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1

只了看一半,田小娥一死,就沒多大舉趣看下去了,勉強看夠二十五章,看到小説中描寫女靈與鹿兆鵬扮假夫妻那段,就真的再也看不下去了。

小説幾個女性角色,在男女情愛方面都是主動的,甚至媚騷勾引成分居多。好吧,如果田小娥老舉人悲憐的偏房,甚至還虐待,造成心情隨便,狐媚勾引黑娃,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黑娃出走後,她了生存和為了保住黑娃上了鹿子霖的當或牀,最後又破罐破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勾引芒娃的翠兒又是作何心理?未滿二十歲的未婚少女也性飢 渴耐,變法的勾引木匠芒娜,這又做保理解,簡直很難理解。如果世上曾真有類似之事,那也能説明,翠兒在遇到芒娃前肯定隱性的?跟別人有一腿,所以才會那樣飢渴耐,而芒娃最後還為這樣的女人殺人,則表現得有點愚蠢,甚至挺無腦,甚至小説都沒有寫明芒娜與她有牀上行為,只有親呢被她勾引時的一時親熱。或者説作者一味想圓通表現芒娃落草為寇的原因,神話一下芒娃。但畢竟還是表現不足,這一情節情理不通。

最後,一直被稱為小説中最單純,不具媚性的女性角色白靈,竟然在跟鹿兆鵬假扮夫妻期間產生感情,也是主動的,這真讓你難以理解,首先一個沒有性經驗的未婚少女,,特別在心倍受還相對保守的年代,遇到她心儀的男人,而且年紀比他長,她更多的應該羞怯與緊張,怎麼也能的主動的成分在裏面?

小説中的幾個女性角色,全是主動摟抱住男人的,這真讓人無法理解。或許小説作者年輕遇到的女性多半是主動的,也或者陝西女性都這個樣,作者才這樣寫。

同時很驚歎作者的才華和描寫能力,但是真的有很多不足,不完美之處,都是小細節上,要不然真可稱得上名著了。

其實那些小細節如果是錯別字沒改掉一樣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可能寫社樣一本長篇已心力憔悴,所以沒能反覆修改,多自看幾遍。所以比起名著倒還是差了點。

比如某一細節,孝義是白靈的哥哥,怎麼能在白的靈已戀愛,他還未成年呢?

其次,田小蛾遇到黑娃那年,黑娃十七歲,她叫他稱她為姐,而後來白孝文成婚時才十六歲,稱田小娥為妹,按作者描述的,黑娃比白孝大,可是細節卻有錯亂。

其次,小説最理譜的一事,就是白孝文成婚時,已十六歲了,不懂男女也算正常,但面對一個女人,卻平平淡淡的睡過三天,無肢體動作,這個是不是不太正常?

男女初次過夜,可以不懂,不會,但不應該少了緊張與毛躁嘛,而且小説所有女性角色在情感和性事方面,全是主動的真是理譜。

總之小説,有很多細節不足之處,要不然可稱為名著了。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2

用了十幾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小説,有滿足感,也有厚重歷史感和震撼真實感,再現了當年一段真實的歷史!也理解了巴爾扎克説的一句話:“小説是一個民族的祕史”……

《白鹿原》這部小説,看似描寫白鹿原上,白家、鹿家上演的三代人之間的恩怨之爭,其實我看到最多的卻是歷史,人是歷史的組成部分,不可能超越歷史環境,其實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物的命運似乎已經確定好了,只是微調,像由一隻看不見的手控制着,每個人只是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你所有的努力和抗爭,最多是可以換換角色罷了。

兩個家族,兩種理念,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好壞,過程蕩氣迴腸,結果輕描淡寫,以致可以忽略結果,是名譽的爭鬥,是權力的爭鬥,最後的結果都不重要,都轉化為一種精神較量,無論輸贏,我們書寫完歷史,又都悄悄的離開歷史。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努力,一個家族的成長離不開精神,一個時代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社會賦予了你成長的空間,你可以無限的接近,卻無法超越,一旦你想超越,等待你的肯定是災難,在大環境面前,一個人顯得太渺小了,任何藐視環境的人,最後一定是犧牲者,勿容置疑。

太超前,屬於探路的先驅,太落後,屬於障礙的平庸人,只要你出生在一個環境,你就是確定好的,是時代選擇了你,不要試圖去改變整個時代,相信你一個人是無力迴天的,但是你可以引發更多人去努力,歷史總是向前走的,就像車輪,一旦開始前進,任何力量都不可能讓他停下來,只會加速或者延緩某一個時刻的到來。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説:“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白家、鹿家的歷史其實就是當時年代最好的代表,透過兩家的起起伏伏,也可以看出當時年代的起起伏伏,歷史不能一帆風順的進行,也不可能永遠的倒退,也不可能超越任何一代人,都是一代一代的發展,早晚有一天會交如你的手中,千萬不要辜負了這個時代賦予你的任務,賦予你難得的機會,大好時光,好好的幹一場。

遵守承諾,問心無愧,頂天立地的是白嘉軒;

忍辱負重,有仇必報,好色貪權的是鹿子霖;

敢於反抗,敢説敢闖,大徹大悟的是黑娃;

追求理想,反抗社會,敢於捨棄的是鹿兆鵬;

自我放棄,追求自足,時代悲情的是田小娥;

智慧正直,受人敬仰,一生楷模的是朱先生;

遵守父命,勤懇肯幹,守家護業的是白孝武

心狠手辣,見風使舵,內心陰險的是白孝文

……

人物鮮活,真實,這是一部因為電影而火的一部矛盾文學獎作品,值得一讀。

尊重這段歷史!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3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兩代人的恩怨情仇,最終都泯滅在時代的帷幕中?

故事裏,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精靈,一生光明磊落,無論是清末苦心禁煙還是民初勸退軍閥、賑災濟貧或是編撰縣誌,他都是一個兩袖清風正氣凜然的人。死後卻遭到拋屍鞭骨,這是時代變遷的悲哀。

我行而素學為好人,黑娃先是挑戰世俗宗法,和田小娥私奔,被族人驅逐,跟着鹿兆鵬鬧農協,逃命落草為寇,選擇歸順招安並再婚後從善向學,並最終順應時代潮流參加了起義,命運卻再一次與他開了玩笑,兒時的玩伴最終讓他倒在了時代的槍口下。

本書中,白孝文更像是被刻畫成了父輩口中常現的海獸形象,被鹿子霖利用田小娥弄得聲名狼藉性格扭曲,在保安團裏進一步被勢利權術侵染,乃至後來直接面斃張團長,把起義之功歸於個人,假公濟私害死黑娃,一個老實本分的農家娃子,最終卻演變成了這樣的人?

鹿兆海與白靈,年少一同在外求學向上,相知相戀私定終身,最終卻因為信仰不同而分道揚鑣,而選擇了與她有着相同信仰的鹿,兆鵬。白靈是本書中受新思潮影響的年輕一代的典型代表,其為人處事大膽和灑脱招眾歡喜。兆海是一個很純粹的人,對白靈執拗的愛戀,最終的結局只不過是一個戰死內戰沙場的炮灰?。他們是那個時代悲劇的產物,也許他們都是無可指摘的,如有來生,當比翼雙飛。

每一位《白鹿原》的讀者也許都會有自己的角色看法,希望大家各抒己見愉悦身心,在閲讀中窺見人性陶冶情操。

白鹿原觀後感3

很久沒看這麼長的小説,很多地方寫的特別細節,比如人的內心,比如某些動作,有時候在想如果作者陳老沒經歷過應該是寫不出來的,不過有時候又懷疑不在一個年代怎麼會能描述的這麼細膩。

小説的故事和人名有時候會讓我穿越到平凡的世界,透過這渭北平原的一個小縣一個小村來看出整個大歷史背景下的更換,有政治鬥爭,有革命鬥爭。

剛開頭看到白鹿,本以為後面會有某種大機遇或者化險為夷的故事,但是出乎意料,白靈死的時候出現了白鹿,朱先生死的時候也出現了白鹿,沒有驚喜,也許白鹿只是一種象徵,象徵着白鹿原上一個不平凡的生命消失。

不論哪個時代,即使再窮再落後,教育還是被人重視的,所以人們敬重朱先生,有點神化,可以預知未來,但是卻代表着白鹿原的魂。

白嘉軒是把硬骨頭,一生光明磊落,窮也不會壞了他的規矩,就像他説的一生做的唯一見不得人的事就是跟鹿家置地。他一生恪守着封建家規,族規,雖有時候過於迂腐,但他的人品絕對過硬。別人做錯時不論誰就算自己兒子絕不手軟,但是隻要改了錯,哪怕曾經傷過自己的會毫無餘力去救。從不湊熱鬧,不嚼耳根,鹿子霖相比之下是個有些齷齪的小人。

作者沒有加入個人感情去偏袒某個人,白靈的死收的有點緊,田小娥算是白鹿原不可或缺的角色,死的也平平淡淡。想象着黑娃最後能成就一些東西,最後也死了,有點小人之心的白孝文最後成了縣長。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4

水果店裏的柿子晶瑩剔透,讓人想起了秋風乍起時,在户縣柿子的味道。“剛從樹上摘下來的呢。”大家起初都只是試個新鮮,沒想到一入口就驚豔到了,紛紛問着能不能留個地址直接寄到家。陪同的人笑了説,此時此地吃,才會有這樣的感覺,換了地方味道可就不一樣了。或許真是這樣吧,才會在見到的時候想起,想起的時候別有滋味。

成片的柿子樹,也常常在《白鹿原》的片段中閃過,不經意間地調和着黃土地的色彩。清王朝覆滅,到民國建立,國共合作到抗日戰爭。渭河平原上白、鹿兩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卻似乎總踏着不一致的節奏,此起彼落,你方唱罷我登場。白嘉軒、鹿子霖,白孝文、鹿兆鵬,鹿三、黑娃,田小娥。翻到最後一頁合上書時,每個人的身影都隱隱約約跳出來,你看得見它的無情,你也看見它的無奈,你看見黑暗,你也看見對光的追尋,結局似乎都在情理之中,而心情仍無可避免帶着幾分沉重。

鹿三,雖然只是一個配角,卻莫名地讓人關注。他不像白嘉軒,不管在任何困境都能理智地去解決問題;他也不像朱先生,飽學儒雅能超脱於凡俗不慕名利;他更不會像鹿子霖雖精明強幹卻不擇手段。他是“白鹿原上最好的一個長工”,以自己的誠實勞動取得白家兩代主人的信任;在饑荒所有僱主都打發走長工以節省口糧時,白家未開口,自己便提出離開;他又不僅僅是一個長工,在耳濡目染下,把宗族責任感融進自己的血液。交農事件白嘉軒被拖住缺少領頭人時,喊出一句“白鹿村鹿三算一個”,義無反顧地往上衝去。知進退,念恩情,守道義。

對於鹿三來説,田小娥的死成了他循規蹈矩人生中唯一無法釋懷的心魔。儘管從一開始便不認可,但黑娃和田小娥在破窯洞裏只過自己的生活,他可以互不干涉,而當他得知田小娥和鹿子霖的勾當,見到白孝文從一個既有學識又有禮儀的族長滑溜下來,那些被拋之腦後的禮義廉恥觀念,觸及到了鹿三的底線。鹿三殺死田小娥的出發點並不在於他個人的名聲,他家庭的得失,而是無法再承受更多的人因為這樣的女人而沉淪墮落。

鹿三,就是一個平凡人,普通得無法再普通,不會戴上光鮮的帽子,説着什麼義正言辭,只會用自己的方式,埋頭做着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堅守着不觸犯自己道德底線的原則。

生活,在不管哪個時代都有着相似的路線,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正直之人只求問心無愧的磊落,每個人都用它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得失,而旁觀者,又如何去衡量對錯。

“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裏,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裏,都抹不掉;其實天知道地也知道,記在天上刻在地上,也是抹不掉的。”——《白鹿原》陳忠實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5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創造出最偉大的作品,這部長篇小説講述着跨越半個世紀的一個家族故事,用白鹿兩家矛盾的背景來展開對清朝末年之後的歷史事件以及民間文化的描寫。整本書的情節複雜精緻而都不在情理之外,作者機敏老練地把個個人物之間繁瑣的關係都連成了一個流暢的故事。總體來看,陳忠實能把如此豐富的題材和思想融合在一本書裏簡直是一個藝術上的壯舉,這也代表着作者的業精於勤付出的努力,還有他和大膽,開闊的思想。

書裏大多數的情節都比較樸實,非常貼切真實的生活。作者用這種方式來突出民間生活的粗魯和困難。主角之間的互動,特別是男人對女人的對待,都表現出了他們的粗野的習慣。作者也強調了讀書人和老百姓相比之下的天壤之別,考慮到他們看不起對方的態度,我們可以推斷出這些惡俗不堪的表現是村民人與生俱來的一部分。

然而,這種文化的純在也沒有特別的初期預料。白鹿原村的居民們終身被死亡,病毒和戰爭盤繞着,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人們只能依靠着最野蠻,原始的本能來活下去。雖然白鹿兩家都算是比較有修養的,但在一個動亂的時代裏,作為讀者我們都只能灰心喪氣地望着人物門屈服於世界的誘惑和困難。白考文和鹿子霖吸上了鴉片,敗光了所有的家產,鹿三因為對兒媳田小娥感到恥辱而冷漠地把她殺掉了,黑娃離開村子了,投入土匪的生活。這些人生悲劇都表示着人們在適中被社會壓迫,毫無任何反抗機會的狀態之下,只能用極端的方式來取得人生上的意義,滿足人們人們本身在精神上的需求。歷史中每出現個輝煌的朝代,都會有許多落寞的歲月。從清朝覆滅到解放確實是中國最黑暗的低谷之一,而陳忠實在《白鹿原》中也充分地表現出了這個時代的窮苦和艱難

作者在語言方的運用的方面上跟情節的創造同樣的傑出,各種技巧非常符合故事的類型。大量的對話使得文字具有着十分濃郁的民間之感,讀者被帶進了一個同時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歷史事件。陳忠實也花了不少的文筆來探索人物的潛意識,作品雖然保持了強烈的屬於現實主義觀念,但是這一些細節卻給整本書加上了一種魔幻的感覺。特別是關於死亡的話題時,書裏會出現了幾次抽象的場景,於大多數平庸的事件形成了明顯的反差,似乎帶着一絲諷刺之意。我認為作者選擇加入這些片段的原因是為了強調當時大眾感到的絕望和無助。這個歷史片段彷彿是一個延長的噩夢,人民自能默默地接受着對生活不斷的打擊,對於自己的前途毫無控制。故事結局的悲劇性在一步突出了在情節之下隱藏的歷史視評論。

總體來説,《白鹿原》用了一個精妙的方式來做出對社會的批判。這本書不僅讓我重新認識了那段歷史的黑暗,也讓我意識到了包含深刻意義意義的文學作品是通過結合在各種話題題材上的拓展來吸引讀者的,這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説!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6

長篇小説《白鹿原》是上世紀前五十年渭河平原的一段祕史,那厚重深遂的思想內容,複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引人入勝,令人震撼。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在重大的社會變革衝擊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解體。

位於渭河平原的白鹿原,在封建專制的農耕文明中生活了多年的候氏家族,某年某日兩兄弟分別換為“白”姓、“鹿”姓,兩姓的後人同有一個祠堂,奉行一個族規,共有一位族長。兩姓子孫千百年來也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權有所爭鬥,但由於傳統文化的薰染,族規鄉約的制約,也因為有像白嘉軒這樣一類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維護族規鄉約的族長,有像朱先生這樣一些傳統文化精神領袖的教化渲染,白鹿原維持着旣定的社會秩序,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存。

一糸列重大的社會變革事件和隨之而來的各種思潮觀念,與產生於農耕社會舊的傳統文化發生了嚴重衝突,也給爭奪白鹿原統治權的爭鬥賦予了從末有過的殘烈色彩。面對社會鉅變和各種思潮,傳統文化節節敗退。儘管白嘉軒力挽狂瀾,重修祠堂,立鄉約,續家譜,對兒子白孝文違犯族規鄉約照樣重罰,對打殘自己的黑娃以德報怨,朱先生等人奔走呼號,仍然無法挽回傳統文化沒落的趨勢。

到了白嘉軒兒女們這代人,傳統文化在他們身上固然還有些許痕跡,但總體來説巳漸行漸遠。白鹿原的這代後人分屬不同陣營,奉行各自的人生哲學,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小説中有兩段分別敍述白鹿原不肖子弟白孝文、黑娃回鄉祭祖的情節,這兩次祭祖儀式均由族長白嘉軒主持,似乎浪子回頭金不換,族規鄉約又逢春,白族長、朱先生無不為之歡欣。其實白孝文根本不是回鄉懺悔,而是為了洗刷昔日的恥辱,顯耀自己的成功,所以他離開白鹿原時説的一句話,“誰走不出這原,誰一輩子沒出息!”道出玄機。黑娃倒是真心重新做人,後來卻死在曾假懺悔祭祖的白孝文之手,實在可悲可歎!

產生於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之所以在巨大的社會變革面前走向沒落,因為它總體上已經變得不合適宜,本來,它還有些恆久性可供後來人吸收和借鑑的部分,但重大的社會變革,激烈的衝突,很容易採取極端對立的態度,一方要全盤否定,一方要完全繼承。只有社會穩定了,才有可能採取理性的態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很欣賞《白鹿原》的封面畫,畫中一位滿臉滄桑的老頭子佝僂着腰,拄着枴杖,瞇着雙眼,注視着不遠的前方。我想這位老人就是白鹿原上載統文化的代表和捍衞者白嘉軒族長。老人在看什麼?也許是在看白鹿原,也許是在追尋逝去的白鹿,也許是在想念自己的兒女。但我更相信,老人是在懷念過去平靜的歲月,對眼前發生的感到困惑和無奈。這幅畫準確地表達了《白鹿原》作者的意圖:為產生於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唱輓歌。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7

在一隻飛舞跳躍的白鹿精靈下,白鹿原就這樣神祕地展開了。

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沒有太多深意的詞語,以它最真實樸素的筆法給人深深一顫,不得不信服。這裏是一個封閉的地區,有他們自己的信仰,這裏的人都很真誠善良。他們是地道的農民,秉承着"民以食為天為天"的原則辛勤耕耘。

素有"仁義村"的白鹿村是故事的起源,講述了白、鹿兩家的故事。我喜歡"直腰板"的白嘉軒,作為白鹿村的族長,他一生無愧天地,只要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待人全憑"真心".即使後來腰板遭遇重擊依然可以做到不坑一句,卻在瘟疫差點奪走他妻子的生命時留下了眼淚。

在這裏我看到了濃烈團結的氣氛,每逢喜事都可以聽見鞭炮,嗩吶聲;遇到喪事大家則一塊兒幫忙整理後事;讓我最記憶深刻的是,無論召集族人的次數多麼頻繁,大家都會準時來。最單純樸素的人們,以一個最原始的人模樣創造生活;他們謹記祠堂的祖訓,以一個典型的農民模範來教兒育女,並以此為榮。

白、鹿兩家每一個人都有傳奇的一生,書中都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成長點滴。可未曾想過原本安分古老的白鹿原卻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風暴,新生的痛苦再次敲響了危險的警鐘。經歷過饑荒,經歷過瘟疫,哪怕寸草不生,族人先後離世,白鹿原依舊在那兒。而他們的子女卻因捲進後來的風暴,無法自拔,並開始了傳奇的一生。不安分的黑娃和聽話懂事的白家兄弟從小就是玩伴,長大後卻截然不同。本該接任下一任族長的白孝文因為接觸了田小娥這個女人而改變了命運,他開始變得墮落,並染上鴉片。隨後卻振作起來終有一番作為。而長大後的黑娃曾當過土匪,後繼續隨鹿兆鵬投入革命,雖結局悲慘,卻學為好人。

而革命中的愛情經歷過生死和風雨的考驗,顯得格外珍貴。白嘉軒之女白靈先後遇到鹿兆鵬、兆海二兄弟,因為不同的革命信仰而放棄了鹿兆海。而從小就主張自由婚姻的鹿兆鵬卻把漂泊的心停留在了白靈身上。他們的愛情浸透了革命,感人肺腑。而白靈最終因被誤以為是奸細而活埋。一個有着新思想的女性就這樣離開了,我想那個時候就算白嘉軒再狠心也終究會心疼。

作者用了一點神祕的神話色彩,引申了田小娥的故事。她被鹿三打死後陰魂不散,變作厲鬼附在鹿三身上並引發了駭人的瘟疫,最終被鎮壓在塔下不得超生。

而另一個神奇人物——朱先生,他被譽為"聖人",聖人和凡人的區別就在於聖人能做到凡人口中不能做到的事。滿腹經綸的他一生滿腔熱血,世事看得極透,深受人民的愛戴。料事如神,哪怕最後的後事也料想到了。

白、鹿兩家最終的結局也已成定局。似乎所有的事物都按照原定的軌跡發展,誰也不曾打破誰。

故事曲折生動,深深撥緊着我的心,似乎下一秒就會被震驚。

不知不覺書籤已經停留在了最後一頁,陽光灑在書頁上閃閃發亮,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一個老人的身影……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8

讀完白鹿原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心想着要寫一篇感想,卻拖拖拉拉了這麼久。能讓我在閲讀中思考的書,我認為便是一本不錯的書。白鹿原就是這麼一本書。

那天在談論到這本書,朋友説,陳忠實就是一個農民,他講故事也跳不出他農民思維的框架,儘管他在竭盡全力書寫一部史詩。那麼,有哪一部書才是中文書中的史詩呢?朋友推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我還真沒看過,有時間得拜讀下。

而《白鹿原》,朋友給出的評價是,敍事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書寫一個家族的歷史時,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便藉助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來彌補。確實,書在一開始便有幾分民間神怪傳説的意味,而寫着寫着便逐漸回覆到真實生活,而當寫到田小娥死後的種種怪異又開始運用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講《白鹿原》與《百年孤獨》相比,頗有幾分嫌棄前者“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譏諷。但《白鹿原》成為近代一部頗具名氣的小説也不是沒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為它寫出了多數人心中的歷史。或許,這也是作者心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發生過的人和事,還有飄蕩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傳説,已經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任由時間的沖刷,任由無知的人們廝殺,最終物與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舊在。

也有人説,這部書的成功之處,在於每個人都可在其中尋到自己的立場。的確,這本書並沒有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各個派別做喜惡分明的描寫,若非要説,也許就是對儒家學説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種對民間智慧的崇敬。白嘉軒就是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關於他的傳説,還有他的堅毅樸實又有狡詐,都是這片土地的`具象。當朝代更迭,白嘉軒就算被打彎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園,守衞着他終身為之操勞的土地,還有他樸素的信仰。

聯想起最近看的書,一個村莊裏的中國。這也是因為看了白鹿原,心裏生出想了解土地與農民的想法之後去看的書。讓土地貧瘠的或許不再是四季變幻,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那位腰挺得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地改變着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與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實。土地,它再被賦予多少擬人的神聖意味,他也沒有人的意志。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卑微再愚昧,事實上也仍是土地命運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們,還有那些統治他們的人)。主宰者是願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恆,願意守護着,還是在命運的變遷中背棄使命,只求一個生存。

從書中跳出來時,想了很多東西。當回到書中,又想起一開始討論的“農民思維”問題。這並沒有錯,但一個人的思維維度,就決定了書的高度。但我們並沒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這書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觀點。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們的思考便有了底線,假若相信後者,我們便有了改變一切的勇氣。只選其一的話,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9

只有靜下心來認真閲讀細細品味,才覺得作者的用心寫作好比一塊口香糖嚼在嘴裏越嚼越有味,恨不得一口氣看完這本書。

這篇小説發生在陝西省藍田縣西藴藏着濃郁的關中風情。反映的是中國文化,反映農村人的心理素養,尤其存在着半個時期漫長曆史,沉澱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組成白、鹿兩大家族。通過故事人物的描述,如此真實、透明、寫得實事求是。

白、鹿兩大家族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生存繁衍。隨着時代的變遷,兩大家族以及周圍所發生的各種變化而改變不同的命運。

一書主人白嘉軒是個典型淳樸、善良、地道的莊稼漢,是個循規蹈矩的保守派,是兩大家族的代表族長。他雖然文化不高,但明白事理,受過封建思想的洗禮,有擔當、有責任感。自己沒有文化如果遇到最積極不能解決的事,則請教有文化有見識的人作參謀。白老漢尊重有文化的人,要求自己的子女從小讀書,懂得識時務者為俊傑之理。我喜歡老實巴交的白嘉軒。

討厭書中的鹿子霖,一個趁人之危、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的小人。害人害己,埋下的因果最終還是要還的。讀完此書,回味無窮,最大的體會就是善有善報。白、鹿兩家的命運結局截然不同,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白鹿原觀後感5

遇到特惠電影卷30元,就去看了這場電影,小説白鹿原我很多年前就已經讀過了,感覺改編成電影故事有些不真實了,脱離了小説原著的本來梗概,不如原作書寫的那麼好看。電影沒有將小説本有年代跨度中所要説的事情:白家與鹿家的恩怨交代清楚,也少了白靈、朱先生這幾個重要人物,少了一些鮮明的對比就難以顯示出白嘉軒的好男人形象。本應該是拍成一部史詩般的作品,反應中國農民生活狀態的史詩,最後確成為了描寫田小娥受孽的一部自傳。

原著的白嘉軒可是白鹿原最厲害響噹噹的人物,有計謀,能忍耐!在電影中唯一能看出來的就是他,沉穩威嚴、凌然義氣,維護祠堂的威嚴不讓黑娃進祠堂、白孝文出了過錯鞭打他、不能為鬼修廟並修塔震懾明知有自己的子孫魂魄也要將他押在塔下、對軍閥的慷慨陳詞。對鹿三的描寫夠大氣確有些多,還有那個鹿子霖,書中描寫鹿家男子是深眼窩長睫毛的帥哥胚子。電影的人物形象怎麼看上去都有一些猥褻。也是啊缺少一些人物的改編電影裏就只能用它的無恥和下作去襯托白嘉軒的偉岸高大。

田小娥是一個漂亮的女人,我也這麼認為。她的屈辱史就是中國各代歷史時期濃縮的背影,見證了歷史變遷中每個年代的興衰變化。不同時期的男人有的剛毅、有的懦弱、有的奸詐、有的還有點傻。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10

最初,接觸《白鹿原》是在專業課上,雖是必讀書目,但每次都因篇幅太長沒時間拿起便又放下。

前一陣《白鹿原》電視劇熱播,被張嘉譯的表演震撼,為李沁的田小娥動容,於是我決定一定要讀讀原著,要用心的去體會那些人那些事。

時至今日,我用了15個小時將這本書讀完,內心是一種難以言説的感受。從清末到解放後,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見證了白鹿原的變化,我看着他們走看着他們來,他們從年幼到死去。讀完後,始終也無法將自己置身“原”外。15個小時,我僅和原上那些人那些事相處了這麼短的時間,白嘉軒老了,鹿子霖瘋了,仙草走了,甚至作者陳忠實先生也走了,那段日子遠去了。

我不知道自己在感歎什麼,這不過是一本書,一個縮影,現在的我們亦不是在熬生活,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如是。只是我們少了殫精竭慮,所以我們更需要做個大寫的人。還記得黑娃送給朱先生的輓聯“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先生真君子,我輩當如是。

書中我最讚賞的當屬白嘉軒,族長當成他那樣,做人做成他那般,真的是打心底裏讓人服氣。他清楚的知道什麼該什麼不該並明白為何如是,活了一輩子從未聽人説過他的閒話,他活的有骨氣活的坦蕩蕩。相比之下鹿子霖的存在則令人作嘔,閲讀時不止一次,甚至每每讀到都想破口大罵,恨不得他早點“領盒飯”,他一生壞事做盡,更是糟蹋過無數女子,他唯利是圖,他膽小怕事,是個小人,是個懦夫。身為白鹿原的兩個同輩,鮮明的對比下,他顯得更醜陋,最後死的時候也是更淒涼,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

同時書中的白孝文也是讓人瞧不起,雖為白嘉軒長子,但相比白嘉軒他差的太多,瞧不起他不是因為他和小娥勾結,而是他對黑娃對鹿三的態度,雖然他成了縣長,但對他的鄙夷是發自內心的。與其如此倒不如一生碌碌無為,他比不上那些一起長大的娃,更比不上他父親,他的腰桿永遠挺不直。

白鹿原上的女人,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田小娥,她太扎眼。自古就有紅顏禍水之説,她一次次攪亂關中漢子的心,白鹿原豈能讓她如此下去,這一次她的紅顏禍水了自己。或許有人覺得她不知廉恥,死得其所,然而我不禁想要問她錯在何處,再又能耐又怎能霍亂一個偌大的白鹿原。她是有多冤,她沒想過害誰,更沒想過藉助誰得到什麼,她只不過是一個時代的犧牲品。誰能説當黑娃將她帶回,如果大家不鄙視她她不會是個好媳婦。她被糟踐被利用被火燒,死後還有個六稜塔壓着她,如若我是她,我也定會做鬼都不放過那些人。

白鹿原是中國農村的典型,開篇我一度覺得那是個好的棲息之所,是世外桃源,可人終究是人,要想將世俗的東西放下終究太難。白嘉軒、朱先生、冷先生都令人稱讚,他們是真仁義,白鹿原離不開他們。而同時他們與妻子與孩子的相處更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白鹿原白鹿原,白鹿到底象徵着什麼?故事的最後只剩白嘉軒這一位老人,他深信白鹿,信到可憐的送走一個又一個人,或許這就是命運,這就是白鹿。

《白鹿原》寫的是時代變遷,是悲歡離合。百年中國忽如一夢,彈指一揮間物是人非,不知下次又是何年,只是每個人都該明白“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11

前不久,我在電視上無意中聽到導演王全安要拍攝電視劇《白鹿原》,並且在緊鑼密鼓的趕赴各地取景拍攝。《白鹿原》好熟悉的名字,在高中曾聽到老師簡略的介紹過文中的故事情節,但真正的內容細節則需要我慢慢的品味咀嚼一番了,感受一下民族厚重與滄桑的鴻篇大作了。在充滿喧囂與浮躁的生活中,平心靜氣的感悟生活,領悟人世百態,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閲讀之於生活,猶如靈魂之於人,就在於它能以人性的力量和藝術的方式於潛移默化中給受眾以有力和有益警示、啟悟、激勵和教益,並使之獲得精神的給養,點燃思想的光焰,從而使我們走向睿智與理性。

提起《白鹿原》,人們會油然想到該書的作者——陳忠實先生。他出生於渭河平原的西安灞橋,高中畢業後便到農村插隊,雖歷經農村的艱辛與磨練,卻一直鍾愛自己的文學寫作,未曾放棄。他試想,一個不瞭解農村的人,又怎麼能寫出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充滿農村氣息的文學作品呢?他從容自若地選擇素材和開掘歷史事件的細節力量、情感內涵和眼光,使作品外部滄桑渾厚、細部嚴謹精緻,讓人在不由自主地在品讀中產生欽佩,在欽佩中發出喟歎,在喟歎中仔細品讀。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一個人只有在艱難困苦中才能玉汝於成、磨練意志。在生活實踐的大熔爐中華麗蜕變,畢竟是“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每念及於此,方知我成長的道路莫不也要如此!

《白鹿原》一軸反映中國農村生活變遷的斑斕畫卷,一篇描繪關中地區動盪紛爭的雄奇史詩,一段唱響古老大地新生的神祕序曲。小説圍繞白鹿兩家三代人的恩怨離合展開,濃縮了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文中重要而關鍵的人物當屬白鹿村中的族長白嘉軒,高大的額頭、突出的顴骨、挺直的腰板、執拗的脾氣。尤其是一生娶過七房女人,更為主人翁增添了神祕的色彩和特殊的背景。作為封建禮儀維護者和守護者,主持村中重大事情,充滿凜然大義。對長工鹿三視如兄弟,情深而義厚;對子女要求苛刻,甚至是在兒子觸犯族規的情況下仍狠下決心鞭笞兒子;在村中重大事情面前臨危不亂,不論是在土匪動亂、災荒饑饉、瘟疫肆虐,還是在時代變遷的關鍵時刻,都以他獨特的思考方式、執拗的性格特點化險為夷,從而在白鹿原上樹立威望,也使“仁義白鹿村”聲名遠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此堪當重任、充滿個人魅力的典型人物,的確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生活中的楷模、學習中的榜樣。儘管他也是個徹頭徹尾的功利與實際的農民形象,但讓我們肅然起敬的是他的凜然大義,桀驁不馴,這也是我們所缺少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應該獨立思考而不特立獨行,行為果斷而不魯莽行事,堅守原則而不墨守成規,得之泰然,失之坦然。也許就是嘉軒為人處世的生動寫照,這大概為整個原上樹立了一種精神,一種魂靈,使這個蒼老的大地雖歷經多次紛爭與磨難,卻堅強而執拗的在慾火中重生,這無疑是一種精神的力量。。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12

經典之所以成其為經典,恐怕就在於每每讀來都讓人愛不釋手。少不更事時讀它,僅停留於文字表面,間或記住幾句可在自己習作中引用的佳句,僅此而已。年長一些讀它,忽然像是在作品中窺探到了那個時代的二三事。

《白鹿原》和《紅樓夢》同是我鍾愛的兩本書,它們的寫作手法似有相似,每個章節先拋出來一個引子,再娓娓而談。説來奇怪,讀這兩本書的經歷也相似。都在中學時候拿起來,讀幾頁,放下,隔些時日,再拿起來讀幾頁,再放下,屢屢幾次,也沒能在那個單純的年代讀完它們。不是不想讀,而是真的讀不下去。到了大學,直至今日,卻對它們愛不釋手,我想不應歸功於文學修為長進,因為就不曾精盡於此,倒是説因為年紀大了更為準確。

有了一定閲歷再來讀這些書,忽然就通透起來了。白鹿原上,白鹿兩家明裏暗裏的較勁,在如今看來淡然了很多,白靈,鹿兆海的年輕氣盛符合當時年輕人熱血沸騰的性格,但如今看來確有些魯莽。

白鹿原通過白鹿兩家的故事,貫穿了從清末到20世紀中葉長達50多年的渭河平原的變遷史。打開書,就像打開了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在關中平原的農村娃娃,讀這本書尤其顯得親切。白嘉軒的行事作風讓我想起了祖父,在土地革命之前,家境也與白嘉軒相似,連脾性也相似,一輩子硬氣,不湊熱鬧,但心地善良。我從小接受祖父“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寧虧一尺,不佔一寸”的教育,以及包括女孩子的坐姿、站姿,吃飯,晚歸等等行為方面的約束,當然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女子,我在批判的接受,但是祖父的思想對我影響也是極深,想想這些和白鹿村的《鄉約》似有相似,或者説有異曲同工的效果。這大抵就是所謂的鄉土文化。

合上書,咀嚼白鹿兩家的故事,明爭暗鬥,最後又能説的上來誰是真正的贏家呢?當然撇開作者想要的隱喻不説,鹿子霖骯髒的思想,比煙癮還大的官癮不説。兩家的爭鬥此消彼長,鹿家兩個兒子算是真正鐵骨錚錚的漢子,只是世事弄人,沒有出生在一個好的時代。讀後感·白嘉軒的孩子中白靈出彩,白孝武和白孝義實無過人之處,白孝文的不擇手段像極了鹿子霖。結局看來似乎是白孝文鬥敗了鹿子霖,有了一時的風光無限,可是他的上位實在可以詬病,他是否會像鹿子霖當初一樣風頭過後跌下神壇,不得而知,但兩家的爭鬥總是隨着關鍵人物的沉浮而起落。

在具有了一些閲歷之後來看這些爭鬥,就特別能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義。到這裏,腦海中忽然浮現出紅樓夢插曲《聰明累》的結語:“歎人世,終難定,終難定。”,似乎自己也具備了佛繫心態。

經典作品,書評寫來如若蜻蜓點水,權且當做一個引子,期待大家共讀好書,分享體會。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13

剛剛看完了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感觸頗深。

白嘉軒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古老渭河平原上除朱先生以外最睿智的人了。他的德行,他的品性,都讓人敬佩。在我眼中,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於恪守傳統禮教。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了孝文最後的改變。如若當初孝文能像鹿兆鵬一樣接受革命的新思想,他也一定能夠成為優秀的革命者。

其次是孝武和白靈。白孝武一直都規規矩矩的待在白嘉軒身邊,這是最讓他舒心的事了。但對於女兒白靈,他對白靈付出的愛無疑是最多的,假如他的思想能夠開放,也不至於白靈長眠於地下時會悔不當初。

白嘉軒見證了整個白鹿原的興衰盛敗,但卻能獨立於這世俗之外,除了朱先生這位哲人給他的提點之外,還有就是他寬廣的胸懷,能夠看透這世事繁華,才能心如止水。仙草是白嘉軒一生最真誠的追隨者。她沒有像他前幾個妻子一樣,短命而亡。我想白嘉軒是愛她的。用“愛”這個字眼有些生澀,因為他們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愛”吧,但這卻體現在他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長相廝守是對他們最好的形容。

關於鹿兆鵬和白靈,據説鹿兆鵬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能力,這注定了他的不平凡。他是中國革命至死不渝的追隨者。也正因為中國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羣人,革命才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他是鹿子霖的的兒子,卻沒有鹿子霖的影子,而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白嘉軒的老成與穩重。他擁有先進的思想,不屈於封建禮教,拒絕父親為他的娶親,幫助白靈出逃,不拘泥於他人的流言蜚語與黑娃來往。這一系列的所作所為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於白靈,我委實佩服他的勇氣和膽量。她是革命年代女性反抗傳統家庭規則的絕佳代表。雖然我並明白為什麼她要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去,還是單單是不想嫁給王家的兒子。

最後是鹿兆海。都説人的命運是天註定的,我想即使他沒有投入戰爭或是一個普通人,仍然是逃脱不了老天給的壽命。他是白靈的追求者,他們兩小無猜,至於最後自己心愛的女人愛上了自己的哥哥,自己卻束手無策,即使她已有了哥哥的孩子,他還是拼死送白靈出城。他愛白靈,他也愛他的哥哥。白靈有如此忠誠的追隨者,我想她是無憾的。當兆海將那一枚銀元交給朱先生時,也許他早已料到自己此去難歸。小説的原文説兆海在路上遇到了一個與白靈一樣聰明漂亮的女子,他娶她為妻,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也許這份感情不足夠純粹,但至少他最終有一個情感的歸宿。

《白鹿原》全書濃縮着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樸實但卻有着濃濃的情感。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14

最近,外婆迷上了《白鹿原》這部電視連續劇,這大概是繼《三國》後外婆看過最着迷的一部電視劇了。外婆向來都不喜歡看電視劇,可是對於這部劇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態度,外婆看劇時常説,這本小説她以前上班時讀過,那時書對於生活還算是奢侈品,於是單位裏的人就湊錢買書,輪流閲讀。正巧我的暑期作業裏有一項是閲讀一本課外讀物,於是我就去書店買了一本陳忠實先生寫的《白鹿原》仔細閲讀,在閲讀中,也收穫了不少知識與見解。

原,是陝西人對黃土高地的稱呼,白鹿原,是作者陳忠實先生的故鄉,背後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為何稱為白鹿原?這我在資料中找到,原來有史書記載,以前有白鹿遊於這裏,故被後人稱為“白鹿原”。白鹿原位於“灞水之畔”,春秋時秦穆公向外擴張,稱霸西戎後改名灞水,就連我們所熟知的《鴻門宴》中“沛公軍霸上”也是在這片土地中發生的故事。 這部大約50萬字的小説展現了陝西關中農村的歷史變遷,是一部史詩級著作,這樣優秀的作品在創作完後獲獎無數,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是我們看到的只是外在的成就,而忽略他背後的付出。

據説,陳忠實先生在寫這部作品時,生活非常拮据,加上屋頂時常漏雨,他就在親戚家借用一小塊地方寫作,一張小桌,一張小凳,成為他筆下中國鄉村歷史風雲發源地。先生的不畏艱辛之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不僅是作者先生的創作精神,這部優秀的作品中人物的經驗與智慧也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白趙氏在炕前對她的兩個兒子説:“世事你不經它,你就摸不準它。”,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很久,是啊,世間的事情總是需要自己慢慢參悟,只有放下顧慮,大膽前行,才會有好的結果出現。白趙氏作為一個經歷了風霜雪雨的母親,她明白如何在坎坷的面前找到力量的平衡,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健步如飛。除了白趙氏,還有一個人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書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軒,在白鹿原中,白嘉軒對兒子説,如果遇到了坎坷和泥濘不要害怕,要忍着,要受着,它可以讓你學會如何行走和成長。是的,人活一生總要經歷些好的、不好的,在困難面前不要畏懼,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年老一輩的人經歷了很多艱難,年輕一輩的人才能更好的成長,看的更遠。陳忠實先生經歷了多少苦難才能在“灞水河畔”用犀利的筆鋒為我們繪聲繪色的展現出陝北地區的鄉土文明,我們要珍惜並且發揚這種創作精神,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瞭解一下這本好書。在白鹿原中有個人物叫朱先生,他曾説過一句話,我覺得放在這裏最合適不過了。他説:“好飯耐不住三頓吃,好衣耐不住半月穿,好書經得起一輩子誦讀。”《白鹿原》這本好書,值得我用一生誦讀。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15

近日讀陳 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文章氣勢宏大,人物多樣,個具特色。僅藉此文,簡抒一己之見,表個人之思。

説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軒是不得不提的。小説本就是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的讀物。白嘉軒的身上自然少不了神祕的色彩。七次娶妻,六次喪妻。從世俗中的怪人,各家恐懼嫁女之人,到一族之長,智取風水寶地,修祠堂,建私塾,立鄉約,懲惡習。他的腰桿總是挺的筆直,不管是面對對黑娃的處罰,還是面對大兒子的墮落,亦是與兒女白靈的關係斷絕……這筆直的腰桿是家族代代流傳的骨氣,是地地道道農村人的骨氣。

説了白嘉軒,自然要説他的對頭鹿子霖。按照原上的規矩,族長曆來由白姓擔任,這也就意味着在舊的時代鹿子霖與白嘉軒的差距。而鹿子霖的一生都活在名利的漩渦中,是不折不扣的誘惑的奴隸。他為了爭奪原上的統治權,投靠外部勢力,建立保障所,擔任鄉約。為了掩飾自己丑惡的行徑,不惜將大兒媳至於死地,為了滿足復仇的慾望,惡施美人計使白孝文遭鞭笞之刑,淪為乞丐,兔死狐悲假施仁義,毀了一個人,碎了一個家。世俗中的大起大落,名利的的枷鎖終將其壓垮,最後也不過一介瘋人,為鄉里恥笑。

講了父代,不妨再提一下子代。陳 忠實先生對晚輩命運的安排着為精彩。如果説白孝文白孝義代表了傳統子弟,鹿兆鵬鹿兆海以及鹿兆謙則代表了新生的力量,激進的青年,破除舊社會的革命力量。其中孝文的命運安排尤為跌宕起伏,從家族的繼承人墮落到街頭乞丐,曲意逢迎,出賣自己的兄弟,踩着別人的屍體往上爬,最後卻成為革命的功臣,當上了光榮的縣長,極具諷刺意味。鹿兆海與白靈的命運糾葛讓人惋惜,白靈之死更是讓人扼腕。不得不説,整本書中白靈是最讓人喜愛的。她猶如一朵白蓮,處世俗之污泥而不染,卓卓獨立,高傲美麗,剛正不阿。而恰是這樣一朵白蓮,這樣一位對革命忠誠的戰士竟折煞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全書最讓人敬重的人,當朱先生莫屬。他是白鹿原上的聖人,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制訂鄉約,犁除嬰粟,主持賑災,請纓抗日,撰寫地方誌。但他還是處處碰壁,步步失敗。刻着“鄉約”的石碑被農協會員砸碎,雖重新拼接起來,一道道裂痕也是永遠無法癒合;罌 粟,在下一個季節又被人上,並且蔓延到整個渭河平原;主持賑災,可扭轉不了餓殍遍野的局面;請纓抗日,被政府遣返回鄉;嘔心瀝血編撰的地方誌卻根本找不到讀者,只能作為陪葬品和自己一起埋在地下。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是朱先生的真實寫照。

靜而思之,《白鹿原》當之不愧是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話劇。人與社會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交錯纏結。而那些或許存在或許虛構的白鹿原人,那些白鹿原上發生的或許神祕或許真實的事兒,也隨着歷史的長河,融入高原的黃土中,散進漫漫黃沙裏,化成一曲高昂激越百折傳唱的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