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孔乙己教案範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2W

教學建議

孔乙己教案範文

一、思想主題

小説通過對孔乙己悲慘一生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下層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有力地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另一方面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一般羣眾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使讀者從一個側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與黑暗。

二、孔乙己名稱的寓意

孔乙己,是這篇小説的主要人物的綽號。魯迅為什麼要用綽號作人句呢?用這個叫人“半懂不懂”的綽號作為“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對這個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同時也是對孔家店的蔑視和諷刺。魯迅用這個人物的綽號作為小説的題目,給作品定下了諷刺性的基調,具有鮮明的反孔色彩。

三、孔乙己出場時的肖像描寫

魯迅最擅長於肖像描寫,他能準確地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徵,做到“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孔乙己出場時對他的肖像作了這樣的描寫:“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這一段肖像描寫,傳神地表現了孔乙己的內心世界和生活遭遇。“他身材很高大”,表明他的體質好,有力氣,可是他又是“青白臉色”,這説明他營養不良和不肯勞動的結果。他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因為他窮困而偶然偷點東西,結果被打傷,這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誌。他那“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既表明他已是50開外的年齡,又表明他精神萎頓頹唐。他那件長衫“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破”了而不肯補,“髒”了而不肯洗,都説明他窮酸潦倒、好吃懶做的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徵。本來這件長衫可以脱下來換一換,洗一洗,可是他不願意;這從他幾乎成為口頭語的“之乎者也”這類話可以作為補充説明。雖然已是鬍子花白的人了,科舉的途程對他已是毫無希望的了,但他仍然畫餅充飢,聊以自我安慰,這説明在科舉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狀態已經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

孔乙己的長衫描寫,作為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點睛之筆,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確實,如果魯迅先生只寫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寫其穿着長衫,就很難簡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識和其所處的經濟地位之間的矛盾,奇峯般地凸現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這長衫是人物靈魂的標籤,是主人公悲劇命運的廣告

四、動作神態描寫的目的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自己最喜歡的一篇短篇小説,也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名篇。小説以不足3000字的篇幅,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修世態的涼薄,反映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戕害。孔乙己的藝術形象極其生動、鮮明,令人憂憤,使人難以忘懷。同時,小説塑造人物的方法,歷來也是人們稱道的。

有人認為作品“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展示了孔乙己善良的心地。”而依據是:“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表現了他善良的心地。”

我認為,這是以偏概全。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確實能看出孔乙己的善良,這與他所信奉的“君子固窮”是一致的。但是,小説中對孔乙己的動作、神態描寫,並不侷限於此兩處,還有許多。每一處都很細緻地表現了孔乙己不同的心理活動和複雜的思想感情,這以我們全面正確地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點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先看小説對孔乙己的動作描寫。“站着喝酒”這一動作,深刻地提示了孔乙己經濟拮据、窮困潦倒的窘迫。這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鮮明的特徵。“排出九文大錢”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孔乙己窮酸而想炫耀的自賞自傲心理。“將兩個長指甲敲着櫃枱”活畫出孔乙己的迂腐不堪、賣弄“學問”的得意。“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更是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孔乙己雖善良,卻又經濟拮据而窘迫的恐慌無奈心情。“摸出四文大錢”和“坐着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此時的孔乙己已經是窮途末路,淒涼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我們再來看小説對孔乙己的神態描寫。短衣幫嘲笑孔乙己的臉上又添新傷疤了,“他不回答”。這一句雖沒有直接對孔乙己的神態進行描寫,但孔乙己那難言的痛苦,在他的神態中一定有所表現。當短衣幫説“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並舉出親眼目睹的事實。這時的孔乙己,在眾人面前,好像被剝光了衣服,完全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睜大眼睛”、“漲紅了臉”地辯解,那種恐慌、羞惱、死愛面子、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性格,維妙維肖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當無聊麻木的短衣幫再一次故意嘲弄他:“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他“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那種讀書人自命清高的性格,躍然紙上。而當短衣幫詰問“孔乙己,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時,孔乙己難以掩飾痛苦、沮喪、無可奈何的心情,“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這是他追求功名沒有結果的必然反映,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孔乙己教小夥計識字,把毫無用處的“茴”字的'四種寫法當作學問來炫耀,小夥計卻毫不熱心,於是他“便又歎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由此可見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害之深。孔乙己最後一次到鹹享酒店喝酒,又遭到掌櫃索要“十九個錢”,孔乙己“很頹唐”。當掌櫃的笑他又偷了人家的東西時,“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此時的孔乙己,已經身殘氣微,不復聊生,卻依然麻木不仁,令人不忍卒讀。

總之,從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小説中對孔乙己的動作、神態描寫很多,而大多數的描寫,都是着重表現孔乙己自命清高、死愛面子、迂腐不堪、自欺欺人而又無可奈何的心理和性格。所以説,《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歸納是值得商榷的。

五、小説閲讀教學方法建議

小説的意味,作者的意圖,往往是含而不露的。閲讀小説,就要仔細辨識含蓄的意味,用心領會作者的意圖。《孔乙己》初讀起來覺得很好笑,很輕鬆,其實,作品的意味很冷峻,很深沉,要理解得準確、透徹,是要用一番心思的,除了作品的主題思想之外,有些細節也要細心品味。必須反覆品味,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聯想和想象,感知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做出評價。可將《孔乙己》與《范進中舉》進行比較閲讀,從比較中進行欣賞。

《孔乙己》教學過程設計1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魯迅的哪些小説?(學生回答教師提示),魯迅一生寫了33篇小説,最喜歡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説,孔乙己寫得多麼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説,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現實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怎樣運用鬼斧神工之筆來精心塑造這個形象呢?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孔乙己》

二、時代背景介紹(略)

三、導讀

1.檢查預習,正字注音

2.請一位同學表情朗讀課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學思考下列問題:作品敍述和描寫的中心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描寫社會風情的?

3.請學生回答思考題,教師出行引導和評價。

要點提示:

(1)開頭三段先説酒店的大概情況,寫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樣一個社會環境。

(2)作者描寫社會風情的有三處:把“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喝酒形象作對比,突出了貧富懸殊、等級森嚴的社會現實。從“我”的職務的變換,可以窺探掌櫃冷酷勢利的一面。掌櫃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什麼好聲氣:冷酷的酒店氛圍,以小見大,更見世態的炎涼

4.提問:前3段的描寫與敍述,對於孔乙己的出場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會根源(自由回答)。

5.教師要求學生回憶小説的三要素,並附帶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6.學生集體朗讀前3個自然段,強化對孔乙己所生活的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7.佈置課外作業(略)

第二課時

一、導讀

1.先找一位基礎比較紮實的學生朗讀課文第4-8自然段,其他的同學認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怎樣表現出來的。

提示:

(1)要求學生回憶表現人物性格的常用的方法(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然後確定這幾段所用的人物描寫的方法(集體回答)。

(2)師生共同分析這幾種描寫方法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要學生在第4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分的一句話,並着手分析其性格特徵。

找出肖像描寫的語句進行分析。

找出有關孔乙己個性化的語言描寫進行分析。

提問: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這些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地?

2.教師講述、提問:課文幾次寫到笑,各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其中有些人是以鬨笑取樂的。想一想,為什麼那些人對一個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助,相反只知道鬨笑取樂?以鬨笑聲來寫孔乙己的悲劇,有什麼特殊的藝術效果?這個問題難度較大,可用“雙體互促”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

3.體會“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這句話在課文中反覆出現的效果。

4.分析第7自然段中“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孩子們説話”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中所起的作用。孔乙己為什麼不能與“他們”談天,孔乙己與孩子們説話,表現了他什麼樣的心境?

提示:這一句話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文章第七八段寫了孔乙己和孩子們説笑,更足以表現孔乙己境遇的淒涼和心靈的孤寂。

5.分析孔乙己將要弄到討飯的原因,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舉制度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