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哈佛博士劉軒的積極心理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W

劉軒是個多面手,他身兼作家、音樂製作人、主持人、廣告人、企業講師、品牌顧問等不同身份,並在2015年摘得了《我是演説家》第二季總冠軍,他還頂着一個巨大的光環——“劉墉之子”。但最近兩年,他更重要的角色是心理學導師,他從2016年開始在“十點課堂”推出《教你巧用心理學,過更有效率的人生》系列視頻課,迄今已擁有超過10萬用户訂閲。

哈佛博士劉軒的積極心理學論文

與很多大講勵志與“雞湯”的所謂成功人士不同,劉軒是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系的正宗心理學博士。想當年他碩士畢業,正想大展手腳之時,美國遭遇了全球震驚的“9·11”事件,因緣際會劉軒加入了幫助人們走出創傷的心理諮詢團隊。但面對如此大的苦難,他發現自己學到的知識根本無法幫上忙,這種無力感甚至讓他患上了抑鬱症。失望的他回到台灣,放下了本行,轉而嘗試各種新領域,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轉眼畢業20年,劉軒發現,心理學的研究有了巨大轉變——積極心理學成為了研究主流,一套系統化的`科學,幫助人不單單“活着”,而是要“活得更好”。而同時,他也意識到,這些年來,其實心理學並沒有離開他,當他在不同領域遊刃有餘,用高效的行動去生活,這背後是心理學的支撐。

近兩年,喪文化流行,幸福似乎成了一件只可調侃卻遙不可及的事。對於劉軒,他曾經也是個“單身狗”,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有社交恐懼,臉上寫着大大的喪氣。他8歲時移居美國,語言不通,童年在寂寞中度過,性格內向不善於社交。上學時,每次交報告前都像跑馬拉松,連着兩三天不睡,趕截止日期,“下次一定要提早開始!”但下次照舊拖延……

後來終於有一刻,為了兼顧家庭和工作,他開始尋找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在實踐中,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追求幸福”這一看似很虛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行動。慢慢地,一步一步積累,就可以帶來巨大的幸運。在新書《幸福的最小行動》裏,是劉軒總結的各種微小可行的心理學技巧,幫助人們察言觀色、閲人識人,提升社交能力,增加桃花運,輕鬆克服拖延症,並積極對抗負面情緒。堅持下去,收穫幸福指日可待。

Q=《北京青年》週刊A=劉軒

Q:做自己和去改變怎麼去衡量?哪些方面需要被改變呢?

A:任何個性上的東西,包括習慣都可以被改變,理解自己能夠被改變是第一步。然後,你當下處理事情的習性,你的人生觀,如果你明顯發現它們成為了你前進的阻礙,或者,它們成為了你一再逃避的藉口,這些東西就需要被改變。

Q:不斷積累“小改變”,會有“大幸運”,但人往往是三分鐘熱度,怎麼辦?

A:三分鐘熱度是必然的,三分鐘熱度就像我們的一個學習曲線,剛開始你會覺得自己的能力大幅提升,你的好感大幅提升,後來你會進入第一個瓶頸,進步空間開始變小了,這時候如果有人説,“哦,去學這個”、“這個好有趣”,你轉而再換另一件事。其實第一個瓶頸就是需要一些堅持,人沒有辦法堅持就是因為克服不了內心的聲音,還沒有養成習慣,當另外一個新的興趣取代了這個瓶頸,你又從零開始。所以我説幸福的最小行動,你把它變得最小化,最不需要費腦力和決策力,但是你能夠每一天不斷去執行,用對的原則,對的態度,慢慢你就會發現你的能力已經開始提高,你發現自己可以繼續下去,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瓶頸。人就是在不斷地進化,沿途你必須要給自己設置目標關卡,因為我們最終目標就是離開這個世界,沿途之中要完成怎樣階段性的目標就需要你自己來設定。

Q:在單身大潮的環境下,你對如何收穫一份愛情有哪些建議?

A:瞭解對方的故事,多分享,多聊天,把每個對象當做是交心的朋友,未來的社會,比如稱老婆為“賢內助”是慢慢會被拋棄的,很多的東西都會被打平,於是在男女開始相處時,該不該總是男生付錢,這也是每個人可以去決定的。未來婚姻的一個大原則就是不要説“哎呀,我就是要照顧你”,而是我們可以有個互補的朋友的關係。朋友應該做什麼,嘗試彼此溝通,彼此瞭解,就是實話實説,交心,然後置身於對方的處境去欣賞彼此的不同,祝福彼此的改變,朋友對待彼此就是一對戀人要對待彼此的,並不深奧。

Q:現在還有哪些問題,讓你感受比較深呢?

A:孤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代人看似越來越能夠通過科技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越來越分散。我們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如果你把它看作一個機器的話,它需要交流和接觸,但你給它一些科技的假象的接觸時,並沒有滿足到它真正的需求,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社會大家應該更鼓勵回到原生態的交流。家庭環境、小羣體、有共同興趣的實體小羣體很重要,就好像現在線上購物發展,線下購物又起來了,人們在不斷地思索,最終會回到本質的東西,需要交流。孤獨造成的抑鬱之類的問題將會是未來社會十到二十年最大的心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