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生態學課程野外實習基地建設探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環節,實習則是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生態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態學》課程通常是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或指定選修課之一[2],而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也是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學生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3]。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既可以鞏固和充實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又可以培養學生實際的野外調查、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而實習基地的建設是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取得理想效果的基本條件[5]。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對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不夠重視,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相對落後,野外實習教學條件不足,尤其是缺乏良好的實習基地建設,使得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的效果不理想[4、6],沒有真正起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野外調查研究能力的作用。本文根據我們近幾年的一些教改的經驗,從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的改革嘗試和加強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3個方面,探討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態學課程野外實習教學改革和實習基地建設的問題。

生態學課程野外實習基地建設探討論文

一、生態學課程野外實習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不夠重視由於長期以來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被認為只是理論教學的輔助環節,在一些高校環境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中,往往只設置《生態學》理論課程,在這門課程中附帶野外實習教學,沒有設置獨立(有學分)的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課程[6]。部分老師對生態學野外實習認識不足,一些新入職的青年教師,缺乏野外教學實習經驗;而一些野外實習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面臨教學和科研雙重壓力,很難抽出較多的時間投入到生態學野外教學實踐[1、6]。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則處於被動地位,導致學生在野外實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1、4],影響野外實習教學的效果。2.缺乏探索性的野外實習教學內容生態學野外實習的內容過多強調對實習地的生物種類的認識[6],野外實習教學的內容僅處於“認知”層次[4],實習的內容單調、膚淺,沒有結合專業知識綜合考慮野外實習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學生聽老師講解為主,缺乏對學生獨立設計和動手實踐能力的訓練。由於對生態學野外實習地的植被及其生態環境條件瞭解不夠,難以提出較為綜合、具有探索性的野外實習教學的內容,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很難得到鍛鍊。3.缺乏良好的野外實習基地由於對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不受重視,沒有認真進行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基地的選擇和建設[6],缺乏相對固定的、可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開展野外實習教學的良好基地。造成野外實習教學的內容單調、膚淺,不利於學生對生態學課程的學習和理解,也影響到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的`改革嘗試

1.重視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課程,加強實習教師隊伍建設生態學野外實習既是生態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學理論教學的延伸與補充[6-8],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為了更好地開展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通過野外實習教學對所學的生態學理論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從2010年開始,我們在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中設置《生態環境認知實習》課程,該課程為專業必修課,具有1個學分(通常為一週的實習時間)。為了完成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任務,我們組織了一個老、中、青相結合的實習教師隊伍,以中年教師為骨幹,充分利用老教師的經驗,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培養青年教師儘快成熟。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目前已建立起一支業務能力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野外實習指導教師隊伍。2.改革野外實習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研究性野外實習教學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一種教學方法,但相關的教學模式仍然處於探索階段[9]。針對“野外實習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學生聽老師講解為主,缺乏對學生獨立設計和動手實踐能力的訓練”等問題,我們在《生態環境認知實習》課程教學中摒棄了“以教師主講、學生聆聽”的傳統模式,探討“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引導”的野外實習模式,綜合開展探索性的野外實習教學。首先,在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植被、土壤、地貌及其他生態環境條件基礎上,我們將實習分為羣落生態(典型羣落結構特徵、種羣空間分佈格局與生命表編制)、生物多樣性(常見動植物生物多樣性編目編制)、土壤地帶性(土壤垂直地帶差異性特徵調查)、溪流水質(溪流斷面的水質調查和分析)4個研究方向,每方向15人左右,分2個小組,每組7-8人,每組設小組長2人;其次,在教師指導下,採取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實習教學方式。在實習開始前,學生根據選題每人至少閲讀文獻10-20篇,然後與指導老師共同討論,經反覆修改,確定調查研究方案;實習出發前,學生自行準備野外工作的儀器和藥品,瞭解儀器的操作;在實習過程中,實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開展調查研究;在實習結束後,以小組為單位提交調查報告論文),並對報告進行展示、答辯。參與野外實習教學指導的全體教師根據學生的調查報告(論文)及相關的PPT展示和答辯,給每個實習小組評分。通過這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探索性野外實習教學,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意識,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主動性。3.開展各種層次的野外實習教學,提高學生的生態學認知水平除了《生態環境認知實習》課程的野外實習教學,《生態學》課程的授課教師根據課程進展,通常在校園或校園附近開展與理論教學對應的野外實習教學,作為生態學理論教學的補充。例如,在講授生物羣落的組成與結構內容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園植物羣落的組成與結構調查,見識一下現實中植物羣落特徵,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更好地領會課堂的教學內容[3]。此外,鼓勵一些希望深入開展生態學研究的學生,在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基礎上,申請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等研究性學習項目。在我們生態學教學團隊教師的積極鼓勵下,近幾年有20多個生態學研究小組,結合教師的研究課題,成功申請了校級以上的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其中有6項國家級和10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這些研究性學習的野外調查工作也是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相關教師的指導下,參加這些研究性學習項目的學生分別到各個實習基地開展野外調查研究,從而對生態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過《生態環境認知實習》課程、校園(或校園附近)和研究性學習等不同層次的野外實習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生態學認知水平。

三、加強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

1.針對生態學野外實踐教學需要,建立各種不同的教學實習基地建設良好的野外實習基地是保障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條件[5]。根據生態學野外教學實習的特點和需求,我們與湖南南嶽樹木園合作,建立了針對《生態環境認知實習》課程的湖南衡山野外實習基地,並獲得高等學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校級項目的資助。此外,還建立了針對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等研究性實踐教學的湛江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珠海淇澳島省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汕頭海岸濕地自然保護區、廣東韶關大寶山有色金屬礦區等野外實習基地;以及針對《生態學》課程的廣州白雲山、華南植物園、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和中山大學廣州校區東校園等野外實習基地等。這些實習基地具有濱海濕地、丘陵、山地等各種地形地貌;包含了紅樹林、常綠闊葉林、灌草叢等自然植被和馬尾松林、柳杉林、果園、農田、城市綠地等人工植被。既有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如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也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系統(如廣州白雲山風景區、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湖南南嶽衡山風景區),還有人為擾動或受損嚴重的生態系統(如廣東韶關大寶山礦區)。這些針對各種不同野外實踐教學需求建立的教學實習基地,為深入、系統地開展生態學野外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條件。2.充分利用人才和科研優勢,促進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環境科學是一個較為綜合的學科,涉及水、土、氣、生態各個方面。早期的野外實習教學,通常將地質地貌、水環境與生態、土壤分開,沒有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各種環境條件,綜合地開展野外生態實習教學。針對這個問題,在開展《生態環境認知實習》課程的時候,我們充分利用環境科學的人才優勢,組織生態、土壤、地質地貌、水環境的老師共同指導這門實習教學課程,編寫了《衡山土壤、生態及地質實習指導書》與《生態環境認知實習》(衡山典型羣落結構特徵、種羣空間分佈格局與生命表編制、衡山草本植物羣落多樣性分析及植被製圖、衡山土壤垂直地帶差異性特徵調查、衡山景區溪流斷面的水質監測和分析)等實習材料,將湖南南嶽衡山建設成為生態學及相關學科的綜合實習基地。除了利用學科綜合優勢建設《生態環境認知實習》課程的教學基地之外,我們還利用科研的優勢,開展多種不同的教學實習基地建設。近幾年,我們生態和水土學科獲得2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的支持。在這些基金的支持下,我們在廣東韶關大寶山礦區、湛江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珠海淇澳島省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開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時,利用這些研究成果深入開展生態學野外教學的實習基地建設,為本科生創新訓練計劃等野外實習教學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

四、結語

針對生態學課程野外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在加強實習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野外實習教學內容,開展各種層次的野外實習教學和加強生態學野外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嘗試。野外實習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希望通過這些改革嘗試和初步的經驗探索,為推動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和實習基地建設提供指導和借鑑。

參考文獻:

[1]杜照奎,王江.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3(2):81.

[2]劉波,盛明,閆德智.環境科學專業“生態學”課程設置的幾點思考[J].高教論壇,2012(10):76-78.

[3]管東生,湯葉濤,彭逸生.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態學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高教論壇,2015(10):28-31.

[4]秦鍾,章家恩,葉延瓊.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4):17216-17217.

[5]洪偉,吳承禎,劉金福,等.《森林生態學》實踐基地建設的經驗與啟示[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5):73-76.

[6]張忠華,胡剛.高校生態學專業野外實習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教文匯,2014(291):59-60.

[7]劉建宏,楊麗英,熊忠平,等.生態學野外實習基地的數字化模型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7):213-215.

[8]趙連澤,蔡元峯.野外實習與學生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2):140-141.

[9]王新偉,馬驊.研究性野外實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4(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