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2021年家庭教育的語錄大合集65句

欄目: 家庭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02W

作為教師,我們比誰都知道分數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數更重要的,我們時刻不敢忘記。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第四,成績優秀。下面是小編搜索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語錄65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年家庭教育的語錄大合集65句

1、見聞生貪好,慾望成結縛,如同羣飛蛾,死於燈焰處。《即興自説·極度經》

2、四大等不離心大。心色雖異,其性則同。色即心,心即色,無障無礙。(日本)空海《即身成佛義》

3、又阿摩羅識有二種:一所緣,即是真如;二本覺,即真如智。能緣即不空如來藏,所緣即空如來藏。《宗鏡錄》卷三十三

4、展一抹笑靨,暖一世薄涼,攏一季花香,淡一縷情愁,捧一路幸福,微笑於明媚紅塵。人生,因歲月而明媚。歲月,因淡然而靜美。時光匆匆,有些惆悵,要放逐,有些得失,要看開。歲月的詩行,譜寫如蓮的心境。人生的畫卷,雕琢水墨的淡花,雕出時光的唯美,雕出歲月的永恆。讓生活淡一縷浮華,讓世界留一半清新,讓心境,明如水,淡如茶,靜如禪。在喧囂裏,安定一顆紛雜的心,盈盈浮世,彈去塵埃,淡然生活。

5、每天的言行舉止,也和走路一樣,都是修行。因此,我們每天開口, 所説的言語都要是正語,利益別人之語,藉着不斷的薰修,將原來不習慣 以愛語讚歎、關懷他人的心,轉成喜悦愛語、柔軟慈悲的心。

6、在佛法來講,自性也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不受時間和空間支配的,也就 是"理事無礙"的道理。好比—個劇場,倘若在—個寬敞的空地上,遠遠看起來 是小的;可是,當你走進劇場裏,再仔細看看,小的劇場反而變大起來了。

7、慈悲沒有敵人,智悟不起煩惱。

8、一切諸法畢竟寂滅,心寂滅故,名究竟毗尼。一切諸法我不可得,無染着故,名不悔毗尼;一切諸法本性清淨,無顛倒故,名最勝毗尼;一切諸法如如實際離諸見故,名清淨毗尼;一切諸法不來不去,無分別故,名不思議毗尼。《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

9、以無勤為方便圓滿進度,身心勤怠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卷三,初分學觀品

10、開悟是生命的轉換、生命的覺醒,從有限的生命邁向無限的生命,從迷妄的生命進入覺醒的生命。

11、每一分鐘的我們都發生着微妙的變化,所以我們並不能活在已經成為過去的昨天,也無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都在改變,我們只有一瞬,只活在當下。生活從來不在別處,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12、"南無阿彌陀佛"是彌陀發給十方眾生的信息,我們聽到、口稱,即是收到了彌陀的信息,並回應了彌陀的呼喚。愚痴的眾生收到慈父的信息,茫然不知所以,下意識原樣返回一條信息,阿彌陀佛收到是如何地驚喜呀!

13、如何達到生死自在的境界?唯有靠平常多培養"能捨"之心,方達提得起、放得下之境界。

14、發心立願,是製造人生幸福的原動力。

15、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79經

16、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着。《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

17、蓋心雖無法,而法從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離乎惟一真心。

18、所謂同體慈悲,便是如實的了知,一切眾生和己身無二無別。

19、[媽媽們常常擔心寶寶的吃手問題]其實這標誌着寶寶的心理髮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與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經歷口脣期的階段,吃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最佳、最主要途徑,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以致產生暴躁、消沉的負面情緒。

20、曾經有兒童心理學家説過:"寶寶總是有道理。"是的,無論是那些讓你欣喜的成長,還是令人煩惱的搗亂與壞脾氣,孩子永遠有自己的"正當理由"。往往當你找到或者明白這些"理由"的時候,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21、大多數父母以為讓嬰兒長期聽音樂,一方面可以安撫嬰兒,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嬰兒温與的個性。俄羅斯兒童心理學家的一項最新專題研究發現,1~2歲的嬰兒如果每天聽音樂過度,可能會影響正常學習語言的能力,還可能形成沉默、孤僻的個性。

22、你不結婚也沒關係,不要孩子也沒關係,但如果有可能的話,要找一個能夠互相理解的人。一個人掙扎過活,不用説會傷害自己,説不定還會傷害別人。一個人把一切都承擔起來的做法,不是成熟大人的做法。信任他人,依靠他人,同時也得到他人的信任與依靠,才是成熟的表現。

23、離你的.朋友近些,但離你的敵人要更近,這樣你才能更瞭解他。

24、有些是必須幹,你幹就是了,根本不必高談闊論,你也不必想方設法企圖證明哪些事情是有道理的,哪些事情的道理是無法説明的,你幹你的就是了。

25、家庭是每個人一生中的最後堡壘。

26、每個人的命運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要善待自己善待社會。"

27、工科是給自己學的,理科是給國家學的,文科是給黨學的。"

28、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大意,但男人一定要小心。

29、把孩子的生命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

30、本色做人,角色做事。

31、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

32、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

3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並不是為了讓你拿"我沒興趣"來搪塞,並試圖避免做一些我們叫做義務責任的事情。

34、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名為無相行。

35、自初下手至成佛為止,皆是不住於相。

36、清淨本然,了無一物,名曰悟。

37、如風無形,動則即知,心亦無形,緣物即知,攝心無緣,即名為定。

38、觀心得悟,一切俱了。

39、不起罪業,不起福業,不起無動業,是名供養佛。

40、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類別:教育 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41、滿飲這十分的真誠的獻禮,節日快樂。

42、誰跟你説的道理也都是這樣,要聽,也要思考,把這些道理變成你自己的,不迷信盲從。

43、變強的過程中,得到的越多,也有能力付出更多,更好,方式更恰當。

44、樂觀是不是天生的?也許對有的人不是。如果是經過了冷靜的思索,甚至長期的悲觀之後建立起來的,也許更加堅固。

45、不論時間、際遇怎樣變換,一切美好的——人,事,物。永遠,仍然,存在。

46、所以,不能指望着,從別人那裏獲得自己的人生樂趣。

47、我們可以讓孩子,從幼兒園,從小學,就帶他去感覺他的身體,讓孩子在草地上,閉着眼睛打滾,讓他的身體滾過那個草地,用嗅覺、觸覺感覺到草地、泥土、氣味,那個時候身體是比較真實、具體的。我們講了太多屬於道德性,概念性的東西。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做基礎,都會落空。

48、如果一個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麼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沒有辦法對自己温和而又堅持。也就是説當你失敗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麼對待自己的。你會不會對自己非常嚴厲?會不會不能原諒自己?如果是的話,那麼當你成為父母后,你孩子犯錯時你也會這樣對他。

49、我們初學自行車的時候,恨不得使出渾身的勁來握住車把,可還是會摔倒,後來,我們有時還想不握車把試試。會者不難、熟能生巧啊!

50、幸福在哪裏?幸福在家裏。

51、凡是簡單的事,都是騙人的,教育孩子也是一樣,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超常的代價和努力;凡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裏面一定包裹着欺詐!

52、大部分道理我們都知道,可是知道有什麼用?

53、傾聽就是愛,傾聽中有了解,傾聽中有醫治。

54、鼓勵孩子是讓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不是家長驕傲,家長驕傲不重要,孩子驕傲才重要。

55、傾聽孩子要用同理心,什麼是同理心?就是痛苦着孩子的痛苦,快樂着孩子的快樂,感受着孩子的感受。

56、我們中國現在太重視大學的教育而忽略了幼兒教育,豈不知,在中國,幼兒教育才是最應重視的教育,因為中國的家長几乎就不懂教育!

57、清華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出清華西門往前走500米!

58、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誰更好,沒有誰比誰更善良。我們在課堂上一再強調——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59、我已經好幾次申請當中國隊主教練了,人家就是不批,中國隊為什麼不行?不會過人,不會高等數學!——西安交大黃慶懷

60、我願將自己全部的愛獻給孩子們,讓他們在人生起跑線上跑好第一步。我願做鼓盪着愛與温暖的春風,使孩子只需輕輕一躍便騰空而起,在成長的天空裏翅高飛。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

61、當你埋怨學生太笨的時候,你也該自問:什麼叫誨人不倦。教師施愛宜在嚴愛與寬愛之間。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吐豔離不開園丁愛的奉獻;在金秋的碩果園裏,碩果累累 離不開耕耘者心的澆灌。

62、蓮弟喜歡幹甚麼,我便得給他辦到。當世就只他一人真正待我好,我也只待他一個好。童大哥,咱們一向是過命的交情,不過你不應該得罪我的蓮弟埃。

63、在沒有陽光的黑暗中,一直想用這雙眼再次確認一次,那份生命的光芒……

64、家庭關係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愛德華

65、你的所愛同時也是你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