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金剛經

金剛經妙旨

欄目: 金剛經 / 發佈於: / 人氣:2.64W

《金剛經》在禪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後的禪宗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影響也隨之源遠流長。下面是金剛經妙旨,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禪密兩宗,皆一乘教。『一乘頓教,寓解於行;以行為主,以解為輔;行進步一步,解亦進一步;行愈深,解愈精;有行(楊按:指形式之行)無解,變成世間宗教;有解(楊按:唯慿意識,依文解義,難契妙旨。禪宗弘忍大師謂:「思量即不中用!......」)無行,變成人類哲學;解行相應:泯識顯智、明體達用;隨緣説法,乃能契機、契理。......』(參考馮老師示我的「一乘法要」)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歷來深入廣大佛子心中:持誦、抄寫、講解、註釋者甚多,其能默契妙旨者卻很少!大都不脱意識形態範圍之故。馮達庵大阿闍黎於某年「五月十八日辰正圓證」『金剛般弱波羅蜜』(此文之後有馮老師留字為據)。從而契會金剛般弱波羅蜜經妙旨:「原來如是!」他所着的「金剛經提綱」,文約義豐、別具一格:「畫龍點睛!」讀之,妙理悦心。希有緣讀此經者,精心「密行」!究竟徹參之!例如金剛經雲:「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此段經文,鬚髮菩提心,修「慈無量心」。修至能入「大慈三摩地」時,才能究竟徹參;能入大慈三摩地,則位齊「菩薩摩訶薩。」故經文先提:「善男子善女人......」至此則雲:「諸菩薩摩訶薩......。」依識緣相,「我執無明」眾生「同分妄見」幻成之 「我相、人相、眾生相......」修至能入「大慈三摩地」時,則能「降伏其心!......」「八種識量泯盡無餘。大慈性光、靈明清靜、充遍大千世界。」爾時,泯識顯智,所觀眾生、斂相歸性,如如然融為一體;定中祗有惺惺寂寂、靈明自在;而「無我相、人相、眾生相......」「以無所得故。心無罣礙......」。

在大圓鏡智遍照中,對於三世事情相、「一念頓具!」泯卻「時間相」,故「無壽者相。」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愛因斯坦、夙根深厚,智慧超羣;他的《相對論》有:

式中:v表示物速;c表示光速;t表示地面時間;t表示變量時間;t是v函數。

t=t/

愛因斯坦由此得此結論: 「對於我們這些有信念的物理學家,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區分,只是一個錯覺;甚至是一種固執己見。」這與《法華經》雲:「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是相符的。但愛因斯坦僅從數理邏輯上推論之;能入「大慈三摩地」者乃能理論與實踐結合驗證之!

六祖不識字而能説法,而且反應神速、言必中肯;他的「諸佛妙理非關文字!」「自性本來具足!」「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等名言;正是「寓解於行」的表演。

對於純淨「唐密」來説,本經各章重要之節,皆有相應的真言。例如第一章第二節-大慈。有「慈無量心真言」、修其「三密」成就,即入「大慈三摩地」。從而自能了悟本節經文的妙旨。其它各節,亦復如是。由此可見:「寓解於行」!......「精心密行!」的重要性。

拓展閲讀:《金剛經》中的人生智慧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或《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意思就是以金剛般的智慧到達彼岸。 “金剛”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金屬,能斷萬物,所向披靡。般若是梵語音譯,意為大智慧; “波羅蜜”也是梵語音譯,就是擺脱煩惱,到達彼岸。因此,《金剛經》經名的含義就是以金剛般無堅不摧的大智慧斬斷人生的種種煩惱,到達清淨的彼岸。

眾所周知,《金剛經》一卷是《般若經》六百卷的精華所在。其思想深刻而文字簡潔優美,對於中國文化影響極大。在浩如煙海的佛教經典中,金剛經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經典之一。

如何得清靜

《金剛經》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大問題: “云何應往,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滾滾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亂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靜?這其實是所有的科學想要解決的人類的終極問題,是需要每一個人都好好想一想的。

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煩惱,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太多的慾望。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感到煩惱,自卑,痛苦。既使慾望暫時實現了,又生怕會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慾望。因此,我們的身心永遠在苦海中沉浮,永無出頭之日。

在現實生活中,人是不可能達到完全沒有慾望的,因此怎樣駕馭自己的慾望,是一種大智慧,是提高自身生存質量的大智慧。

俗話説:心病還需心藥醫。要實現自己的心靈寧靜,還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其實佛學是人學,是心學,是關於人生智慧的哲學。人生在世,有許多疑問和困惑,會給人帶來許多痛苦和煩惱,如何活得更快樂、更充實、更安心,在人自身能力感到無所企及的時候,往往會想要藉助於神的啟迪和保佑。但是佛教説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佛,不需要求神拜佛,要求就求你自己——就是通過參悟,啟發智慧,感悟生命,不斷尋找更高層次的生存智慧和力量,開發、實現自己心中的潛能。?這其實和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的主張是不謀而合的。

沒有什麼可以天長地久

《金剛經》説“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夢、如幻、如朝露、如鏡花、如水月、如閃電、如水泡般虛無縹緲,瞬息即逝。平時我們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象,實際上都不是它們真正的形象,事物的真正形象是“無相”。也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動不居的,都是不斷的生滅變化的。因此,對於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坦然面對,都不應該執着,這就是所謂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否則就是“着相”,即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具體的講,就是個人過多的考慮自己,從自己的需要出發,想得到文憑、知識,想得到親情、友情、愛情,想得到財富、金錢、美人,想得到名譽、地位,想得到家庭、事業,想得到健康、長壽……。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世間的一切有什麼是永遠的呢?雲捲雲舒,花開花謝,世事變幻如白雲蒼狗,文憑會貶值,知識會落後,愛情會枯萎,友情會破裂,財富會流失,美人會遲暮,名譽會消失,地位會跌落,家庭會崩潰,健康會惡化……沒有什麼可以是天長地久的。

無私奉獻

“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應無所住行於佈施”。

提到佈施,有人説我自己還不夠用,或者説自己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好佈施的。其實一句温暖的問候,一片誠摯的愛心,一個美麗的微笑,任何自己覺得可以利益他人的東西都可以用來佈施,勿以善小而不為,當佈施成為習慣,你會從別人的快樂中得到更大的快樂。

世界上懂得佈施{奉獻)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們往往貪圖別人給予自己,這其實是最貧窮的想法。一個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學、中學、大學,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別人的給予,究竟又有幾個人想到自己給予了別人多少呢?日常生活中我們給予別人的一個微笑,一句悉心的問候,一句善意的勸告,一點力所及的幫助,都是可以給人以啟迪和幫助的,有時甚至是讓人終生難忘的。

而真心給予無私奉獻是不容易的,有人給予是為了沽名吊譽,或是謀取錢財……。正如《聊齋志異》開宗明義第一篇《考城隍》上説的,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真正的給予是不求回報的,這才是真正的佈施,真正的奉獻。

我覺得給予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奉獻者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

心無所往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傳説禪宗六祖慧能一聞此言,當下即便開悟。 《金剛經》的“無住”精神,可以緩解現代人的壓力感,使其保持澄明心性。當今時代是一個物慾湧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有些人不再談論人生、理想、國家、社會,而是更多地談論電影、股票、服飾、美食、足球、明星等等。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享受現代物質文明是現代人應有的權利。但是,人切不可成為物質的奴隸,陷溺於拜金主義的狂潮,從而導致精神家園的失落。面對洶湧澎湃的物慾大潮,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以金剛般若大智慧斬斷物慾,才能將生命提升到天心月圓的光明澄澈之境。

人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實才是真正的富貴,精神上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現代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都具有“庸人自擾”的本性:對於悠關自身之事作過多的無謂思考,是困擾自身的主要原因。更要命的是,人的這種“能力”不需要有事實依據,但憑想象就可以了。假使心起了煩惱,那麼即使在社會上很有地位、財富,生活也是空虛的。如果心中顛倒夢想,高樓大廈無異於監獄,美味佳餚就是毒藥。古人説:心安事無問,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遠勝山珍海味高牀大屋。

Tags:妙旨 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