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在山的那邊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在山的那邊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痴想、隱祕、誘惑、喧騰”等詞語。

   2.瞭解詩歌常識與象徵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詩中“山”與“海”的藝術形象藴含的意味,培養欣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標

   1、感悟詩歌表達的信念和哲理,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教學重點】

   1.理解詩中“山”與“海”藴含的意味和感情。

   2.體會詩中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語言凝練,意味雋永的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人取象於羣山和大海,表達一種信念、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練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像法。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詩中“山”與“海”對應,形成強有力的衝突,波瀾迭起,顯現出情感的起落。關於“山”與“海”,特別是“無數座山”的象徵意義的理解,要調動生活經驗,激活思維,以求深層探究。

3.討論點撥法。用於對詩歌意藴的分析。

【教學準備】導學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裏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檢查學生的學案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西北部山區的武當山下,是當代詩人、詩歌評論家。《在山的那邊》起源於作者童年的生活經歷,他童年時一直沒走出山裏的世界,童年的山區生活是封閉的、壓抑的,而作者偏偏又是一個善於幻想、對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少年。這種獨特的體驗,成了他創作的源泉。

三、檢查字詞、掃通障礙:

凝成、誘惑、隱祕、喧騰、痴想、一瞬間

教師強調:紮下,不讀zā應該讀zhā ,讓學生動手查詞典,多音字。

字典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最好的老師,大家一定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下面請大家把生字齊讀一遍。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範讀(2)各自練習朗讀(3)領讀(4)齊讀

五、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讀,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讀的感情不夠,關鍵還是對詩的內容的理解不夠。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山”和“海”的含義是什麼? 

2、全詩為什麼分為二節?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説説理由。或有哪句詩不理解,劃下來一起探討

六、小組展示,教師指點

參考:1、山的那邊是海。大海象徵理想、信念。 羣山象徵重重困難。 爬山象徵堅持不懈奮鬥。象徵是一種表現手法,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是一種藝術符號的運用。

2、第一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後。 

第一節詩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節詩中的“山”象徵了困難,“海”象徵了信念。 

第一節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

3、要達到理想的境界,就要歷盡千辛萬苦,只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堅持奮鬥,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4、可能有以下問題

(1)“隱祕的想望”指什麼?為什麼説“隱祕”?

王家新創作談中説:“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祕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祕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祕地影響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願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説“隱祕”。

  (2)怎樣理解“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

“鐵青着臉”是擬人手法。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是“鐵青着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着臉在那裏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裏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説明“我”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是什麼意思?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説幻想全然落空。

   (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指什麼?為什麼説是“飄來的”?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痴想、疑問而説起這話的,這話並非確指理想,所以説是飄來的。

   (6)“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鼓舞着“我”不懈地奮鬥,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説,理想滋潤着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七、總結與提升

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這首詩給你的啟示。(小組討論交流幾分鐘,讓學生圍繞詩歌內涵,談自己的經歷與體驗,更深入理解本文主旨。)

教師寄語: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説,有很多困難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用我們的心靈齊誦最後幾句詩,讓好詩伴你們健康成長。

八、下節課《理想》知識導入:

今天我們體會了被理想之光照亮眼睛時的驚喜,下節課我們一起看看流沙河是怎樣為我們解讀理想的。

 

劉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