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探析農業經濟管理課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意義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99W

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探析農業經濟管理課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意義論文

1.教學理念陳舊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在具有近百年的辦學歷史,由於受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較大,大部分院校的教學理念缺乏改革意識、現代意識、開放意識,因循守舊,重理論而輕實踐,對於教學方式、手段等的革新不足,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課堂上的知識,既缺乏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也缺乏環節的認識

2.教學內容少,科目單一

現有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培養人才仍然依照過去“專業人員”的培養模式,所以專業面欠廣目前,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主要是專業基礎課的課程,如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在理論課程的基礎上設置課程,但是針對專業主幹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課程較少,跨專業的綜合課則更少此外,已開出的課程的內容不夠豐富,大多是驗證性和綜合性項目,設計性和創新性項目很少,內容欠深入拓展,缺乏融會貫通的課程體系。

3.教學方式單一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主要是計算機模擬實踐教學模式,教學的目標、方法和內容,學生的自主操作、報告和課堂表現作為主要的評估方法,對計算機網絡系統基礎知識、專業計算機軟件仿真平台為主要依據,作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只是在課程中的知識,教學的地方限制在房間裏,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拓寬學生的知識和提高綜合能力。

二、農業經濟管理課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意義

目前農業經濟管理課程人才培養存在與實踐脱節的傾向,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人才市場普遍反映的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是:團隊協調和合作能力有待加強;缺乏實際應用與綜合實踐能力;工作中創造性不足等等農業經濟管理類的畢業生要真正具備獨立的自我發展的能力,必須切實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質量,以獲取穩定優質的生源市場,從而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最基衣的保障。而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要打破目前所依賴的傳統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學生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以及各專業自身特點,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必要的`創新。

三、幾點思考與建議

農業經濟管理課程教學培養過程中應堅持知識、思維、能力和個性的協調發展,使學生在課程中獲取直接知識,鍛鍊他們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為此,必須建立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法以及師資設備的創新型課程教學體系。

(一)採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為了培養既適應我國當前農業經濟發展要求,義緊跟世界發展潮流的創新型人才,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構建科學先進的教學形式和方法。

1.課內教學,根據課程理論知識,設計與之相對應的驗證性和綜合性項目,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基衣概念掌握基衣技能,在此基礎上,提高專業技能這種教學方式可通過案例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模擬仿真教學法等方法來實現。

2.項目管理式教學,採用互動式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通過參與各類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開放項目,培養學生的更高技術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及創新理念開放項目類型包括:第一、學生科技活動型:學生自擬科技活動課題,如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第二、學生參予科研型:如參加教師主持的科研課題;第三、自選項目型:由室定期發佈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自選項目,學生自選。項目實施過程中安排指導教師及時解答學生中遇到的問題,項目完成後提交結果,由指導教師和中心鑾定合格的,可申請學分。

3.社會實踐教學,加強產學研結合,拓寬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農業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實地調查分析,自擬或自選實踐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社會實踐不僅使學生意識到現代社會對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要求,而且通過進行項目開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

(二)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方案

1.優化課程體系建設

為實現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必須從整體上對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優化。改革中要堅持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課程的多樣化、實用化、個性化、綜合化、精於化,避免課程內容交叉、重複和相互脱節。不斷更新和凝練課程內容,把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和農業經濟管理研究領域交叉與滲透反映到課程內容中來。

2.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努力培養基礎紮實、能力強、素質高、知識面寬,具有實踐能力、創業精神和創新精神的適用型人才。根據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始終強調堅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辦學思想,立足經濟管理,面向基層,面向社會服務第一線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基衣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建立學校與社會經濟部門、經濟管理系統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

四、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是提高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眼未來,學校可考慮拓寬教學服務範圍,依託先進的師資設備,服務於“三農”,幫助解決農業生產、涉農企業經營、農民投資等各方面的實際問題,為農業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有利於加強學生對現實問題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