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梁實秋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餃子》

欄目: 梁實秋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引導語: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麪食之一,源於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在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中也有相關的記錄,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餃子》文章,歡迎大家閲讀了解。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着。”這是北方鄉下的一句俗語。北平城裏的人不説這句話。因為北平人過去不説餃子,都説“煮餑餑”,這也許是滿洲語。我到了十四歲才知道煮餑餑就是餃子。

北方人,不論貴賤,都以餃子為美食。鐘鳴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財力,吃頓餃子不算一回事。小康之家要吃頓餃子要動員全家老少,和麪、擀皮、剁餡、包捏、煮,忙成一團,然而亦趣在其中。年終吃餃子是天經地義,有人胃口特強,能從初一到十五頓頓餃子,樂此不疲。當然連吃兩頓就告饒的也不是沒有。至於在鄉下,吃頓餃子不易,也許要在姑奶奶回孃家時候才能有此豪舉。

餃子的成色不同,我吃過最低級的餃子。抗戰期間有一年除夕我在陝西寶雞,餐館過年全不營業,我躑躅街頭,遙見鐵路旁邊有一草棚,燈火熒然,熱氣直冒,乃趨就之,竟是一間餃子館。我叫了二十個韭菜餡餃子,店主還抓了一把帶皮的蒜瓣給我,外加一碗熱湯。我吃得一頭大汗,十分滿足。

我也吃過頂精緻的一頓餃子。在青島順興樓宴會,最後上了一缽水餃,餃子奇小,長僅寸許,餡子卻是黃魚韭黃,湯是清澈而濃的雞湯,表面上還漂着少許雞油。大家已經酒足菜飽,禁不住誘惑,還是給吃得精光,連連叫好。

做餃子第一面皮要好。店肆現成的餃子皮,鹼太多,煮出來滑溜溜的,咬起來韌性不足。所以一定要自己和麪,軟硬合度,而且要多餳一陣子。蓋上一塊濕布,防乾裂。擀皮子不難,久練即熟,中心稍厚,邊緣稍薄。包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指捏緊。有些店裏夥計包餃子,用拳頭一握就是一個,快則快矣,煮出來一個個的麪疙瘩,一無是處。

餃子餡各隨所好。有人愛吃薺菜,有人怕吃茴香。有人要薄皮大餡,最好是一兜兒肉,有人願意多羼青菜。(有一位太太應邀吃餃子,咬了一口大叫,主人以為她必是吃到了蒼蠅蟑螂什麼的,她説:“怎麼,這裏面全是菜!”主人大窘。)有人以為豬肉冬瓜餡最好,有人認定羊肉白菜餡為正宗。韭菜餡有人説香,有人説臭,天下之口並不一定同嗜。

冷凍餃子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新鮮的好。據説新發明了一種製造餃子的機器,一貫作業,整治迅速,我尚未見過。我想最好的餃子機器應該是——人。

吃剩下的餃子,冷藏起來,第二天油鍋裏一炸,炸得焦黃,好吃。

汪曾祺《尋味》與梁實秋《雅舍談吃》

用網絡語言來説,我是一個資深吃貨。自從負責起單位內網論壇上的飲食板塊,這個吃貨的名聲就更是香飄萬里了。但凡重慶城內,上到久負盛名的星級飯店,下到大隱於市的路邊高手,雖不敢説無一不曉,卻也可以如數家珍。

作為一名有深度的吃貨,唐魯孫的《中國吃》自是必修課本,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也是久負盛名。有人説,作為散文史上的一代宗師,梁實秋這本《雅舍談吃》,雖然在美食知識上遠遠不如正經八旗子弟出身的唐魯孫那麼淵博厚實,但卻多了一種文人對生活的感情和體悟。都説文如其人,讀梁實秋的美食文字,讀着讀着,似乎就能看見梁實秋本人席地而坐,指點江山,挑剔品鑑,娓娓道來。梁實秋認為,“饞”和“餓”不一樣,“饞”,“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是“近於藝術的趣味”。“人之犯饞,是在飽暖之餘,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談論到某一美味,喉頭像是有饞蟲搔抓作癢,只好乾嚥唾沫。一旦得遂所願,瓷情享受,渾身通泰。”在梁實秋看來,享受美食,不僅是一種舌尖上的快樂,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他寫的美食,如火腿、醋溜魚、烤羊肉、醬菜、湯包、臘肉、栗子、八寶飯,多是家常味道,但是下筆卻處處透出一份雅緻和愜意。前面是古籍典故,後面是名人風流,再加上自己的生活感悟為調劑,奇聞軼事為佐料,整篇文字,閒閒雅雅,讀之有如微風拂面。似乎看了他的文字,整個人也變得雅緻了起來。

再後來,我看到了汪曾祺的《尋味》。《尋味》與《雅舍談吃》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不是典型的美食類書籍,重點放在由美食引出的文化背景與生活感悟上。《雅舍談吃》以家常菜為主,《尋味》説的也多是平民百姓的味道。《雅舍談吃》引經據典,談文化,寫生活;《尋味》同樣旁徵博引,説歷史,講風土。汪曾祺淡如清茶的文字風格和梁實秋也有很多近似的地方。但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兩本看上去如此相似的書,卻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思想光芒。

以北京烤羊肉為例。大凡講北京烤羊肉,必然講“烤肉宛”、“烤肉劉”、“烤肉季”,尤其是烤肉宛,是回民開的,據説是北京烤羊肉的始祖。但是,梁實秋筆下的烤羊肉是正陽樓的。正陽樓是北京“八大樓”之一,是北京最高檔的飯店。在烤肉宛吃烤肉的體驗有點像以前重慶人吃老火鍋,一排十幾個彪形大漢圍着鐵炙子站着烤肉,邊烤邊吃。因為鐵炙子很高很大,坐着是烤不到的。而作為高檔飯店,正陽樓用的鐵炙子比較小,是擺在桌子上的。不愛自己烤,還可以由夥計們烤好以後送進去。梁實秋不喜歡“烤肉宛”的大炙子,説“一面烤肉一面烤人”,他偏愛正陽樓“文靜”的環境。但是在汪曾祺看來,正是這種“足蹬長凳,解衣磅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氛圍,才是北京烤羊肉的精髓所在。人處在這種氣氛裏面,胃口都要增上三分。如果都由服務員烤好以後送進來,那就“沒意思了”。作為從小吃火鍋長大的重慶人,讀到這裏不禁會心一笑——這不正是重慶老火鍋和“小天鵝”這樣的新派火鍋的差別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