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教育哲理小故事五則

欄目: 哲理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07W

漁夫的誓言

教育哲理小故事五則

古時候有一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他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魚的時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聽説市場上的黑魚價格最高,於是立下誓言,這次出海只捕撈墨魚,好好賺它一筆。但是這次魚汛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惱地空手而歸。等他上了岸後才得知市場上螃蟹的價格比墨魚還要貴。他後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撈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魚,不用説他又只能是空手而歸。他懊悔地發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還是墨魚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漁夫嚴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隻螃蟹和墨魚都沒有遇到,見到的只是一些馬鮫魚。於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飢寒交迫中死去。

【啟示】一個人在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理想的時候,不僅僅要符合自身實際,也要符合社會需要的實際。而社會需要的實際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着,因此我們要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實際,調整自己的理想,這樣才可能由理想變為現實。否則,即使自身條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蜜蜂與蒼蠅的實驗

一位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幾隻蜜蜂放在瓶口敞開的瓶子裏,側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會一次一次地飛向瓶底,企圖飛進光源。它們決不會反其道而行,試試另一個方向。困在瓶中對它們來説是一個全新的情況,是它們生理結構所始料未及的,因此,它們無法適應改變後的環境。

這位科學家又做了一次實驗,這次瓶子裏放的是幾隻蒼蠅,瓶底向光,不到幾分鐘,幾隻蒼蠅都飛出去了。它們多方嘗試——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們常會一頭撞上玻璃,但最後會振翅飛向瓶頸,飛出瓶口。然後,科學家解釋這個現象説:“橫衝直撞要比坐以待斃高明得多。”

【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人因害怕失敗而不敢“輕舉妄動”。這種恐懼的心理,使許多人更喪失了成就未來的大好時機。實際上,在實現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過程中,往往總是伴隨着挫折、痛苦和失敗。所謂“心想事成”、“一帆風順”,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或者叫做“屢敗屢戰”的勇氣。

扛船趕路

一個年輕人揹着個大包裹千里迢迢來找無際大師。他説:“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途跋涉使我疲憊至極,嚐盡了人間的心酸與苦辣,為什麼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包裹裏裝的是什麼?”年輕人説:“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面裝的是我每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能走您這兒的。”

於是,無際大師帶年輕人來到了河邊,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説:“你扛着船趕路吧。”年輕人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年輕人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現自己的步輕鬆而愉快,比以前快得多了。原來,生命是不必如此沉重的。

【啟示】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東西都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它能使人清醒、成熟、長見識、出智慧,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是也。但是我們如果把當成一個沉重的包袱背在肩上,那就會使我們無法負重前行。最後,在重壓之下跨掉、趴下。

盲鰻現象

海洋中生活着一種很小且殘疾的`動物——盲鰻。它的體型只有鰻魚的半大小,而且眼睛是瞎的。但它對付海中霸王——鯊魚,卻很有一套方法。

盲鰻的口像個橢圓形的吸盤,裏面長着鋒利的牙齒。當盲鰻用吸盤似的嘴吸附在鯊魚身上時,鯊魚並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危險。盲鰻一點一點地向鯊魚的腮邊滑動,不知不覺中盲鰻已進入到了鯊魚的體內。盲鰻進入鯊魚的體內後,便開始大肆吞食鯊魚的內臟和肌肉。盲鰻的食量很大,每小時吞吃的東西相當於自己體重的兩倍。後院起火,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鯊魚,這時候卻  無法抵制體內盲鰻那兩排長長的利齒。就這樣,鯊魚被盲鰻從裏到外吃得乾乾淨淨。

【啟示】這種小魚吃大魚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也反映在人的身上。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毛病、小缺點,不就是“盲鰻”嗎?這也啟示我們,一個人有了缺點,哪怕是極小的缺點,如果不引起重視,不加克服,發展下去,也會演變成大的缺點和錯誤。“一趾之疾,喪七尺之軀;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一個人墮落變壞,往往是從小事上打開缺口,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毀掉一個人  一生前途的。因此,我們不能對小錯誤、小缺點抱無所謂的態度,必須防微杜漸,把壞思想、壞風氣、壞作風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一口鐘,無論你敲那一邊,它總是整體作響。人們聽到鐘聲,只知道鐘聲洪亮悠長,從來也不注意敲的是那一邊。經常被敲的那一邊就不服氣,它總想告訴世人,主人敲的是我,是我在響。為了證明這一點,在一個晚上它努力掙碎了鐘體,讓其他三面都落在了地上,只有它仍懸掛着,它想讓人們聽到它的聲音。但它沒有想到,碎了鍾片,任你如何敲打,也敲不出洪亮的聲音。主人只得把地上的碎片收到一起,準備再鑄一口新鍾。寒風中,只有它孤獨地掛地樹上,沒有人去理它,顯得格外冷清。

【啟示】鐘聲洪亮悠長,是各個部分共同起作用的結果,離開鐘體的鐘片就不具有鐘體的功能,要想擁有,只有與其他碎片在一起,接受烈火考驗,重新做“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