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易經的智慧》之師憂比樂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5.21K

《易經的智慧》第十七集:師憂比樂

《易經的智慧》之師憂比樂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發生爭訟也許是很難避免的。那麼當不幸陷入爭訟之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易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原則告訴我們,對待爭訟可以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走師卦,另一種是走比卦。那麼師卦和比卦有什麼不同呢?我們應該依據什麼做出選擇?在做選擇時,又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我們中華民族,他是《易經》的民族。這句話怎麼講?就是《易經》的道理已經溶入了我們的血液,就變成我們民族性裏面不可改變的DNA。很多人一直罵中國人:這樣不對,那樣不對。其實我最起碼觀察了四十年,當這件事情跟他沒有直接關係,沒有利害關係的時候,那他講得頭頭是道,完全是道理。可是後來一旦發現這個事情跟他有利害關係結合在一起的,他馬上變成另外一個人,幾乎是毫不講理的。我讀了《易經》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我們不能怪他。所以跟中國人講話,與跟外國人講話的前後次序是不一樣的。外國人可以直接了當説:“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他也不會怎麼樣。中國人只要説:“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你試試看?因為中國人,同意就跟不同意是一樣的。你同意,也只是同意合理的部分,不合理那一部分,你照樣是不同意的。你急什麼呢?你不同意不同意,你只是不同意那不合理的部分,合理的,你還是同意的。而任何事情,一定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你先搞清楚,你説:“我同意跟不同意完全一樣。”那既然一樣,你為什麼講:我不同意?就表示我給你臉色看了。我心中沒有你嘛,你能把我怎麼樣?那就糟糕了。你只要這樣情緒化用語,他也馬上情緒地反應,那兩個人就幹起來了。你先説:“我同意,我同意。但是這些地方,我們稍微改一下。”他能接受啊。因此《大學》才一直告訴我們: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同樣的話,一個説先,一個説後,你只要弄錯了,你就全完了。

《易經》的道理告訴我們:一切都是有條件的,不可能沒有條件。訟有訟的條件。因為人一多,意見就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中國人主見最深。什麼叫主見?就是堅持自己的主張。中國人很講情,他很重視人情,所以他就有一些比較不理情的地方,比較容易情緒化。所以從春秋開始,我們就是爭訟不斷,搞得孔子都傷腦筋,搖頭,最後他只好寫《春秋》。寫《春秋》,其實就是訟。就是你不對,他不對。他一方面告訴我們:“不要訟,不要訟。”一方面還是不得不訟了。你用這樣的思維來了解中國人,應該是比較合乎《易經》的要求。你看《孫子兵法》,他提出兩個字:不戰,不要戰。這是外國人很難接受的事。外國人每次都説:“你不要戰,你最後還是打仗了,你孫武一輩子都在打仗,怎麼不戰?”不戰,其實不戰,就是為了要戰。站在不戰不戰的立場來戰,才不會亂戰。這有什麼不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好與《易經》中訟卦的宗旨相合。訟卦的用意:在於消除爭端,減少訴訟。倘若不能和解,也要站在不訟的立場來訟,才不致亂訟。然而人類社會中,不平不均的情況,不免發生爭訟不斷,那麼一旦發生爭訟,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爭訟不斷,大家把體力和精力都這樣消耗掉,這樣好嗎?當然不好。那不好怎麼辦?我們就開始想了,人類最早也是跟動物一樣的:鬥力。後來才知道:鬥力,那你連老虎都打不過;你要鬥力的話,跟牛也打不過;甚至狗,你都怕它。我們就慢慢覺悟到:人類不可以鬥力,那個鬥力是下下等,我們就把它提升:鬥智。

中國人就很會鬥智,那鬥智,就是動腦筋,那動腦筋自然就會有些人去動歪腦筋。那你要忍受,你要去接受這種情況,然後慢慢把他導正。所以《易經》很重視:教化。“教化”這兩個字,就是説,當我們碰到的時候,我們先要忍耐,然後慢慢想辦法去導正,其實這個也叫:師卦。可是在師卦裏面,我們所強調的是什麼?是勞師動眾,武力解決。這是師卦的要義。因此師卦的卦象是什麼?就是上面是坤(地),下面是坎(水),叫做:地中有水。那我們走師卦,總覺得死傷累累,就想到有一個比卦,比卦跟師卦,正好是綜卦。就倒過來看,它就變成:地上有水。地上有水,跟地中有水,到底有什麼不同?水,在地上,它會流散的;水,在地中,它是凝聚的。所以中國人只有在打仗的時候,他才會團結一致。他會想:平常大家都那麼團結,有意見也不能講,那怎麼溝通?可是戰時,那你不管什麼事情,一致對外。這個時候如果你三心二意,所有人都罵你:“你什麼意思?”

全世界最服從的,是日本人,因為他們地方很小,他不能不團結,它颱風、地震、火山爆發,什麼都有。所以它的房子都是你靠我,我靠你,靠在一起。日本人只要下午五點鐘一到,有人不見了,他會全村的成年人,統統提着燈籠去找那個人。我們會嗎?日本人只要村裏面有一個人做了不正當的事情,全村人都不跟他講話。我們做得到嗎?做不到。不要要求這種事情。因為中國人他親疏有別,你們都可以不跟他講話,但是我欠他人情很多,我還得要照顧他,沒辦法。你能説他錯嗎?

日本人的自然心態,使他非常團結;中國人的自然心態,應該團結時團結,不應該團結時我們是不團結的。日本人,他額頭上圍一個白布,他一定寫“必勝”,“東方必勝”。中國人如果弄一個白布,他不寫“必勝”,他會寫“不敗”。一個“必勝”,一個“不敗”。一個“東方必勝”,一個“東方不敗”,就是中國人跟日本人不同的地方。我們是不求勝的,求勝是傻瓜。求勝幹什麼?你今天勝他,他會服嗎?他就開始報復你了,你就天天提心吊膽。所以中國人打人,他不會馬上打中要害的,你打中要害,所有人都説:“你這個人,太殘暴了。”我們都點到為止。所以我們比劃比劃,我們是不能分輸贏的。因為我們是認為:可以打,我就打;不可以打,我就不打。這才是智慧的。你不可以打,你打,那自取其辱,那你整個人耗掉了。無謂的犧牲嘛。中國人不怕死,但是不能做無謂的犧牲。這就是《易經》。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文明,被譽為:羣經之首,大道之源。古時曾是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然而現代中國人,卻很少學過《易經》,即使如此,《易經》的思維方式仍然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行為裏。那麼,百姓日用而不知,都表現在哪裏呢?

為何要點到為止?

這樣各位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小孩在外面跟人家打架,回來搞得悽悽慘慘的,我一巴掌就打過去了:“你打不過你還跟人家打?”你看!這種話,聽起來很奇怪。意思就是:你打得過,你才打;打不過,你也打?你要了解,我們的想法不同,你打不過,你就逃回來嘛,你還跟人家打?中國人打架,先看我打不打得過你,打得過,我就跟你打。打不過,我就逃。這有什麼好丟臉的?這沒有什麼丟臉的。你看從三國開始,當然以前也是這樣,打仗,殺!就殺過去了。然後一看不對,撤!他叫撤,他沒叫退。中國人從來不退的。撤了,還是要進。現在更聰明,現在説:“進啊!向前進啊!”然後轉一個方向,再向前進。撤退這兩個字,他是不講的。我們都講轉一個方向,繼續前進,你從這裏好好去想一想。因為師,這個東西是高度危險的。因為兵器,它是不長眼睛的。所以中國人都叫人家儘量以不戰為主。要戰,也不要去破壞人家。要“全國”:保全他的`國家,不傷害他的人民。因此我們武藝高強的人就説:“我出手,點到為止。你知道輸就好了,我不會再繼續的,我就收回來了。”贏的人,要裝沒有贏;輸的人,要硬撐,裝沒有輸。那才是最高境界。你只要讓他感覺到,所有人都看到我輸了,那他就沒有面子,沒有面子他就報復你,你就吃不完兜着走。可是你沒有讓他感覺你贏了,他不服氣的。

你看黃忠跟關羽,就是這樣交上朋友的。黃忠出來跟關羽戰,最後摔倒在地,黃忠知道:“完了!”就把脖子伸開來,意思就是你關羽殺死我算了。關羽比了一下,沒刺死他,黃忠就萬分感激。所以第二天,他的老闆告訴他:“你要射箭,你箭法神準,你把關羽射死。”他只好説:“是!”但是他連射三箭,都沒有射中。因為他不忍心,人家可致我於死命,他既然放我一馬,我又怎麼忍心一箭就把他射死呢?所以他的老闆懷疑他:關羽可以殺他,他不殺;你可以射死關羽,你不射,你們兩個一定是有勾結的。拖出去:斬!我們看得太多了,你只要讓第三者看出來,你就麻煩了。所以怎麼樣能夠:出師而又不生後患,這是高度困難的。打到人家不想報復你,最後還歸心於你,這個要好好去研究。

據統計,在地球上出現了文明以來的五千年多年中,人類先後發生了一萬五千多次戰爭,幾十億人在戰爭中喪生,人類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此我國主張:儘量以不戰為主。然而《易經》的師卦,卻認為有不得已而用兵的情況,那麼此時,如何做到出師而不生後患?從師卦中,我們又能受到什麼啟示呢?

如何進行良性競爭?

師卦它有一個目標,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叫:除暴安良。你只要不是為了除暴安良,你興師動眾,你就是不對。師,就是現在的戰爭。它沒有好壞,看你怎麼打。我們現在從很多,像聯合國這樣的組織,要把戰爭化於無形,這也是《易經》。你怎麼去化於無形?因為總有衝突,總有你看不順我,我看不順你;總會我告你,你告我,怎麼會沒有呢?我們另外又想到:也許你向我學習,我向你學習,我們大家找到一個共同點,就叫:求同存異。求同存異是我們中華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那很可惜的,我們現在的師,慢慢的,轉化成老師。這也可以啊,現在各行各業都有師,師卦也可以講這個,説你只要各行各業都有好的指導者,你就可以化爭鬥於無形,然後大家都走比卦的路,也可以。怎麼不可以呢?那老師是幹什麼的?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老師,全沒有了。現在的老師有一種新的定義,叫:考試的引導者。你上我的課,我給你猜題,然後你去考試,高分!你要感謝我。那老師變成這樣子。我們長期以來,都是考試在引導教育,使得我們做學生的人,也是這樣。我從小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出來,先問:“考不考?”“不考。”不考就不看。不考還看?“要考?”背,不懂也背。這樣算什麼教育?這樣算什麼師呢?那比又怎麼樣?比,就是我仿效你,你仿效我。相互仿效,但不完全相同。天底下,沒有完全相同的東西。但是我比較你,你比較我,做到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苛求了,我是建議啊。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既然我們有那麼多的資訊,幾乎全世界的資訊,我們大概都知道了以後,我們就應該好好去衡量,這也是比來比去之後,走出一條我們應該走的路。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易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便有其深刻含義。無論是人,還是事物,誕生之後就要找準方向,受到啟蒙,進而明白人有需求,需求難以平衡就會發生爭訟,而對待爭訟的態度有兩個,一是打起來,一是求同存異。那麼師卦和比卦所帶來的結果有什麼不同?人類又該選擇怎樣的未來生活呢?

師與比的選擇依據

人類的未來,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走比卦,就叫和平發展,那才是大家的福氣。如果走到師卦,那就是什麼?共同毀滅。現在武器都很厲害,而且是按鈕式的。你也按,他也按,因為現在都很透明化,所有的舉動都知道了。那你動了,導彈還沒到,我先按,然後兩邊同歸於盡。我們一定要從蒙卦又回頭來。屯(誕生之初)、蒙(明師啟蒙)、需(供需失調)、訟(訴訟難決)、師(戰時同心)、比(和平團結)。然後才有辦法導向人類走向一個正確的未來的方向,我們現在只有專業訓練,我們所謂的大學,其實是不夠資格叫大學的。就是要教出一個全人來,而不是要教出一個專業人才來,我們現在只有專人,沒有全人。全人教化已經不見了。從乾卦一直看到現在,我們應該有個覺悟,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其實三個字而已,叫做:正乾坤。你正乾坤,你才有辦法走比的路,而撇開師的路。我們可以看出來,從屯卦開始,屯、蒙、需、訟、師、比全部都有水。這就證明,人類誕生到這個世界上,他剛開始跟其他動物一樣,都是靠水。可是人類會慢慢地擺脱這個危險,找到一條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的路,那就叫做:比。

《易經》雖然古老,卻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來源,對現代化的社會生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而所謂的師憂比樂,其現代意義便是:早日把競爭的觀念改變為互助的觀念,化干戈為玉帛,人類才能在和平中發展。然而按照《易經》的思維方式,任何事情要想往好的方向發展,必定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那麼比卦是不是就好呢?限制它的條件又有哪些呢?

比卦需要什麼條件?

可是比,也有一陰一陽,小人看到比,他就會結黨營私。所以我們在説明師卦跟比卦之前,我們要説一句話:《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你本身很潔身自愛,你很重視自己的品德修養,你來讀《易經》是很有好處的;如果你本來不重視品德修養,否定良心,然後你又來讀《易經》,那糟糕了。那歪腦筋一大堆,那錯誤的點子,隨時都會找得到,那社會上,小人又多了一個。要讀《易經》,你一定要先端正自己,我的出發點是社會公義,不是為我私人,你為私,它也不會幫你忙的。《易經》每個卦,它都有很多條件,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只能大致説一下。因為《易經》本來就是大致如此。你説,一定是這樣,那就非常有問題。比如説屯(zhun)卦,很多人説(tun)卦,我也從來沒有告訴人家這樣念不對。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念(tun)卦,你就念(tun)卦就好了。你一定要念(zhun)卦,那表示你很行,又何必呢?但是有些事情,那就非同小可了。你看,乾卦的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跟其它卦的九五,它就不可同日而語。訟卦,你就知道九五:訟,元吉。你是要公正無私,你就大吉大利。同樣是九五,但是大環境許可他發揮到什麼地步,它才能夠照那個精神去發揚。因此講比,它有四個字(比卦卦辭):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不寧方來:那個地方的人不安寧,他才會跑到你這兒來,那看你要不要收容他了。你看現在很多國家都是,我要找那個有錢的,我要找有專業的,我才讓他進來。否則,我就不讓他進來。你看有的國家,發生大災難的時候,一直想到美國去,美國就整個圍起來,我不讓你進來。你不能説:他有錯。因為如果我讓你進來,我就慘了。後面的問題都要我去承受。但是以前的中國人不是這樣的。以前中國,是説我只顧把我自己弄好,你們因為不安寧,所以才會嚮往我的安寧,你們願意來,我都開門歡迎你。

有資料證明,二戰期間,全世界許多國家都不肯收留猶太人,只有中國打工了大門。縱觀中國歷史,中國貧窮落後時曾多次捱打,但是在中國強大昌盛時,卻不曾侵略過任何國家,這是為什麼呢?

如何與人友好相處?

我在馬來西亞的時候,很多歐洲人就跟我講:“鄭和真的到過馬來西亞嗎?”我説:“你看有鄭和的紀念堂,你還懷疑什麼?”他説:“我不相信。”我説:“為什麼?”他説:“如果鄭和真的到馬來西亞,你們為什麼不把馬來西亞當做殖民地,把它管起來?”我説:“那是你們的思路,我們不會,我們只是説,我們友好相處,你可以派使團到我那裏去朝貢。朝貢,就是互相打個招呼。可是後來呢?他們一年來朝貢好幾次,而且剛開始十幾個人來朝貢,後來變成一百多人,後來變一千多人,什麼道理?因為我們中國人做法是説:你來朝貢,就表示對我好,所以我就送禮一倍,他們人越來越多,我們吃不消,我們就跟他們講:你不要來,不要來,要來一年來一次。而且要限定多少人數。不然,我們吃不消。你看,搞成這樣。”可是外國聽了,都當笑話。因為他們沒有這種想法。哪裏有這種想法。

你看英國人,到哪裏佔到哪裏。但是它一百年就證明:佔了都沒有用。現在沒有一個了。中國人,朝庭是下命令的,我們周遭的國家,你不能去侵犯他,你只能跟他通商友好,你要照顧他。那不寧的要跑到我們這兒來,我們要收容他。全世界最聞名的就是:德國人當年把猶太人趕盡殺絕的時候,猶太人是向全世界跑,但是不管猶太人跑到哪裏,他都是猶太人。在美國,很多叫做美裔猶太人;在英國,叫英裔猶太人,他始終認為,我是猶太人,只不過我現在是寄居在美國,寄居在英國。但是當時的猶太人跑到中國以後,沒有一個人説:他是猶太人,都説,我是中國人。這一段,跟比卦是很有關係的。他不寧,方來,你要照顧他。我們慢慢的,把我們的精神要發揚出來。因為二十一世紀,戰爭是不可能的。武器太厲害,誰都不敢輕易興師動眾。所以,只有走比卦,走比卦,千萬記住:我們自己要好好的,做表現給人家看,人家自願地來參考我們,我們就有價值了。你看,很多國家都已經試過了,你:“要聽我的,不然,我就打了。”這個現在已經行不通了。我打你之後,我要簽訂個不平等條約,現在也行不通了;我要用經濟侵略你,現在也做不到了。你慢慢地發現,很多路,試過之後,慢慢人類都知道:此路不通了。所以我們慢慢會走向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