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我的故事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16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故事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故事教案

我的故事教案1

活動內容:故事“我來做你的好朋友”

活動目標:

1、 知道故事的題目及角色,理解故事的內容。

2、 理解詞語:飄落、一蹦一跳、悄悄地。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3、 能較安靜地傾聽故事。

活動準備:

1、 磁性教具一套。

2、 配樂故事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師生互動要點 環境創設

初步欣賞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一遍,提問故事的內容。

運用磁性教具,再次欣賞故事。

1、教師邊演示邊講述故事。

2、小動物們是怎樣和小樹葉説的。按故事情節的順序,逐一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3、通過提問,啟發幼兒理解“一蹦一跳”、“悄悄地”、“走”、“跑”、“爬”、“飄落”等詞語。 教師演示教具。

進一步欣賞故事 幼兒再次邊看教師演示教具邊欣賞配樂故事錄音。可讓幼兒學習説故事中的對話。 播放故事錄音。

我的故事教案2

學習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2.樂於參與討論。

3.知道自己的名字。

活動準備:

1.老師手偶。

2.親子故事《我的名字》(《長大真好》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5頁)。

活動過程:

1. .出示“大家庭”老師手偶,説:“嗨,小朋友,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請幼兒輪流回答。

2. 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講述親子故事《我的名字》:

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但我好像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爸爸、媽 媽會叫我“欣欣”。爺爺、奶奶叫我“寶寶”。在街上遇到的叔叔和阿姨會叫我“小朋友”。在幼兒園,老師叫我“王家欣”,有時也叫我“小朋友”。不過,全班小朋友都是“小朋友”啊。那次老師講故事的時候問:“小朋友,小白兔躲在哪裏?”結果全班小朋友都舉手回答。所以,我還是喜歡老師叫我“王家欣”。

3. 與幼兒討論:

?爺爺奶奶怎麼叫她?(寶寶。)誰會叫你“寶寶”?(自由回答。)

?叔叔和阿姨怎樣叫她?(小朋友。)

?老師怎麼叫她?(王家欣/小朋友。)

4. 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5頁,找出有小朋友名字的物品。(小書包。)

5. 請幼兒細心聆聽老師説出的名字,當聽到自己的名字時,便要站起來轉一圈,或用自己喜歡的動作有禮貌地向大家打招呼。

6. 請幼兒熟悉遊戲玩法後,老師可請幼兒設計其他動作代替轉圈,或可改由幼兒説出小朋友的名字,繼續進行遊戲。

活動評價:

1.能專心聆聽故事。

2.能回答有關故事的問題。

3.聽到自己的名字時,能作出反應。

活動建議:

在表演區,可以表演王家欣的姓名故事,也可以將小朋友的多種姓名編成《姓名故事》在表演區中表演。

我的故事教案3

我相信一個人的成長總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以及自己的努力而改變的,而我在經過這一年的時間鍛鍊,首先我的氣質發生了變化,我已逐漸向一名合格的老師靠攏,再和去年暑假的我相比,真的有很大的變化。

我的成長不僅體現在外形氣質上,我的教育教學以及其他的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一、深思慮勤行動

走上了這個崗位,我可能想的比以前多了。在讀書時可能整天想的是自己的事,不太需要去想其他人的事,但是現在我是一名教師,我身上多了一份責任與承擔。在園時我的一切想法都會圍繞孩子們轉,早上家長送孩子來時可能會順便捎帶一句話:“孩子生病了,請老師幫忙多注意我家孩子一下,有事就和我打電話。”而我在這半天中就會非常注意這個孩子的一切情況,有個什麼不對勁就會馬上告知班主任或者是及時通知家長。有時事情多怕忘記了,我備有一本備忘錄,上面會記載一些今天要做的事,到放學時翻閲一下有無做完工作。而我還養成了一個習慣,中午走動時會用眼睛看一下藥盒裏有沒有孩子的藥還沒吃,這是對孩子負責,也是盡我自己的責任。

我還學會了察顏閲色,説的不是其他,還是對孩子的關注。有的孩子平時比較活潑,但是今天卻是不太喜歡動,臉上的表情也比較呆滯,我會及時上前詢問孩子的情況,是否是生病了,或者是發生什麼其他的事,做到及時處理。入夏後天氣炎熱,我會安排孩子適當的活動量,活動後及時讓孩子們補充水分,有些孩子汗比較大,還會讓保育老師拿一塊毛巾適當擦拭頭上的汗水。等等這些事就像成了我的本能一樣,面對孩子們時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這樣關心他們。

二、熱心接待家長

剛工作時的我多的是一份青澀,不知道怎麼去和家長交流,更不知道説些什麼能引起家長們的興趣,雖然常跟班主任學習與家長的交流方式,但是有些事還是需要自己親力親為,這樣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家園聯繫就是從溝通開始,不説不交流又怎能有收穫呢?平時的晨間接待,我就會用這個機會向家長説説聊聊,我從“熱心”開始,家長也很願意聽並説説孩子在家的表現。長時間下來,我收穫了不少交流經驗。自從開通了班級QQ羣,家長們在羣中就聊開了,會有家長交流育兒經,也會有家長相約週末外出,有時還會有家長和老師聊聊孩子們最近的情況,有家長向我詢問時,我會讓家長多些知道孩子的在園情況,家長們看到孩子在園健康成長就放心了許多。

這一小方面的成長,也是從日積月累的行動中提升的,用我的熱心去換來家長的信任與支持,相信接下去我在這一方面會有更大的收穫成長。

三、慧心致力教學

什麼是“慧心”?“慧”就是智慧,“心”就是細心、潛心的意思,就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運用智慧去上課,潛心細心的探究教學過程,使課堂效果更上一層樓。從新教師的亮相課直到新教師的彙報課,我從失敗中一次次的歸納總結教訓,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我不怕辛苦,在教學前總會虛心向其他老師討教上課經驗,我很喜歡學習,只要是對自己有幫助的,我都會擠出時間去學習探討。一點點的積累,一點點的收穫,就像造房子一樣,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越造越高。

搞好教學不僅是從口去問,對於一些好的文章書籍的閲讀也是必要的,如《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幼兒教育》等各類雜誌,都有非常好的教育學習功效。上次在叔同小學的“創意設計”讓教育實踐更智慧的報告會中,沈雁園長在做報告總結時向我們介紹了一本《智慧教師的50個創意》,這本書非常的好,我購買後會去好好閲讀,提升自己在教學生活中的智慧創意。

不僅是這些,在教學環節的準備、師幼互動等等細節方面,我更能得心應手了。這一年來的成長故事很多,而這些小故事就像相機的膠片一樣,一張一個小片段,連成一串,變成了我的成長動畫片,見證着我一年的快樂成長。

我的故事教案4

活動目標:

1、喜歡小動物,能用語言比較連貫的講述自己與小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

2、願意瞭解別人的故事,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3、能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班級中開展動物主題活動、佈置幼兒與動物在一起拍的照片展。

活動過程:

1、幼兒談一談自己喜歡的動物。

提問:你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喜歡?

(1)請個別幼兒講述,教師用插話的方式幫助幼兒豐富談話。

(2)師:大家互相講一講自己喜歡的動物。幼兒自由結伴談話,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豐富談話。

(3)請幼兒到集體面前談。

教師:誰想把自己喜歡的動物講給大家聽?

2、講述我和小動物的故事。

(1)教師談談自己和小動物的故事。

(2)你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經常和它一起做遊戲,玩耍,你和小動物之間有什麼有趣的事?

①個別幼兒講述。

②幼兒自由結伴講述。

教師引導幼兒從我對動物的態度,和動物做什麼遊戲來談。

③請部分幼兒講述。

3、小結

動物都很可愛,你們願意和動物成為朋友嗎?地球是人和動物共同的家,人要和動物友好相處。我們該怎樣保護動物?

我的故事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樂器音色,為“我的故事”選配樂器合作。

2、創編簡單的節奏,並能邊講述邊操作樂器。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的若干樂器。

2、幼兒自己畫“我的故事”。

3、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用樂器創編故事“我的故事”

1、老師的故事。

(1)教師講述“寶貝睡着了”,請幼兒注意聽創編故事配音中的各種聲音。

(2)幼兒交流各自聽到的聲音,想象這些聲音表示什麼?

2、樂器配音。

(1)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樂器替代這種聲音?用怎樣的節奏?

(2)個別表述自己的看法,並做相應的操作。

(3)分配角色——幼兒分做講故事的人以及操作相應樂器的人。

(4)用樂器來幫老師講述“寶貝睡着了”的故事。

二、嘗試用樂器編講幼兒自己的故事

1、談論:我們平時做哪些事情也會發出聲音?

2、思考這些聲音可用什麼樂器替代?會發出怎樣的節奏?

3.嘗試由一位幼兒講述,其他幼兒用樂器有節奏地配音。

三、想象創編

1、二到三人結伴共同編講故事,使故事有趣。

2、選擇一位同伴的故事,尋找故事中的聲音和對應的樂器。

3、嘗試分工:一人講述故事,其他人操作樂器。

四、演示交流

1、分組在集體中表演。

2、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記錄提升。

(1)故事中對應的樂器。

(2)樂器節奏的變化。

(3)觀看記錄歸納:“我的故事”中用到了哪些樂器和節奏,分別操作證實。

我的故事教案6

 活動背景:

《我的故事》是反映小班幼兒認識自我的教育內容,由於認識、探索的對象來自於認識肢體的自身,這對小班幼兒來講無疑是件神祕又充滿情趣的樂事,於是引導他們通過自己周圍的人際環境來認識自己,使幼兒感覺自己是與眾不同;通過活動課程讓幼兒瞭解自己、喜歡自己、大膽展示自己,並進一步通過遊戲、手工活動,讓幼兒大膽想象,創作不一樣的自我,獲得一種愉快的自我體驗。

主題目標:

1、以課程為主的課程安排,重在引導幼兒對個別性的“我”的感知與體驗。

2、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更進一步地瞭解自己,喜歡自己,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一樣,更加喜歡自己。

為此我們安排以下幾個主要活動:

 活動安排:

1、社會

“媽媽真愛我”

目標:初步感受媽媽的字,知道媽媽很關心自己也很辛苦,願意聽媽媽的話

“我的屬相”

目標:知道自己的屬相,並選用相應的圖標表示,並能用短語介紹自己屬相的故事。

“男孩與女孩”

目標:能區分男孩、女孩的性別不同與明顯的外貌特徵,能使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2、美術

“這是我”

目標:能大膽地用繪畫表現自己的面部特徵,能發現自己的五官特點,喜歡自己。

3、語言

“熊貓的客人”

目標:懂得到別人家做客時要有禮貌。

我的故事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享受交朋友的樂趣。學會説“你好,我是雞寶貝,你願意做我的好朋友嗎?我非常願意”的句子,

2、幼兒能情不自禁的被書中的故事情節、色彩及動物所吸引,能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好奇的探索興趣。

3、幼兒在閲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認識顏色,並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3——5種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瓜、果、物等,訓練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對色彩的感知度。

教學準備:

1)打開電子閲讀和動畫《我的顏色旅行》

2)製作裙子圖片(紅色、藍色、灰色、綠色、紫色、橙色、黃色)。

圖片

3)準備幼兒人手一張作業《春天的花》。

圖片

教學過程:

1、老師用神祕的表情和語氣,用“旅行”一詞導入(你們去旅行過嗎?旅行是什麼意思?)

2、幼兒欣賞電子圖書《我的顏色旅行》(或播放PPT)老師根據圖書講故事。

3、提問:

1)請幼兒説出小雞交了幾個朋友?它是怎麼交朋友的?(“你好,我是雞寶貝,你願意做我的好朋友嗎?我非常願意”的句子,)老師和幼兒互動練習。

2)小雞的朋友們都是什麼顏色的?(出示動物組合圖片)

3)這些動物的顏色你見過嗎?在哪裏見過?(黃色、紅色、藍色、灰色、綠色、紫色、橙色)

4、幼兒欣賞動畫片《我的顏色旅行》

5、遊戲《找朋友》

遊戲規則:

1、幼兒能按口令,在一套12支的水彩筆裏又快又準的拿出正確的顏色。

遊戲準備:

七種顏色的衣服卡片(紅色、藍色、灰色、綠色、紫色、橙色、黃色),

遊戲方法:老師一邊念兒歌,幼兒一邊聽一邊找出兒歌裏説到的顏色。

小小彩筆手中拿,

小朋友們笑哈哈,

紅紅的顏色真美麗,

畫朵紅花送媽媽。

遊戲結束:小結遊戲。

遊戲作業:

1)今天小朋友和小雞寶寶一起都交到了許多的好朋友,也認識了這些朋友們的顏色,現在園長媽媽就請小朋友下課後像小雞一樣,用“你好,我是***你願意做我的好朋友嗎?我非常願意”的句子和小朋友玩《交朋友》的遊戲。

2)準備幼兒作業《春天的花》帶回家。

我的故事教案8

一:內容分析

(一)指導思想:

本課通過欣賞、閲讀、回憶故事橋段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利用語言組織能力來進行繪畫,開拓大腦思維模式以“繪畫”的形式重現故事情節,從而鞏固故事內容。在本節課中如何以簡單的繪畫方式呈現故事所表達的語言不僅考驗孩子們畫面組織能力更加考驗孩子們靈活的思維模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加強引導學生以“回憶加減”的方式來進行繪畫,並且更因注重在畫面情感上的表達。

(二)教學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培養孩子們自我創作,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並瞭解其中課與課之間的相互聯繫,通過“聽”“看”“説”“回憶”“繪畫”等形式來獲取信息組織語言。在繪畫專業上學會用畫面輸出情感,通過對作品的描述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讀”“看”“聽”等觀察的方法以繪畫的形式重現故事橋段。

難點:怎樣引導孩子發揮自我創造能力,可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想象創造畫面情節。

二:教學媒體

繪本 畫紙 水彩筆 油畫棒 已完成的作品

三:教學活動及語言

四:教學評價

有效的將知識進行拓展,打開孩子的活躍的思維模式,在組織能力方面得到積極的培養。

 五:教學反思

簡單的傳輸所表達的意思,給孩子更多創作的空間。

我的故事教案9

教學重點:用卡通畫的手法概括的敍説一個關於自已的有趣的故事。

教學難點:用卡通手法敍説故事。

教學準備:有情節性、故事性的卡通圖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組用卡通手法表現的關於自已的一個故事。

三、新課教學

1 、學生賞析第八頁的卡通畫《進球》。

(看卡通畫講故事,讓學生説説漫畫《進球》表現的是什麼內容,作者是怎樣表現場景、和心理感覺的)

2 、討論:如何用卡通的形式表現故事?

教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一致認為用卡通畫的形式表現故事,要注意分場景表現連續的故事畫面,次要形象的表現要簡化等等。

3 、課堂活動一:

兩三個同學為一組分別講述“ ”,教師出示有情節性、故事性的卡通圖片若干張供同學們參考。也可以根據老師給的素材編一個有趣的故事。

4 、學生做作業:兩三個同學為一組合作完成一幅“ ”或者根據老師給的素材編一個有趣的故事。

四、小結

講評學生作業,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完成第九頁的評價表。課後佈置習作展。

四、另僻蹊徑

本課可以以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開展,教師提出活動目標,學生分組去實踐。

活動參考:

活動主題:在生活中發現卡通,用卡通表現生活。

活動方案

觀察並收集自已喜愛的卡通圖片,分別從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娛樂用品方面入手進行統計。

讀一本卡通畫故事書並寫出內容提要。

以兩三個同學為一組選定一個主題,先進行模擬動作表演,或參考相關資料,共同完成一幅卡通畫。

三、活動成果:

以班內展覽的形式展出,並收集反饋意見進行評價,評選優秀小組。

五、資料庫(補充課本第9頁資料庫)

1 、卡通、漫畫常用的表現手法

比喻:通過具體的事物來比方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使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更明白、更鮮明、更具體、更生動、更具有實感性。

雙關: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雙重含義,再且雙重含義的題目點出來,它即是語言藝術又是造型藝術。雙關運用的得當能起到“畫龍點睛”“點石成金”的作用。

對比:是把兩種或多種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使各自的形象、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含蓄:就是把主題隱藏起來,不讓人一眼看穿,讓人們去想象、去尋找,去咀嚼。

借用:是把不屬於自已的東西拿來使用,借用之處,往往是畫面的趣味中心,也是作品的點睛之筆。借用不僅要用得新,用得奇,為人們所意料不到,借用還要用得恰當,用得貼切,要符合畫面立意的需要。

相似:相似是甲事物(包括形象、特徵、情節、場面)象乙事物,乙事物又象甲事物。把甲乙二者的位置互換,來個“移花接木”,“偷樑換柱”,常常會產生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誇張:是卡通、漫畫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手法。把事物擴大是誇張。把事物縮小,是誇張。把事物變形,也是誇張。誇張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突出,使畫面產生更強的形式感和幽默感。

巧合:巧合在生活之中時有發生,生活中巧合的事和現象常常引人入勝,令人捧腹,忍俊不止。卡通、漫畫中運用巧合的手法,可以增加情節的趣味性,可發以使形象更鮮明,更簡潔,巧合運用的好,可以產生很強我諷刺和幽默效果。

誤會:誤會是卡通、漫畫、喜劇、相聲、小品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它能夠使情節更富有戲劇性和幽默感。誤會往往是給人以“是”的感覺,而後又否定之,達到“以奇制勝”、“妙不可言”、“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

2 、常見的中外卡通形象(略)

六、教學反思

在課堂當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同時我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通過討論--欣賞--討論,培養了學生的一種探求精神。注重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是實驗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優勢。我還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比如瞭解卡通畫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之後,學生就會發現,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處處到能見到卡通作品,也能嘗試應用學到的這些知識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於是這些知識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駕於人的情感之上了,就會生動地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體現出了實驗教材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以這樣的方式上課以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通過我的“啟發”﹑“引導”,學生能夠比較深入的挖掘實際生活當中一些和卡通有關的問題,並能夠找到運作卡通畫的表現語言表達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與情感、生活之間的聯繫。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很好,實現了教學要求,達到了教學目的。

因此,在使用這套實驗教材的時候,作為執教者的我們,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更進一步地拓展課本內容,把這些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有待於進一步改進的就是,教師自身的卡通知識和技能積累積少,平時對卡通的發展關注得不夠,所以教學準備比較倉促。這一點充分説明美術教育的發展是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聯的,美術教師的知識技能水平也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不斷提高。

我的故事教案10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瞭解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

2、在圖片的幫助下,初步認識"鴿子、馬、野兔、山羊"等漢字。

3、感受故事詼諧有趣的情節,體驗閲讀快樂。

活動準備:

1、《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PPT

2、故事錄音

3、相應的動物圖片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各種動物嗯嗯的特點。

2、難點:會用語言描述各種動物的嗯嗯。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封面,引起閲讀的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個很奇怪的名字,叫《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咦?嗯嗯是什麼意思呢?誰知道?

2、觀察封面:你在封面上找到嗯嗯了嗎?在什麼地方?

3、那為什麼嗯嗯會在小鼴鼠的頭上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吧。

二、集體閲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一)閲讀繪本的第一部分:

師講述故事第一、二段,提問:

1、故事講到這邊,誰來説説看小鼴鼠的家在什麼地方呀?(地下)那他從地下鑽出來,心情是怎麼樣的?他説了句什麼話?

2、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呀?這個嗯嗯是怎麼樣的呢?

3、你覺得這時候小鼴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小鼴鼠是怎麼説的?(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鼴鼠説的話)

4、你覺得這會是誰的嗯嗯呢?請你來猜一猜。

(二)閲讀繪本第二部分:

師:這到底是誰的嗯嗯呢?小鼴鼠很想弄清楚,你們想嗎?那我們就接着看下去吧。(師講述)

1、○1你們一起告訴我,小鼴鼠去找誰了呀?

○2提問:那小鼴鼠是怎麼説的?鴿子又是怎麼説的?

○3小鼴鼠頭上的嗯嗯是不是鴿子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4師總結:鴿子的嗯嗯是又濕又黏,白色的,而小鼴鼠頭上的.嗯嗯是長長的,土黃色的。所以呀,這不是鴿子的嗯嗯。(師繼續往下講)

2、○1這次,小鼴鼠又去找誰了?為什麼小鼴鼠失望地走開了呢?馬先生的嗯嗯是怎麼樣的呢?

○2師總結:馬先生的嗯嗯是又大又圓,像馬鈴薯一樣的,所以,這是不是馬先生的嗯嗯啊?

3、○1這時候小鼴鼠又碰到了一隻野兔,你們覺得小鼴鼠會對野兔説什麼呢?;野兔又會怎麼説?野兔的嗯嗯會是怎麼樣的呢?

○2師講述,這是不是野兔的嗯嗯啊?野兔的嗯嗯是怎麼樣的?(像豆子一樣的)

4、○1教師分別講述山羊、乳牛、豬先生這幾段故事(鼓勵幼兒嘗試着一起講小鼴鼠與小動物的對話)

○2讓幼兒分別説一説山羊、乳牛、豬先生的嗯嗯是怎麼樣的。

5、師總結:這些小動物的嗯嗯呀,都不是小鼴鼠頭上的嗯嗯。唉,那到底是誰留下的呢?

(三)閲讀繪本第三部分:

師講述(遠遠的……蒼蠅)提問:

1、小鼴鼠問了一半怎麼不問了?

2、蒼蠅是怎麼做的?原來這是誰的嗯嗯?

(四)閲讀繪本第四部分:

1、小鼴鼠會怎麼做呢?它會和大狗説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師講述)

2、小鼴鼠的嗯嗯是怎麼樣的?

3、小鼴鼠為什麼要鑽到地底下去?

三、師完整講述

1、聽了這個故事,誰來説説看小鼴鼠問了哪些動物?(教師根據幼兒説的出示相應的圖片和漢字)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漢字。

四、播放故事錄音,看PPT,完整地聽故事這個故事有趣嗎?那讓我們再來聽一聽吧。

五、活動延伸:

1、你覺得小動物這樣隨地亂解大便好嗎?為什麼?

2、那如果我們要嗯嗯了該去哪裏呢?

活動反思: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是一本非常具有童趣的繪本,本來關於大小便的事是很難以啟齒的,但是,本書以一個有趣的故事從科學的角度來闡釋了這個問題,讓孩子學會以科學的眼光來坦然面對本來就光明正大的生理問題。對學生來説,這本書不但有趣,還具有“搞笑”的效果。本次活動中我藉助圖片、PPT畫面,依託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根據學生的年齡、學習特點,在教學中,通過集體的師生共讀、觀看課件、猜測表達等方法與策略,讓學生理解繪本內容。故事透過一隻倒黴的小鼴鼠,尋找到底是哪個壞蛋“嗯嗯”在他頭上的過程,輕鬆愉快地讓我們瞭解:原來每一種動物的排泄物形狀都不同,什麼樣的動物就會有什麼樣的“便”,我們也從繪中得到更深一層的認識。

從活動的設計到準備,我進行了反覆思考。我把活動分成了三部分:

一、介紹圖書,引起學生興趣。

二、觀看PPT課件,集體閲讀,理解故事。

三、師幼完整講述故事。

活動的開頭以“嗯嗯是什麼意思?”這一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帶着這個問題及好奇的心情把孩子的注意力帶到書中,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活動的第二個環節,通過集體閲讀,學生自己看PPT、猜測表達等方法與策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中有趣的故事情節。故事中小鼴鼠先遇到了鴿子,再遇到了馬先生、兔子、奶牛,在對話學習與表演的時候,我採用了層層遞進的方式,先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再是前後組學生進行對話表演,最後是請個別學生上來進行對話表演,由於這個故事中的對話簡單、有趣、重複性強,小朋友們很快就能學會,而且興趣也非常的濃,在學習小鼴鼠生氣樣子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又是跺腳、又是撅着嘴巴等,能很好的把故事中小鼴鼠的形象表現出來。活動中我把“瞭解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定為此活動的教學難點,但整個活動下來,大多數小朋友都能把不同動物嗯嗯的形狀用語言描述出來,比如説鴿子的嗯嗯是白白的、馬的恩恩是大大的圓圓的、兔子的嗯嗯像豆子、奶牛的嗯嗯像一盤巧克力蛋糕,原本關於嗯嗯這個話題是很難以啟齒的,但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攤開來説,而且興趣都非常的濃厚。最後請小朋友們跟着老師一起完整講述一遍故事,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故事內容。使學生根據提供的線索,清楚有效地複述閲讀材料,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教師的肢體語言應該更誇張一些,引導學生有表演的慾望;其次面對學生的回答,我的迴應能力還不夠靈活,今後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認真對待每個細節,多實踐多研究,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課後反思,讓自己能夠有更大進步。

我的故事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

1 、知識技能目標:初步瞭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現語言。 能根據卡通畫的內容編一個故事,大膽嘗試運用卡通畫表現手法敍説故事、記錄生活、表達願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人文情感目標:通地過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卡通藝術的表現魅力,並嘗試用卡通畫手法表現故事或某個故事情節,以此來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 ,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綜合表現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

1、卡通畫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現語言。

2、能根據卡通畫的內容編一個故事並嘗試進行表演。

3、嘗試運用卡通畫表現手法敍説故事、記錄生活、表達願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學難點

運用卡通畫表現手法敍説故事、記錄生活、表達願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並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教學準備:《大鬧天宮》、《海底總動員》卡通片、常見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圖片若干、人物表情圖片若干、各種特殊場面畫若干(以上資料以的形式表現)。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學生到台前展示收集的卡通畫。學生回答問題:你們最喜歡的卡通畫、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麼?

2、什麼是卡通畫?卡通片和卡通畫一樣嗎?

3、播放卡通片《大鬧天宮》、《海底總動員》。(學生回答問題)

4、《大鬧天宮》、《海底總動員》有哪些特點最吸引我們?

教師點評:我們喜歡它是因為卡通片裏的人物誇張、可愛、幽默,故事情節充滿了智慧。

5、介紹卡通畫的其他表現手法。

6、卡通畫的繪畫步驟:1、幾何聯想2、起草稿圖3、勾線描精稿4、增大細節層次

7、結合作品欣賞講解卡通的主要特點:造型誇張幽默、色彩鮮豔、表現語言簡潔、生動幽默。教師展示並簡要點評補充範畫。

① 造型誇張幽默、表現語言簡潔生動

② 色彩鮮豔

四、學生作業

選一幅自已喜愛的卡通畫臨摹。(以簡筆畫的形式表現)

五、 展評

六、小結。

本節講述了卡通畫的特點和運用手法,使同學們進一步的認識了卡通畫,

學畫卡通畫能幫助我們增添幽默和智慧。同學們可以在班級成立卡通創作小組,把學習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收集編寫,用卡通形式表現出來,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班裏也會產生卡通畫大師。

我的故事教案12

學習目標

. 理解故事內容。

. 樂於參與討論。

. 知道自己的名字。

活動準備

. 老師手偶。

. 親子故事《我的名字》(《長大真好》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5頁)。

活動過程

形式:集體/小組

1. .出示“大家庭”老師手偶,説:“嗨,小朋友,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請幼兒輪流回答。

2. 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講述親子故事《我的名字》:

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但我好像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爸爸、媽 媽會叫我“欣欣”。爺爺、奶奶叫我“寶寶”。在街上遇到的叔叔和阿姨會叫我“小朋友”。在幼兒園,老師叫我“王家欣”,有時也叫我“小朋友”。不過,全班小朋友都是“小朋友”啊。那次老師講故事的時候問:“小朋友,小白兔躲在哪裏?”結果全班小朋友都舉手回答。所以,我還是喜歡老師叫我“王家欣”。

3. 與幼兒討論:

爺爺奶奶怎麼叫她?(寶寶。)誰會叫你“寶寶”?(自由回答。)

叔叔和阿姨怎樣叫她?(小朋友。)

老師怎麼叫她?(王家欣/小朋友。)

4. 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5頁,找出有小朋友名字的物品。(小書包。)

5. 請幼兒細心聆聽老師説出的名字,當聽到自己的名字時,便要站起來轉一圈,或用自己喜歡的動作有禮貌地向大家打招呼。

6. 請幼兒熟悉遊戲玩法後,老師可請幼兒設計其他動作代替轉圈,或可改由幼兒説出小朋友的名字,繼續進行遊戲。

活動評價

能專心聆聽故事。

能回答有關故事的問題。

聽到自己的名字時,能作出反應。

活動建議:

在表演區,可以表演王家欣的姓名故事,也可以將小朋友的多種姓名編成《姓名故事》在表演區中表演。

我的故事教案13

一 課題:我的故事

二 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美化環境、生活,並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趣,完善人格。

教學重點:卡通畫的特點

教學難點:突破學科本位,建立學科間互相聯繫,實行跨學科的探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卡通畫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卡通畫的主要特點,幫助學生提高觀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對文化、歷史和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在欣賞與創作中對所學知識的滲透理解。

過程與方法:欣賞、思考、討論、練習、自我評價與老師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教學,增添學生的幽默與智慧,激發學生尋找生活的神奇與樂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四 學習資源

多媒體電腦、學生自備卡通畫書、課本。

 五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組織教學(課前準備)

導入新課

前後單元知識聯繫:對上單元學習的《你、我、他》的表現手法進行簡單的回顧以及和本節課學習的卡通畫進行對比,引出對卡通畫的介紹。

播放卡通片《巴布豆》結束後提問

提問①:同學們喜歡不喜歡這部卡通片?讓學生回答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互動。

提問②:該卡通片在表現人物的各種形態上用了什麼特殊手法?

學生回答:“……”老師暫不總結。

老師:這個問題正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課題,同學們剛才回答的正確與否,等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卡通片後在來告訴大家。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卡通畫書,仔細分析。

總結:卡通畫的特點——誇張變形、生動幽默、語言簡潔、色彩鮮豔。

材料:誇張變形是卡通畫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誇張變形能使畫中的人物(或動物)的特徵更加鮮明、更加典型且富有感情,並有着加強敍事和傳情的效果,它充分發揮藝術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意識地擺脱自然的束縛,以強烈的主觀色彩使原形得以突變,從而創造出形式美、理想美的藝術形象,並使其更新穎、更別緻、更獨特也使所描述的動畫故事扣人心眩。古人説:“情動於中而形於外”。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誇張是卡通畫的靈魂。

教師示範

在做卡通形象設計時,可以從某個局部入手進行誇張,例如:鼻子、眼、嘴、頭髮等。

設計好形象後在來進行表情的設計。

學生練習

設計一個卡通人物形象並表現他(她)的高興、痛苦、憤怒、疲倦的表情,老師巡迴輔導。

學生自評作業並進行課堂總結

作業完成請兩三位同學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評價,並將自我評價形成的肯定意見在下列評價項目中以“√”的形式呈現。

有想法有個性有特點有情趣有影響

教學反思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變革。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卡通畫”與學生的情意和認識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方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我的故事教案14

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

學習“分類”這部分內容的是入學才一個多月的孩子,課堂學習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教學中需要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學習形式,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簡單調查,我發現由於幼兒園的學習和平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已有一定的分類能力。如可以區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據事物的表面的特徵(如顏色)進行分類。但發展到根據概念,即客觀事物抽象的、本質的特徵進行分類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

2、教學內容分析。

在實際生活中,分類思維有着廣泛的應用。例如,商店裏的物品要分類擺放,便於顧客很快找到想買的東西;學生也要學會對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分類整理,學習和生活才會在規律……教學時,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培養合作交流意識。同時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學習習慣。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覺得教學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幾點:

(1)把握好教學要求。教學時要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使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在評價兒童分類能力時,重點是觀察兒童能否獨自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而不是由教師提出分類依據。

(2)多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形式,儘可能讓學生多動手、動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從中學到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3)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時不僅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要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成功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實物投影:各種學具雜亂地擺放。説説怎樣整理?

2、師:生活中像剛才這樣,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新課標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在豐富的現實背景,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為此,教學一開始,我就將學生平時經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體、圓片、三角形、數字卡片等學具亂放在一堆,使學生自然產生收拾整齊的慾望,他們按平時的習慣把相同的學具放在一起,經過這樣的整理,感覺不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學習。這時再引入課題,能幫助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分類的意義。

二、聯繫生活、體驗分類

1、看書本第38頁主題圖,説一説這些文具是怎樣擺放的?

[教材中五顏六色的主題圖,不僅給枯燥的數學賦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氣息,更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這一主題圖,小朋友在實際生活中經常見到這一場景,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學生都樂於看,樂於説。學生很容易發現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設計了觀察超市這一教學環節。]

2、播放超市錄像(水果區、蔬菜區、電器區等商品擺放情況),觀察超市裏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

問:(1)老師想買個大西瓜,該到剛才哪個地方買?

(2)這樣安排擺放有什麼好處?

3、舉例説説生活中的分類現象。

[《標準》中強調數學學習要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通過觀察超市、説一説生活中的分類現象,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活動:完成書本第39頁“做一做”:

(1)先獨立分一分水果圖片,再在小組內説説你是怎麼分的?(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交流: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幾種分法。

(板書:按顏色分、按形狀分、按水果種類分)5、 教師小結並板書:標準不同,分法就不一樣。

[在學生已有對單一標準分類的認識基礎上,從遊戲“分水果”這一有趣的情境出發,為學生每人準備這樣一套漂亮的水果圖片,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學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動中。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發現了方法時,孩子們有了交流的慾望,他們就能很快發現有時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參與着觀察、思考、表達、交流、比較等數學活動,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加深了對“標準不同,分法就不一樣”的認識。]

三、實際操作、鞏固分類

1、 小組合作把老師送給大家的鉛筆分一分,學生彙報不同的方法。

(按長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沒橡皮的分;按顏色分等)

2、 考眼力:完成書本第40頁第3題: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樣的。

3、 超市給我們每個組送來了一袋禮物。小組合作,分一分這些圖片。(完成後以小組為單位向老師和其它小組介紹本組作品。)

4、 小比賽:整理好學習用品,説説你是怎樣整理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5、 完成書本第41頁第5題,再把教室裏的人分一分類。

6、 各大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師獎勵的小花怎樣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擺一擺。為了獎勵你們的出色表現,老師再獎給你們一朵小花應該擺在哪?説説你是怎樣分的?(按顏色分;按形狀分;按有葉子和沒葉子分)

7、 全課小結。學生戴動物頭飾分類離開教室。(會飛的、會遊的、不會飛也不會遊的)[練習多以遊戲的形式出現,並精心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這些練習,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後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許多遊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分類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了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的方法。開闊性、活動性的練習讓課堂洋溢着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1、從生活切入數學,激發學習慾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整節課始終注意從生活中取材,無論是整理學具、觀察超市,還是開闊的練習,都賦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於是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學生很容易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很自然地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同時開闊學生思維,讓學生説説分類的好處、找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使數學不只是侷限在課本上,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

2、以遊戲收穫知識,調動學習興趣。

《新課標》提出:“教師就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遊戲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説,遊戲讓他們的注意力更持久,遊戲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教學中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遊戲,使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遊戲中來,在遊戲中樂學,在獲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基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如案例中游戲之一:比賽整理學習用品,讓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認識到把文具分類擺放會更好看、更方便。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學生迫不及待地動腦、動手整理,不知不覺中鞏固了所學知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既產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遊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課堂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形成更具生機和活力。

我的故事教案15

活動目標:

1、瞭解臉部的各種表情,知道不同表情所表示的心情。

2、大膽想象創編紙紙筒娃娃的心情故事,能用合適的語言講述。

3、願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

活動準備:視頻、紙筒娃娃若干、表情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變臉》,激發興趣

1. 教師播放《變臉》的視頻,幼兒欣賞。

2. 出示表情圖片,引導幼兒討論臉部的各種表情。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會有許多的表情,不同的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

二、 遊戲“變變變”

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模仿表情並説出表情的名稱。

2、幼兒聽老師口令,做出相應的表情。遊戲規則:用“變變變,變什麼?”“我來説,你來變。”的對話形式,聽口令做相應的動作,逐漸加快説口令的速度。

(幼兒雙手蒙臉:“變變變,變什麼?教師:“我來説,你來變,大家一起變……”幼兒立刻放下手,作出相應的動作。)

三、教師講述故事

1、出示紙筒製作的表情娃娃,變換不同的表情讓幼兒對不同表情出現的原因進行猜測

2、變換不同的表情講述紙筒娃娃的故事。

師:其實這些不同表情的紙筒娃娃都有自己的故事哦!

3、幼兒瞭解紙筒娃娃變換表情的方法。

師:你們發現這些娃娃變表情的祕密了嗎?

4、嘗試操作紙筒娃娃變換表情。

四、創編心情故事

1、利用紙筒娃娃變換表情進行創編講述。

師:你的紙筒娃娃會變哪些表情?你能給它編個小故事嗎?

5、幼兒自由結伴講述紙筒娃娃的心情故事。

6、個別幼兒講述紙筒娃娃的故事。

師:誰願意把自己紙筒娃娃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的?

延伸活動:

畫一畫,説一説,自己的心情故事

活動反思

前幾天我們班開展了我的情緒記錄活動,幼兒每天將自己的心情進行記錄,“我今天是開心的”、“我今天是傷心的”……使幼兒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有了也關心小朋友的心情,有時還會相互問一問:“你今天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我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地屬於自己的心情故事,提高了幼兒的表述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幼兒大膽地用繪畫形式表達出來,從小朋友繪畫的畫面來看:有的畫媽媽和我一起遊戲、有的畫在節日的時候放很多氣球很高興的畫面、 有的畫在牀上抱着心愛的絨布娃娃很開心……一個個温暖的故事讓我感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温情。同時,我也感到在孩子們的心裏也有着一些不那麼開心的事情,孩子們也表達着令他們不快樂的情緒:沒有朋友了,做了惡夢等。陽陽小朋友在畫面上畫出了自己不開心的畫面,上面還畫了記號筆、蠟筆和膠水,他説因為他畫畫的時候,筆畫布出來,所以他生氣了。從而幫助他們學會表達舒緩不快樂的心情,通過活動,孩子們進一步提高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技能,學會了多種表達情感的方法。

Tags: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