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教學藝術與學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7W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隨着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人才培養規格必然並且已經開始發生變化,高校的教學目標從注重知識轉向重視能力,教師的教學方法同樣亦隨之發生變化。改變教學觀念和知識結構,提升教學藝術,提高培養人才的能力成為目前文學理論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課題。

教學藝術與學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論文

“讀圖時代”改變了人們的閲讀方式、閲讀內容和思維模式。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多是在電視畫面和音響的感官刺激環境中長大,重感覺輕理性,邏輯思維和理論素養不高。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自學意識與自學能力不強,閲讀積累少,知識面較窄,很多學生習慣了“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的教學模式,學習的主動性不高,缺乏應有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文學理論教師必須針對讀圖時代學生的特點和文學理論課程教學面臨的新形勢,提升教學藝術,積極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營造教、學互動的學習氛圍,構建“教學相長”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能力。

一、改革課題內容,建立跨學科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眾所周知,“文學即人學”,是對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生活的反映,與政治、經濟、歷史、宗教、哲學等文化現象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文學不僅是一種審美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手腦並用、知行統一,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背景下,文學理論課的內容和形式亦需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改革主要方向是以多學科的融合為基礎,將文學理論課程教學、文學史課程教學和當代文學實踐三者有機結合;將文學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化轉型相結合,做到歷史與當下兼顧,理論與評論相結合;將文學理論教學和其他人文學科結合,更新文學理論教學的知識結構,使文學理論課程具有更強的開放性。[1]在專業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取代過去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既具有厚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廣博的人文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二、課堂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重在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針對文學理論課程的兩大特點:一是“爭論多”,很多問題尚無定論,討論空間很大;二是文學理論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應用所學的理論去分析研究文學作品是文學理論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便同一部文學作品亦可見仁見智,採取研討式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採用開放性、多向性、啟發性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選擇或是富有現實意義且學生關注度較高的問題或是教學重點、難點問題或是容易產生爭議的問題,以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為目的,將研究與討論貫穿教學整個過程。通過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探討,達到相互啟發與提高。為了有效地開展討論,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設計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課前看教材、讀作品、查資料、列發言提綱等,然後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因此,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準備。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掌控課堂,啟發引導,在師生相互之間的思維碰撞與互動的基礎上,逐步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並提出理論假設。再由全班再對其進行考查和討論。最後由教師對整個討論過程進行總結和點評,並就相關問題在學理上作進一步的延伸與深化。這樣,通過教師的引導,可將學生的思維由教材擴展到更大的領域,不僅有效解決了文學理論課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拓展和深化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有利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且還將“授人以漁”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促進了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文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內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實踐教學一是引導學生將文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用所學的理論來分析與研究實踐中的問題,培養其闡釋、分析具體文學問題的能力。如引導學生關注當下文學和文學批評的熱點、焦點問題,如正在興起的網絡文學、綜藝節目,漸漸衰退的精英文學,等等。二是利用文學理論的實踐性品格,指導學生把文學理論學習與學生的文學鑑賞實踐、文學創作實踐、文學批評實踐相結合,把實踐教學過程當作理解理論、提升理論應用的過程。

針對目前大學生閲讀經典名著的興趣和對創作重視不夠的狀況,教師不僅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大量閲讀文學名著,還要要求學生學習文學史和美學等其他人文知識;鼓勵和指導學生在閲讀的基礎進行創作;鼓勵學生多探討和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學批評活動,提高文學批評的理論素養。如鼓勵和指導學生創辦校刊或班刊,以所辦刊物為陣地,發表自己創作的作品;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多探討和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學批評活動,提高文學批評的理論素養。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等多媒體進行輔助學習,學生和教師還可以在網站上一起鑑賞討論文學作品,分析和研究文學現象,拓展文學理論教學的實踐平台。

四、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大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渴望通過交往和交流來認識自我、展現自我、發展自我,與他人和社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可引導學生以團隊或小組的形式進行共同學習、相互交流研討。學習的形式可以是課堂學習也可以是課外學習。即在教師指導和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前、課堂和課後三個教學環節,構築一個全方位的學習的平台,進行合作學習。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明確每個學習小組的任務,各小組根據先根據自己的主題與要求,研讀教材、收集資料;再由各小組就某個主題開展自由討論、辯論,然後由各小組在班上對討論的結果進行陳述和展示,教師進行總結、評點,最後全班對各組的陳述和展示進行投票,評出最優小組。這樣的合作學習融研討、互動、實踐為一爐,要求學生在合作小組中學會相互虛心傾聽不同意見,團結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還將有助於學生提高團結合作,平等交流溝通的`能力,滿足學生的社會性需求。同時,對學習小組的成果及時予以肯定和獎勵,可以大大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五、利用網絡與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載體,增加教學的直觀性、靈活性、趣味性

在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多媒體等信息手段,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如在闡釋概念“文學形象”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等網絡教學手段,除了把中外經典名著一些片段通過圖片、畫面和文字進行展示外,還同時把大眾傳媒時代的文化產品如網絡小説、動漫、影視片等也展示給學生,擴大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概括提煉“文學形象”的基本屬性,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審美興趣和創造能力。

結語:教學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過程,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因此,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應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一種多極主體間的交流活動,教師與學生始終應該是一種積極互動的交流。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首先必須更新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堅持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的教學藝術,改變目前文學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單一,教師一言堂的現象,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文學理論課程的理論性和學科的交叉性,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優化知識結構,不斷學習提高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總之,文學理論課的教學應該是科學性、藝術系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只有教師的專業應用能力、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提高了,才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