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教育哲理故事15篇

欄目: 哲理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教育哲理故事1

我不信佛,但也去過不少寺院。在我眼裏,泥塑木雕的佛像並不具有無邊的法力,只是精美的藝術品而已。

教育哲理故事15篇

有人告訴我,這是因為我站着看佛像的緣故;要是跪着看,感覺就會不一樣。

後來我試了一下:當雙膝着地,視角倏然下移之後,感覺真的完全不同了。佛像顯得高大威嚴,而自己則渺小得很。

這時,我終於明白,中國曆代統治者為什麼要把寶座安得高高的。原來,平頭百姓乃至僚屬只要雙膝一着地,即使理直,氣也壯不起來了。

視角是個奧妙無窮的東西。俯仰之間,眼中勢派大相徑庭,自我心態亦迥然不同。

當你跪着看上司時,覺得他永遠比自己高明,除了唯唯諾諾,高唱讚歌之外,別無選擇;而當你站着看上司時,就會發現他也不過是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他雖然坐在指揮你的位置上,但並不一定所有的地方都比你高明,不過是一種社會分工;你之所以要接受他的差遣,只是遵守約定的“遊戲規則”,並不是你低人一等。

人格是平等的。有了這麼一種心態,你自然可以落落大方地與上司探討問題,儘可以發表不同意見,甚至可以毫不猶豫地糾正上司的錯誤。

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口頭上誰都會説,但真正做到卻是很不容易的。

教育哲理故事2

有一個人,五十有三,如果命好的話,就等着安享晚年。

偏偏命運多舛,白髮滿頭,負債累累,債主時常上門索債,他只得天天離開家門避債。

他總想東山再起,卻每每幹一行敗一行。到了如此地步,本該徹底放手,酒吧裏買個醉,在家裏睡大覺。可又不認命,他説要寫書,説所有的夢想都已破滅,只有這還沒嘗試。

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他實在荒唐,從來沒有一個人在53歲的時候,開始創作而有所成就。但他一意孤行——

他寫了一本小説,奇蹟般地風行天下。這本小説就叫《堂-吉訶德》,他的名字叫塞萬提斯。

勝利女神有句格言:“只管去做。”

是的,只有“只管去做”,才能離夢想更近。

教育哲理故事3

匈奴自從被衞青、霍去病打敗以後,平靜了好長一段時間。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着旌節,帶着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匈奴的上層發生了內訌,蘇武一行人也受到了牽連。匈奴單于扣留了蘇武,要他背叛漢朝。蘇武不願,單于便許以高官厚祿。再次被蘇武嚴詞拒絕後,單于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願殺他,但也不願放他回去,便將他發配到北海牧羊。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日子久了,旌節上的穗子也掉完了。一直到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

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稱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説:“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着一條綢子,上面寫着蘇武還活着,你怎麼説他死了呢?”

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説:“蘇武確實是活着,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一天,人們都出來迎接他。人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裏拿着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都説他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智慧小語】

有氣節的人,不管走到哪裏,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人們對這種人的印象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逝,反而會隨着時間的打磨越來越清晰。

教育哲理故事4

南山腳下有一座寺廟,廟的周圍除了雜草叢生的荒地外,什麼也沒有。因為寺廟環境的荒涼,香火日漸減少,寺廟裏的一些和尚也轉到別的寺廟去了。

後來,寺廟裏來了一位雙目失明的和尚。有一天,他偶然間聽到住持為本寺的悽清,為本寺周圍的荒地的歎息。

從那以後,失明和尚在誦讀經書之餘,便摸着鋤頭在周圍的荒地上拓荒,一鋤一鋤地翻地,一粒一粒地播下花種,日復一日。

在別人的嘲笑中,種子發了芽,長了莖,綠了葉,開了花。一年四季,寺廟四周的花在陽光和微風中萬種風情,香氣四溢。寺廟也因此逐漸興旺起來。

雙目失明的和尚心裏卻很平靜。他知道,無論鮮花怎樣的美麗,他都無法看到。他只想告訴世人:

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荒地的,除非他的心靈已雜草叢生。

教育哲理故事5

1、美麗的歧視

高考落榜,對於一個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輕人,無疑是一個打擊。8年前,我的同學大偉正處於這種境地。而我則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學。

當我進入大學三年級時,有一日大偉忽然在校園裏尋到了我,原來,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學的一員了。

“祝賀你——”我説。

“是該祝賀。你知道嗎?兩年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完了,沒什麼出息了,可父母對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復讀——你知道‘被迫’是一種什麼滋味嗎?在復讀班,我的成績是倒數第五……”

“可你現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聽我説。有一次那個英語的張老師讓我在課堂上背單詞。那會兒我正讀一本武俠小説。張老師很生氣,説:‘大偉,你真是沒出息,你不僅糟蹋爹孃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我當時彷彿要炸開了,我噌地跳離座位,跨到講台上指着教師説:‘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學。’説着我把那本武俠小説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數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天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張老師,告訴他:我不是孬種……”

3年後,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訴我:教英語的張老師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興致很高,其間,我忍不住提起了大偉的事……

張老師突然老淚橫流。過了一會兒,他讓老伴取來了一幀舊照片,照片上,一位書生正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下微笑。

張老師説:“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個班裏最聰明也最不用功的學生。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像你這樣的學生,如果考上大學,我頭朝地向下轉三圈……’”

“後來呢?”我問。

“後來同大偉一樣,”張老師言語哽咽着説,“對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你相信嗎?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

兩個月後,張老師離開了人世。

又過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偉,讀博士的他正攜了女友優閒地購物。我給大偉講了張老師的那席話……

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大偉突然淚流滿面。

在那以後的時光裏,我一直回味着大偉所遭遇的滿含愛意卻又非常殘酷的歧視。我感到,那“歧視”藴含着一種催人奮進力量。對大偉和那位埃菲爾鐵塔下留影的學生而言,在他們的人生征途中,張老師的“歧視”肯定是最寶貴最美麗的。

書外人語:

知恥而後勇,有痛的感覺就沒有失去生命力。錐子扎不出血的麻木,實際上就是一種心靈的死亡。

2、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個青年來到城市打工,不久因為工作勤奮,老闆將一個小公司交給他打點。他將這個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打,業績直線上升。有一個外商聽説之後,想同他洽談一個合作項目。當談判結束後,他邀這位也是黑眼睛黃皮膚的外商共進晚餐。晚餐很簡單,幾個盤子都吃得乾乾淨淨,只剩下兩隻小籠包子。他對服務小姐説,請把這兩隻包子裝進食品袋裏,我帶走。外商當即站起來表示明天就同他籤合同。第二天,老闆設宴款待外商。席間,外商輕聲問他,你受過什麼教育?他説我家很窮,父母不識字,他們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父親去世後,母親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學。她説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個兒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闆眼裏滲出亮亮的液體,端起酒杯激動地説:我提議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過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個人受過苦,便知道珍惜;一個在貧寒中長大的人,不會不知道勤儉的重要;一個自小就知道努力做事的人,不會不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貧窮中什麼也學不到,而且失去了人的自尊。

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極普通的中專學校讀書,成績也很一般。她得知媽媽患了不治之症後,想減輕一點家裏的負擔,希望利用暑假這兩個月的時間掙一點錢。她到一家公司去應聘,韓國經理看了她的履歷,沒有表情地拒絕了。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撐了一下椅子站起來,覺得手被紮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顆紅紅的小血珠,原來椅子上有一隻釘子露出了頭。她見桌子上有一條石鎮紙,於是拿來用它將釘子敲平,然後轉身離去。可是幾分鐘後,韓國經理卻派人將她追了回來,她被聘用了。

一個在愛中長大的人,他最好的回報也是愛。當愛促使一個人去做他很難做到的事情時,這足以證明愛的力量!

在一件很細小的、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上也能體現出對別人的體貼和關心的人,他所受到的愛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

有一個崗位需要招人,先後來了四位應聘者。在招聘條件一欄中,有一項條件是必須具備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前三位應聘者都稱自己有類似的工作經驗,但面對應聘者的考問,很快顯示出自己對這一行的無知。最後來了一位男學生,他坦率地對招聘者説,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工作經驗,但對這項工作很感興趣,並且有信心經過短暫的實踐後,能夠勝任它。招聘者毫不猶豫地錄用了他。此後他和那個招聘者曾經有過一段對話,招聘者問,很多求職的人在介紹自己的情況時都不誠實,你為什麼能夠誠實相告呢?他説小時候有一次他撿了錢,奶奶問時,他撒了謊。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後告誡他:“窮不可怕,只要你誠實,只要你誠實,你就有數!”他永遠記得奶奶説的這句話。試想一個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只能依靠騙來獲得眾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遠嗎?

一個誠實的人,其實是最具有勇氣的。他必須敢於面對事實和真理,當別人含含糊糊、唯唯諾諾的時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誠實比一切智謀都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書外人語:

把孩子送進學校,只是去學習一些知識,而做人最基本的東西不一定是在課堂上學到的,父母千萬不要忘記教給孩子一些書本外的東西,並且要以身作則。

3、好老師與好學生

1960年,哈佛大學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中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新學年開始時,他讓校長把三位老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説:“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老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我們特別挑選了三班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這批學生的智商比同齡孩子都要高,希望你們能有更好的成績。”

老師們表現出掩飾不住的喜悦。臨出門時,校長又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一年之後,這三班的學生成績是整個學區中最優秀的,比平均分數值高出兩三成。

這時候校長才告訴老師們真相,這些學生並不是刻意選出來的,而只是隨機抽選出來的普通學生。三位老師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是這樣,只有歸功於自己教得好了。

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三個也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但整個結果就如博士所料;這三位老師覺得自己很優秀,充滿了信心與自豪,工作中自然也就格外賣力,學生知道自己是好學生,肯定會努力學習,結局自然就皆大歡喜,全都真的優秀起來。

書外人語:

別人的表揚與期待,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都會使普通的日子變得陽光燦爛。你妨一試。

4、左手與右手

故事發生在小學校裏。課堂上老師提問的時候,一個同學總是舉手,可老師叫起他來的時候卻答不上來,引得下面的同學竊笑不已。

課後老師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説如果老師提問時他不舉手,同學會在課下叫傻瓜。於是,老師就和他約定,當他真會的時候就高高地舉起左手,不會的時候就舉起右手。漸漸地,這名同學越來越多地舉起他驕傲的左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地回答出老師的課堂提問,這個原來極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淪的孩子也由一個差生轉變成了一個好學生

書外人語:

被重視、被關愛是一種催人向上的力量,對成長期的孩子尤其重要。近年來經常看到報上關於一些教師惡劣行為的報道,讓人激憤難當。一個缺乏愛心的老師會毀掉一個或幾個孩子,這樣的老師多了,就會毀掉民族的希望。教師是陽光最燦爛的職業,教師的不稱職應是陽光下最讓人痛心的不稱職。

5、分餐的啟示

1980年,某農村中學學生食堂,由於條件艱苦,只能蒸飯,於是8人一組吃桌席。在那個勉強能填飽肚子的年月裏,由於掌握分餐的權力,席長的職位是舉足輕重的。在競選這一職位的方式上,班長和團支部書記給班主任老師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象。班長説:“我一定保證公平,當有同學不滿意時,我願意第一個與他交換。”班長以後也確實這樣做了,並因此每期都被評上優秀學生幹部或三好生。而團支部書記則説:“我首先也保證公平,但我將把我這一席人的學習、紀律、清潔等進行綜合打分,然後按總分的高低決定端飯的順序。”團支部書記以後也確實這樣做了,他這一席人成了班上最有活力的一羣人,他每期同樣也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或三好生。

兩人步入社會後,班主任老師收到他倆的來信,不過一封是來自監獄,另一封則來自一家大公司。班長的信裏有這樣幾句話:“我每頓靠端少的那一份飯贏得了同學和老師的心。然而,我卻因此品嚐到了作秀的甜頭。”而團支部書記的信裏也有這樣幾句話:“我們通過競爭去贏得端第一的權利,自然就獲得了最豐厚的那一份。從此,我們都明白了一個最重要的道理,只有經過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分餐本是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卻帶來兩種相反的結果—— 一人學會了虛偽;一人從中懂得了奮鬥的道理。俗話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學生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甚至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最平常的舉止,一個最不惹人注意的眼神,都可能對他們的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如果生活在謊言和欺騙中,就可能學會虛偽;學生如果生活在良性的競爭環境中,就可能學會上進;學生如果生活在自私吝嗇中,就可能學會不擇手段;學生如果生活在慷慨和温情中,就可能學會奉獻;學生如果生活在仇視和猜忌中,就可能學會逆反;學生如果生活在包容和友愛中,就可能學會坦誠。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為學生打造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構築什麼樣的心靈平台呢?這值得我們細細體味味,深深思索。

6、老師的眼淚

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班只是個普通班,比起由尖子生組成的六個實驗班來説,考上大學的機會不多,因此除了幾個學習好的同學很努力外,大多數人都等着混個文憑,然後找個工作。

我們的班主任兼英語老師是個剛從師範學院畢業的學生,他非常敬業,每日催着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作業作業再作業。但是説歸説,由於抱着破罐破摔的想法,我們的成績仍然上不去,在全校各科考試中屢屢落敗。

直到高二的一次英語聯考,我們班的成績破天荒地超過了幾個實驗班的學生,這讓我們接連興奮了好幾天。

髮捲的時候到了,老師平靜地把卷子發給我們。我們欣喜地看着自己幾乎從沒得過的高分,老師説:“請同學們自己計算一下分數。”數着數着,我的分竟比實際分數高出20分,同學們也紛紛喊了起來,“老師給我們怎麼多算了20分。”課堂上亂了起來。

老師擺了擺手,班上靜了下來。他沉重地説:“是的,我給每位同學都多加了20分,這是我為自己的臉面也是為你們的臉面多加的20分。老師拼命地教你們,就是希望你們為老師爭口氣,讓老師不要在別的老師面前始終低着頭,也希望你們不要在別的班的同學面前總是低着頭。”

老師接着説:“我來自山村,我的父母都去世很早,上中學時我連紅薯土豆都吃不起;大學放暑假,我每天到建築工地拉磚,曾因飢餓而暈倒。但我就是憑着一股要強的精神上完師院,生活教會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服輸。而你們只不過被分在普通班就喪失了信心,我很替你們難過。”

這時候教室裏安靜極了,同學們都低下了頭。老師繼續説:“我希望我的學生們也做要強的人,任何時候都不服輸,現在還只是高二,離高考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努力還來得及,願你們不靠老師弄虛作假就掙回足夠的分數,讓老師能把頭抬起來,繼續要強下去。”

“同學們,拜託了!”説完,老師低下頭,竟給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當他抬起頭的時候,我們看到他的眼睛流出了淚水。

“老師。”班裏的女生都哭了起來,男生的眼裏也含滿了淚水。

那一節課,我們什麼也沒有學,但一年後的高考,我們以普通班的身份奪得了全校高考第一名。據校長講,這在學校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記住了老師的眼淚。

書外人語:

上帝把你分到了一個“人生普通班”:沒有顯赫門庭,沒有萬貫家財,沒有驕人容顏,沒有過人天賦,那麼你能不能考過“重點班”呢?

7、母親的較量

作家北野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民族的較量實際上是年輕女人的較量。他是通過在不同國家所見到各類母親對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而得出的這個結論。

有一次,北野在中國農村看到,幾個小孩在一塊兒玩,一個被另一個欺負了。那個被打孩子的媽媽聽見哭聲趕過來,厲聲吼道:“你幹嘛打他,再打他我揍死你。”

這使他想起在英國曾見過的同樣一個場景。那位被欺負小孩的母親卻對另外幾個小孩子講:“你們為什麼欺負他呢?難道你們不友好嗎?”

英國母親在跟小孩講道理,而那位中國媽媽對孩子沒什麼理由好講。這種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起碼有兩點不好的後果:一是使孩子養成依賴性,依賴強權;二是會養成一種非理性性格。

還有一次,北野在一位英國朋友家玩,3歲的小男孩要與北野一塊洗澡,北野答應了但沒有這樣做。結果孩子的媽媽急了:你怎麼可以騙孩子呢,你不願意去可以不答應嘛。北野很不好意思,同時也想起在我們國家的一個普遍説法:哄孩子。被哄大的孩子會想信別人嗎?

北野講完了他的故事,我又想起老家一位老師的故事。

那位老師是村中的一位民辦教師,他有三個女兒,都在讀書,大女兒在讀高中。家裏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有人勸他: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估計考不上大學,回家種地算了。這位老師回答説:我知道她考不上大學,可她將來要做母親啊,今天多讀書,對她將來教育孩子會有用的。

書外人語:

決定小孩真是人一生最需要負責任的決策,這是你為社會提供的最終產品。母親的素質就是民族未來的素質。

8、總理的老母親

泰國總理川立派86歲的老母親川梅,是一個擺食品攤的小販。她閒不住,雖然高齡了,還在曼谷的一家市場內擺攤賣蝦仁豆腐、豆餅。她説:“兒子當了總理,那是兒子有出息,與我擺攤並沒有什麼矛盾。我不覺得有什麼丟人的,我很喜歡擺攤,在這兒,能見到很多的好朋友。

川梅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兒子下班回家後狼吞虎嚥吃她親手做的豆腐。

泰國的媒體稱讚説:“一個來自平民階層的平凡母親,教育出一名以其誠實正直而受人尊敬的總理。”而川梅在面對記者時卻謙遜地表示:“我其實沒有做什麼,我只不過在他小時候教導他做人必須誠實、勤勞和謙虛,我從不打罵他,但我也記不得他有哪件事讓我失望。”

9、海灘上沒有發生的事

天熱了,學校離海不遠,校長把學生帶到海邊去玩。他自己站在水深處,規定學生以他為師,只准在水淺處玩。

小孩都樂瘋了,連極膽小的也下了水,終於,大家都玩得盡興了,紛紛上岸。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把校長嚇得目瞪口呆。

原來,那些一二年級的小女孩上得岸來,覺得衣服濕了不舒服,便當眾把衣服脱了,在那裏擰起水來。光天化日之下,她們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體營。

校長第一個衝動便是想衝上前去喝止——但好在,憑着一個教育家的直覺,他等了幾秒鐘。這一等的功夫,他發現四下裏其實沒有人大驚小怪。高年級的同學沒有投來異樣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們的女同學不夠淑女,海灘上一片天真歡樂。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騷擾任何人,她們很快擰乾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過水無痕,什麼麻煩都沒有留下。

不能想像,如果當時校長一聲吼罵,會給那個快樂的海灘之旅帶來多麼尷尬的陰影。小女孩會永遠記得自己當眾丟了醜,而大孩子便學會了鄙視別人的“無行”,併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他們是不必拭擦塵埃的,因為他們是大地,塵埃對他們而言是無妨無礙的,他們不必急着學會為不合禮俗規範而羞慚。他們何必那麼快學會成人社會的瑣碎小節。

許多事,如果沒有那些神經質的'傢伙大叫:“不得了啦!問題可嚴重啦!”原來也可以不成其為問題的。

書外人語: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也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強求別人。很多事情本無所謂是非,可在是非人的眼裏就會生出是非來。

10、抄 寫

交警在十字路口攔住一輛闖紅燈的汽車。車裏的女士稱自己是小學教師,趕着去上課,馬上就要遲到了,“希望能得到您的諒解。”她説。

交警聽了,喜出望外:“太好了!幾年來我一直在等,想抓住一個小學教師。你給我過來!把‘我闖紅燈’四個字抄寫三百遍——這是我上小學時就立下的志願。”

書外人語:

對普通讀者而言,這只是個笑話,但對那些隨意懲罰學生、全無愛心的老師而言,這卻是個報應。所有的人都是學校教育的“產品”,不稱職的老師多了,那麼不合格的產品就會很多。

教育哲理故事6

成功之道

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出三塊大小不同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擇哪塊?”“當然是最大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後拿起了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來。青年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雖然沒有青年吃得大,卻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塊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麼富翁佔的利益自然比青年的多。

吃完西瓜後,富翁對青年説:“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更大的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啟示:只重視眼前利益,會喪失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存在着統一的一面,只有放棄一些眼前利益,才能獲得更大的長遠利益。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不能只看中眼前的一點點利益,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否則沉溺於既得利益中,會不思進取,消磨鬥志,沒有突破與創新,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要着眼於長遠利益,目光遠大,並朝着目標不停頓地努力,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教育哲理故事7

一位客人在機場坐上一輛出租車。車上鋪了羊毛地毯,綴着鮮豔的花邊;玻璃隔板上鑲著名畫複製品,車窗一塵不染。

客人驚訝地説:“從沒搭過這麼漂亮的出租車!”“謝謝您的誇獎!”司機笑着回答。

“你是怎麼想到裝飾你的出租車的呢?”客人問道。

“車不是我的,”他説,“是公司的。我本來是公司的清潔工,看到每輛車回來時都髒得不得了,地板上有煙蒂等各種垃圾;座位、把手上有口香糖之類粘粘的東西。我當時就想,若有一輛經常保持着又清潔又漂亮的車子給客人坐,乘客也許也會為車子,為別人着想而文明一些。”

司機接着説:“領到出租車駕照後,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車收拾成這樣。每位乘客下車後,我都要察看一下,一定要替下一位乘客把車準備得十分整潔。所以,我的車回公司時,總是一塵不染。”

是啊,改變別人是事倍功半,改變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反躬自問。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會有所感受。當我們不再將眼睛盯着別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靈世界,將塵埃打掃乾淨,你就會發現自己愉快了的同時,別人也跟着愉快。

教育哲理故事8

對聯人生

宋朝的蘇東坡,年輕時就已是常識淵博,人見人誇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滿起來。一天蘇東坡在書房門上貼了一幅對聯: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看了,擔心兒子自大,不知求進,又怕撕下對聯傷了兒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筆在對聯上各加了兩個字: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東坡回來,看見父親的字,心中十分慚愧,從此虛心學習,有了非凡的成就。

啟示: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掌握本領是無止境的,決不能輕易言滿。

教育哲理故事9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説:“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説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然而她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説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你媽媽,因為全班只有我的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説:“全班五十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四十名,我們懷疑他的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聽完老師的話,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説:“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説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

説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彩,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路上她扶着兒子的肩膀,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説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

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一趟。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邊哭邊説:“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給孩子一個堅固、長久的心靈支撐,比任何嚴絲合縫要求和擠壓都重要!兩種教育方式,產生的效果自然也不相同。學學這位媽媽,學學她鼓勵背後的包容、耐心以及堅忍!

教育哲理故事10

別忘了謝謝

一位外國總統問一位活了104歲的老奶奶長壽的祕決時,老奶奶回答説,一是要幽默,二是學會感謝。

從25歲結婚起,每天説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

她感謝丈夫、感謝父母、感謝兒女、感謝鄰居、感謝大自然給予她的種種關懷和體貼,感謝每一個祥和、温暖、快樂的日子。

別人每對她説一句親切的話語,每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張問候的笑臉,她都忘不了説聲“謝謝”。

八十年過去了,是“謝謝”二字使老奶奶快樂長大,使老奶奶幸福長久,使老奶奶生命長久。

啟示:有人總結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個字,即:謝謝,您好,對不起,麻煩您,再見,我錯了,請,我們。

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謝謝”二字,英文中也有一個詞使用率最高,人們幾乎每天詞不離口。

有時,一千句、一萬句的感謝之情,都凝聚在“謝謝”這兩個字上了,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也許是文明禮貌的基本要求,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教育哲理故事11

一碗米飯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看望師傅:“師傅,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這個工作?”兩個人一起問。師傅閉着眼睛,半天在白紙上畫了幾下,就示意年輕人退下,兩個年輕人一看,原來師傅在紙上畫了一碗米飯。回到公司,一個就遞上了辭呈,回家種田了,另一個呆在公司裏沒動。轉眼十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成了農業專家。呆在公司裏的努力學習,任勞任怨,成了經理。兩個人相遇,農業專家説:“奇怪,師傅給我們畫着一碗米飯的畫,我一看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我幹嗎硬留在公司,所以我辭職了,你怎麼就不聽師傅的呢?”另一個説:“我怎麼沒聽,師傅説為了混碗飯吃,賭什麼氣,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就是了,所以我留下來了。”

啟示:同樣是正確的意識,也會由於人們的知識構成、當時的需要、心理感受等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會不一樣,產生不同的意識。不同的意識又指導人們採取不同的行為,因而產生不同的結果。面對同樣畫着一碗米飯的一張畫,兩個人產生不同的意識,導致了兩種人生選擇。

教育哲理故事12

一片雪花的重量

“告訴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隻知更鳥問一隻野鴿。野鴿説:“微不足道。”“那麼讓我來給你講一個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鳥説道。“我飛落到一棵冷杉的樹杈上,緊挨着樹幹,這時下雪了,漂亮的雪花緩緩降落。我無事可做,於是就數起了飄落在我棲息的樹枝上的雪花,確切的數字是141254。當又有一片你所講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飄落在樹枝上時,枝條折斷了。”説完,知更鳥飛走了。野鴿沉思了一會兒,自言自語地説:“也會只差一個人的力量,和平就會來臨了。”

啟示:我們平時所付出的一點一滴的努力,不正是一片片看似微不足道的雪花嗎?它毫無聲息地降落、積累、沉澱。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變。所以當我們想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績時,就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量的積累。如果一味地急功近利,輕言放棄,那麼成功之門就永遠不會向你打開。

教育哲理故事13

一位學者搭乘一個漁夫的小船過河。行船之際,這位學者向漁夫問道:“你懂數學嗎?”漁夫回答:“不懂。”學者又問:“你懂得物理嗎?”漁夫回答:“不懂。”學者再問:“你懂化學嗎?”漁夫回答“不懂。”學者歎道:“真遺憾!這樣你就等於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水面上颳起一陣狂風,把小船掀翻了。漁夫和學者都掉進了水裏。漁夫向學者喊道:“先生,你會游泳嗎?”學者回答説:“不會。”漁夫非常遺憾地説:“那你就要失去整個生命了!”

教育哲理:學以致用,教育起碼要教會學生在社會中的“游泳術”。

教育哲理故事14

在一片森林裏,“萬獸之王”獅子想找動物接替他的王位,聽到這個消息,貓頭鷹自告奮勇地報了名。貓頭鷹幸運地上任後,立刻神氣地下令:“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白天休息,晚上做事!”大家聽了都不願意,可又不得不無可奈何地服從命令。

白天,森林裏還好,夜裏卻亂成一團,到處一片哭叫聲。小蜜蜂在黑漆漆的晚上撞傷了腿,坐在地上號啕大哭。小白兔一頭撞在樹上,頭昏眼花。小螞蟻不知被誰踩得頭上冒出兩個大大的包。小蝸牛一邊慢慢地爬一邊打着哈欠。小鳥眼睛睜得大大的,卻還是撞得眼冒金星。小熊貓的黑眼圈更深了,筋疲力盡地坐在石頭上。只有一隻聰明的飛蛾,頭上戴着燈泡帽,才倖免受傷……

一週下來,動物們都叫苦連天,堅決不再聽貓頭鷹的命令了。

教育哲理故事15

城市郊區有個農民,種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果園,可經常有周邊的孩子到到裏面去玩,有時摘寫還不成熟的果子,搞得果園亂七八糟,為此,他寫了塊牌子:“果園承包,嚴禁入內。”並且在東、西、南、北都放了一塊,結果毫無作用,孩子們連看都沒看這個牌子,又進去了,照樣玩。後來有個做老師的親戚到他家,聊起了這件事,這個親戚仔細分析了原因,覺得只有改變了自己,才能改變別人,必須在策略上動點腦筋。他讓農民把牌子收回來,重新寫了幾個字:“如果你在果園裏被毒蛇咬傷,望東十五里有個醫院。”他把這個牌子放在通道上,隨後,再沒有一個人敢進去了。

教育哲理:聲東擊西,隱藏目的,教育要迂迴包抄。

Tags:哲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