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積極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構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31K

一、積極心理學作為新興的理論體系

積極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構論文

積極心理學作為新興的理論體系形成於20世紀末期,目前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它是醫學由“生物一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一社會一醫學”模式轉化前提下誕生的。這種模式轉變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闡明瞭社會要素與疾病、健康之間的關係,而且創造性地提出了醫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發展的新模式,賦予了心理學嶄新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AlanCarr在《積極心理學》一書中提出:學校心理教育不僅要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更重要的目標是發展學生所擁有的潛能、力量。同時歸納出與此相關的“六大美德”和“二十四種優秀品質”。[1]我們當前的心理教育理論與方法基本沿用傳統模式,反映在重點強調對學生心理障礙的諮詢與矯正,試圖通過診斷、干預和治療等技術,解除學生的種種心理不適。教師會把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心定位於對學生甚至學生家長開展心理諮詢和治療。

新生人學後第一項工作就是篩查學生存在心理障礙的分佈情況;相關課程的內容主要針對的是心理疾病,比如: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等。然而,學校在開展心理教育的着眼點和切人點究竟是哪裏,亟待認真地反思。下圖是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正態分佈曲線圖,中間凸起的部分,代表平均心理健康水平,反映95%的被試處於平均的心理健康水平人羣組。通過研究分析,目前高校學生基本為“90後”,心理健康水平處於±1.96這一標準差區間。他們不存在嚴重心理疾患,只是會偶然出現應激狀態的心理問題。曲線的最右端表示的是完全健康的人羣組,它是心理健康水平這一連續變量上的最優值,但是並非是絕對靜態的。處於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如果不朝向“最優值”水平趨近,其生活難以保持快樂、幸福和積極向上。曲線左端處於“低於平均值”的人羣組可能出現心理障礙,但仍然處於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向曲線右端發展。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實際上我們目前重點控制的是上圖中“低於平均值”約2%左右的學生;對於“高於平均值”的學生基本上是不加控制的;對於95%左右的學生更多考慮的是擔心會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我們把佔95%的學生當成可能會“出現問題的”學生看待,教育的效果總是事倍功半。通過我們近十年來的研究認為,積極心理學理應成為學校心理教育方法建構的重要理論,國內稱為“幸福學”。高職學生需要成為全面素質的社會人,只有具備積極的心理素質才能實現這一目標。積極心理學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提倡教育積極人生價值觀,迴歸心理學本來應有的功能和使命,建構積極心理教育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又是職業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二、建構積極心理教育的維度

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高職生教育建構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在主觀層面上是對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職業幸福感、希望和樂觀等方面進行引導。在個體層面上需要激發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諸如:愛的能力、職業興趣、職業錨、創新能力、人際交往技巧、敬業樂羣以及關注未來、天賦和智慧等因素。在羣體層面上着眼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寬容和有職業道德品質等素養。

綜合以上三個層面的內容維度我們可以得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一個最能適應的環境和發揮最高潛能的行為取向,引導他們運用積極的力量實現職業理想、職業需要。據此,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建構就是要形成一種新的分析思路和操作過程“90後”高職學生具有比較強烈的參與意識,喜歡開展競爭,個性獨立,各種職業技能競賽是他們展示自己風采的主要平台。他們希望被尊重,不願意被強迫接受,厭煩用普通高校的評價標準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基於這種考慮我們對學生進行了以下方面的積極關注:

第一,促使學生具有積極心理體驗,學會積極地看待自己所處的環境,創造勇氣和信心,認同高職生的社會角色和成功途徑。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具有幸福感的學生會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出快樂、滿足的主觀體驗。因此平時學習效率高,在實習實訓中,將知識順利轉化為技能的效果也比較顯著。

第二,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經常保持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心理品質;具備積極向上、樂觀幸福、開拓創新、文明自律的心理品質。高職學生正處於進一步社會化和職業化的過程,特別是在人際關係方面。當然那些看似屬於“失衡”的現象正是他們不斷成長的標誌,因為只有出現不平衡才會產生需要形成動機,這是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和力量的重要前提。

第三,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和美德為教育主題,強調教育功能既要體現在幫助存在問題的學生獲得積極發展,更重要的是引導那些處於“正常值”與“最優值”境況下的學生學會創造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職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引領他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職業素質。

第四,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強調預防和干預的重點是激發學生身上的潛質;適用於已經出現比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少部分學生羣體。採取的方法是調動學生自身存在的力量克服顯性和隱形的問題,形成樂觀態度、理想信念、職業道德以及希望、誠實、毅力等內在心理素養,戰勝消極心理。

三、建構積極心理教育的方法

創建積極的場域教育“場域”是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參與者相互之間所形成的一種以知識的創建、弘揚與傳播和消費為依託,並以人的發展、形成和提升為旨歸的客觀關係網絡。教育“場域”會影響到其中學生的思維習慣與行為方式,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並調整自我的行為,以適應外在的環境,通過外在環境影響與個體主觀能動性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係使他們有積極的心境、愉悦的情緒以及安全感和歸屬感,構成一種積極的支持體系。職業院校育人的場域首先是創造積極、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充分利用學校文化與學校精神等隱性教育作用,可以促使學生感受學校場域的教育力量。校園文化建設成為學校支持體系的重要內容,在這一理論的昭示下,我們從積極學生觀的角度人手,力圖挖掘和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創新精神。學校選擇了在各樓層的立柱上鑲嵌學生的專業藝術作品;在樓梯走廊的櫥窗內容全部由學生社團進行宣傳美化;在教室側牆懸掛藝術專業學生製作的大幅主題畫框,其中不少作品獲得北京市職業學校學生藝術作品獎。學校還組織學生與所在社區進行了“文明共建”,學生可以定期參加企業、地區行政機構、福利機構以及德育基地的公益活動

職業院校育人場域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學生的實習實訓基地。工學交替、校企融合是目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實現形式。我院與各實習實訓基地、長期合作的用人單位建有20多年的聯繫檔案,人文專業老師、心理教師與單位的相關部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關係,學校的牆柱上懸掛着“世界五百強”和中國著名企業的“員工標準”“企業用人標準”企業在車間顯著牆面上張貼者“優秀學生美德”等學校教育延續的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將“社會實踐課業”從學校課堂搬到了企業,把課題內容與企業文化、崗位要求融合為一體,使得學生政治素質與職業素質得以相容和發展,把人生價值與職業觀、成才觀相聯繫,在職業活動中培養健康心理,使得教育環境擴大到一個特定的社會範圍,進而實現了從外部的、心理間的活動形式向內部的心理過程的轉化。從兩個場域環境的集合來看,就其實質而言促進了學生心理髮展的一般機制一“內化”過程。

(二)創建積極的理念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曾經主要是針對我們假設的“問題”;個別現象出現後採取敲山震虎、大家陪綁做法;作為選修課程的心理健康以及學校心理諮詢的內容也將心理障礙的.預防和矯正作為重點關注的問題。當前我們建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從學生整體特點出發,引領學生髮揮朝氣蓬勃的陽光精神,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能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正在改變了過去那種“醫生”與“患者”的不正常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建立起信任、接納、尊重的朋輩關係,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職業學校的學生觀理念有着獨特的標準,我們培養的不是“全才”,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智能(多元智能)特點,運用“人職匹配理論”,以提高專業技能為目標,培養高素質職業人的教育,高職學生更渴望成功和職業幸福體驗。為此,我們把以前佈置的“發泄室”裝修改造成為“主題娛樂活動室”,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用途,通過心理教師的引導,多數學生在活動室享受快樂、展示才能、交流積極情緒;學校為每一個班都培養了“同伴諮詢師”,他們的任務是在班級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組織相關活動,以同伴的身份轉達學校教育意圖,為學校開展心理教育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各系部與用人單位共同研究制定出適合本專業的心理健康和職業道德標準,豐富了相關教育的內容和針對性,促使學生將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相融合並逐步內化;學校還為全體輔導員提供了考取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資格證書的機會,使輔導員增強了專業知識和工作才幹,並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教育者本身的健康心理素質,實現了學校提出的“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同成長目標。學校為各專業系學生管理教師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計劃,提高他們專業化程度。

(三)創建差異化目標

通過對人學新生進行跟蹤指導,我們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了統計學的分析,根據《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正態分佈圖》的統計分析,分別對處於不同標準差範圍的學生羣進行差異化的指導,重點是保持大多數學生積極的心境,引導學生趨近積極健康的心理水平;分析研究約佔3%處於心理健康水平比較高的學生羣,着力找出成因以及帶有共性的特點,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同時觀察他們的薄弱環節建立相應的跟進指導;對於處於心理健康水平低端的少部分學生,我們不僅要應對他們的損傷、缺陷和問題進行歸因分析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更重要的是立足於激活他們所擁有的潛能與力量,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使他們有機會發現自己的長處,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讓他們逐步體驗成功的感覺,當然我們也沒有忽略干預與轉介等必要手段。

(四)創建積極的行動

作為學校教育培養學生積極人格品質,是健康心理的主要任務。但是人格是需要有外在行動來表達的,體現為各種類型的積極地行動。我院有數個教學班級,多年來在教師帶領下到順義的“幸福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他們村裏的孩子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藝術作品創意,還教小孩子學習吹葫蘆絲。他們在彼此互動中找到了滿足感,分析了自己在專業學習方面的優勢與不足。為了培養學生勇於感受和表達積極情緒體驗的能力,專業系的學生在學校創辦了“鋼琴角”、“外語角”和“咖啡屋”等學生休閒娛樂空間,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基礎上,拓展了積極正當的興趣愛好的範圍,激發職業學習的學習態度與能力,實現了培養積極心理的發展需要。我們的校區一直都有正式學籍的殘疾學生,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學生為他們提供幫助,但他們之間可以看得出一種平等的關係,付出者沒有施捨,受惠者真心表達出感恩,授課教師還專門為他們調整了學習策略,他們進人學校後在大家的幫助下較快地度過了“不應期”。它反映出學校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廣大同學特別是學生本人那種積極、陽光、互助、感恩、自立自強的時代精神,是一種積極人格所反映出的建構行動。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已經成為一種範式。為我們揭示了學生積極心理髮展的重要特點與規律,闡釋了積極心理的建構過程與內涵。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側重保持和激發學生自身的潛能與力量,提高學生體驗和創造幸福的能力,調動自身積極的力量超越自我,建立寬容、進取、分享、合作、快樂和幸福等積極心態,促使他們用更健康的、建設性的情緒來面對學習與生活的壓力與挑戰,不斷增進自身的健康與幸福,保持積極的人生價值觀,促進職業學習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