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經典哲理故事(15篇)

欄目: 哲理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47W

經典哲理故事1

山裏的農場住着祖孫倆。

經典哲理故事(15篇)

每天早晨,爺爺都會早早起來,在餐桌旁誦讀一本聖典。孫子也照樣學樣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孫子禁不住問爺爺:“爺爺,我試着像您一樣誦讀這本聖典,可是我怎麼也做不到全部讀懂,而且讀懂的那部分,合上書就忘個精光。您説讀這個有用嗎?”

爺爺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轉身把煤炭從盛煤的籃子裏放入火爐,他告訴孫子:“你把這籃子拿到河邊,給我帶一籃水回來。”

男孩照着爺爺的吩咐做了,可是在他到家之前,水就從籃子裏漏光了。爺爺見狀笑着説:“你下次應該走快點。”説着,又讓孫子回到河邊,進行第二次的嘗試。

這次男孩跑得更快了,但是在他回家之前籃子還是再一次地漏空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爺爺竹籃是打不了水的,他想要個桶打水。

老人説:“我要的不是一桶水,是一籃水。你還是沒盡力啊。”這次他來到門外,監督男孩的再一次嘗試。

雖然知道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男孩還是想讓爺爺看見他已經盡了全力。男孩把籃子深深地浸入河中,提起後拼命往家跑。但是跑到爺爺面前時,籃子依然沒水存下來。他喘着粗氣對老人説:“爺爺您看,一點用也沒有啊!”

“你覺得沒用嗎?”老人説,“看看這籃子。”

男孩這才疑惑地看着籃子,猛然意識到籃子跟他剛拿到手裏的時候不一樣了——這不是那個盛過煤炭的髒籃子了,它已經變得從裏到外都乾乾淨淨。

爺爺這才對男孩説:“孩子,你也許讀不懂或者記不住聖典裏講的東西,但是在你誦讀它的時候,從內心到外表都潛移默化地發生着改變。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啊。”

經典哲理故事2

一隻鷹在追捕一隻麻雀,走投無路時,麻雀突然看到一間寬敞的屋子,便飛了進去。

就在這時,外面起風了,屋門被緊緊地關上。

外面已經沒有危險,麻雀想出去。

但是它剛剛飛到窗户那兒,就被窗上的玻璃重重地撞了一下,它眼冒金星,掉在地上。

休息了一會它又飛了起來,使出更大的勁兒向窗户飛去,這一回撞得更慘,它半天都無法重新飛起來。

接連一個多小時,它都在作着嘗試,但是毫無效果。

它精疲力竭,絕望地跌落在地上。

臨死之前它才發現,門下面有一道透光的縫兒,剛好夠它通過,可惜它連一絲掙扎到門前的力氣都沒有了。

它眼睜睜死在了出路跟前。

這隻麻雀就像某些好高騖遠的人。

“高處着眼”誠然很好,然而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更多時候,我們還得“低處着手”。

被偉大理想毀滅掉的人,遠比被渺小理想毀滅掉的人多,原因就在這裏。

經典哲理故事3

一.太陽升起的時候,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就開始奔跑了。獅子知道如果它趕不上最慢的羚羊,就會餓死。對羚羊來説,它們也知道如果自己跑不過最快的獅子,就會全部被吃掉。

啟示:出生時,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長大以後,隨着環境的變化,有的會變成獅子,有的會變成羚羊。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所面對的競爭和求生的挑戰都是一樣的。

因此,你一定要有跑贏別人的智慧和勇氣,否則不是餓死,就是被吃掉。這是一則有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其中包含的智慧可以應用在人生的方方面面。

二、年輕人不小心將酒店的地毯燒了三個小洞,退房時服務員説根據酒店規定,每個洞要賠償100元。年輕人:確定是一個洞100元嗎?服務員:是。年輕人點燃煙頭將三個小洞燒成一大洞。

啟示:1、考核標準在哪裏,人們的行動就在哪裏;2、不要光站在自己的角度訂立標準;3、漏洞有時是致命的。

三、一士兵遭到敵軍突襲後逃到了山洞。敵軍在身後緊追,他躲在洞中祈禱不被敵人發現。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蟄了一下,原來是隻蜘蛛,他剛要捏死,突然心生憐憫,就放了它。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織了一張新網,敵軍追到山洞見到完好的蜘蛛網,猜想洞中無人就走了。

啟示: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

四、父親丟了塊表,他抱怨着翻騰着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找到了表。父親問:怎麼找到的?兒子説:我就安靜的坐着,一會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啟示:我們越是焦躁的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經典哲理故事4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世間最快的東西,一定是時間,就像此時,剛剛過了立秋,後日就是白露了,一夜之間,稻子黃了、歸倉了,柿子紅了。

我,的確不是那個仗劍走天涯的少年了,小半生,掰着手指,也就過了。從前,喜歡和人爭執,凡事見個高低,面紅耳赤,現在連話也懶得多説了。看慣了、看淡了,也就沉默了。從前,喜歡什麼都寫在臉上,喜怒哀樂,不加掩飾,現在臉都僵着,一種職業的笑,好假,卻收斂不了。但凡種種,都是現世安穩的樣子。

不喜歡鬧騰騰的社會,當所有人往熱鬧處趕,自己卻逆向而行,只是一個人,也不覺得有多孤獨。那些喜氣洋洋的迎來送往,看起來多餘了,倒騰來,倒騰去,我還是原來的我,始終還是一個人默默努力,始終堅信人生最大的貴人就是我自己。與人交往,平淡如水,不再把酒言歡,偶爾小酒一杯,也上頭,哪怕有人怒激,也無動於衷,對身體的愛,勝過酒席間的朋友之情。

不喜歡無聊的肥皂劇。生活閲歷多了,本身就是一部劇本,自己寫,自己導演,自己唱主角。當然,也不反對那些為劇情人物擔憂的人,因為不在乎,還覺得好笑。如果可以,更願意一個人坐在時光一隅,敲打屬於自己的文字,或許,不成章節,但也消遣了時間,回憶了一段真實的內心故事。

更喜歡樸素了。好幾年都不再逛街,穿着打扮自己舒心就行,不太在意別人的眼神。生活是過給自己看,不是被別人左右。雖然不我行我素,但追尋簡單樸素,哪怕穿着有些過時,但降低了洋氣的回頭率,這樣,挺好的。

那些成功和失敗,也忘記了一些;那追逐功名利祿的躁動少了一些,多了追求安靜的想法。或許是因為記憶力在退化,或許是真的學會了放下。內心仍舊有憧憬,但不是很高大上,只是心存一座靜謐的小院,可以坐看雲捲雲舒、夕陽西下。閒暇時候,想種一片花花草草,把日子過成一首詩。

不再做人云亦云的人,對那些中傷自己的話,也學會了忍讓。有人告訴我,誰誰誰做了什麼大事,誰誰誰説了什麼不中聽的話,心情都是波瀾不驚的樣子。自己內心都藏着一大堆的東西,如果再去接受別人的東西,那就超負荷了,每天揹着包袱上路,這不是我想要的樣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物剋一物,何必自尋煩惱,所有的流言蜚語,都止於平常。

對錢也不夠敏感了。錢夠用就好了,畢竟不是萬能的。再多的錢,買不到真正的愛情,換不到父母的長命百歲,戰勝不了時光的流逝。如果苦苦追求錢,也就是追求一個虛無縹緲的數字,僅此而已。

當然,走過半生,懂得了淡看人生,坦然面世,並不是生命的墮落,而是生命的沉澱和昇華。此刻,做人做事,更加有主見了;目標不好高騖遠,而是更加清晰了;遇事,不是走向極端,而是懂得了運籌帷幄了。

走過半生,心仍舊少年,有夢,有情,有心,有愛,給別人温暖,也給自己温暖。

願你,走過小半生的時間,還能懷着少年的理想上路,用最好的方式打拼,做最美的自己。

經典哲理故事5

哲理小故事3: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説:“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小故事大道理】: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經典哲理故事6

人,貴有自知之明

在一個人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對自己充滿自信是可取的;但過分的自信則成為了自負,這是非常不利的。小鳥蛋在一次又一次“暢通無阻”之後,過於沉浸於自己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不能自拔,於是盲目自大,更加猖狂。他從來都沒有看清自己的處境和地位。以至於敢與強大自己百倍的石頭碰撞,所以它的結局就只能是自取滅亡。

這種結局當然是咎由自取,希望它的下場能夠給每一個人敲響警鐘——適時地認清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謙虛謹慎才不致將自己置於不利的處境。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拜老子為師請教學問。在談到怎樣為人處世時,老子説了一句話:“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善於做生意的人,總是把珍貴的寶貨隱藏起來,不讓人輕易看到;有修養、品德高尚的人,往往在表面上顯得很愚笨。

老子的這句話中其實隱含着做人的深刻道理,他是在告誡人們:不要傲慢無禮,務必謙虛謹慎;過分自高自大或對人炫耀自己的能力,是非常有害的。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這是自然界的道理;“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人世間的常情。不管一個人的才華多麼出眾,但如果他喜歡自我炫耀、驕傲自大都必然招致別人的反感,最終吃大虧而不自知。而那些本領不高卻狂妄自大的“半瓶醋”,則更加令人貽笑大方了。

所以,人立身處世,必須謙虛謹慎,温良恭讓,善於隱匿,虛懷若谷,不矜功自誇,不肆意張揚,這樣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並受到別人的歡迎和擁戴。

經典哲理故事7

有個在城裏打工的年輕人過年回老家,給父親買了雙名牌皮鞋。父親穿上皮鞋,在村子裏不停地轉悠,只要碰到人,就指着腳上油光鋥亮的皮鞋説:“孩子長大了,能掙錢了,給我買了雙皮鞋。”父親整整轉了一下午,天黑才回家。

年輕人看在眼裏,心裏很內疚:自己為父親做得太少了—比如,從沒給父親洗過腳,從沒給父親做過飯……想到這,年輕人讓母親燒了盆熱水,他要給父親洗腳。父親聽後卻一愣,怎麼也不肯讓兒子洗,年輕人沒辦法,只好默默地退出了房間。

在門外,他聽到了父母小聲的對話,母親埋怨道:“鞋小了一號,不讓你穿,你偏要穿,看把腳磨的,都磨出血泡了。”父親説:“孩子買的皮鞋,別説是小一號,就是腳鐐,我也會穿到腳上的。”年輕人闖進房間,燈光下,只見父親的腳果然磨破了……

父母的愛,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

經典哲理故事8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裏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裏,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説:“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裏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裏,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祕訣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經典哲理故事9

故事:

耶穌在迦白農講道,有4個人抬了一個癱瘓的人來見他。因為人多,無法近前,他們就拆了屋頂,用褥子把病人縋下去。

耶穌看見了他們的信心,就醫好了那個人的病。

寓意:

《聖經》上沒有説明這4個人是誰,我們無從知道他們的姓名,但我認為這並不重要,因為上帝一定會將他們的名字記在那本美麗的大冊子上。

在一名軟弱有病的朋友身上,他們表現出了無比的愛心。我幾乎可以想像他們不得其門而入的焦灼,以及4顆腦袋聚在一起商議時的可愛樣子,他們竟然想出了這種新鮮方法。

是的,如你所想的,對世人表示出博大的愛,是我在此要告誡給你的,但這還不是這個故事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當他們有愛心的時候,同時也附上了行動。

很多人都保持着愛心,但卻沒有將其付諸於行動,而讓其在思想中腐爛了,甚至在需要付出的時候也顯得很茫然,其實這恰恰證明了他們缺少真正博愛的胸懷。

所以,有愛心很容易,但將愛心付諸行動卻很難。

經典哲理故事10

過去釋迦牟尼佛,在舍衞國祇洹精舍時,有一天四比丘,坐在樹下,互相討論:世間所有一切,何事最苦?甲比丘説:天下最苦,就是淫慾。乙比丘接看説:世間瞋恨最苦。丙比丘不以為然説:淫慾、瞋恨,比不過飢渴的痛苦。丁比丘搖頭説:你們説的都比不上驚怖的痛苦。四比丘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佛有他心通、宿命通,觀察四比丘得度機緣已到,於是來到四比丘前問説:諸位此丘,正在討論何事?四比丘向佛頂禮後,稟告剛才所爭論的問題。佛開示説:你們都不知苦的根本真義,天下諸苦,皆由於有色身,有了假身,就有飢渴、寒熱、瞋恚、驚怖、、怨禍等外苦,所以假身是眾苦的根本,禍患的元兇。至於內苦,更是勞心憂畏,苦惱萬端。須知三界眾生,無不弱肉強食,互相殘殺,因此在六道中,生死輪迴,受苦無窮,皆是由於有假身所致,若無假身,苦從何來?若想離苦,須求寂滅(不生不滅,萬緣寂靜),收攝妄心,不起妄念,正念相繼,淡泊守道,便可證得涅槃寂靜的境界,這才是真正最樂。

於是佛説了一首偈:熱無過淫,毒無過怒,苦無過身,樂無過滅,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我為世尊,長解無憂,正度三有,獨降眾魔。

佛説偈後,又告訴四比丘一段宿緣:

過去久遠無數世時,有五通比丘(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名叫精進力,在山中樹下,精進求道。這時有鴿、烏鴉、毒蛇、山鹿等四禽,白天出外求食,夜晚回來依附於比丘周圍,日子過得很安穩。

有一夜,這四禽互相問説:世間最苦是什麼?烏鴉説:飢渴最苦,當飢渴時,四肢無力,眼前發黑,心不安寧,於是就不顧刀箭一切危險,投身羅網,因此我們都因覓食而喪身,所以説飢渴最苦。鴿子説:淫慾最苦,當燒身,就無所顧忌,明知會害身喪命,也在所不惜。毒蛇説:瞋恨最苦,瞋心一起,不論親疏,也能殺人,又能自殺。山鹿説:驚怖最苦,我遊住山林,心常驚懼獵師以及豺狼虎豹來捕殺,一有風吹草動,就嚇得心驚膽破,此時雖是母子,亦不相照顧,而獨自跳坑上岸逃命,所以説,驚怖最苦。

精進力比丘聽後説道:你們説的都是枝末問題,不明苦本,天下最苦,莫過有假身,身是苦器,有了假身,就有無量的憂愁畏懼。因此,我舍俗學道,修斷煩惱,不貪愛色身,願斷苦本,證得涅槃真樂。涅槃真樂就是寂滅無形,不生不滅,永無憂患,這才是真正大安樂。四禽聽後,心開意解。

佛告四比丘説:當時精進力比丘是我的'前身,四禽是你們四人的前身,前世已聞過苦本真義,如何今日仍然執迷不悟?四比丘聽後,慚愧自責。因有過去這段因緣,今日又蒙佛開示,於是就在佛前,證得阿羅漢果。

經典哲理故事11

達爾文的童年

有一個孩子,功課差極了,老師説他的智力有問題。看上去,孩子的確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個人坐在屋前的花園裏看着花草小蟲很長時間。他的父親教訓他:“除了喜歡打獵、養狗、捉老鼠以外,你什麼都不操心,將來會有辱你自己,也會辱沒我們整個家庭。”

他的姐姐也看不起這個學習成績平平、行為怪異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但是他的母親愛他,她想如果孩子沒有那些樂趣,不知道他的生活還會有什麼色彩。她對丈夫説:“你這樣對他不公平,讓他慢慢學會改變吧。”丈夫説:“你這不是教育,你會毀了他的一生。”但她卻固執己見,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勵。

她支持孩子到花園中去,還讓孩子的姐姐也去。母親耍了一個小心機,她對孩子和他的姐姐説:“比一下吧,孩子,看誰從花瓣上先認出這是什麼花?”孩子要是比他的姐姐認得快,媽媽就吻他一下。這對孩子來説,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無法回答的一些問題。他開始整天研究花園的植物、蝴蝶,甚至觀察到了蝴蝶翅膀上的斑點的數量。

對於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覺得不可理喻。認為那種憐愛是無助無望的,除了暫時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無益處。

但是,就是這位醉心於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後成為了生物學家,創立了著名的“進化論”。他就是達爾文。

精彩哲思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一個人總會有自己的興趣,興趣就是最佳的發展方向,也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知道,只有充分發掘自身的優勢,才能實現你所確定的終生奮鬥目標。但這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首先要問問你自己的興趣所在。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繫着的。“我喜歡做什麼?”“我最擅長什麼?”一個人如果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事業的目標,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勞,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也絕不灰心喪氣,而能想盡辦法,百折不撓地克服它,甚至廢寢忘食,如醉如痴。愛迪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幾乎每天都在實驗室裏辛苦工作十幾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難怪他會成大事。

很多人往往一時很難弄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或擅長什麼,這就需要你在實踐中善於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不斷地瞭解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如此才能取之所長、避之所短,進而取得成功。

作家斯貝克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成為作家,曾幾次改行。開始,因為他身高一米九多,愛上了籃球運動,成為市男子籃球隊員。因為球技一般,年齡漸長,又改行當了專業畫家。他的畫技也無過人之處,當他給報刊繪畫時,偶爾也寫點短文,終於發現自己的寫作才能,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發現和準確判斷自己的興趣所在,可以通過對自己經歷的回顧。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興趣歸於某種興趣類型,並與相應的職業對比,可以幫助你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職業,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

所以,若想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必須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此才能使你的事業如虎添翼,順利到達成功彼岸。

慧語箴言

一個人總會有自己的興趣,興趣就是最佳的發展方向,也是最好的老師。

經典哲理故事12

女兒拿出一雙壞掉的鞋子,比了比鞋頭開口的位置,想要去買鞋。這是我的家規:壞了才能買,而且要有證物。提及證據,女兒有氣,説我是吝嗇鬼兼守財奴。其實,我只是想給他們一份一生受用的禮物罷了。

女兒二話不説,拿出一份打印的數據給我,是一款新上市的漂亮鞋子。她微服出巡,查過一遍,很喜歡,當晚約好同學,就去訂了。這分明是先斬後奏嘛,我有些不悦,忍住氣小聲地問明價錢,一聽之下就令我咋舌了。

我結結巴巴起來,口中嚷着女兒告訴我的價錢,3……3000多元(新台幣,下同)呀,那可是我購買鞋子的3倍預算。

我靈光一閃,想到開體育用品店的朋友,撥了一通電話,説明來意。他説鞋子是當季新款,他願意提供7折售價,但讓我不妨等一等,因為這款鞋只有4間直營店有售,現在一律統一價,不打折。

我把這則好消息告訴女兒,她竟不領情地搖頭:“我跟小毛約好了。”

“可以改呀,等一兩天差1000元咧。”

我的省錢攻勢顯然無效,她還是執意當晚成行,看來多花1000元也在所不惜。我聽了更加冒火,但火苗竄了上來又被我迅速壓制下去,我平心靜氣地問她:“真的非現在買不成?”

她點點頭。

“抱歉,果真如此,這筆錢請你自己付。”

“自己付?我哪有錢?”

她也不高興了。我説:“如果要我付錢,只有一個條件。”我邊講邊打開書櫃,取出我的新作品,堆了起來,用繩子綁住,繫緊,交到女兒手上。

“這是幹嘛?”

我開始捉住與她講理的竅門了,語氣平和地説:“賣掉它,這一本書定價250元,我的版税是區區少得可憐的25元,40本剛好可以籌措差價的1000元。”

女兒走了過來,大聲嚷着:“這麼重,賣給誰呀?等兩天就等兩天啦。”

這件事成了我的經典教養範例,我堅持價值觀的培養比分數重要得多,培養價值觀的好方法之一,便是教孩子懂得理清“想要”,還是“需要”。

壞掉是關鍵。壞了該買,否則無鞋可穿,就是“需要”。

有了鞋之後,還是一買再買,買了又買,流行就買,就是“想要”,它是虛榮心與慾望的表現。遇上這種情形,我不付錢,因為長久下來,孩子會以為真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如果“想要”的非要不可時,我會請他們自己付錢。這樣一來,勢必得花掉他們不少積存的零用錢,他們當然捨不得,因而不買。

我問他們:“如果爸爸常常用30萬元的薪水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毫無節制,你覺得我是什麼樣的父親?”

女兒遲疑了一下,説出答案:“那叫爛爸爸,我們會餓肚子!”

“我為了當好爸爸,所以不敢亂花錢;你是好女兒,應該也不會亂花錢吧?”

我不知道我的説法在女兒心中烙印了什麼,但這最重要的一課真的非教不可。

我告訴女兒:“你只需要1萬元的生活費,因此3萬元的工作,便可以同意試一試了。但是如果花費是5萬元,勢必得找8萬元的工作。請問3萬元的工作好找?還是8萬?”女兒當然明白答案了。

人生不只收入,其實還有消費,兩者相減之後得到“正”數,才是贏家,否則為五斗米折腰,可是很容易化身成為夸父的,追不上太陽,最後飢渴而死。

經典哲理故事13

起初,我想進大學,想得要死。

隨後,我巴不得大學趕快畢業。

接着,我想結婚,想有小孩,想得要死。

再來,我又巴望小孩快點長大,好讓我回去上班。

之後,我每天想着退休,想得要死。現在,我真的快要死了。

忽然間,我突然明白了———我忘了真正去生活。

如果我能再活一回,我會試着多犯點錯誤,我將不再追求完美,我會輕鬆一點,愚笨一點。

其實,很多事都可以不必太認真,我應該瘋狂一點。

我會抓住更多的機會,旅行更多的地方,爬更多山,趟更多的河,去更多我沒去過的地方。

我還要吃更多的冰淇淋。

我願意去面對更多實際的問題,而不要只在腦子裏想象。

你看,我就是那些身體健康、心智健全、平平穩穩活過一天又一天的人。

如果能從頭再來,我要經歷更多隻屬於自己的時刻。

我曾經是那種沒有電吹風、防曬霜、牙具與雨傘就出不了門的人。如果能重新開始,我要旅行得更輕鬆簡單。

我要從春天開始就光着腳丫,直到秋末;我要欣賞更多的日出日落;我要與更多小孩滾在一起———如果能再活一次的話。

可是,你瞧,我已經無法重新來過。

經典哲理故事14

一隻蜘蛛和三個人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説:這隻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祕訣4: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經典哲理故事15

有一位富翁,整日悶悶不樂,愁眉不展。

一天,富翁貼出告示:誰能夠給「完美人生」一個準確答案,將會得到他的鉅額獎賞。

要求就是:這個答案必須能夠適用在任何一種情況,包括示意、得意、快樂、煩惱、成功、失敗……

幾天裏來了許多人,也給出了許多答案,但沒有一個答案令富翁滿意。

突然有一天,來了一位尼姑。她對富翁説:“三天後,我會給你一個完美而又令你滿意的答案。”

三天後,尼姑獻給富翁一張紙條,只見上面寫着:「一切都會過去。」

禪中道義:人生本來就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有好有壞,這原本是生命的常態,然而這一切終將都會成為過去。面對生活,待機而動是虛擲光陰、是不可取的行為。生活是不能等待的,隨時隨地都要隨着因緣際遇鍛鍊自己、提升自己。

順逆成敗,都能讓人得到新的經驗和成長,那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禪宗第三祖僧燦大師説:“至道無難,唯嫌憎愛,洞然明白。”所以,不必將順逆成敗看得過重:在逆境時,不要自暴自棄;在順境時,也絕不可得意忘形。

Tags: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