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課程教學向現實生活復歸的探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4W

課程的基本內容總是源於生活,並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中。因此,要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鍛造其時代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課程教學必須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所謂課堂教學“迴歸生活世界”,就是將教學活動置身於現實生活背景中,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生活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其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由是,本文提出從教學素材、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構生活性教學體系,讓課程教學復歸生活。

課程教學向現實生活復歸的探討論文

一、重建有現實意義、探索性、價值化的教學素材和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不應是單一的、合理化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而是要給學生呈現人類羣體的生活經驗,並把它們納入到學生生活世界加以組織,使文化進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履歷情境”。這要求課程內容不僅要有現實感,還要有理想性,通過體驗現實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生活,來賦予課程內容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要求課程內容要聯繫生活、貼近生活,尋求教材內容基礎性與發展性、學術性與生活性、知識性與實踐性、科學性與人文性的融合,並增加與社會生活聯繫緊密的學習內容,尤其是聯繫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現代化技術和生產實際的學習內容,從而在宏觀上進一步擴大知識面,拓展學習廣度。如小學語文可適當增加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童真童趣的課文。通過實例和實際情境向學生表明“知識產生於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需要和實際問題”(理論於實踐),從學生生活經驗中的實際問題和實際需要中引出理論知識的學習,滲透“利用環境學習”的設計思想。通過範例(如萬有引力定律)向學生呈現知識的產生、形成與創新過程,講清知識的應用,強調各項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範圍和應用實例,使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好地、更密切地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密切地聯繫起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的生活意義和社會意義。強調培養學生把社會生活實際情境中的具體問題抽象成理論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初步的數學建模能力等等,這就要求學生在面臨實際情境和實際問題時首先能夠判斷:這一問題與所學的哪一學科的哪些知識有關,可以應用哪些所學來加以解決。教材必須力爭在加強人文精神方面有一個實質性的改進,這不僅體現在課程教材要進一步加強文學藝術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在文學藝術教育中,擺脱教條刻板地肢解技藝、牽強辨析,以及片面強調單純技術技能訓練的“技藝之學”、“記憶之學”的'傾向,強調學生個人的鑑賞感悟,強調學生富有個性的個人體驗、感情和想象,強調形成個性化、特色化、豐富敏鋭的內心世界,強調這種個性化感受、見解和啟示的發表、交流和分享,而排斥對統一的所謂“標準答案”的追求。總之,在重建教學素材的過程中,我們更多地將視角投向現實生活,發掘學生身邊的事,把生活融入課堂。

二、重構教學方法,在師生、生生之間形成“對話、互動、開放”的良好教學局面。

首先,教師要轉換角色,從過去的“園丁”轉變為“雕塑家”。信息時代需要創新性人才,學生需要研究性學習,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個性的張揚和素質的提升,必須由“園丁”轉向“雕塑家”,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通過各種育人手段,開發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其次,在重塑方法的過程中,要就教學素材的表達方式進行重要突破,着力凸顯學生與教材之間開放、互動性的交流與對話,並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做好自身與教材之間互動對話的基礎上,拓寬學生表達和交流的渠道,為他們創造更多與同伴、與問題情境、與現實生活,甚而與自身原有知識經驗等進行對話與互動的機會。在課程設計中,引導學生動手,讓個體與自身生活經驗對話;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實踐,並在實踐過程中引導反思、展開思考,讓個體與現實對話;引導學生與同伴交流經驗並分享思考結果,讓個體與個體產生對話……當然,整個活動過程的開展都要建立在學生與教材間不斷往復對話基礎上。在此,教材為學生提供一種思考、交流、實踐、探索的空間,學生的表達方式與結論完全取決於學生的經驗儲備、思考深度和廣度、交流充分性和廣泛性等,呈現出多種多樣。再次,建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活動為主要形式,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學生探究、設計、反思和創造,能充分發揮和體現出學生主體性。在設計上應給予學生相應的體驗和感悟空間,引導學生有所思、所感、所悟,強調學生理解、體驗、反思和創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單一死板的接受性活動方式。

三、重組教學結構,形成“問題情境、模擬場景、解釋應用”的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主要是由教師和學生構成,也就是説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首先,教師要轉變整節課為主角的授課方式,遵循生活化原則,明白青少年的生活與成人的生活不同,她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充滿想象的,遊戲、童話、故事、動畫是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把青少年當作“青少年”看,而不是當作“成人”看,遵循他們的特點,研究他們的愛好,根據生活的具體情景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興趣。當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激發不起學生學習興趣時,應該做到換位思考,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通過童話、動畫片中的人物的偉岸形象和生動的故事情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溝通,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跳出傳統教學過於強調系統邏輯性,忽視現實性和應用性,使教學遠離學生生活,使學生對學習望而生畏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生活原本是一個豐富的多彩色的完整世界,僅為認知上的需要,才被人為地劃分為若干學科來研究。因此,在研究時,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情境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數學的“比和比例”教學為例,可以對學習素材做這樣的改變和詮釋:“埃及的金字塔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你知道,在沒有其他測量工具的情況下,古埃及人是如何測量它的高度的嗎?”這樣,就淡化了例題和習題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具體問題情境的創設”。另外,還可以通過數學建模、模擬法庭、模擬各種生活場景,在學生喜歡的氣氛下教會學生各種各樣的知識。其次,學生要參與教學過程,成為課堂的主動者,迴歸生活的教學不僅指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而且要讓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世界,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的素材,到生活中去應用、驗證所學的知識,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做到用生活驗證所學知識,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真正做到教育的範圍和生活範圍相融合。

綜上所論,課程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是課程內容實施的主戰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聚焦點,它本身就是生活,課程教學要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學習,激發興趣,激活情感,從而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體驗。經歷、體驗、探究、感悟,構成了教學目標最為重要的行為動詞。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併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