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2021年家庭教育的語錄集合86句

欄目: 家庭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3.28W

智慧與教育之間的區別是,智慧會讓你過上舒適的生活。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家庭教育的語錄86句,歡迎參考。

2021年家庭教育的語錄集合86句

1、色是無常,因滅是色,獲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識亦是無常,因滅是識,獲得解脱常住之識。云何菩薩觀諦善巧?謂此五藴是苦,若如實通達苦相性空,即名苦聖諦。五藴為愛因及見因者,名集,若不執取彼等愛因及見因,而不虛構增益者,彼名集聖諦。若了知五藴前際不來,後際不去,現在不住者,名為滅聖諦。若以無二聖智根本定知四諦悉皆空性,即名道聖諦。《聖無盡慧經》

2、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慧,有勤智比丘,彼當解此結。《雜阿含經》卷二十二,第599經

3、世間雜五色,彼非為愛慾,貪慾覺想者,是則士夫欲。眾色常住世,行者斷心欲。《雜阿含經》卷二十八,第752經

4、耳目不防護,貪慾從是生,是名為苦種,生臭汁潛流,諸覺觀氣味,依於惡貪嗜。聚落及空處,若於晝若夜,遠離修梵行,究竟於苦邊。《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81經

5、芭蕉生實死,蘆竹葦亦然。貪利者如是,必能自損傷。《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6、生活中當被別人罵時,大多數人首先會怒火中燒,先是當場"回罵", 繼而"升格",甚至大打出手。常常有人還會聽到"好心人"傳來的"非 議"甚至"惡罵",儘管不是親耳聽見,卻比當面聽見還要氣憤,恨不得 衝到當事人面前問個究竟或也反罵他一回,最好讓他立刻閉嘴。人的本性 決定我們飢餓時想搶劫,憤怒時想殺人,但是又因為人大都是有理性的, 極端的行為很少人會幹,唯其這樣痛苦反而更多。

7、我們今天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出現地震、泥石流、洪澇災害,它們都是地球的表情,它在震怒時也會像人一樣戰慄、哭泣、流淚,內心也會千瘡百孔。當我們的河流阻斷,湖泊乾涸時,也正是地球的血脈遭受嚴重破壞之時。

8、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凡心齋坊,聽了一堂了凡先生關於"生命重建"的課程,聽完後便有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這是一種全新生命的體驗,也是了凡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習,對生命與自然的特別解讀。而最近,我也一直在研究關於生命本真的課題,於是就有了與了凡先生合作此書的想法。

9、要成為讓別人欣賞的風景,你就必須走在別人的前頭。

10、[禪語悟道].出有所求,求不得,苦不堪言;若求得,歡喜也短暫。

11、修忍辱行就是種相好,因為能忍辱,所以他的村1貌就莊嚴;如果一個人脾氣大,相貌就醜陋。——宣化上人

12、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唐)大珠慧海禪師《頓悟入道要門論》

13、如何才能過好每一天的生活呢?每日説好話,每日行善事,每日常反省,每日多歡喜,只有在今天時把今天過好,在明天時把明天過好,才能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過好,才會一生過好。

14、舌存見齒落,剛強不勝柔。户朽樞不蠹,偏執豈圓融。

15、透過煩惱轉成智慧,這個煩惱才有意義。

16、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禪也。(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一

17、清貧不是捨不得,不是受貪念所困的慳吝,而是一種自主的選擇。選擇清貧是為了消減慾望,是為了在不斷的付出中收穫心靈的富足。與其在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迷失自我,不如做個清淡、簡樸的清貧者,過簡單的生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18、對他人友愛,才能收穫愛。

19、生命的精彩不在於如何度過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應對艱難的時光。——藏學法師

20、生活中常有這種現象:當我們一心想得到什麼的'時候,苦苦追求反而適得其反。當我們不再執著於一念時,就會從內心的糾纏中解脱。重要的是應該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自然能水到渠成。

21、為除三毒刺,專求智慧犁。《華嚴經》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22、嘗觀世之百工技藝之精,而造乎妙者,不可以言傳。效之者,亦不可以言得。況大道之妙,可以口耳授受,語言文字而致哉?蓋在心悟之妙耳。——《憨山老人夢遊全集》

23、謹守自己的本分,認真活在當下。

24、淨土因緣有三事:一菩薩功德;二眾生;三眾生功德。三因既淨,則得淨土。(東晉)鳩摩羅什《注維摩經》卷一

25、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經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證嚴法師

26、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27、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法界一相,無所不遍。《曼殊師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八

28、粗言利刀劍,貪慾磣毒藥,瞋恚熾盛火,無明極重暗。《天請問經》早安!

29、世間有情,一結斷時,餘一切結皆亦隨斷,云何一結?是謂我慢。所以者何?諸所有結,細中粗品,一切皆以我慢為根,從我慢生,我慢所長。如樓觀中心,眾分所依止,中心若墜毀,餘分皆墜落。如是我慢結,眾結之所依,我慢結斷時,諸結皆隨滅。《本事經》卷一

30、諸天大系縛,無過於女色,女人縛諸天,將至三惡道。《大薩遮尼乾子經》

31、美國心理學家、家庭問題專家羅斯蒙德曾談到,現代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精力與金錢比過去多,也更講民主,但總體而言,孩子卻比過去驕縱。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家長在教育問題上存在似是而非的觀念。其實,如果父母能捕捉教育的最佳時機,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依戀行為同睡覺吃飯一樣,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要。寶寶不願獨自玩耍、喜歡黏着大人,這些都是對熟悉的親人逐漸產生依戀情緒的表現,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寶寶在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黏人行為需要家長以不同方式來關注與應對。

33、好反抗、不聽話的小孩,往往意志堅強、更有堅定的立場、能以自己的判斷決定事情。德國心理學海瑟曾追蹤調查100名兒童,他們到青年期後,兒時反抗力強的孩子超過80%成為意志堅強、更有決斷力的年輕人;兒時聽話被動的孩子大多成為無判斷力而依賴他人生存的青年。

34、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35、不要把私人的感情帶到商界,這不利於發展,即使有解決不了的,靠你的能力,你的智慧來解決。

36、我準備向他提出一個他不可能拒絕的條件。

37、信息不對稱導致道德風險,道德風險導致逆向選擇。"

38、每個人都是我們生活時代的扮演着。"

39、任何事情沒有真正的對和錯,只是所站的角度,所處的環境,所在的人生階段,代表的階級,利益集團不同而已。"

40、外語考試在當今中國,是用智力抗拒金錢與權力的最後力量。"

41、跳出學校看學校,跳出教育看教育。

42、努力讓自己做一個精神上氣象萬千的教師

43、坎坎坷坷的道路上,有您就有光亮;跌跌撞撞的前行中,有您就有方向。

44、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平時不聞不問,考差了大發雷霆,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45、其實熱愛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資質平庸的凡夫俗子。

46、雖即心即佛,唯證者方知。然有證有知,則慧日沉沒於有地;若無照無悟,則昏雲掩蔽於空門。

47、自初下手至成佛為止,皆是不住於相。

48、是非生滅,一由自心,若能無心,於法即無礙、無縛、無解,自體無縛名為解脱。

49、事理即融,斷滅亦空,佛自現前,如日之中。

50、內視不己見,返聽不我聞,乃知一切諸法滅,非智緣滅。

51、悟寂無寂,真知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無住無着,莫攝莫收,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絕,般若現前。

52、佛説能觀無念者,即為向佛性。

53、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萬緣放下。

54、以不着相故,雖事來即應,而天君泰然不為所動;以相非斷滅故,雖心不着相,而條理秩然毫無廢事。

55、我見不除,便生分別心,而起念即着相矣。

56、迷則人隨於法,法法萬差,而人不同;悟則法隨於人,人人一致,而融萬境。

57、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縱有能人,不歷執事,何以陶錬德器,博綜智能。

58、知謹言慎行,便不錯因果而無掛礙。

59、不起罪業,不起福業,不起無動業,是名供養佛。

60、1歲半以前,視覺佔主要地位。2、3歲時已能識別物體的大小、距離、方向和位置,在户外散步時也能認識回家的道路,能觀察畫中的人物,周圍出現的不同事物能引起幼兒的注意,並且開始注意成人的語言。

61、在概括形成發展的同時,判斷能力也隨着發展起來,例如當他看到爸爸的鞋時,就會指着鞋説:"這是爸爸的"。漸漸地能判斷數量、類屬,並會找出物體相同的和不同的特徵。

62、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桃李滿天下,聲明傳四方!

63、快樂像同學校友越來越多,煩惱像學校福利越來越少,友誼像領導講話越來越長,祝福像突擊檢查説到就到!

64、向來覺得,如果真誠的感情遭到冷漠的拒絕,那麼感性和理性的那一方都是值得尊重的,該譴責的是不懂得尊重高尚的情感和以傷害他人為豪的那個,那樣的話,失去也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了。

65、樂觀是不是天生的?也許對有的人不是。如果是經過了冷靜的思索,甚至長期的悲觀之後建立起來的,也許更加堅固。

66、"不得不做就能做好"——如果是真的不得不做,而不是有人強迫你"必須做"。

67、為自己負責;為自己存在;在一切不可掌控的世界裏,起碼盡力掌控自己——不依賴別人。

68、所以會有人陪伴,應當感激;也有人離開,可以理解;更多的,有人也許僅僅是,不在那裏——非主觀因素。

69、一個消失,會有新的出現,所以,就永恆了。

70、要學會找同類找同伴,更要學會獨處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和意義。

71、真正讓孩子走向獨立,執著於自己夢想的,不是父母以"爸媽沒本事,咱家全靠你了"或"你只有好好學習出人頭地,才對得起爸媽對你的付出"的所謂"激勵"來綁架孩子,而是父母力求做最好的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同時讓孩子確信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與成功與否無關,孩子反而更會義無反顧地去爭取成功。

72、好奇心、興趣、創造性等都不是培養出來的,是人的自然屬性。父母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喚醒和保護,而不是總想着如何去塑造。盲目地去教導和干涉,反而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和自覺。我們需要的是少點自以為是,多點自省自律。為一個錯誤的問題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是徒勞無益的。自己先做對了,孩子往往就做對了。

73、我們初學自行車的時候,恨不得使出渾身的勁來握住車把,可還是會摔倒,後來,我們有時還想不握車把試試。會者不難、熟能生巧啊!

74、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75、孩子們被送進了學校,至少在當時,那總算是一個學校吧。柔弱的幼年一代每天在這裏專心致志地苦幹上十個鐘頭,從書本里學些他們所不懂的毫無用處的東西,依靠死記硬背,像鸚鵡學舌似的;因此受完了教育的成績只有兩點,一是永遠的頭疼,二是念書的本領——念起來流利得很,既不要停下來拼字,也不要換氣。

76、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誰更好,沒有誰比誰更善良。我們在課堂上一再強調——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77、"梁啟超經常邊搓麻將,邊口授文章。第二天文章登出來,人們説,‘樑公的文章,筆端常帶感情’。"——華東政法大學何益忠

78、將快樂傳遞給每一個孩子,讓孩子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精彩。教育的過程有艱辛,也有快樂,我卻樂得其所。在過多地要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儘可能地尊重他們。母愛的偉大之處在於可以容納孩子最可譴責的行為。

79、和藹可親的態度,永遠是教師良好教態的註腳。語言作為工作對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於騎士的重要;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在於作為騎士的教師駕馭駿馬的能力高低。穀穗越飽滿就越低垂,學識越淵博就越謙遜。

80、誠摯的心靈,是孩子情感的鑰匙,高尚的師德,是孩子心靈的明鏡。想教孩子如何正派為人,教師應先從自己正派為人做起。教師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她)永遠消耗自己,照亮別人。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

81、沒有愛的教學,宛如無水池塘,終將羣鮮枯竭。愛就是教育,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是寬容而不是縱容,是誘導而不是命令。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孩子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82、任教主,終於是你勝了,是我敗了。

83、令狐沖,你劍法極高,但若單打獨鬥,也打不過我。

84、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權利,就得令行禁止。

85、你在我面前消失的話,我可能又會再無休止的輪迴啊……

86、幻覺,有幻覺。隱藏在幻覺中的有幻覺,從有幻覺孕育而生的幻覺,隱藏在真實中的謊言,隱藏在謊言中的真實……這就是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