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我的故事美術教案4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9.74K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故事美術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故事美術教案4篇

我的故事美術教案1

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來自於主題《高高興興》中的一個活動“我高興(生氣)的故事”,一開始我們就思考着:到底上哪一個內容好?也許畫“高興的故事”對這個主題來説更順理成章,但是考慮到高興的事情平時孩子們畫得比較多,表現起來難度可能不大。相反,生氣的表情對孩子來説倒是很少畫,孩子對於生氣時的特徵、表情、動作也沒有仔細的思考過。可是我們又犯難了:畫生氣的故事對孩子來説除了技能上的價值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價值可言呢?其實,我們知道高興與生氣是兩個對立的情緒面,有高興就一定有生氣,生氣是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情緒,我們要做的不是諱疾忌醫,而是正確地面對與疏導這種消極情緒。所以,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們也採用討論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不用生氣的,生氣以後可以怎樣讓自己高興起來,這些正確的生活方式對孩子來説也是很重要的。

附:四研案例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誇張、詼諧的生氣表情,能將自己生氣的故事畫出來。

2.樂意與同伴講述自己生氣的故事,知道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宣泄。

活動準備

課件、視屏、畫紙、畫筆、範畫。

活動過程

1.欣賞視頻,初步感受生氣時的表情

2.嘗試表現自己生氣的樣子,瞭解生氣時的表情與特徵

3欣賞範畫,瞭解畫面中“生氣的故事”

4.説説自己生氣的故事

5.畫畫自己的生氣故事。

提作畫要求

6.幼兒作畫,老師巡視。

7.介紹自己的作品。

一研後的調整與改進:

1.可以用《大耳朵圖圖》的一段動畫來讓幼兒感受生氣時候的我們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對孩子們來説更直接、有趣。

2.在孩子們做出各種生氣的表情後可直接出示圖片,便於孩子感受與模仿。

3,作畫時,不要用大塊面的塗色了,可以用一個框框表示自己想出的生氣的故事,可用抹的辦法來裝飾。

4.講評的時候,要加入對生氣這種不好情緒的正確引導,如:如果生氣了,你會怎樣讓自己開心起來?

二研後的調整與改進:

1. 可以截取部分生氣特徵明顯的視屏,這樣可以使活動的時間更有效。

2.生氣的圖片比較多,在活動中一一呈現的話比較浪費時間,應該進行一個歸類、梳理,有的特徵可以合併一下。

3.活動中孩子們經常哈哈大笑,因為他們感受到了誇張後生氣表情的有趣,下次活動可以將重點放在體現誇張作畫的樂趣上面。

三研後的調整與改進:

1. 第一環節可以緊湊一些,將生氣的事情明説,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

2. 講評時也要精簡一些,緊扣畫面的佈局與生氣的表情。

3. 活動的重點還是應該落在生氣的事情上,可是在畫前讓孩子進行講述。

四研後的活動反思:

活動以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圖圖”的視屏切入,用一種動態的、誇張的形式讓孩子們一下子感受到了生氣時的表情特徵。在孩子觀察與表現生氣表情的環節中,我也能緊扣活動的目標,時刻引導孩子發現圖片中生氣時誇張的地方,如:皺皺的眉頭、冒火的眼睛、豎起的頭髮等,並鼓勵孩子也能用誇張的方式來模仿這些誇張的表情,讓他們體驗到一種誇張後的樂趣。活動中,我能鼓勵孩子大膽地來講述自己生氣的故事,並能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引導,使整個活動能緊緊圍繞目標而展開。

由於一開始我們考慮到要結合主題活動“高高興興”的開展,所以,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一直考慮的是如何才能使活動與主題貼合得更近,最後還是決定採用畫畫的形式讓孩子記錄自己生氣的故事,再引導孩子講述。活動中還引導孩子知道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及使自己高興起來的方法。通過今天的教研活動,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調整或改進的地方。

1.對中班孩子來説一個活動抓兩個點可能更多了,而讓孩子用故事的形式來表現畫面可能太難了。既然孩子對誇張的表情很感興趣,而且活動前面的環節也引導得比較到位,可以重點就讓孩子來畫生氣的誇張表情。

2.我在活動中的引導還過多,比較注重面面俱到,有時可以退位,讓孩子講述的機會再多一些。

我的故事美術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教材(我的故事)按照國家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設置,依據課程標準“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的基本理念,本單元(我的故事)選擇學生喜愛、熟悉的卡通藝術展開教學。(初中美術教案)

在現代生活中,卡通已成為表現生活、表達情感的一種流行的大眾文化。它以其鮮明的主題、典型的形象、幽默風趣的造型、簡潔而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來表達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基於學生的興趣,需要與能力的考慮,本單元主要學習用卡通藝術形式來表現學生自己的生活,描繪、我”的故事。卡通在這裏是幫助學生理解藝術具有通過用形象語言反映生活,抒發和傳達作者的情感觀念的作用。

本單元教學,主要在於使學生初步瞭解卡通的特點、表現手法和特殊語言,不能變成純粹的卡通畫表現技法的學習。

本課設置了兩個學習活動,從説故事、看卡通、談卡通,到畫卡通,強化卡通與生活、卡通與文學的聯繫。

“活動一”安排學生説故事,瞭解卡通畫表現手法並嘗試練習,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促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卡通藝術,為“活動二”卡通故事的創作繪製奠定基礎。教材安排“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卡通畫導入,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對教學的開展有很強的啟示性。教材選用了《大鬧天宮》、《米老鼠和唐老鴨》和《花木蘭》等中外卡通片圖片,具有典型代表性,有意識幫助學生理解中外卡通文化差異,把卡通學習提升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引導學生的審美傾向。教材根據學生髮展選用了卡通表現手法的圖例,從卡通表現的特殊符號、服裝、表情、動作等方面予以提示。學生通過卡通技法的學習,加強運用卡通手法記錄生活的願望。教材中選擇的學生作業在形式、表現技法上有所區別,選用貼近學生生活和美術學習實際水平的作業,特別是對構思、趣味有所側重,為教學評價的開展提供依據。

評價建議一欄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交流互動,對學生作業的構思、個性、情趣等方面提出要求。

資料庫和學習大空間中,對“卡通”作出解釋,對《大鬧天宮》這部具有特殊意義的卡通片作了必要説明,還附有經典卡通片主要卡通形象的圖片,卡通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為學習提供一定資料。教材還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建議學生嘗試用卡通表現童話、寓言故事,為繼續學習提供思路。

二、教學目標

學生能瞭解卡通與社會生活的廣泛聯繫,初步認識其藝術特點及表現手法。

學生能敍説故事並大膽嘗試運用卡通手法記錄生活、表達願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學生能在協作的學習中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思路

教材提供的“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卡通畫,明確了本課教學主題和學習任務,教學中可以採用這種形式導入。

配合學習活動的展開,選用相關圖片,對卡通畫中特殊符號、表情、動作等方面的表現都附有形象的圖釋,幫助學生了解卡通畫的表現特點,對學生學畫卡通提供技術支持。

學生作業範例的選擇注意形式的變化,既有單個的卡通形象,也有卡通連環畫,以供學生參考,例如手法處理上運用剪貼和手繪形式,繪製工具使用鉛筆、鋼筆、彩色鉛筆等。

教師課前應做調查工作,瞭解學生喜歡的、目前流行的卡通影片、卡通故事書和卡通形象,並且瞭解學生的審美傾向,以利於教學。學生也要安排準備卡通相關資料、繪製工具等。

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教師予以指導。“活動二”可以組織學生以合作形式創作,一方面考慮個人在課時內完成作業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考慮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的培養。

課前引導學生通過上網、購書、找圖片、去圖書館查閲臨摹等途徑收集卡通資料。整個教學應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教學過程可設計為“講故事——看卡通——説卡通——畫卡通”。

教學以講故事進入,教師引導學生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為卡通畫創作準備素材。這個故事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説的,甚至是歷史故事,科學幻想故事。學生可以在教師的鼓勵下在講台前講故事,教師掌握時間導入新課。

接下來卡通藝術的學習從欣賞入手。可以引導學生交流、欣賞準備的相關資料,也可以播放中外經典有代表性、學生喜歡的卡通片片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卡通片片段注意情節的相對完整。學生根據已有認識暢談對卡通的理解,從卡通的題材、人物特徵、語言特點等多方面展開討論。在教師指導下進一步認識卡通與時代、民族、科技、經濟、文化的聯繫。

對卡通形成基本認識的基礎上進入卡通表現手法的學習,為畫卡通做準備。學生分析卡通採用的特殊符號、表情、服裝、動作、場景等方面問題,通過欣賞、討論、表演、演示等多種方式加強認識。例如:卡通中特殊符號的運用能生動形象地表現某種狀態,學生可用分析歸納以及上台演示等方式,幫助其豐富卡通畫表現手法;表情、動作在卡通畫中往往採用誇張的手法,為讓學生感受明顯,可以安排學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表情、動作,與卡通形象的表情、動作對比,加強學生感受,促使學生在畫卡通中積極使用誇張的手法,以達到強烈的效果;卡通畫中的場景表現能達到渲染氣氛、烘托主體物的目的,可以利用課件對同一主體物進行變換場景的處理,感受場景的作用。

學生在表現手法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安排其做卡通畫的嘗試練習,為畫卡通故事打基礎。此學習活動可讓學生獨立完成,充分肯定其創造性的表現。畫卡通故事是本課的重要環節,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完成,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分工協作,積極完善故事情節,確定主要人物的造型,完成動作設計等。最後學生展示作業,師生互動開展教學評價。

學生作業評價方式採取學生自評、同學間互評和老師點評的方式。評價時不僅看畫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現技巧,更應注重構思的獨創性、畫面的趣味性。評價要重結果,但更要重過程,諸如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熱情,團結互助的精神,熱愛生活的情感等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四、教學選擇

本單元建議用兩課時。教學過程還可以設計為“説卡通——看卡通——講故事——畫卡通”,也可以按“看卡通——説卡通——講故事——畫故事”等步驟組織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

教材活動一設置了動手練習,主要針對卡通畫中特殊符號的運用,如果教學需要,可以嘗試設計卡通形象,畫出草圖,為活動二畫卡通故事作準備。活動二中設置不同難度層次的學習內容,以適應不同地區學生素質的差異。教師根據學生水平選擇活動內容,要求設計一個卡通形象或運用卡通形象和符號加工圖片都可以,而畫卡通故事可延伸到課外。五、教學建議

1.關於教材處理的建議。

本課圍繞卡通藝術這一主題,安排談卡通、畫卡通的學習活動教材的文字説明和圖片資料根據學習活動的開展而設置,教師應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對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作合理取捨。為保證教學效果,對教材中沒有的資料但又是教學必需,應作補充。資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身心發展需要,且能吸引學生,引導學生的審美傾向,避免低級趣味。

2.關於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卡通雖深受學生喜愛,但仍應注意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情境,努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積極嘗試。教室裏可以張貼各種卡通畫,教師自己可以裝扮成卡通博士,教師的語言應簡潔生動,或者安排學生裝扮成卡通形象,主持教學。

建議教室裏創造工作環境,桌椅模擬工作台按組拼放,或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學生圍工作台坐好,工作台上擺放工具,如卡通書、卡通圖片、畫卡通的工具等。學生以卡通創作小組的形式進入工作狀態。不同的小組都各自命名,作出標誌放好。小組選出編導、設計總監、創作人員,大家分工協作,從説故事、寫故事、設計卡通形象,到故事的篩選、卡通形象的修改再創造等等一系列程序都應規範,.學生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利用收集的資料中接近自己構思的形象加以改造,還可以採用剪貼的形式,把合適的卡通資料作適當處理,例如利用已有的卡通風景畫作背景,卡通人物繪製後剪貼,或繪製背景,把適宜的卡通形象資料剪貼好,還可以配上簡潔的文字以符合故事情節的發展。

課目

第2課 我的故事

年級

7年級上冊

執教

何嘉僖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第一課時)

一、講故事

1. 欣賞卡通圖例,讓學生根據圖中反映的情節編故事。

2. 引導學生積極發言。

3. 啟發學生思考,講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4. 學生講故事。

媒體準備:卡通畫掛圖、卡通碟片、教材、繪製工具、展板等。

教材P7中“人追汽車”的卡通畫。

二、看卡通談卡通

1. 思考:除用語言敍述故事,還可以用什麼手段表現故事情節。

2. 結論:文字、影視、繪畫等手段,其中影視、繪畫中經常運用卡通的表現方法。

3. 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詞是英語“cartoon”的音譯。在英語中,“animated cartoon”意為“活動的連環漫畫”,動態畫面為卡通片,靜態畫面為卡通畫。

4. 學生談自己最喜歡的卡通片或卡通畫,以及最喜歡的卡通形象,説出理由。

5. 觀看卡通片《大鬧天宮》和《米老鼠和唐老鴨》片段。

6. 思考:片中題材、表現風格、表現手法等方面有何異同。

7. 分析:兩部作品都運用了誇張、擬人的手法,色彩鮮豔,對比強烈。《大》以中國古典名著改編,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懲惡揚善,弘揚真、善、美,繪製手法上借用國畫工筆人物表現手法,線條流暢,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為題材,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活潑,側重幽默風趣的表現。

8. 總結:卡通可以通過有趣的形象語言反映生活,抒發和傳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卡通與時代、民族、科技、經濟、文化有着廣泛的聯繫。

播放卡通片《大鬧天宮》和《米老鼠和唐老鴨》片段。

三、畫卡通

(一)分析卡通的表現特點

1. 特殊符號

1)欣賞圖片,分析卡通畫中表現事物各種狀態所用的符號。

聲音:放射狀短線

速度:短橫線

奇怪:折線

發怒:冒火

2)分組交流資料並討論卡通常用的符號。

3)學生上台演示,表現思索、哭泣、爆炸等。

4)總結:運用簡潔的符號能使表現更生動。

2. 人物表情

1)學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傷心而哭、開懷大笑、惱羞成怒、驚訝萬分)。

2)卡通形象的表情對比。

3)總結:卡通畫一般都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

3. 人物服裝

1)欣賞卡通畫,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裝特點。

2)交流卡通畫資料,討論服裝的類別,以及服裝與人物身份的關係。

3)總結:服裝是卡通畫中人物身份的標誌。

展示有特殊符號的卡通畫掛圖。

學生利用展板演示。

掛圖展示各種表情的卡通形象。

掛圖展示穿不同服裝的卡通形象。

(二)教師示範

1. 教師示範畫一個卡通形象,學生直觀感受繪製步驟。

2. 學生從符號、表情、服裝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點。

教師利用展板示範。

(三)學生嘗試畫卡通

1. 設計“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現,畫出草圖,並且“我的故事”用簡短的文字概括寫出來,為下節課創作做準備。(對下節課課前準備作出安排)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安排學生分組坐好,並把每組標誌旗放在指定位置,每組名稱都寫在標誌旗上便於識別。引導學生對上節課內容作簡要回顧。

媒體準備:卡通畫掛圖、卡通書、教材等。

二、畫卡通

(一)繼續分析卡通畫的表現特點

1. 人物動作

1)欣賞卡通畫,分析卡通形象動作的特點。

2)總結:卡通形象的動作表現一般採用誇張的手法。

2. 畫面背景

1)欣賞卡通畫,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點。

2)總結:背景能襯托主體物,烘托氣氛。

3. 語言表現

1)欣賞卡通畫,分析語言特點和表現手法。

2)總結:語言簡潔,並結合符號表現。

4. 總結卡通畫的表現特點

學生討論分析卡通畫的表現特點,並引導對構圖的分析。

展示有人物不同動作的卡通畫;

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畫;

展示有語言表現的卡通畫;展示一幅卡通連環畫;同一畫面不同構圖形式的比較。

二)學生分組創作

三、教學總結

1. 學生用卡通形式表現生活中一個有趣的故事

1)學生分組討論草圖、文字稿,擇優選出要表現的題材,提出修改意見,再對人物形象作一定修改,對要表現的幾個場景進行設計,最後分工合作完成作業。

2)學生上台介紹作業,大家評價。

總結:同學們通過學習,對卡通畫有了進一步瞭解,並且嘗試運用這種表現形式記錄生活、表達願望、傳遞情感。學畫卡通能幫助我們增添幽默和智慧。同學們可以在班上成立卡通創作小組,把學習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收集編寫,用卡通形式表現出來,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這裏會產生卡通畫大師。

學生作業。

我的故事美術教案3

 設計意圖:

主題“我的故事”重點是引導幼兒對獨一無二的“我”的感知與體驗。塗塗畫畫是小班幼兒的天性,他們喜歡畫畫,喜歡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儘管他們的水平還處於塗鴉晚期,但是我看到了繪畫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我希望通過繪畫的形式,幫助幼兒認識自己,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幼兒積極、快樂的情緒,發展幼兒初步的感知和觀察能力,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用繪畫表現自己的面部特徵。

2.能發現自己的五官特點,喜歡自己。

活動準備:

1.每人一面鏡子。

2.提供各種臉型的圖畫紙。

3.事先讓幼兒有照鏡子並在鏡面上畫五官的體驗。

4.油畫棒。

 活動重點:

能正確地表現出五官的位置。

 活動難點:

能大膽地用繪畫表現自己的面部特徵。

 活動過程:

1.玩遊戲“指五官”,重點引導幼兒閉上眼睛從上往下地摸出自己的五官。

2.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的興趣,引導幼兒從上(頭)往下(嘴)觀察比較。

(1)看看鏡子裏的自己,問候自己一聲。

提問:鏡子裏有誰?喜歡自己的模樣嗎?

(2)帶領幼兒觀察自己。

提問:臉上有什麼?在臉上的什麼位置?是什麼樣子的?

(3)讓幼兒做各種表情,引導幼兒感知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和舌頭在臉的什麼位置。

引導幼兒討論:你的兩隻眼睛完全一樣嗎?能讓他們變得不一樣,怎麼做?對着鏡子看看,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眼睛分別是什麼樣子的?嘴是什麼樣子的?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3.根據鏡子裏的自己,畫一張可愛的小臉。

為幼兒選擇適合自己臉型的圖畫紙,邊看鏡子邊進行繪畫,教師幫助個別有......

我的故事美術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從初中一年級下期第四課開始,學生開始接觸到人物畫,捉到人物畫,學生並不陌生,他們在小學時兒童畫曾多次接觸,到了五六年級,又學習過人物結構和一般的比例關係,具有一定的正確性認識和經驗.但這種認識往往還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還不成熟,幾乎還帶有強烈的兒童畫的痕跡.本課將就人的面部特徵進行初步研究,並通過人物頭像的寫生訓練,使學生在瞭解整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人物面部形象、結構和表情有所接觸,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和描繪方法,形成較為完善,成熟的人物畫。本課教材主要通過傳統的“八格圖”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學生介紹人物面部的基本規律,包括頭型特徵、五官位置和表情變化等.按大綱要求,本教學內容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講授課,第二課時為技法練習課.但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人物畫的畫法,在第一課時我也安排了人物畫的寫生練習,但不是對真人的寫生訓練,而是面對照片進行練習,這一方面降低了寫生的難度(對象可以保持不動),另一方面更利於對人物頭像畫的步驟進行更直觀的講解.這將為下一課時的真人頭像寫生打下基礎。

2、教學目地

①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人的臉型特徵和五官的位置關係,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規律.②初步掌握人物頭像的觀察方法和描繪方法。

3、教學重點

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4、教學難點

①培養學生觀察和表現人物的.形象特徵和性格特徵,掌握人物頭像的相關知識。

②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5、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二、授課部分

<引入新課部分>在上課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斷。目地:讓學生在休息之餘觀看影片,並對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發生興趣,為後面的引入新課埋下伏筆。

點擊圖標,打開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的圖片,然後向學生提問,認不認識屏幕上的這些人,答案肯定是認識,並能説出他們的名字。讓大家回憶上課前看的影片,讓同學們講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回來了課堂,這時提出問題:既然大家都認識這些人,或者説能記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麼來加以判斷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同學們會得出答案:是通過人的樣子及人的臉來判斷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大家:人的臉是一個人的標誌。所以在我們進行人物繪畫時,往往就得從人物頭像開始。要畫好人像,首先要對人臉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瞭解,所以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與我們人臉有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部分>點擊“開始”,進入課件首頁。首頁分四個部分:臉型特徵、五官位置、表情變化、作業演示,它們分別鏈接到不同的章節。

一、臉型特徵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樣子的人,這些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臉有一樣,我們要認識一張臉,首先得從他的臉的輪廓開始,既人物的臉型。

點擊“臉型特徵”,進入《臉型特徵》,屏幕上出現了一張由若干人物頭像組成的圖片。這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這麼多的臉,他們的臉型有沒有規律呢?點擊圖片,出現“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講解。點擊“八格”,出現“田國目用,由甲申風”。用鼠標指向“田、國、目”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用鼠標指向“由、甲、申”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用鼠標指向“用、風”兩個字,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完成臉型特徵的講解後,為了讓學生加深鞏固,再在學生中選出一部分臉型比較明顯的同學站起來,讓其他同學判斷他們的臉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八種不同臉型的特徵,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老師要針對大家回答的情況,加以進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過濾)提問:掌握了人物的臉型以後,我們的人物畫就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在畫面中已經畫了一個臉的輪廓了,哪麼接下來又該畫什麼了呢?(學生一起回答:五官)。點擊“五官位置”,進入頁面,出現一個人頭像。要畫五官,首先得確定出它們不同的位置,這個很重要。引入傳統的“三停五眼”。

1、三停就是把我們的臉從上到下分成三份,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

請大家看圖:①鼠標進入髮際區域,出現“髮際”二宇,點擊,鼠標進入眉弓區域,出現“眉弓”二宇,點擊,出現“上停”;

②鼠標進入鼻底區域,出現“鼻底”二字,點擊,出現“中停”;③鼠標進入下頦區域,出現“下頦”二字,點擊,出現“下停”;(講此節內容時,還應適當的結合自己的面部進行講解)注意:(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麼地方?(回答)基本上在臉的中間部位.(在確定五官位置時,這點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們的臉(正面)寬為五個眼睛長。點擊鼠標,出現幾條線,把臉橫向分成五份。同時有兩隻轉動的眼睛,可以移動到每一份中,大家會發現,這五份的寬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五眼的關係)“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於這一標準,則成為其明顯特徵。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過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時也是有感情的,而人們的感情往往都是寫在臉上的,比如我們常説的“喜形於色”等都是説的這個意思,那麼這種寫在臉上的感情,我們)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樂等豐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講的豐富的表情,人們把感情寫在臉上,今天,我們就把表情寫在紙上。(點擊“下一節”)出現標題“豐富的表情”,同時在屏幕上出現一面磚牆,在牆上畫有三種具有不同的表情簡筆人像畫,還有一個小丑。

三、豐富的表情

今天這裏也來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丑,他已經捺不住了,就忙着在牆上畫了起來,我們看他畫的是什麼?哦,原來他畫了三個人像,還不一樣呢?(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不同的人像畫,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一起回答)表情;(提問)再請同學們觀察他們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現的呢?(回答)通過五官的不同來表現的,主要通過眼、眉,嘴的不同形態來表現的。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這裏,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變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哪麼究竟小丑是怎樣把人物的喜、怒、衰、樂畫出來的呢?有什麼絕招嗎?我們來問問他?點擊鼠標,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這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在念的時候,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與同學們一起念)。當然,今天我們講的只是一點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法,畫出簡單的人物表情,但這又是其它表現方法的基礎,其它的表現方法都是在這樣的方法基礎之上展開的。(過渡)我們講了這麼多了,可能很多同學的手也開始癢了,也想在你的紙上畫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樣畫,大家的心裏可能還沒有底,哪麼我們的人物畫該怎樣畫呢?(點擊“下一節”)

四、步驟演示

屏幕出現一張白紙.請同學們把紙拿出來,今天畫什麼呢?今天我專程為大家請來了一位模特,大家請看:(點擊鼠標)出現一女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畫的模特。哪麼我們該怎樣來畫呢?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對象,在觀察的時候就要運用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知識,主要從人物的臉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變化,例如:我們觀察這位模特,(提問)這位模特的臉型是屬於什麼臉?五官的比例有什麼特別的?她的表情是怎樣的?(回答)她的臉型是屬於“甲”字型臉,中停要寬一點,表情是在微笑。步驟演示,分別點擊每一步的按鈕,出現每一步的步驟演示圖。在這裏,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平,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對象,表現對象。

<小結>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同時根據作業情況複習鞏固講的知識點。

Tags:美術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