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教育哲理故事

欄目: 哲理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28W

教育哲理故事1

“肥肉”和“愷撒”是同胞兄弟,它們的祖先都屬名貴的狗種:健壯、勇敢、漂亮。由於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它們分別到了兩個不同主人的家。“愷撒”常在廚房,“肥肉”卻去了森林。結果,“肥肉”發展了它的長處,而“愷撒”卻蜕變成廚師的助手,人們改稱它“肥肉”了。

教育哲理故事

“愷撒”的兄弟因歷經沙場的考驗,追野豬、逐奔鹿,成了戰功赫赫的狗,真正的愷撒。它還留意在婚姻中不讓自己孩子的血統退化。可“肥肉”卻對這方面滿不在乎,它隨意繁衍自己的後代,向它遇到的任意的對象求偶,正因如此,此類劣狗在法國隨處可見,形成了龐大的家族,但一遇危險就逃之夭夭,與那些“愷撒”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人們很難和自己的祖先父輩保持相同,由於疏於注意,加上時間的淘汰,許多因素都能使人退化。缺乏對人本性和天賦、潛質的後天培養,真説不清有多少“愷撒”將要變成“肥肉”!

教育哲理故事2

故事發生在小學校裏。課堂上老師提問的時候,一個同學總是舉手,可老師叫起他來的時候卻答不上來,引得下面的同學竊笑不已。

課後老師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説如果老師提問時他不舉手,同學會在課下叫傻瓜。於是,老師就和他約定,當他真會的時候就高高地舉起左手,不會的時候就舉起右手。漸漸地,這名同學越來越多地舉起他驕傲的左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地回答出老師的課堂提問,這個原來極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淪的孩子也由一個差生轉變成了一個好學生

教育哲理故事3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説:“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説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然而她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説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你媽媽,因為全班只有我的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説:“全班五十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四十名,我們懷疑他的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聽完老師的話,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説:“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説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

説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彩,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路上她扶着兒子的肩膀,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説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

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一趟。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邊哭邊説:“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給孩子一個堅固、長久的心靈支撐,比任何嚴絲合縫要求和擠壓都重要!兩種教育方式,產生的效果自然也不相同。學學這位媽媽,學學她鼓勵背後的.包容、耐心以及堅忍!

教育哲理故事4

仙崖禪師居住的禪院裏,有一位學僧心猿意馬,時常在晚上偷偷的爬過院牆到外面去遊樂。

一次,仙崖禪師夜裏巡察時,發現牆角有一張高腳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了。於是,仙崖禪師就站在放凳子的地方默默等候學僧回來。

等到深夜的時候,那個遊罷歸來的學僧,哪裏料到牆下的凳子已經被挪走,結果,一跨腳就踩在仙崖禪師的頭上,隨即跳下地來。仔細一看,竟然是禪師,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仙崖禪師卻毫不介意地安慰説:“夜深露重,小心身體,不要着涼,趕快回去多穿件衣服吧。”

仙崖禪師禪師從來沒有有向他人提起過此事,但一傳十,十傳百,從此以後,全禪院一百多位學僧,再也沒有人出去夜遊了。

禪思禪悟:很多時候,用鼓勵代替責備,以關懷代替處罰,這樣往往更容易受到教育的效果,使受教育者更加自覺接受教育。這是一種禪的智慧,也是一種教育的技巧與方法。

教育哲理故事5

媽媽的讚歎

一個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終於誕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後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進保温箱。”醫生怕產婦受不了打擊,匆匆忙忙地剪斷臍帶,包起來交給護士。之後的一個月,每天把嬰兒抱給產婦餵奶時,每個“新媽媽”的懷裏都有一個娃娃,只有“那個娃娃”的媽媽見不到她的孩子。“黃疸重症,現在不能看!”大家總是這樣騙她,並私下商量,什麼時候帶她去看那個畸形的兒子。一個月過去了,不能再瞞了,醫生、護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想她會尖叫着暈倒,想她會轉身離開,想她會痛哭失聲,甚至為她準備了一張空着的病牀。

她終於見到那個沒有雙臂,也沒有雙腿的孩子。“好可愛!”她居然笑着説。那天生重症殘障的孩子,就是現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知道他是如何形容他的媽媽説他“好可愛”的那一刻嗎?乙武洋匡説:“出生一個月,我終於誕生了。”

乙武洋匡,由於自傳《五體不滿足》而廣為人知。他也生於日本東京,在家人與老師的幫助下(特別是母親),克服了許多行動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學業教育,並讀到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1997年出版的自傳,敍述了他如何在電動輪椅上求學,和童年所接受的許多手術等等。他的事蹟激勵了許多日本民眾,自傳的銷量達到380萬本。之後又陸續出版了一此書籍,並接受日本電視台TBS的工作,負責“新聞的森林”節目的企劃和播出。

啟示:母愛給乙武洋匡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乙武洋匡一顆平和的心、堅忍不拔的意志。乙武洋匡取得成功,成為著名作家。他的生命反射給我們:正面、積極、樂觀的思考態度是多麼重要啊!

教育哲理故事6

精衞與烏鴉

傳説上古炎帝之女到海中游玩,不幸溺水身亡,遂化身為鳥,名曰精衞。精衞為了報前世之仇,每日不辭勞苦,銜着石塊投入大海。發誓要將大海填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矢志不移,被世人奉為持之以恆的楷模。

這一天,精衞正在忙碌,忽然看見一隻烏鴉從身邊飛過,口裏也銜着一顆石子。“難道烏鴉也要學我填海嗎?”精衞心裏納悶,就尾隨着烏鴉,只見烏鴉落在一處懸崖上,那兒立着一個裝着半瓶水的玻璃瓶,烏鴉小心地將石子丟進瓶子裏,瓶中的水上升到了瓶口,烏鴉高興地喝了一口水,精衞不由得啞然失笑,鄙夷地説:“哼,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烏鴉瞅了一眼精衞,悠然地又喝了一口水,“嘖嘖”嘴説:“尊敬的精衞鳥,我的目標的確很普通,但它是實實在在的,您整天奔波,卻可曾想過這樣一個事實嗎?就是在這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是地球面積的2.5倍,海洋容積也是陸地容積的10倍,也就是説,即使您可以把陸地全部都扔到海里去,地球上也只會是一片汪洋……您遠大的目標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精衞聽完後當即暈倒。

啟示:烏鴉通過簡單的勞動輕易地喝到了水。精衞雖然持之以恆,日積月累也只是徒勞。原因就在於它只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卻沒有看到海洋容積要遠遠大於陸地體積的這一客觀實在。凡事都要腳踏實地,但也要抬頭看路。

教育哲理故事7

一位客人在機場坐上一輛出租車。車上鋪了羊毛地毯,綴着鮮豔的花邊;玻璃隔板上鑲著名畫複製品,車窗一塵不染。

客人驚訝地説:“從沒搭過這麼漂亮的出租車!”“謝謝您的誇獎!”司機笑着回答。

“你是怎麼想到裝飾你的出租車的呢?”客人問道。

“車不是我的,”他説,“是公司的。我本來是公司的清潔工,看到每輛車回來時都髒得不得了,地板上有煙蒂等各種垃圾;座位、把手上有口香糖之類粘粘的東西。我當時就想,若有一輛經常保持着又清潔又漂亮的車子給客人坐,乘客也許也會為車子,為別人着想而文明一些。”

司機接着説:“領到出租車駕照後,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車收拾成這樣。每位乘客下車後,我都要察看一下,一定要替下一位乘客把車準備得十分整潔。所以,我的車回公司時,總是一塵不染。”

是啊,改變別人是事倍功半,改變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反躬自問。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會有所感受。當我們不再將眼睛盯着別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靈世界,將塵埃打掃乾淨,你就會發現自己愉快了的同時,別人也跟着愉快。

教育哲理故事8

做完是交差了事,是最起碼的要求;做好是盡力而為,追求完美。一字之差,意義相去千里。

許多人做事都只求做完,品質粗糙,架構鬆散,許多加工品就是如此,只求量不求質,價值不高,口碑不佳。

但許多藝術品千錘百煉,千雕百塑,量雖不多,品質卻完美,贏得不少眼光與讚美。

“做完”、“做好”各有因由,各有需求,用力用心也各不同。無論人際,無論職場,無論託付,無論交代,無論交易,無論承諾,都應以做完做好為目標。

有位師傅要徒弟整理庭園。第一個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樹,未見庭園之美,反添荒涼之感;第二個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還依地形地貌,植花蒔草,庭園一下變得有氣勢、有特色。師傅對第一個徒弟説:“你做完了。”對第二個徒弟説:“你做好了。”差別立現。

有人為趕做完,草草了事;有人為求做好,費盡心力。結果一個有負所託,一個有了交代。當然評價有所不同。

聰明如你我者,“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有耐心、有智慧就能“做完”又“做好”。

教育哲理故事9

明代著名畫家唐伯虎從小就喜歡文學和畫畫,師從當時著名畫家沈周學畫。

轉眼一年過去了,他畫技大長,所畫的畫已經顯現出大家風範,在附近很有名氣。唐伯虎開始有點洋洋自得,覺得比起老師的畫來自己也毫不遜色,從他那裏再也學不到什麼。於是,他藉口母親需要照顧,向老師提出想早點回去。他還拿出自己的畫作請老師點評,實際上是想炫耀自己的畫藝。

沈周老師知道他的心思。他既沒有強留唐伯虎,也沒有看他的畫作,只是請他到自己房間來吃飯送別。這個房間只有一扇窗户,窗外景色怡人,沈周老師就讓唐伯虎過去開窗通風。

唐伯虎朝窗户走去,可誰知那“窗”怎麼開也開不了。唐伯虎問,“窗户上鎖了嗎?”沈周笑笑説:“哈哈,你看仔細了再開。”

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哪是什麼窗户,而是老師掛在牆上的一幅畫。老師這畫畫得十分逼真,以至於讓唐伯虎誤認作是窗户。

唐伯虎羞愧地對老師説,“請老師原諒我的膚淺驕傲,我願意再跟您學習三年。”

此後,唐伯虎改變了目空一切的態度,認真領會老師的教導,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智慧小語】

《禮記·學記》中説:“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只有對老師懷有尊敬之心,學生才會仔細聆聽老師講授的內容,然後才能恭敬地對待學習、知識,最後學而有成。

教育哲理故事10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紀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説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説出我想説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説: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着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説:“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説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着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説:“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裏,你想要什麼好東西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説第一句謊話,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Tags:哲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