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探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6.04K

一、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

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探討論文

(一)土地整理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首先,土地整理是國家投資重心向農村轉移的具體體現。抓緊制定將土地出讓金一部分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管理和監督辦法,依法嚴格收繳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土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用於土地開發的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都要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作為重要內容,建設高標準農田。土地整理投資規模的不斷增長和投資區域的橫向延伸,充分表明我國已經把農業問題放在了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更加突出的地位。其次,土地整理是實現生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把實現生產發展的各種要素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那麼土地開發整理就是最基本、最現實、最重要的硬件因素。只有加強硬件建設,全面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消除影響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才能使農業的集約化和現代化成為可能,從而能最終實現生產發展目標。

(二)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互相促進、互為基礎首先,新農村建設從政治和輿論角度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從政策和管理角度為其進一步活躍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其次,通過大力開展土地整理,有利於從多方面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

(三)土地整理工作要緊跟時代步伐,高起點,嚴管理,活機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好根基首先要突出重點,加大力度。突出重點就是要以基本農田整理為重點,立足於現有存量土地的整治,挖掘耕地潛力,使其更好地發揮效益。加大力度就是要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切實解決項目報審工作中存在的基層報不上去,國家收不進來的問題,力爭在一段時期內對全國範圍內有條件的基本農田進行一次“地毯式”整治,從根本上解決基礎設施條件對農業的制約因素。其次,國家應從政策上適當擴大項目投資適用範圍和提高工程質量技術標準,使土地整理工作突破部門界限、行業界限和行政界限與新農村建設有效接軌,因地制宜達到較高水準,切實解決制約項目區土地集約利用的瓶頸問題。土地整理項目涉及的土地平整、農田水利和道路設施等工程規劃,應與區域農業綜合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引水工程等規劃相銜接,聽取農民和專家的意見,優選方案,避免低效建設和重複建設。

二、實施土地整理項目與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

(一)土地開發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

土地整理在調整土地利用方式、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大力開展土地整理,不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質量。

(二)土地開發整理,助推了農民增收

土地整理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成為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增長點。一方面,通過土地整理增加耕地,其實質就是要求新增糧食生產能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應當是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保護並重。另一方面,在土地整理中,鄉鎮政府在與施工單位簽訂合同時約定,只要是農民能幹的工程要由農民自己來幹,讓農民直接參與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並從中獲得直接收益。

(三)土地開發整理,促進了農業增效

土地整理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開發整理的'層面上,而是要順應農業結構的調整,要從增加和建造高質量耕地與農用地出發,立足於服務現代農業、服務農業規模經營、服務提高農業質量和綜合經濟效益,因勢利導,全力引導項目區羣眾調整產業結構。實踐證明,已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四)土地開發整理,推動了農村發展

大力推進土地整理是國土部門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切入點和重要着力點。土地整理不僅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升耕地質量,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農民生產和生活環境,改變了村容村貌,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由此可見,土地整理的實施,既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緩解了耕地壓力,又提高了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另外,通過土地權屬的調整使當地的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得到了切實保護,減少了土地糾紛,保障了農村社會穩定。通過土地開發整理還可建成一批佈局合理,生活方便,環境優美的新城鎮,同時項目區水利、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均靠近居民點,兼顧解決當地羣眾行路、用電和人畜飲水困難。

(五)土地開發整理,優化了生產環境

土地整理既改善了當地農業生產耕作條件,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在項目實施中體現農業現代化的元素,因地制宜,歸併田塊,清除土地利用不合理因素,為農業機械化創造條件,將農村水電、道路等生產條件改善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增強耕地排灌和防災減災能力。通過土地整理,能有效改變農業生產高投入低產出的問題,農民的生產觀念也由此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依靠科技,增加投入,科學種田,規範務作的水平不斷提高。整理後的土地,水、電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項目區實現水利化、耕地的保墒能力全面提高。同時,土地開發整理注重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能使區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搞好土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的措施與保障

(一)資金保障

土地整理朝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向發展,涉及的範圍擴大了,包含的內容增多了,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資金的來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保障:①國家財政保障。保持現有土地整理資金渠道,擴大項目資金投資範圍,把對村、景的整治工程納入項目預算。土地整理還要實行嚴格的項目審查、立項、規劃預算和規範的項目實施管理制度。②當地政府適當投入保障。區域性的新農村建設,要充分調動當地政府的積極性,確保項目順利實施,藉助政府力量使項目得以推廣,這對區域性新農村建設將有着積極的指導意義。③政策扶持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開展新形勢下的土地整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國家對此應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此部分資金可從對村莊的未利用地,及通過工程措施開墾為新增確認耕地面積用於建設用地佔補指標中來。④當地經濟能人適當投資保障。隨着全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各地農村已湧現出無數個致富帶頭人。在當前大力倡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驅動下,有着五千年傳統美德的我國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富裕的先驅者都願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鄉的千秋偉業建設中,帶動家鄉經濟整體向前邁進。此部分資金可由當地經濟能人自籌組成。也就是説,哪個村莊有能人自籌了一定數額資金,當地羣眾也強烈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就把土地整理項目放到那裏去。

(二)組織保障

土地整理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農、林、水利、交通、建設、環保和財政等部門通力合作才能做好。因此,加強組織領導,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各司其職,是土地整理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在土地整理項目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過程中,需要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組織保障:①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其主要職能是負責協調各參建單位的管理工作,為項目建設提供領導與組織保障,並儘可能提供適當配套資金。②成立羣眾工作宣傳小組。主要由當地政府分管領導與組織、宣傳、新聞等部門幹部組成,專門負責對項目區羣眾進行教育與溝通,收集羣眾的意見和建議,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羣眾保障。③成立羣眾工作協調小組。由當地政府、項目所在地受益村和當地國土部門以及項目業主指派的專人組成,負責及時、有效地解決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④成立土地權屬調整小組。由當地國土部門、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和村委會成員組成,主要負責項目區前期的土地權屬調查和整理后土地權屬調整工作,確保項目建成后土地權屬清楚、公平、無爭議。⑤成立現場指揮領導小組。由當地土地整理中心技術精湛、工作責任心強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小組成員必須常駐工地,對項目實施進行全過程監督和指導,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困難,同時對項目資金的落實、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專款專用和資金的有效使用。

(三)工程措施

受傳統城鎮發展觀念及規劃約束力不強的影響,長期以來,村鎮土地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特別是基本農田被宅基地佔用的現象十分普遍。所以,在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土地整理項目實施過程中,要突出保護耕地,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同時兼顧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習慣,以及居住條件實用性和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羣眾的需求。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具體工程措施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改善與農村生產、生活相關的公共基礎設施,保證通電、通水、通道路。②改善下水道,進行廚房革命、廁所革命,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③堅持以“一池三改”為基本內容的沼氣池建設,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太陽能、風能和小水電。④實施鄉村整治,建設科學合理住宅。規劃集中建設宅基地,對集中宅基地進行三通一平,採取聯户自建,多户並建的原則。建議每户建設佔用的土地不得超過110平方米。屬改建原宅基地的,進行適當補貼,按新規劃標準建房;屬新建的,要求在新規劃區建房,不得佔用其他耕地。通過原有宅基地的集約利用,最大限度對原有宅基地和空閒地進行開發整理,使之變成良好耕地。⑤對原有河道、水路、水塘進行美化,建立中心文化娛樂站,使村民有休閒交流和溝通的場所,使項目區的受益羣眾在享受美麗風景的同時,能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質。⑥對當地經濟能人的產業進行扶持與引導,作大作強符合市場競爭而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本地種植業,使其通過新農村建設的整治,向更高層的良性循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