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孔乙己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9.14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學設計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方法的指導。

2.思維能力的訓練。

教學內容:

1.掌握一種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3.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訓練。

課時安排:

課時:一課時;課型:導讀課。

預習要求:

1.疏通文字,熟悉課文

2.瞭解科舉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課前印發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凡讀過魯迅小説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説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説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麼最喜歡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兒用矛盾分析法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

1.默讀全文,完成下列句子,瞭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現。

孔乙己是一個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的人。

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讀書為傲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熱心教小夥計茴字寫法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長衫的人。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偶爾偷竊的人。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好喝懶做的人。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從不拖欠酒帳的人。孔乙己是以讀書為傲但又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的人。孔乙己是個熱心教小夥計茴字寫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孔乙己是個使人快活但又無人關心的人。

三、深入探因。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會地位。歸納出如下答案: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為他經濟拮据,買不起酒菜,進不了櫃枱內坐着喝。

孔乙己穿長衫是因為他追求功名,不願與短衣幫為伍。

孔乙己竭力爭辯維護清白是因為他死愛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竊是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會營生又好逸惡勞,貧困無法自存不得以而為之。

孔乙己窮得將要討飯是因為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認為萬般皆下品,不願勞動。

孔乙己好喝懶做是因為他受封建教育薰陶,好逸惡勞。

孔乙己從不拖欠酒帳説明他質樸、忠厚。

孔乙己以讀書為傲説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表明他中封建科舉的毒甚深。

孔乙己熱心教夥計茴字寫法表明他的空虛、無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連小孩都不願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淪為笑料。

孔乙己無人關心表明他結局可悲。

2.綜合矛盾,統一矛盾,全面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3.任選題目説話。

①孔乙己是個可笑而又可悲的人。

②孔乙己是個可憐而又可憎的人。

四、聯想擴思。

1.在學習過的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也像孔乙己一樣體現着自身性格的矛盾?

《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身為執法者但徇情枉法。

《七根火柴》中無名戰士飢寒交迫急需火柴但一根也不肯動用。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明知天熱感到膽怯但仍堅持出車。

《楊修之死》中曹操口頭稱讚楊修但最終殺害楊修。

《小橘燈》中小姑娘小小年紀遭遇不幸但成熟機警。

2.小結:辨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矛盾的統一體,人亦然。抓住矛盾進行分析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學們學會用這種方法去認識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個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膚淺的人。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2

教案背景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設計,應該是有彈性的,留有“空白”的。語文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矛盾的統一體。中國畫的“留白”和書法的“飛白”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具有了獨特的寫意的美。這是西洋畫所無法比擬的。這正如一篇好的文章可以有實寫,也應有虛寫,有實筆也應有虛筆一樣。實與虛的互補,映照才是完美的境地。語文課又何嘗不應該是這樣呢?語文學科的確定性的一面我們應該重視,但是她的不確定的一面更不容“忽悠”。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的學習過程應該是:有多元的結論,有開放性的過程和多向性的思維。

教學分析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説,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殘害的讀書人的痛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鬥檄文。小説充分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教這一課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説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怎樣欣賞小説。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進一步瞭解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及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標:從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角度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説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感覺作者對封建文化教育的憂憤之情。瞭解作者對腐朽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和病態冷酷的社會的揭露和批判。

教學重點

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説多角度鮮明、生動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深層領會小説的思想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仔細揣摩魯迅小説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進而整體把握內容。

2.質疑探究法:小説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説人物的性格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師:大凡讀過魯迅小説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説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説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麼對《孔乙己》如此鍾愛,而孔乙己又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説——《孔乙己》,去體味它複雜的情感內藴。

二、背景資料

1、作者簡介:指名一學生回答,或通過多媒體展示。

2、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18年,當時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文言、白話的論爭仍然激烈地進行着。1916年初,北洋政府的一些規定,是封建復古主義的再現,魯迅很氣憤。孔乙己那樣的生活,人們已忘記但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仍在,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為拯救青年一代,避免其重蹈覆轍,魯迅先生選擇社會一角——咸亨酒店,藝術地再現生活,通過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啟發讀者思考當時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從而達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

三、自主學習,互動探究

1、學生默讀文本,初步感知文章,理解字詞

①讀準字音:闊綽(chuò)羼(chàn) 拭(shì) 綻(zhàn)出

②理解詞語

舀 蘸 葷菜 闊綽 筆硯 頹唐 附和 惋惜 間或 綻出 營生 不屑置辯 污人清白

2、自由誦讀,找出反映下列內容的語句並揣摩其豐富含意。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明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窮,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願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臭架子;“唯一”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表明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孔乙己的地位

明確:“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是個可有可無的多餘人。説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淒涼。

(3)孔乙己的結局

明確:“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大約”表示“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裏,孔乙己肯定無法生存下去,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3、快速瀏覽文本,理清小説的情節結構,並概括孔乙己的六個生活片斷。

(1)學生閲讀文本,首先自己概括,再交流討論

(2)指名回答,然後教師作出歸納。

明確:(1)酒客取笑孔乙己偷東西。(2)酒客們奚落孔乙己沒有進學。(3)孔乙己教小夥計識“茴”字。(4)孔乙己為偷書作辯解(5)孔乙己給孩子們茴香豆吃。(6)孔乙己被打折腿。

(3)按着小説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指名理清本小説情節結構。

四、合作探究

(1)分析孔乙己的形象。(這一環節應讓學生多花點時間討論)

1、填寫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現。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長衫的人。

孔乙己是以讀書人自居但又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做靈魂傷疤的人。

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好喝懶做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自己清白但又偶爾偷竊的人。

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從不拖欠酒錢的人。

孔乙己是熱心教小夥計識字,給孩子們分茴香豆但又屢遭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個屢被譏笑但又想和人交流的人。

孔乙己是個使人快活但又無人關心,可有可無的人。

2、師生共同歸納孔乙己的形象。

明確: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又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欺欺人;遭人嘲諷但又自命清高,孤芳自賞;命運悽苦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當然,他也有善良、質樸的一面。

(2)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這一環節應讓學生多花點時間討論)

1、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當引導,要求學生探討時要緊扣文本中的重點詞句並做到有理有據。

2、教師歸納明確:

(1)以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橫行霸道,極端殘忍地摧殘孔乙己,最後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2)封建科舉制度誘使讀書人追求功名利祿,死讀經書,致使孔乙己成了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的犧牲品,成了任人取笑踐踏的對象。

(3)封建文化的毒害,使孔乙己不僅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會營生的可憐蟲。

(4)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蝕,使民眾麻木不仁,分不清壓迫者和被壓迫者,意識不到自己的奴隸地位,反而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

五、課堂小結

師:本文塑造了孔乙己這個被殘酷地拋棄於社會底層,生活窮困潦倒,最終被強大的黑暗勢力所吞沒的讀書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憐又可笑的個性特徵及悲慘結局,既是舊中國廣大下層知識分子不幸命運的生活寫照,又是中國封建傳統文化“吃人”本質的具體體現。

第二課時

一、揣摩關鍵語句,理解小説刻畫人物的藝術方法

學生通讀全文,思考:小説是從哪些方面對孔乙己進行個性刻畫的?

討論後明確:

1、概括介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説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徵)

2、肖像描寫:

(1)孔乙己第一次出場(要求學生朗讀並簡要分析)

(2)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要求學生朗讀並簡析)

(3)斷腿前後兩次肖像的對照,更加顯出他的遭遇之悲慘。

3、語言描寫:

如: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

孔乙己睜大眼睛説:“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深受科舉制度毒害)

4、神態描寫:

睜大眼睛(極力想為自己爭辯,維護做人的尊嚴)

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酒客的譏笑戳痛他內心的傷疤)

5、動作描寫:

如:“便排出九文大錢”的“排”,表現出孔乙己拮据而窮酸的本相,向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規矩人,並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他掩飾自己虛榮的心理。

“摸出四文大錢”的“摸”,表明孔乙己窮酸潦倒到了極點,他的境地非常悲慘。從“排”到“摸”的動作變化,説明孔乙己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窮酸潦倒至極。

“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的“走”,“走”字十分貼切,“走”本來只適用於腳,而孔乙己卻用“手”來“走”,説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撐身體的全部,腿已經完全被打斷,受傷慘重,突出了丁舉人的殘忍霸道,此時的孔乙己已全無人的尊嚴,更突出了孔乙己命運的悲慘。

二、研讀探討

1、學生閲讀課文前三段,並思考:小説一開始沒有直接寫孔乙己,而是介紹咸亨酒店的科舉和顧客的情況,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學生交流討論

教師指名回答,然後明確:

小説開頭對咸亨酒店的介紹,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渲染“短衣幫”和“長衫主顧”兩大不同的社會羣體,表現了當時社會嚴重的階級對立,人與人之間冷酷的關係,這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偽的社會環境,為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悲涼的社會氣氛,為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預示着人物悲劇的必然性。咸亨酒店也可以説是當時中國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縮影。

2、學生通讀4—12段,討論:文中幾處寫到眾人的鬨笑?他們為什麼笑?作者用笑聲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麼用意?

討論後明確:

文中四處寫眾人的鬨笑,這鬨笑主要來自於“短衣幫”,他們也是受苦人,與孔乙己同處於社會底層,他們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對孔乙己不但沒有同情和幫助,相反只知鬨笑取樂,在勞累和苦悶的生涯中尋求片刻的快樂。

用眾人的鬨笑貫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説的悲劇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色彩,小説以“樂境”寫哀,更見其哀。也表明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更加深刻。

3、小説沒有采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而是以“小夥計”的口吻來敍述,這樣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麼?

討論後明確:

小説以“小夥計”的口吻來敍述,給讀者以真實感,“我”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孔乙己悲劇命運的見證者,小説以一個純真的少年的視角來寫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映照出社會的冷漠,更富有感染力。

三、合攏課本,歸納小説的主題思想

這篇小説,通過對孔乙己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片斷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形象,控訴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惡,揭示了民眾的思想麻木、愚鈍的精神狀態。

四、拓展思維

假如孔乙己終於“進學”而後中舉,他的生活狀況會如何?

五、課堂小結

師: 同學們,愛穿長衫的孔乙己確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悲劇也值得我們深思,面對變革的時代,作為當代中學生,你是否有勇氣脱下那一身“長衫”呢?為師者願孔乙己的悲劇不要在我們身上重演。

板書設計:

孔乙己 偷竊捱打 好喝懶做

封建社會制度(悲劇的製造者)

民 眾 麻木不仁 自私冷漠

《孔乙己》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教學目標,內容,思路,教法,學法等的設計上,自認為從學生角度的思考還是比較多的:

首先,我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考慮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三:“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此教學設計以填寫履歷表的形式展開,切入到文章的核心,由此再向四面輻射,抓住了教學的興奮點,學生學得很積極,教師教得也輕鬆,是一個能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教學設計。

其次,在教學的內容上,我依託學生原有的語文基礎和知識積累,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學經驗等諸因素,並儘量依照《課標》規定的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來制定的。我把這節課定位為:力爭有開放性,拓展性的特點。我想以多樣性豐富行為為前提的教學過程,為教學目標的實現可以提供極大的可能性,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設空間,搭建平台。從整體上説,我這節課問題的設置一環連一環,層次感較強,有一定的深度,條理清晰。

再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我這節課定位為:不一味追求“熱鬧”,我不借用多媒體技術。教法上: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點撥法”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沉入文本”“讀”懂文本,讓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特別是討論孔乙己悲劇原因的時候,我設計成辯論的方式,讓死亡的孔乙己和丁舉人、短衣幫對峙,幾方共同爭論誰才是殺害孔乙己的元兇,學生的興趣非常高,分別從直接原因、間接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分析辯駁,從而實現了對小説主人公及文章主題的較全面的認識和鑑賞。

還有在學法上:課堂上着力引導學生學會鑑賞人物的方法:圈劃、朗讀、比較、分析、聯想、表達,使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方法深化並會運用。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欣賞作品精巧的佈局。

2、剖析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

3、品析作品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

4、討論作品深刻的主題。

教學重點:

細節欣賞

教學難點 :

人物與主題的把握

教學方法:

研讀與精讀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預讀

1、激趣談話 魯迅先生曾這樣答覆一位朋友,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説裏,他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是《孔乙己》。(板書:課題、作者、體裁)作者在這篇小説中為我們描繪的這個孔乙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為我們講述哪些有關孔乙己的故事呢?請看課文。

2、預讀積累

⑴注音:

頹唐 附和 分辯 不屑 咸亨 硯 葷菜 羼水 拭 蘸

惋惜 闊綽 舀水 漲紅 綻出 鬨笑 間或 着了慌 打折 門檻

⑵解釋:不屑置辯認為不值得辯論或申辯。屑,值得。

頹唐精神委靡不振,情緒低落。

附和(言語、行動)追隨別人。

二、情節討論

話題1:小説直接寫孔乙己的情節有哪些?

酒店裏的人取笑孔乙己偷東西。(第4段)

酒店裏的人取笑孔乙己未進學。(第6段)

孔乙己教小夥計寫字。(第7段)

孔乙己給孩子們吃茴香豆。(第8段)

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10段)

話題2:這篇小説的情節與小説的一般情節結構是否一致?

不同。若干片段,相互獨立,不能構成因果相關的情節鏈。

話題3:五個不相干的情節怎樣連成一個整體?

安排一個線索人物我作為見證人,用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把五個片段連成一個嚴密的整體。

話題4:側面寫孔乙己又寫了哪些內容?

插敍讀過書的經歷(第5段),筆觸由現實伸向歷史;

間接寫被丁舉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筆觸由酒店伸向店外。

話題5:文章開頭為什麼要交代酒店情況?為什麼要把故事放在酒店之中?

為下文作鋪墊。將整個社會濃縮到一個小酒店,在酒店的環境中描寫人物;又通過酒店去透視社會,通過典型人物去表現主題,使整個故事更凝聚集中。

第二課時

三、細節賞讀

話題6:我品析的細節是,表現了。

話題7:我不理解的一個細節是。

以上內容必須涉及:①關於人物的各種描寫,②鬨笑所揭示的社會環境,

③精妙傳神的動詞。

四、形象分析

話題8:我孔乙己,我覺得他是的一個人。

抱殘守缺,死要面子,自命清高,迂腐不堪。品行好,質樸、善良。

話題9:小説中還寫到一些人物,你怎麼看他們?

丁舉人:同樣是讀書人,讀的聖賢書,卻倚權仗勢,殘忍無道。

掌櫃:自私冷酷,毫無同情心。

酒客: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第三課時

五、主題歸納

話題10:在下列幾種對本文主題的看法中,你贊同哪一種?還有新的看法嗎?

①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反映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

②批判冷漠麻木的國民性(表現了孔乙己這一人物的思想的保守僵化、毫無覺悟和圍觀民眾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以及社會對不幸者的冷酷)。

③社會變革中小人物的無奈(在社會變革中,他們遵從固有心態、習性,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最終只能被毀滅。

六、擴展討論

話題11:你能為孔乙己指一條生路嗎?(孔乙己究竟死了沒有?)

話題12:你認為今天的社會中還有孔乙己一類的人嗎?

有。保守的,僵化的,自命清高的,迂腐的,窮困潦倒的

七、精段閲讀

(第4段) 從下列方面品析:

①層次 ②描寫方法 ③標點 ④詞義 ⑤句義 ⑥照應 ⑦學生自命一題

八、全文小結

小説主要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外形、服飾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生活習性;肖像描寫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性格;動作、神態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一、理解社會環境描寫與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瞭解全文精巧的佈局。

三、從認識孔乙己的性格特徵上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坑害讀書人的社會醜惡的現象。

教學設想

一、邊點評邊研討,從小説的三要素上組織安排教學全過程。

二、重點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和典型環境之間的關係。

三、準備《孔乙己》錄音磁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介紹時代背景,瞭解故事情節,理解環境描寫。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複習第三冊教材附錄中《談談小説》,掌握小説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

二、板書課題,介紹時代背景。

19世紀末期,清朝政府腐 敗,民不聊生,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仍在盛行。少數讀書人爬上統治地位,但大多數下層知識分子窮困潦倒。小説《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這樣一個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稱帝,復辟勢力猖獗,革命成果被竊奪。五四運動前後,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處昏沉、麻木狀態。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中國革命的知識分子李大釗等領導和策動了新文化運動,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猛烈抨擊。為了憤怒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為了“描繪社會上的或一種生活,請讀者看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後,於1918年冬創作了小説《孔乙己》。

三、聽《孔乙己》全文錄音。(無條件者可由教師、學生共同帶表情朗讀)

四、學生略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

1.自查字典,正音正字。

亨(hēng)筍(sǔn)薦(jiàn)綻(zhàn)

屑(xiè)漲(zhàng)紅哄(hōng)笑

間(jiàn)或附和(hè)門檻(kǎn)

2.分析、討論故事情節(結合板書)。

五、學生精讀課文第一部分,研討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交待了幾個內容?

2.這一部分對全篇有什麼作用?

討論歸納結合板書進行

這一部分主要是社會環境描寫。通過描寫,表現了當時社會嚴重的階級對立,人和人之間冷酷的關係。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不但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依據,為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預示了情節發展的結局、人物的悲劇命運。

六、小結:

小説這種文學體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中心思想。《孔乙己》這篇小説選取了5個生活片斷,展示了生活在畸形社會中的孔乙己的畸形性格,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會及其科舉制度。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説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説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本節課學習重點是分析主人公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及刻畫人物的手段。

研討作者為什麼給主人公取名為“孔乙己”並以此為題?

討論後小結:“孔乙己”是從“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來的。這六個字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縮寫,“已”改作“己”,因此成了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話”。用“孔乙己”作為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號,並作為小説的題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對培養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視和諷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説批判的對象。因此,這個題目既表現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二、分析塑造孔乙己形象採用的手段及人物性格特徵。

1.閲讀《談談小説》中“塑造人物手段”的部分。

2.精讀課文,在文中點批。

3.展開研討。

師生共同概括出特徵

三、討論本文精巧的藝術構思。以課後練習線索,學生結合課文思考後回答。

明確:

1.這篇小説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角度,用第一人稱“我”——12歲的小夥計的口吻來寫,使全文顯得真實可信,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量。“童言無忌”,一個12歲的小夥計的眼光來看待一切人和事,沒有偏見,沒有顧忌,因而行文比較自由,便於表達作者冷峻而熱烈的思想感情。

2.“當時”——1918年,封建科舉制度已經廢除,孔乙己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不復存在,人物,以及表現人物的故事情節就無法展開。寫20年前的故事能更好地表現主題,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3.開頭兩段,描寫了人物活動的環境——咸亨酒店,然後讓主人公孔乙己出場,這樣安排的好處是:

(1)使人物在一個特定的環境裏活動,故事情節在一個特定的環境裏展開。這樣,全文結構嚴密,情節集中。

(2)這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偽的社會環境,為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的社會氣氛,預示着人物悲劇的必然性。

這樣一種階級對立十分嚴重的社會環境,為既穿“長衫”又“站着”喝酒這一特殊身分的孔乙己的出場作了有力的鋪墊。

4.這裏寫的是無數次喝酒的情形。作者是取生活中幾件典型事例來寫,既節省筆墨,又能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5.要是再用一段文字,側面描寫孔乙己的死,就會顯得太平白、太直露,沒有給讀者回味、思考的餘地,那麼,表現主題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小結:

作者的精巧構思、作品的佈局安排,都為文章的主題思想服務。

四、引導答疑。

1.孔乙己是“大約”還是“的確死了”?作者這樣結尾,用意何在?

2.《孔乙己》是一幕悲劇,然而全文沒有一個“悲”字出現,貫穿全文的一個字是什麼?作者這樣安排線索用意何在?

3.如何理解各種人對孔乙己的取笑?

4.文中幾處交待了孔乙己的地位?

五、討論本文的中心思想。

討論後歸納:這篇小説,通過對孔乙己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片斷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國民當時的昏沉、麻木狀態。

六、完成課文後“理解·分析”一、三和“揣摩·運用”五。

Tags:教學 孔乙己
熱門搜索
文明——只差一步小學生五年級作文 網絡是把雙刃劍作文 我也是一束陽光的小學生作文 競聘市信息辦正科級祕書崗位演講稿 遊狼巷迷谷初一作文1000字 西安遊之餃子宴500字作文 大學生實習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生四年級日記400字 角色依舊作文 崗位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心得體會 後勤廚師個人工作總結 執着你的手一路走過 奶奶作文700字初中初一作文 監理工程師辭職報告 津津樂道成語的造句 你真讓我難忘小學作文 金堂縣教育局10月份常規工作檢查簡報 寫曇花盛開的作文400字 客户服務管理求職簡歷表格 美麗的恩格貝作文 登快 女性缺什麼會容易導致疲勞 抵擋不住 我真了不起小學作文450字 描寫墳墓的句子 樂於助人的百變恐龍的童話作文 取乎其上 未來的我的説明文 昨夜星辰散文詩歌 這也是一種愛五年級作文 新老師工作報告 元旦祝福語43條 公司年新春茶話會講話稿 我的兒子皮卡之仰望天空的優秀讀後感 正整數 道德論作文1000字 繪本蚯蚓的日記讀後感 狗先生和貓小弟三年級作文 《請你記得歌唱》的閲讀答案 新部編二年級語文教學總結 感恩節的QQ祝福語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讀後感400字 二十年後的家鄉作文600字 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作文 初中學生畢業典禮致辭 廚房交響曲五年級作文 南川金佛山導遊詞 學英語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