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例談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2W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對概念掌握的物點來看,在概念教學中要採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以下就略談我在這方面的點滴體會。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例談論文

一、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概念。

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數學,通過實物、教具、學具讓學生觀察、演示或操作來闡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讓學生只用一把直尺畫一個圓,這對學生來説是一個考驗。用圓規學生都能畫圓,用一根線固定於一點也能畫一個圓,那麼為什麼要求學生用一把直尺來畫圓呢?這就是滲透圓的定義,雖然在小學階段很多數學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儘可能的讓學生的後繼學習更有利於知識建構。通過這樣的操作,會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這樣的表象:圓就是所有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哪怕學生無法用語言來表述,但是頭腦中有了這樣的表象對後繼知識的學習是相當有利的。

二、以舊概念的複習引入新概念。

一個概念並不是孤立的,它總是處在一定的概念系統中,處在與其它概念的相互聯繫中,學生的學習都是通過概念同化習得新概念的。學習複雜概念之前,先學習更一般更簡單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這個上位概念作為新概念的的先行組織者,聯繫學生已學過的有關概念來闡明新概念的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闡明約數與倍數的概念。在公約數與公倍數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實踐表明,用先前的一個概念推導出新的概念,這樣的既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識結構形成的更完善,學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起聯繫的思維方法,形成邏輯思維能力。

三、抓住本質,講清概念。

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關鍵在於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徵,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屬性及其主要表現,是該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或該概念區別於其他概念的根本之處。有些老師常埋怨學生知識學得死,不會靈活運用,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質。如有些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必須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當變換位置後就和他們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相牴觸了,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和教師提供事例的方式有關,呈現給學生的都是這樣固定不變的平行四邊形,就使學生不易區別平行四邊形的本質屬性與非本質屬性,而把非本質的屬性也納入到概念的內涵中去。

因此教師要在講清概念時要十分準確地講清概念的含義。有些性質、法則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礎概念,辦中一個詞,但它所表示的含義也是極其明確的,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把這些含義準確而清晰地表達出來。抓住關鍵講解概念,就能使學生明確新概念的本質屬性及它的意義。如在教學分數意義時就要強調“平均分”。

教師還要恰當地講清概念的運用範圍。如2是質數但不能説它是一個質因數,只能説它是某個合數的質因數。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數時,爸爸的年齡用A表示,小明的年齡用A—28表示,這裏A並不能表示任意一個數,而是有一定的範圍的。

四、分析比較,區別異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來有類似之處,實際上似是而非,能過對比本質屬性,使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可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如質數與質因數、互質數、數位與位數、整除與除盡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學時要通過各種情況的反覆比較,指明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實質。又如在教學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數的大小不變,”這裏“小數的末尾”就不能説成是“小數點後面”,也不能説成是“小數部分”。“末尾”這個概念是“最後”的意思。

在運用對比法教學時,採有變式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能過變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質特徵,學生能抓住本質特徵,才能增強運用概念的靈活性。如在出示幾何圖形時位置要變化,不要讓其“經典式出場”。

當然在使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時,必須在這個概念已經建立得比較清楚、牢固的基礎上,再引入其他相關概念進行比較。否則,不僅不會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產生混淆現象。

五、啟發思維,歸納概括。

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差,習慣於死記硬背,做習題時,只能依樣畫葫蘆,遇到問題的條件或形式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因此在概念教學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的能力。如在教學梯形的認識時,可以將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放在一起,通過讓學生分類的方法來體會到梯形就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學生經歷了這樣的探索過程,形成了清晰的概念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前後聯繫,因“時”施教。

教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系統性。有些概念之間的聯繫起來十分緊密,後者以前者為基礎,從已有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有些概念隨着知識的逐步積累,認識的逐步深入,而趨向於完善。所以,小學數學系教材按照兒童的認識規律和教學的內在聯繫,把教學內容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不同要求,有每個階段各自的重點,這就決定了概念教學的階段性。

如對圓的認識,一年級學生就接觸過了,只要在幾具圖形中能找到圓就行了;到六年級再認識就更深一步了,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教學;到中學階段還要學圓的有關知識,這時候對的圓的定義是:圓是所有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又如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這三個基本性質,形式不一樣,但本質屬性是相通的。如果不注意前階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講後階段的內容時,就不能把新舊知識有機地銜接起來,融會貫通;如果不瞭解後階段的教學內容要求,講前面的概念就不可能講到恰在此時當好處,也容易把概念講死。

七、温故知新,形成系統。

概念形成後,學生要真正地掌握,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次反覆,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練習,不斷地鞏固與深化,逐步形成系統。由於概念化互相聯繫着的,當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概念後,教師應該向學生進一步提示概念之間的聯繫,以幫助學生有條理地、系統地掌握這些概念。如學過分數後,可指出小數説是十進分數,把小學數概念納入到分數概念中。一般在講完一章一節的內容後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小結和概念歸類,小結歸類時需高度概括,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便於對比和記憶,使之牢固掌握,逐步形成概念系統。

以上所説的是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的一般策略,一家之言,必有偏頗,還望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