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易經

易經的智慧之化除訟累

欄目: 易經 / 發佈於: / 人氣:2.21W

訟卦告訴我們,訴訟是一件兩敗俱傷的事情,應該儘量避免。但同時也告訴我們,應當訴訟的時候,就要堅定勇敢地進行訴訟。那麼什麼情況下應當訟?什麼情況下不應當訟?訴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領悟訟卦中的智慧,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呢?

易經的智慧之化除訟累

易經的智慧:化除訟累

 

有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得到通知要到日本去開會,他心想每次都是自己去,也讓副總去一次吧。於是副總很開心地答應了,然後回到家就跟他的妻子女兒講:我要去日本開會,你們要不要順便跟我去玩玩?兩個人也很開心地同意了,請了假,三個人浩浩蕩蕩就到了東京。這一玩玩得連開會都忘記了,等他想起來的時候,會議都已經結束了,沒辦法,他只好硬着頭皮回來,總不能流亡在國外。

回來以後他就再三考慮要不要講實話,可是如果這個時候講實話那全公司都看自己笑話,而且傳出去,自己只有低着頭回家了。所以他就決定照領出差費,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説。

後來總經理的兒子知道了這件事情,就跟他爸爸講:副總可以這樣嗎?如果不辦他的話,整個公司的風氣都完了,所以無論如何要叫法務部辦他,起訴都可以,最起碼有三項罪名:第一,耽誤公務;第二,偽造文書;第三,冒領出差費。

而總經理説:我當然知道了,但是我知道的事情你不知道,如果像你説的我們現在就起訴他,法院怎麼判是一回事,他一定會被我們敵對的公司高價挖走。而他對我們公司很熟悉,被挖走以後他就會專門針對我們設計出一些方案,把我們打垮,那樣造成的損失豈是這點差旅費能夠換回來的?再説副總長期以來,替我們公司做了很多貢獻,這次就算我放他慰勞假,招待他全家遊玩也不為過。何況這件事情,我自己也有錯。我要他去開會,應該增加他的責任感,告訴他,我想要了解什麼,請他轉達什麼事,但我沒有交代。

兒子還是堅持説:不行,不然我們設法務部幹什麼?總經理説:我們設法務部,是要提高我們自己的警覺,任何方案都要反覆推敲調整,或者事先跟對方溝通,不要讓人家有機會來訟我們,而不是説我們設法務部去訴別人。

總經理父子倆對於這個事件的態度完全不同,卻各有道理,如果起訴那位副總,就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挖牆腳,但是如果不了了之,就有可能助長這種不負責的風氣。那麼在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到底是應該訴訟,還是不訴訟?究竟採取哪種方法,才有利於公司長遠的利益呢?

薑還是老的辣,總經理畢竟是總經理,因為這個副總回來以後他心裏一直很不安,其實他從在東京沒有去參加會議那時候心就不安了:這怎麼辦呢?丟這個臉,對不起公司,對不起總經理,更對不起自己。所以他就開始想,自己回去以後雙管齊下,一方面暫時把出差費領過來,掩人耳目自己才能夠平安;然後自己就趕快去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對公司有特別的貢獻,彌補了以後再正式跟總經理講自己犯的錯誤,到時候隨總經理處置,這才是中國人的想法。

後來他有了貢獻以後,就去找總經理,説自己去東京玩昏了頭了,連會都沒有去開。總經理假裝不知道,並説沒有關係,就當去玩了。副總説那不行,這傳出去敗壞公司的風氣,所以自己一定要辭職,並會退還差旅費,甚至送交法辦,自己都毫無怨言。總經理卻説:開玩笑,你對公司的貢獻有誰趕得上,誰敢講這話我就叫他滾。

我們會覺得中國人完全沒有法律觀念嗎?當然不會。因為我們會想到更深一層去——為了法,逼走了一個對公司很重要的人才,得失如何。這才是法家跟儒家不同的地方。老實講,有些讀書人老覺得法家就是法家,儒家就是儒家。其實讀了《易經》以後我們應該知道,儒家就是法家,法家就是儒家。孔子非常重視制度,非常重視要有是非,但是他的説法跟法家不一樣,法家是一切依法,孔子説依法要有先決條件:立法的人要憑良心,司法的人要憑良心,執法的人要憑良心。所以我們會發現法家加上憑良心,就變儒家了。

我們發現歷史上的法家最後都死得很慘,就知道孟子為什麼説“徒法不足以自行”。而且法家經常是作法自斃,所以還是儒家看得遠一些。

訟卦是不是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打官司?當然不可能,因為有時候是避免不了的。訟卦告訴我們打官司可以,但要有法律性,要培養好的法官,還要有好的律師。我們回過頭來看剛才那個事情,總經理在整個訟卦的位置就是九五,我們看訟卦會發現,訟卦六爻只有九五是當位的,其它五爻完全不當位。就是説要訟,必須要九五行得正,必須要九五知道怎麼樣去擺平,知道怎麼樣才是合理的。

這句話很重要,合理的不公平。我們所追求的是合理的不公平,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講的公平。因此,我們現在把整個訟卦分成兩段來看,上面是天,下面是水。上面是天,天行健,底下人要去告上面的人,上面的人又是很剛健的人,有權有勢,甚至打官司用公家的錢,而底下人打官司乖乖地用自己的錢,去跟上面人拼,划不來的。底下是水,水固然力道很強,但畢竟它是很柔弱的。老子講得最清楚:上善若水。什麼叫上善若水?就是水會滋潤萬物,但是完全不居功。你看下雨,雨下完了以後沒有説人得到多少好處,要付多少錢。

我們來看初六爻的爻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不永所事就是不要常常搞這種事情。一家公司動不動起訴,官司纏身,那怎麼做事情呢?我有很多現成的案例,一個總經理親自跟我講,他説:我就是處罰了一個員工,結果那個員工出去以後,天天告,一直告,弄得整個公司不安寧,我給他錢他不要,他就要告我告到底,我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只有真的碰到這樣的人,才會知道不永所事。

所以打官司這種事情儘量不要才是上策,萬一發生了要趕快求和解,不要認為自己一定會贏。不永所事的下面就是“小有言,終吉”。

“小有言,終吉”是訟卦中初六的爻辭。但是它卻同樣也出現在了需卦九二的爻辭當中,意思是説,雖然“小有言”,但最終都能得到吉祥的好結果。既然得到的結果相同,那麼,同時出現在需訟兩卦中的“小有言”,是不是也代表着一樣的含義呢?

訟卦初六爻辭中的“小有言”跟需卦九二爻辭中的“小有言”不一樣。需卦的“小有言”是説人家攻擊你,冤枉你,就是閒言閒語。訟卦不是,訟卦的“小有言”是説你衡量衡量,你是六,本來是柔弱的,你又是初,位置很低,憑什麼去告上面?所以簡單講幾句話替自己辯解辯解就可以了,完全不辯解也不行,但是不要理直氣壯,不要講一大堆話,這才叫小有言。

小有言,申訴一下差不多就算了,對方聽到也好,沒有聽到也好,最起碼自己説了,這樣才會終吉,才會吉祥。

九二爻辭: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户,無眚。九二就是説非要打官司的話,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輸的,因為人怎麼打得過天呢?我們一想就知道,凡是有辦法,有能力的人都不會去告那些弱者,因為用不着,去告狀的都是弱者,但是那是沒有用的。因為九二跟九五兩個是陽對陽,根本是不相應的,而九二爻本身陽居陰位,就有問題,因此九二自己衡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打贏上面,不能就歸而逋。歸而逋就是趕快跑回老家,不要留在這裏,否則在這裏,上面的人看到你就想報復你,你就麻煩了。回老家還要想一想你家鄉的人多少,九二爻辭告訴你,其邑人三百户,要去只有三百户的.小村莊,否則如果你家鄉有一萬人,那上面人就開始注意了,你是不是回去準備叛變了,就馬上追蹤你了,可能還沒有回到家就被殺掉了。如果你的家鄉一共只有三百户,就算所有的人都支持也不成氣候,上面就説算了,就不會計較了,這樣才會無眚。無眚就是避免遭到迫害。我們看到以前人常常會這樣,跟領導搞不好就告老還鄉,隱居一段時間,説不定領導想想不對,過段時間就又把他召回來,又復職了。所以九二固然是下卦的中爻,但自身柔弱,且上面的九五權勢絕對比九二大,兩爻不相應,得不到支持,九二自己要好好衡量衡量。

六三也是不當位的,因為這個位本來是陽位,現在一個陰爻佔在這裏,所以六三爻辭講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食舊德就是説我們還要想一想我們古老的中國人的道德應該怎麼做,就是提醒我們以下去訟上基本就是不對的。

食舊德,貞厲,就是説六三在下卦,已經是訴訟人家的極端,那往往就是,有機會就要訴訟別人。幸好六三不當位。這樣大家才知道,有時候當位好,有時候當位反而不見得好。就好比在訟這個大環境裏面,當位幹嗎?當位是要很小心的啊。所有人的希望都寄託在六三的身上,現在六三要牢記自己雖然在訟人家的最高位上,可是因為自己本身是柔的,柔居剛位,所以就想想以下訴上畢竟不合倫理,還是遵照舊道德來做比較合理。

按照訟卦的説法, “下不訟上”,但是如果我們的上司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我們要不要舉報?如果一箇中層幹部遇到下面的羣眾舉報自己的上司,又該如何處理?強者根本用不着以訴訟的方式對付弱者,弱者又不敢用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那麼法律的作用何在呢?

九四它是在被訴訟的最底層,也是下面最容易訴訟的對象。九四爻辭: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不克訟的意思是不要以為自己的位置高,就一定會贏,因為社會總是有些公義。從這裏我們已經可以看出訟卦的精神——雖然有很多很複雜的變化,雖然明知訟不過上面,但是該訟的時候,還是要鼓起勇氣訟。那怎麼樣才叫做該訟?為錢而訟不對,為自己的名利而訟不必,只能為社會公義而訟。一個人是為社會的公義犧牲自己,在所不惜,大家是會佩服的。所以不克訟意思就是在説就算訟不贏,可是隻要能夠復即命,能夠把社會的歪風扭轉過來,改變現有的狀況,最後還是安貞吉的,地位會很安穩,也會獲得吉祥。

訟卦九四爻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有些官員,當老百姓有不對的時候,你不要因為自己是官,百姓是民,就不訴訟,害怕人家誤會你在欺負老百姓。官員要有自己的原則——就算讓人家有誤會,我還是要訟,但是訟的時候我不是要顯權勢,也不是為了謀私利,而是為了社會的公義。只有在這種狀況之下,上才可以訟下,否則都是下在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