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淺談中學英語閲讀教學的教學策略(網友來稿)

欄目: 高中英語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8K

山東省壽光市北洛初中 鄭玉芹

當代的教育科學理論告訴我們,要特別重視人的可持續發展,重視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如何適應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的綜合性人才,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認真加以思考的問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以提高綜合能力為目標的閲讀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閲讀理解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特別是當今的信息時代更需要人們廣泛有效地進行閲讀,因而對閲讀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學僅停留在詞句的分析和理解層次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現實生活中起不到真正交際的作用。語篇是體現語言這一交際工具的顯著特徵之一,因此閲讀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基本技能。傳統的閲讀課讓人感覺枯燥乏味,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在學生的閲讀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呢?

一、精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進行學習的心理趨向。如果學生對外語學習感興趣,那麼他就會積極地去思考所學的東西。我們可以先從課本入手,找到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在講SB3《Shopping》這一單元時,可以先借助圖片給學生展示一款最新的數碼相機,問學生喜不喜歡拍照,引起學生興趣。接着問他們是否知道如何從網上購買一部價廉物美的相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引入本單元重點Shopping

Online(網上購物)。課文內容的靈活導入是閲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只要我們精心創設情境,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活躍,由此可以變被動閲讀為主動閲讀。

二、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盡情張揚自己的個性。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提倡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成功,並逐步達到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而學生只有在活動中,才自始自終是自覺主動的語言實踐者。“以學生活動為中心”

強調通過學生的自我發現去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與熱愛,使學生把語言的學習看作為內在的需要,學生的角色從接受者轉變為分析者、探究者。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活動。1)課前準備。2)單人或雙人活動。3)小組討論與複述。4)小組辯論。5)各小組進行交流並總結。經過前面三點準備之後,學生就可以分組進行小型辯論,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在課堂準備及討論和辯論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觀點和角度,如此學生便可以在課堂上盡情發揮和張揚自己的個性。以Unit14

Shopping為例,教師可以先在課前讓學生預習並查找相關資料,以便辯論時有理有據。另外可以為學生提供討論和辨論的話題,比如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網上購物優點大於缺點還是缺點大於優點?

三、對課文進行整體教學。

閲讀教學應遵循整體教學原則,不應只對文中的詞彙、句型及語法結構等作簡單處理。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插圖、標題或段首句入手,並提出一兩個問題。學生帶着問題,速讀全篇,從整體上了解全文後,讓學生找出每段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然後讓學生説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General

Idea)。文章的自然段落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用圖表或摘要等方式歸納出來,使文章脈絡一目瞭然。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日後寫作能力的提高,寫同體裁同類別的文章時他們知道該從哪幾方面入手。

四、課內外閲讀相結合。

中學英語閲讀教學需要課內外結合,我們的學生一般都缺乏英美背景知識,這必須從抓課外閲讀着手,也可以把課外閲讀作課堂閲讀的一種延伸。課外閲讀的材料分為精讀材料和泛讀材料。所謂精讀材料就是老師指定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有關英國、美國等講英語的國家的一些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學英語應瞭解英美的一些概況,即相關的英語背景知識。所謂的泛讀材料是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閲讀的材料。有些學生對體育感興趣,就可以通過閲讀體育報道來了解相關英語知識;對音樂感興趣的,通過欣賞英文歌,讀英文歌詞,可以涉獵到許多課堂上不曾接觸到的知識。通過課內外閲讀的相互結合,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五、糾正不良的閲讀習慣。

學生的不良閲讀習慣主要來自口、眼、手的多餘動作。要提高閲讀的速度,就要糾正不良的閲讀習慣。

1) 克服心讀、默讀的習慣。

中學生由於受朗讀習慣的影響,已經建立了文字符號和聲音之間的固有聯繫。當他們看到字母、單詞和句子時,就會不自覺地發出相應的聲音。有的學生雖然不發出聲音,實際上心裏還是在朗讀。在閲讀速度上,無聲要比有聲快,因為有聲閲讀是眼、腦、口、耳四個器官一起活動,文字符號反映到眼睛後再傳到大腦,大腦命令嘴發音,耳在監聽辨別正確與否;而無聲閲讀只是運用眼和腦兩大器官,省去了口的發音和耳朵的監聽,所以速度要快。要提高閲讀速度就必須克服心讀、默讀的習慣,多做練習以逐步達到眼腦直映。

2)克服指讀現象。

大部分學生已養成了一詞一句仔細閲讀的習慣,拿到文章就逐字逐句地讀,或用手指或筆指着一個個單詞閲讀。注意力常集中於對個別詞句、片語的理解,忽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逐詞閲讀造成視幅狹小,無法形成意羣閲讀和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依靠眼睛逐行甚至多行閲讀,避免指讀。閲讀時應依靠眼睛靈巧地在書頁上移動,而無需藉助於手指或其它東西。教師可示範正確閲讀的姿勢和方法,要求學生注意糾正指讀的習慣。在閲讀訓練中,教師應巡視全班,一旦發現有指讀現象的學生,就立即幫助糾正。

3)克服回視的習慣。學生常因擔心遺漏細節、要點內容,或閲讀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識理解範圍而重讀閲讀材料。頻繁的回視重讀使閲讀失去連貫性和整體性,所以要克服回視重讀的習慣,如實在擔心會遺漏內容,要剋制自己,待讀完整篇後再讀一次或兩次即可。

總之,只要我們善於捕捉訓練的機會,多學習,多實踐,使我們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不斷完善,學生的閲讀水平一定能夠再上新台階,也有利於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交際能力的提高。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實現的,這還需要我們為人師者共同努力。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