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狼》教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09W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2.理清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藴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在敍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鬥爭。

重點

體會屠户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難點

怎樣理解文章的主旨。

朗讀法、品讀法、討論點撥法。

課文錄音磁帶、狼的視頻片段、多媒體課件。

1課時

多媒體展示狼的視頻片段(狼對天嚎叫)。

在直觀的視覺衝擊下,請學生概括狼的特點,如兇殘、狡詐等。

説説你所知道的狼的成語(限時一分鐘的成語比拼賽),例如:引狼入室、狼吞虎嚥、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鬼哭狼嚎……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從小熱衷功名,並在19歲時接連考取縣、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時。後來卻屢試不第,直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蒲松齡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會。代表作是《聊齋志異》。

“聊齋”是蒲松齡書齋的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説491篇,故事來源廣泛,有作者的見聞,有借鑑過去的題材,有采於民間的傳説,有作者的想象虛構。作者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其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聊齋志異》代表了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説的最高成就。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説史略》中説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1.聽課文錄音磁帶,初步感知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把握停頓、節奏。

例如:其一/犬坐/於前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3.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課文。

(1)一詞多義。

意:意暇甚(神情)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企圖,打算)

止:止有剩骨(只,僅) 一狼得骨止(停止)

敵:恐前後受其敵(攻擊) 蓋以誘敵(敵人,對方)

前:狼不敢前(上前,動詞) 其一犬坐於前(前面,名詞)

(2)重點實詞。

犬、蓋、股、洞、隧。

綴行甚遠(緊跟)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舊,原來)

屠乃奔倚其下(跑過去倚靠)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一會兒)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企圖,打算)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多少)

(3)特殊句式。

投以骨:倒裝句兼省略句,應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狼”。

(4)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1.本文敍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敍述了屠夫和狼搏鬥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鬥有一個過程,按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怎樣概括?

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恰好是事物發生、發展,並走向結局的全過程。

3.《狼》一文的寫作思路是什麼?

敍述故事:屠户賣肉晚歸,兩狼跟蹤而來(遇狼)--屠户投骨,狼依舊緊跟不捨(懼狼)--屠户倚薪對抗狼(御狼)--狼施詭計,被屠户識破,擊斃兩狼(斃狼)。

發表議論:議狼。

4.面對狼的“綴行甚遠”,屠户的心理狀態怎樣?他用什麼辦法對付狼的?

“屠懼”。“投以骨”。

5.狼得骨頭後的表現怎樣?從這裏可以看出狼的什麼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後狼止而前狼又至”“兩狼之並驅如故”。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殘。

6.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擔子拿起刀,這時狼的表現怎樣?從這裏可以看出狼的什麼本性?

“一狼徑去”,看似無意攻擊,實則聲東擊西。企圖前後夾擊,置屠户於死地。“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閒無事,實則暗施毒計,表現出其狡詐本性。

7.全文表現了狼的哪些特點?

全文表現了狼的兇惡、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點。兩隻狼發現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儘管屠户“投以骨”,仍“綴行甚遠”不依不饒,兇惡貪婪的本性暴露無遺。而對屠户“奔倚”“持刀”,兩狼決定前後夾擊,一狼犬坐於前,“蓋以誘敵”,一狼則繞到背後,“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可見它們的狡猾。

可是狼畢竟是動物,雖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開始的軟弱所迷惑,認為他不敢主動進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兩狼前後夾擊,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個擊破,可見狼的陰險多詐中透出了愚蠢,正像結尾中説的“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8.面對狼的陰險狡詐,屠户表現出怎樣的勇敢和機智?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寫出了屠户的勇敢與機智。

9.作者是如何刻畫機智勇敢的屠户這一形象的?

作者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屠户形象,但他的主要性格特點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屠户在看到有兩隻狼盯住了自己,且跟從了好長一段路時,內心充滿了驚慌與恐懼;他不願意惹是生非,於是,“投以骨”“復投之”,一再妥協退讓,企圖以此消災。但狼步步緊逼。屠户在“骨已盡”而兩狼“並驅如故”的情況下感到十分窘迫。此時,屠户對狼的本性有了新的認識,對狼不抱有任何幻想了,於是選好有利地勢,“弛擔持刀”,決心拿起武器同狼搏鬥。最後,他抓準時機,主動出擊,消滅了狼。從妥協退讓到被迫御狼,再到主動出擊,屠户的勇敢性格逐漸顯露出來,在他身上體現了人的機警與智慧。在“骨盡”而狼“仍從”的境況下,屠户終於看清了狼貪婪的本性。他首先佔據有利地勢,拿起屠刀準備出擊。在只有一隻狼在眼前“目似瞑”的一剎那,“屠暴起”,勇敢地殺了它。殺了這隻狼後,屠户並沒有就此離開,而是“轉視積薪後”,又將企圖從背後偷襲的另一隻狼殺死。勇敢為智慧增添了亮色,智慧加重了勇敢取勝的砝碼。兩方面有機結合,使屠户最終戰勝了惡狼,作者通過這一形象,讚頌了人的智慧與勇敢。

10.為什麼説“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示?

狼雖然陰險狡詐,善於耍弄欺騙的伎倆,但終究逃不脱被制服的命運。因為人有狼所沒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

人能戰勝狼,戰勝一切像狼一樣的惡勢力。

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卻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協退讓,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這正是蒲松齡的這則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

11.本文中“狼”顯然是個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麼呢?

《聊齋志異》寫狐仙鬼怪從來都是諷喻社會的黑暗、腐朽勢力的,從作者寫這部書主要是“批判現實、表達思想”這一主旨來看,“狼”顯然諷喻的是當時社會上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

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記敍了屠户途中遇狼、殺狼的經過,環環相扣,緊張曲折。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表達了作者對惡狼雖兇惡、狡詐卻逃不脱滅亡命運的嘲諷。

情節曲折,語言生動。

本文篇幅較小,結構緊湊,情節曲折,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户和狼的形象,展開雙方的矛盾和鬥爭。在文中,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交代得很清楚。隨着情節的波瀾起伏,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動上的變化。如“綴行甚遠”“並驅如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現了狼的狡詐;“懼”“投以骨”“復投之”等,表現了屠户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了他的機智;“暴起”“劈”等,表現了屠户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

蒲松齡

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屠夫:機智、勇敢

惡狼:貪婪、兇狠、狡詐

寓意:對惡勢力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教學設計時我本着以讀促譯、以讀促講、以讀促解的原則來設計課堂教學。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一的學生學習文言文,處於打基礎的階段,讀得朗朗上口,甚至成誦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義。本文篇幅短小,全文僅二百餘字,情節生動,脈絡清晰,易於熟讀乃至成誦,因此誦讀是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