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52W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着力點。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修訂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作了具體闡釋: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綱要》字裏行間為心理健康教育所指明的積極的發展趨向清晰可見,但是長期以來,在以消極取向為主流的心理學理念的指導下,學校健康心理學教育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表現出種種問題。基於此,積極心理學相關概念的引入,必將以新的視角,彌補先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為完善學生心理素質注入不竭動力。

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一、積極心理學及其基本思想

積極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末,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賽裏格曼率先倡導,該理論以積極因素為着眼點,以追求幸福為主題,注重關懷人的精神價值,強調人類自身固有的、積極潛在的建設力量,試圖扭轉心理學背離其研究宗旨、即將轉入病理學學科性質的局面。主張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提倡通過挖掘人類自身的內在資源,激發自身力量和優秀品質來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獲得美好生活;關注處於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發展、生活。積極心理學致力於幫助所有人獲得幸福,其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積極的主觀體驗,二是積極的個人特質,三是積極的團體和社會制度。

二、消極心理學取向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定位片面化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僅達到了使學生不受心理疾病困擾的最低標準,無法滿足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的高級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偏離,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對象侷限在個別、有問題學生身上,不僅埋沒了其本具有的幫助學生“自我實現”的積極價值,反而凸顯了其關注弱點和錯誤的消極傾向,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前瞻性、預防性功能被掩蓋,應用範圍被限制在“補救作用”的狹窄空間,削弱了其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正向力量的積極影響,不利於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實踐形式有待整合

目前各地學校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遵循的主體思路是以問題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切入點,以消除紊亂為最終目標。在此觀念指導下形成的教育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建立學校心理諮詢室,對少數或個別學生的心理不適應和障礙問題進行單一的諮詢輔導或診斷治療。這種方式有很強的針對性,但不免有使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的傾向,同時,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問題着手,如果尋根究底的話,有可能造成“拔出蘿蔔帶出泥”的危險,若是以消除負性症狀為目標,則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嫌,難以幫助學生建構對對抗心理問題起根本作用的積極的個人特質。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注重心理理論的講授和心理問題的預防。此種方法雖然有利於心理學知識的普及,但學科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偏重影響學生的認知,對學生的主觀感受,尤其是積極的個人體驗引導不足,難以深入觸動學生心靈。

3)不定期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包括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舉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設計心理情景劇等。靈活多變的心理健康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性,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學校是打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旗號開展德育工作,更有甚者是為了滿足應付檢查、評比、達標等活動的一時之需,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

總的來説,現有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消極心理學取向指導下雖形式多樣但有待整合,表現出對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調動不足、對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積極品質的引導力量不夠、對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組織環境的創設尚不完善等問題,實效性需進一步加強。

三、積極心理學理念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策略

(一)豐富和深化積極的主觀體驗

學校無論以何種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都應該注重豐富和深化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以此來催化其知、情、意、行的良好發展,幫助學生養成對刺激事件進行積極解釋的習慣,從而為發展學生的積極力量、積極品質和積極人格奠定基礎。此外,學校可通過引導學生關注自身情緒變化,提高其體驗積極情緒和情感的敏感性,幫助學生逐漸掌握由一種積極情緒啟動其他相關積極情緒的能力,形成多種積極情緒的共振效應,進而擴大積極體驗的影響,使學生學會在接受積極事件帶給我們愉悦的同時, 通過主動的發現和用心的關注,來引起、延長和增強積極體驗。

(二)挖掘和塑造積極的個人特質

有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積極心理品質越多,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就越高、主觀幸福感越強。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集中在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開發、訓練和培養。對於普通學生,注意發現其身上的閃光點,多使用積極詞彙給予鼓勵和肯定,科學運用心理測驗幫助學生關注自己的優勢和美德,建立自尊和自信;對於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不能簡單地將其看成被動的接受治療者,而是將其作為具有自助能力和自我恢復功能的主動決策者。

(三)創建和營造積極的組織環境

學生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的環境主要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他們的個人體驗和積極品質的塑造得益於三者的通力合作,其中其主導作用的是學校。因此,學校應創設積極向上的校風,構建和諧寬鬆、健康陽光的羣體心理氛圍,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對學生和教師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保健,同時加強學校和家長和相關社會機構的溝通交流,形成以學校分管領導為統領,以專業心理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為骨幹,以學科教師為主力軍,以家長為後援的多位一體式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