壅、謬、董、振”等文言詞的義項。

2、辨析多義詞,理解掌握“以、而、之”等虛詞以及相應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3、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內容,學習文章用比喻説理,生動形象的特點,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整齊而富於變化的風格特徵。

教學難點:文章第三段內容的理解。

四、教法學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所以我嘗試用以下教法和學法進行教學:1情景教學2誦讀法3問答法4討論法5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整體設計

教學時數:兩課時

利用早讀熟讀課文,重點解決字音字型斷句輕重音等問題,教師範讀。

第一課時:作者寫作目的,1—2段內容梳理,文言知識點。

第二課時:第三段內容梳理,文言知識點,理解十思內容及意義;積累成語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1、導語設計:俗話説:伴君如伴虎。因為忠臣批龍鱗,逆聖聽,諷諫帝王確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證與教訓。然而,唐代諫臣魏徵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相反卻得到了唐太宗的稱讚,太宗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徵,並放置案頭,以資警惕。我們在感歎這對賢君良臣時,也會為魏徵超人的勇氣,高超的諷諫藝術所折服。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體味它流暢的藝術的文氣,敢於直諫的火熱報國心。2、解題: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陳述自己意見的一種文體。3、疏通文意:(1)找學生朗讀第一二段並糾正發生的錯誤。(2)齊讀一二段,把握文言知識點。(3)整體感知文段內容,理清思路。一段:以固本思源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二段:總結歷史經驗,並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4、積累成語:居安思危

戒奢以儉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載舟覆舟課文小結:本節課我們重點研讀一二段,在夯實文言知識點的同時,更要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處,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太宗虛心納諫,創造歷史有名的“貞觀之治”。若大家也虛心納他人建議,虛懷若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定會樹立起光輝俊潔的人格。5、作業:課後多義詞識記第二課時1檢查鞏固文言知識點。2學生誦讀第三段內容3把握本段文言知識點,理解十思內容及意義4積累成語:謙謙君子

卑以自牧 長治久安

垂拱而治課文小結:“讀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温《諫太宗十思疏》,不僅要體味它流暢藝術的文氣,還應從字裏行間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徵,為使唐王朝長治久安而敢於直諫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願生活在新世紀的同學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時刻胸懷一顆火熱的報國心。七、課堂機智處理1、抓好早讀2、導語讀出感情是引學生入境的關鍵3、朗讀時,找水平較好的同學讀(以免耽擱太長時間)

説課稿 篇3

【教材版本】江蘇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

【章 節】第八冊第四單元“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一)”

【學 科】數學

【年 級】四年級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本課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⒈通過七巧板拼圖,體驗數學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⒉利用拼圖的方法去解決組合圖形的面積問題,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⒊能正確合理地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⒋通過在線學習,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課是根據“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設計的一節活動課。“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一般採用割補法,而七巧板的拼圖訓練能促進學生的拼圖方法的遷移,使學生能很快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正因如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七巧板拼圖和在線學習,學生能體驗數學之美,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難點定為:學生通過七巧板拼圖體會到割補和轉化的思想方法,並能運用這種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三、教學對象分析

小學生好奇心強,樂於接受新奇有趣的事物;愛動,什麼事都喜歡自己動手摸一摸、試一試。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本節課利用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形),採用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神)。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探究,不僅獲得了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培養了能力,更是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⒈“權變選擇”與“理性構建”。為了體現以學生本的課堂教學理念,針對瞬息變化的課堂教學實際,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理性重建,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①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改複習導入為增加七巧板拼圖環節,並要求學生用語言介紹自己的拼圖,使該環節成為實現學生情感、能力目標的重要手段。②在例題求隊旗面積時,把割補演示改為文字提示,學生自己動手拼圖,完成例題解答。③變大量枯燥習題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④變一節課圍繞一門功課、一個內容,而是使學生掌握一種可供借鑑的學習方式,並用這種學習方式去進一步學習探究。

⒉“動態生成”與“課堂調控”。“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學生、教師、學習內容與學習環境之間動態生成的東西特別多,傳統的課堂教學最怕的就是這些“意料之外”,並加以排斥、消滅。而這些“意料之外”的東西恰恰就是我們目前課堂中最可貴的教學資源。教師、學生、內容和環境四因素的的整合,使課堂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環境”。這種四因素交互的動態環境,使教師具有創造新形式、新內容的空間:創造出班級氣氛、創造某種教學環境、設計教學活動、表達自己的教學理念,每一堂課都包含着創新的要求,每一堂課都是對教師“教”的素質的最大挑戰。所以在七巧板拼圖和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設計時,每一步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差異在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師也是抱着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的態度進行課堂調控。

五、網絡教學環境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課件是網頁的形式,學生只需進入“燕山小學”網站的首頁,點擊進入“在線學習”,選擇“數學”學科中的“圖形的'變化”,就可以進行在線學習了。

我校的網絡教室有64台學生機,是“聯想”品牌機,完全可以實現這樣的教學。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及多媒體應用分析

㈠激趣導入

今天我們和電腦一起玩一玩。

請進入“拼拼玩玩”或者“走走看看”。

㈡自主學習

⒈拼圖遊戲

(人機互動)

⑴在學生拼圖過程中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指導幫助。

⑵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交流活動。

⑶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⑷提問:所有的拼圖有什麼共同點?

⒉面積計算

(人機互動)

⑴在學生自學時,進行個別指導。

⑵組織學生交流。

⑶組織學生練習。

㈢反思小結

⒈提問:你學到了什麼?怎樣學的?你喜歡這樣學習嗎?

⒉導入:請你用這樣的學習方式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㈣拓展延伸

(人機互動)

在學生自學時,進行個別指導。

自主選擇進入“拼拼玩玩”板塊或者“走走看看”板塊。

進入“拼拼玩玩”的學生獨立操作電腦進行七巧板拼圖。並把自己認為滿意的圖存儲下來。

進入“走走看看”的學生,閲讀有關七巧板的知識,欣賞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

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再次進入“拼拼玩玩”和“走走看看”。

小組活動:①介紹自己的拼圖,②評價自己的和其他組員的拼圖,③進一步修改拼圖。

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介紹本組的優秀拼圖。

思考回答教師的提問。

學生自學例題:求隊旗的面積。

可以進行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求隊旗的面積的?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麼?

進入“練習”,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思考、回答教師的提問。

進入“學學溜溜”,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一個“玩”字,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新奇有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以良好的心理態勢進入後繼學習。

這部分課件的設計充分發揮電腦的導學功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個性化幫助。同時在個別化學習的同時,還在課件中輔以提示語,提示學生加強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中有所啟發。

在“幫助”中,沒有製作成電腦演示的模式,而是用幾句簡單的提示語,要學生自己移一移、轉一轉、拼一拼。這樣設計,充分相信學生,更體現出“幾何畫板”是個重在助學的軟件,而不是教師的演示工具。

“學習-反思-學習”,不斷的螺旋上升,這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生在本節課中運用的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進行更為廣泛的在線學習,而且優秀的網站能促使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

《愛蓮説》是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內涵,並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瞭解文學體裁和什麼是“託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覆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三、説教學重難點: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歎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瞭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為本課的重點。把託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四、説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討論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教學千法,朗讀為本。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在感知中領悟。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2、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3、語文課堂要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因此,我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還多次進行提問,讓學生大膽交流回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五、説教學程序

本文用時兩課時,上述教學任務計劃第一課時完成,整個教學程序是:導入新課——簡介作者,明確教學目標——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研讀探究第一段——小節。

一、導入新課:

問:你喜歡自然界中的哪種花?為什麼?(投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愛蓮説》,首先,我們來欣賞一組美麗的蓮花圖(用展示)

這樣的導入更直觀、可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作者,明確教學目標。()

用出示教學目標,一目瞭然。

三、整體感知:

1、瞭解文學體裁——“説”,理解標題的含義。()

2、學習並識記文中的實詞()

之、蕃、淤、濯、褻、逸、鮮

3、學生自由朗讀,自由選讀,(投影課文),教師指導

4、聽朗讀帶(),然後全班齊讀。

在這一教學程序中我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並進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讀課文。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以讀促講、以讀促思、以讀促學。

四、細讀課文:

1、解釋關鍵詞(投影),藉助工具書4個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蓮、遠、益、清、亭亭、植、褻玩、謂、隱逸者、君子、鮮、同予者、宜)

2、課堂交流,翻譯全文,自由回答,然後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實詞是領會全文內容的基礎,讓學生討論交流,可以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覺學習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資源共享,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讀探究第一段

1、(投影)請同學們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句子。(齊讀)

投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分別從哪方面描寫蓮花的?(投影)

投影:(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

3、讀了作者描寫蓮花的這些句子之後,你覺得作者讚美的僅僅是蓮花嗎?()

投影:(不是。是為了歌頌具有蓮花那樣高尚品質的人。)

4、蓮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質?(投影)

①生長環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

②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

——象徵君子莊重,質樸,不炫耀自己.

③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象徵君子正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清高而美名遠揚.

④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象徵君子志潔行廉,體態端莊,令人敬重。

這是本課時的重難點,是學生對問題探討、解決,不斷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我提的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可以讓學生在交流領會的內涵,提高審美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六、小節:明確什麼是象徵?

(投影)象徵: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

這個簡單的小節讓學生理解了本文的寫作手法之一,也為第二課時説到三種花的象徵意義提前做準備。

説課稿 篇5

《找駱駝》説課稿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找駱駝》。我的説課共分五個部分: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

一、説教材:

1、《找駱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分析判斷,指點商人找回。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2、學情分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能夠運用這些方法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三年級學生閲讀的要求,如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文章大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方法,感受文章的情感。

3、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學生遇到事情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本課的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 難點是理解老人為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三、説教法、學法:

有人説過:“教無定法”。但是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求設計具有“彈性”的教學設計,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因此設計本課採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以動畫演示、多媒體教學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2、以讀代講法: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形式多樣的方法朗讀,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引導想象,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

學法:根據常規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我採用以下學法:

1、努力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通過學生自由讀、分角色讀、對讀等,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教材、處理教材。結合新課標和我班學生實際特點,我設計了五個部分:分別是謎語引入、初讀課文、細讀課文、歸納總結、拓展延伸。下面我一一地介紹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謎語引入,激發興趣。我先讓學生猜謎語,“脊背突起像山峯,沙漠之舟能載重。風沙乾旱都不怕,戈壁灘上逞英雄。”然後問:“謎底是什麼?請同學們揭曉謎底。”學生們都激情很高,然後導入新課,簡介駱駝。

第二部分:初讀課文,學生自學。先出示自學要求:自由讀課文,對長句、一下讀不通順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讓學生根據自學要求,初讀課文。

第三部分:細讀課文,理解問題。新課標強調,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地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10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首先,讓學生用橫線劃出商人的話,用曲線劃出老人的話,然後自己練讀。重點讀人物對話,要有感情地讀。然後讓三個學生分角色讀,並讓學生評,説説這些句子用什麼語氣讀,才能體現當時商人和老人的心情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如此步步引導,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説”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接着,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朗讀。

如:老人説:“你問的那隻駱駝,是不是左腳有點兒跛?”(讀出老人的語氣) 商人憤憤地説:“別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駱駝藏起來了。要不,你怎麼會知道得這麼詳細!” (讀出氣憤的感覺)

根據老師的指點,再讓學生男女對讀、南北對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着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後轉喜為怒,並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着。

為了突破文章的重、難點——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我先讓學生看一段駱駝特點的動畫視頻,然後把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組,根據老師出示的問題: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讓學生討論,討論後師生交流,完成表格。

第四部分:歸納總結。文章最後一段僅一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先讓學生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知道了什麼?(找到了駱駝)。之所以找到,是因為老人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接着問:學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收穫?新《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是多角度的。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本單元的訓練主題是: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最後設計了這個內容——觀察圖片。第一幅圖:(看到了酒杯和兩個人臉的側面),第二幅圖:(看到了枯樹枝和樹上的10個人頭),領着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讓學生進行小練筆:觀察中的發現。

五、説板書: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一目瞭然。依據本課的敍述線索,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16、找駱駝

丟駱駝——找駱駝——找到駱駝

仔細觀察 認真思考

本課教學我努力地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將語文課上的知識、語言、思維等能力得到培養和訓練! 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1、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使之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經過本單元前面散文詩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散文詩的基本學法,而這篇文章做為本單元的最後一課,負有總結歸納昇華的的重要責任。因而這堂課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運用能力的重要一課。

(二)、教學設想:

在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係,在賞析的基礎上指導寫作。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美好形象,領悟思想感情。

2、仔細品味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

3、通過賞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定為兩點: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欣賞文章。

(2)、通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2、難點 :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品的藝術特點 。

二、説教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賞析一篇文章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2、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

三、説學法:

1、〈〈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什麼是散文詩

“散文詩”——具有散文抒情特徵的詩。

3、朗讀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1)、注意語流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停頓、快慢等。

(2) 、注意韻腳,注意語氣的輕重抑揚。

4、研討感知

(1)、品讀詩歌,可以從語言、修辭方法和詩的情感等方面來談。

(2)、《雨之歌》中 “雨”的形象是什麼特點?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隨堂練筆

請採用第一人稱,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選取一物,學習擬人、比喻以及其他的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以“ 之歌” (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

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6、作業佈置

(1)、摘抄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2)、比較閲讀鑑賞朱自清的《春》和同齡人作品《春雨》,感悟他們如何藉助修辭手法來表露他們的情感。

a.朱自清《春》中的“春雨圖”: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罩着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b、學生習作:

春雨

輕輕地,輕輕地撫綠小草;

輕輕地,輕輕地飲飽麥苗;

輕輕地,輕輕地逗笑野花;

輕輕地,輕輕地叩響我的花雨傘;

輕輕地,輕輕地用“沙沙”話語同大地的對話??

説課稿 篇7

第一課時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六冊《狼和鹿》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裏的鹿羣,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

課文富自然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着重體現“碰撞”二字。

首先,在啟發談話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看到狼和鹿,你們會聯想到哪些詞語或成語?學生在詞語交流中不難發現人們對這兩種動物的態度。然後學生通過默讀找出作者的觀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發生碰撞,不由讓人情不自禁地發問:作者為什麼會這樣説?

接着,在初讀課文後,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為什麼這樣説?你有沒有新的看法?

這是學生看法與作者觀點發生的碰撞。學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不斷迸發思維的火花。新課標中強調: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種憑藉。如何憑藉教材這一媒介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老師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是學生髮展思維,實踐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陣地。碰撞的過程是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這樣的“碰撞”中,也許有錯誤,也許有爭論,但這卻是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正是他們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還注意了詞語的理解,積累,應用,包括寫字的指導,因為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識字、寫字能力的訓練還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時的一些思考和嘗試。

第二課時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六冊《狼和鹿》。

如果説在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時我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體現“碰撞”二字,那麼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了力求體現“發現”二字。

怎麼發現?

(一)在朗讀感悟中發現

森林一片葱綠多麼美麗而一片枯黃又多麼會令人心痛!這是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的,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發現了森林面貌的巨大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二)在“比較”中發現

鹿的數量迅速發生變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萬只,而兩年後又聚減到8000只。學生在前後對照的讀書中,比較這些數字,發現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的關係。

(三)在語言實踐中發現

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從狼、鹿和人這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複述這個故事,複述要以第一人稱進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數量,發現了人們當初犯下的錯誤:貌似護鹿,實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實也保護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閲讀中發現

課後的作業是讓學生讀一個故事《獵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來深層感悟課文中的道理:為什麼説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

拓展的文章補充了課文中沒説出來的道理:鹿沒有了天敵,安逸的狀態讓它們的生存能力衰退,這也是鹿毀滅自己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感於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語文教育有三個離不開:道德、情感、智慧。沒有道德的語文教育是危險的,沒有情感的語文教育是蒼白的,沒有智慧的語文教育是缺乏創造力的。學生在不斷的發現中體驗情感,培養情操,生成智慧,從小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語文天地。

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這是高中唯一的戲劇單元,構成本單元的4部劇作兼及古今中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故本單元學習重點是戲劇衝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步入戲劇殿堂的瑰麗之門。

(二)教材內容

四幕話劇《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更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雷雨》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周、魯兩家之間複雜的倫理關係和尖鋭的階級矛盾,深刻揭露了二三十年代舊中國舊家庭的黑暗現象和地主資產階級的專橫、冷酷與偽善,從而預示了舊制度的崩潰與滅亡。文本節選的是第二幕,共兩場戲:第一場,周樸園同魯侍萍的再次相見,主要寫周、魯的矛盾衝突,第二場,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相見,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的矛盾衝突。

(二)教學目標

《雷雨》以激烈尖鋭的矛盾衝突、精彩紛呈的戲劇語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飲譽文壇,是最能體現作者藝術個性和審美追求之作,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背景,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戲劇語言推動情節發展,從而把握人物性格及表現技巧。據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

2. 梳理人物關係,把握其中的矛盾衝突,理解衝突的發展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反覆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的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及其豐富的潛台詞。

2. 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衝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和鑑賞戲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舊家庭的悲劇和罪惡、舊倫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徵以及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倫親情。

(三)重難點確立及解決辦法

《雷雨》人物形象是在矛盾衝突中逐漸被推至讀者面前的。因此,將“過程與方法目標2”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分析劇情發展,把握矛盾衝突,理解劇本中有哪些衝突,主要衝突是什麼,實質是什麼,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題做準備。

《雷雨》的人物語言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經歷、地位和個性,且隱含着豐富的潛台詞。所以,擬定“過程與方法目標1” 為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人物語言的深層內涵,挖掘其中隱性意義,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走近作者:簡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理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台説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衝突,結構佈局特點,梳理人物關係。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分析第一場矛盾衝突,認識周樸園冷酷、自私和虛偽的本質;侍萍的性格特徵。

2.分析第二場矛盾衝突,進一步認識周樸園的殘忍、冷酷和狡猾的本性;理解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反抗精神。

本次説課的內容是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

2.揣摩台詞中的潛台詞。

教學難點:運用戲劇語言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學以致用。

説學情

Tags:錦集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