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生自主閲讀能力提升教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05W

【摘要】新課程改革推進了小學語文課堂的發展,由傳統的“束縛”到如今的“開放”,閲讀教學在變革中逐步走向成熟。本文立足當前小學閲讀教學現狀,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讓學生在與文本的親近中含英咀華,在與作者心靈的碰撞中發現自我。

小學生自主閲讀能力提升教學論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閲讀 親近文本

陶行知先生説:“做是學得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主“做”的過程,任何缺乏了自主體驗的課堂無論如何精彩,都只不過是矯揉造作的秀場。只有在文本間最樸實的行走,最簡單的撿拾,才能讓學生從中體驗真實,發現自我,真正喚醒語文課堂的生命力。

一、潛心會文,在字詞推敲中激發自主閲讀興趣

布魯納説:“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是提高自主閲讀效率,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的不二法門。然而新課程改革以來,有些教師打課改的旗號,將多媒體、遊戲、比賽等多種形式毫無遺漏的應用於閲讀課堂,以刺激學生感官,吸引學生注意。然而,經歷後才會發現,這樣的課堂看上去熱熱鬧鬧,實則高耗低效,不能從文本角度出發的課堂又怎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因此,教師必須用心審視新課改的本質,從文本出發,潛心會文,在反覆的字詞推敲品味中刺激學生的感官,真正激發學生自主閲讀。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三亞落日》閲讀教學中,教師由辨析詞語,積澱語感出發,讓學生感受真語文的性情。師:請同學朗讀第一段,注意文中的關鍵詞換成括號中的詞好不好?多媒體出示: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芒,變得温和起來,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浮)在海與天的邊緣。興許是懸得太久的緣故,只見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學生經過思考,生1:我認為“懸”指太陽與海面還有一段距離;而“浮”表示太陽已經接觸到海平面。兩者比較,用“懸”更生動,表明太陽置於天與海之間,無所依託,卻無比靜美。生2:我來比較“下沉”與“下落”,“下沉”是慢慢的靠近,具有勢不可擋的力量;而“下落”不僅速度快,而且漫無目的,在這裏形容夕陽西下是不準確的'……師:同學們體驗太精妙了,我們在讀這些詞語的時候,邊讀邊想象詞語藴含的意象,就會發現落日風景就在眼前,我們大家不妨一起來一次三亞之旅,好不好?“好!”學生響亮的回答。在接下來平平仄仄的朗讀中,學生感受文字之美,收穫語文之韻……此時,學生閲讀的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而是文字深處的風景;激發的不僅有興趣,更有心靈的渴望。

二、披文入境,在情節演繹中培養自主閲讀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關注學生感受,珍視學生體驗,促進學生個性化思維的成長。然而,在實際的閲讀教學中,不少教師忽視學生對文本的真實體驗,喊着“個性發展”的口號進行着“專制統治”,看似開放的課堂依然是學生思想的禁地。因此,真正的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必須去掉那些響亮的口號和華麗的形式,遵從學生內心的需求,讓學生在與文本的交流中自主成長。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成語故事《自相矛盾》的閲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其中一個學生讀到“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學生語調上揚,語氣乾脆,咄咄逼人。此時,有學生提出了不同觀點,生:我感覺那個“圍觀”的人可以是剛才同學朗讀的青年人人,也可能是一個老者,如果是老者就不能這樣讀了。教師乘機追問,師:那要怎樣讀?你來試試。只見同學手縷鬍鬚,以緩慢而沉穩的語調説:“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語氣中分明帶着幾分歲月沉澱的智慧。師:太棒了,你的解讀標新立異!教師的表揚引來了更多同學的參與,有模仿少年的,語言中帶着稚氣未脱的敏鋭;也有模仿中年人的,一派胸有成竹的樣子……猶如一塊石頭掠過平靜的湖面,整個課堂頓時興奮起來,沒有了懨懨欲睡,也沒有了交頭接耳,一個個小宇宙都在高速運轉着,學生在充滿自主與激情的朗讀中思考與交流,表達與傾聽,在與文本的親密接觸中閃爍思維的靈性,擦出智慧的火花。

三、深層對話,在圈點批註中養成自主閲讀品質

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除了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還要輔之以方法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了正確的閲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閲讀品質,才能提高閲讀質量,贏得閲讀效率。尤其在小學高年級學段,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閲讀質量和閲讀數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給學生自主閲讀方法,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深層次的對話與交流。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最後的姿勢》一課閲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利用批註法親近文本,在圈圈點點中實現生本對話。閲讀前教師佈置了閲讀要求:1、請同學自主圈畫批註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並在旁邊批註透過描寫你領悟到什麼?2、圈畫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並仔細朗讀語句,批註出環境描寫在文字的作用?3、精讀最後一段,尋找相關語句,談一談譚老師是個怎樣的人?4、通讀全文,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含義?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開展批註閲讀,既有自主發揮的平台,又有文本閲讀的經脈,此時,課堂上看不到熱鬧的場面,但能感受到學生思維的跳躍;看不到教師的指指點點,但能感受到學生的自主探索。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透過文字的表面走進作者的內心,挖掘文本的內涵,在深層次對話中生髮最樸素的思想和最真切的情感,這種體驗的獲得是老師任何講解都不能達到的,只有與文本間的思維對話,才能激起情感的共鳴。

總之,關注生本,發現自主,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中自由的遊弋,既要潛心鑽研教材,大膽創新閲讀教學方法;又要穩住陣腳,扶本固正。尤其要拋卻為了表演而表演的過場,摒棄為了整合而整合的作秀,讓學生親近文本,含英咀華,在思想與情感的交織中實現學生的自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