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雅舍談吃的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9.67K

《雅舍談吃》是梁實秋先生一生在飲食文化方面才華的集中展示。“饞,則着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饞,基於生理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下面是關於雅舍談吃的讀書筆記的內容,歡迎閲讀!

雅舍談吃的讀書筆記

雅舍談吃讀書筆記

第一次見到這本書,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雅舍談吃》,是多麼新穎的書名啊!我讀過有關天文曆法的書,也讀過中外名著,都從未讀過有關寫”吃”這個話題的書。於是,帶着滿滿的激動,我開始捧書閲讀。

書還是嶄新的,紙頁雪白。一走進梁實秋的散文中,我便被”吃”文化所吸引了。”民以食為天”,不錯的,梁實秋先生卻把這種理念體現了出來。這也是文學大師梁實秋唯一的美食散文集,從生活中對平平淡淡的”吃”談起,談出一種新的境界,令人深感那滋味的美好。在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中,字裏行間更是一種對故土濃濃的思念之情。

“饞”,則着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饞”,基於生理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沉浸在梁實秋的文筆下,更讓我看見美食,看見感情,看見生命。全書淺顯而雋永,並沒有很多華麗的文筆,但讀者在文字中感受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種各地美食。

不禁的,我也回想起兒時所吃過的美食。從書中更回憶起那令我難忘的各地美食。似又鋪開在我面前,令我脣齒留香。書中雖大多隻是普通的老北京美味,卻更是進入了高雅脱俗的境界。

睡前讀上一小段《雅舍談吃》,回憶的那美食的色、味、香入睡,心中不禁暖暖的,甜甜的。遠去的喊喝聲,十里飄香的美味,早已幻化成絲絲清風,悄然入夢。張愛玲曾説過,”帶着記憶和鄉愁的香,是吃的精華。”我覺得這也是《雅舍談吃》的字裏行間的妙中之最。作者對似水年華的追溯,與對故鄉的深深眷戀,正是這本書的動人之處。

懂得生活的人,才懂得那食之味。

雅舍談吃讀書筆記

民以食為天,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説法。粗俗點,吃喝拉撒睡,吃喝也是排在前位的,可見,飲食在我們生活中所佔的重要位置。梁實秋先生的這部《雅舍談吃》中介紹的各種食物或説菜式是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的,畢竟都是基於他的親身經歷,與他的生活,他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他用一種輕鬆、有趣,具有故事性的手法帶我們走進他的那個時代,嚐到那個社會的味道。

翻開書,看到目錄上那一排排的菜名,什麼水晶蝦餅、鍋燒雞、瓦塊魚、燒餅油條,真真把人的饞蟲都勾出來了。特別是在深夜,看着書,更覺胃裏的空虛,真是體會到書裏不斷強調的“饞”。人有口腹之慾, 其實是一種生活幸福的表現,所以做一名吃貨,有着對美食的追求,就像作者一樣,於平淡生活中收穫點滴温暖和美好,亦不樂哉?

每一小篇對美食的介紹描述,都讓讀者跟隨作者追憶到他的以前,那是一個個他與親人、好友及他生活中存在的人關於美食的回憶和故事。有母親在兒時給做的核桃酪,有和先君在東興樓吃飯時的醉酒,有和多位好友聚會時一桌三十元的酒席,食物因為有了人的`聯繫,而充滿了人情味。想想以後,因為一道菜而憶起一個人,食物已不僅僅是食物,是感情的紐帶,另一端繫着的是回憶中的人,也許是不在人世的人,再無機會共食一道菜,共飲一盅酒。

這樣的食物是温暖的,是別有滋味的,縱使再無機會一膏饞吻,我相信,那味道始終留香齒頰間。

雅舍談吃讀書筆記

自古民以食為天,倘若沒了賴以生存的食物,我們這些汲汲飲食男女恐怕便不能保全自身生命,生命既然都保全不],又遑論其他潛在發展?可是人類必竟有別於其他物種,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所需之後,人類開始了實現夢想與追求的行動,為了活的有尊嚴有價值,裹腹之餘高雅的精神文化追求隨之而生。飲茶發展出了茶道文化,插花形成了花藝文化,吃的食物自然也不甘落後不肯馬虎。

梁實秋是文學大家,他的《雅舍談吃》便蒐羅了中國大江南北的各地特色食點,以詼諧生動的筆觸旁徵博引縱橫捭闔的文字,打動讀者之心。這部美食小品,完整收錄了梁實秋96篇令人饞涎欲滴的談吃美文,全書分為“雅舍談吃” 和“談吃拾遺”兩部分,“雅舍談吃”完整收錄初版《雅舍談吃》所有內容;“談吃拾遺”輯錄初版《雅舍談吃》未收錄的39篇談吃美文,這兩部分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極其完備的《雅舍談吃》。生活之餘,夜深人靜,泡一壺香茗,焚一縷幽香,燈下捧書細讀,也不失為自己的精神生活來點放鬆的愉悦。雖然身體不能親臨他處的世態,但也不能孤陋寡聞了不是?人生如此珍貴,何必浪費時光於酒肉之聚?天地廣博,身雖不能行至,眼睛卻能通過讀好書來體味其中美妙。這便是好書的作用吧。

梁實秋的文字温潤動人心,優雅之中有諧趣,無論是食材選擇、煎蒸熬煮要領,還是人生掌故,皆是信手拈來,笑談間人生之樂盡得於此。我喜歡讀梁實秋的文字,一邊讀,一邊流口水,特別是餓的時候,恨不得鑽進書裏,饕餮一番。唉唉,人皆是饞,正常,而對饞,梁實秋説,“饞,則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位。上天生人,在他嘴裏安放一條舌,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就像周浩暉在《邪惡催眠師》裏介紹的七宗罪之一,好吃也是其中一條嘛。因為好吃,把自己的舌頭都可以吃下去。噢,有點恐怖,但也可以理解。

人莫不飲食,而鮮能知其味,梁實秋顯然是其中的最知味者。知味,知昧,就多了那麼一槓而己。美食之味也是如此,由美食到人生歲月,可見口腹間的曠達幽默以及美食中的智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