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金剛經

《金剛經》主題

欄目: 金剛經 / 發佈於: / 人氣:3.29W

《金剛經》及其思想有着無可替代的學術價值。下面是《金剛經》主題,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金剛經》從印度傳到中國,前後共有六種譯本,現在都存在,其中最為流行者,為第一種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經》或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全經連圈與字約六千七百多字(金陵本)。六千七百多字左右的《金剛經》三十二品中類似這樣先肯定,再否定,最後再否定之否定的提法有許多。

《金剛經》中“先肯定一個命題,再否定這個命題,最後提出不過是‘是名’該主題”的“完整”提法有如下二十九條:

“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第十品、莊嚴淨土分”)

“佛説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諸微塵,如來説非微塵;是名微塵。”(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如來説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如來説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説名實相。”(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如來説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忍辱波羅密,如來説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波羅密。”(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如來説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如來説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如來説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

“如來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如來説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説法者,無法可説:是名説法。”(第二十一品、非説所説分)

“眾生眾生者。如來説非眾生。是名眾生。”(第二十一品、非説所説分)

“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

“所言善法者。如來説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第二十三品、淨心行善分)

“凡夫者。如來説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第二十五品、化無所化分)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故名如來。”(第二十九品、威儀寂靜分)

“佛説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如來所説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如來説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注:“一合相”由梵文意譯,或釋為由微塵集合為世界,或釋為心與真如契合名“一合相” )。

“世尊説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第三十一品、知見不生分)

“所言法相者,如來説,即非法相;是名法相。”(第三十一品、知見不生分)

《金剛經》中“先肯定一個命題,再否定這個命題”的“非完整”提法還有如下十三項: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而滅度者。”(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如來所説身相。即非身相。”(《金剛經》“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如來所説法。皆不可取。不可説。非法非非法。”(第七品、無得無説分)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説福德多。”(“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佛説非身。是名大身。”(“第十品、莊嚴淨土分”)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若心有住。即為非住。”(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如來説一切諸相,即是非相。”(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又説一切眾生,即非眾生。”(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如來説有我者。即非有我。”(第二十五品、化無所化分)

此外,《佛説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下卷》中也有類似的“佛説××××、即非××××、是名××××”思想:

舍利子,汝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阿得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知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非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德不德,大明不明,大勤若惰,大淨若污。

舍利子,我今授汝密咒,名曰密咒,即非密咒,是亦密咒。

能除一切苦,即非能除一切苦,是亦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難,即非能除一切難,是亦能除一切難。

成法非法,法會於心,心融於法,法忘其法,法無其法,乃為大法,得渡眾生。

彼岸無岸,強名曰岸,岸無成岸,心止即岸。

是故如來無定相,無往亦無來。

菩薩曰,否,如來有慧劍,有戒刃也,如來無慧劍,無戒刃,不識般若。 (Victor Yuencheng Lee)佛説摩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三卷)

樸老所謂“主題”之題即標識也。《左傳》襄公十年“舞師題以旌夏”。

注:題,識也。以大旌表識行列。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的旗。標識即現在所言標誌。

主題即用以識別記號,以揭示其旨趣的主要標誌。

學佛之人,發心之後,行六度四攝,皆不住於事、離二邊,即依義不依語。語為眾生施設,原來非有,來自離言自性亦非無,依離言自性行六度,方為清淨,方能收攝其心。凡言“佛説、即非、是名”,皆明此義。

Tags:主題 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