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財政分配貧困消除與人的發展淺談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6W

優化貧困地區財政分配模式和政策,促進貧困地區貧困的消除是實現貧困地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由於貧困地區貧困問題的普遍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貧困地區居民的自我發展能力的提升,且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貧困地區的人的發展問題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而更為嚴重,不利於加快推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嘗試從財政分配的角度,對貧困地區人的全面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人的發展經濟學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探討了貧困地區財政分配、貧困消除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然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財政分配、貧困消除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內在機理,最後分別從不同層面提出優化財政分配、促進貧困消除和實現人的發展的對策。

財政分配貧困消除與人的發展淺談論文

一、貧困地區財政分配、貧困消除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優化財政資金配置結構為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併為實現貧困地區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機遇。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國家通過行政手段取得財政收入,然後用於社會公共服務支出,以滿足社會公共服務需要,這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財政資金使用模式,不僅滿足了政府對資金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消除貧困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經之路,在消除貧困的過程中,人的全面發展進程也同時得以推進。因為消除貧困不僅是一個給予政策、資金和物質支持的過程,也是一個提升人的各方面技能、擴大人的社會關係、促進人的個性發展的過程。人的發展包括自由發展與全面發展等方面,馬克思認為,人需要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人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擴大社會關係,發展個性特點,從自由發展向全面發展轉變。財政資金使用於貧困地區教育、衞生、環境等諸多方面,有利於提升貧困地區的文化水平、改善衞生條件、美化自然環境等,進而從內外部同時作用於貧困地區的發展,有利於消除貧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一) 財政分配的教育支出有利於提升貧困地區的文化水平,強化居民的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

財政分配的教育支出有利於推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貧困地區居民的能力和水平。政府部門在實施財政分配政策時通過為貧困地區提供資金,推動貧困地區學校的建立、師資力量的聚集、教育設施的完善等,有利於滿足培養人才所需要的諸多條件,為提高貧困地區居民的文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更好地促進了人才的培養。政府在實施相關政策推動貧困地區的人才培養中,通過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動教育發展,從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培養貧困地區所需要的大量人才,有利於提升貧困地區的整體教育和文化水平,最終服務於貧困地區的發展,使受教育人員自身得到進一步發展。此外,政府通過轉移支付,從相對富裕的地區將財政資金轉移到貧困地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地區的資金壓力,從而滿足了貧困地區的資金需求,填補了貧困地區的教育收支漏洞,促進了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因此,通過將財政分配資金運用於提升貧困地區的文化水平、衞生條件水平、自然環境質量等方面,提高了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推動了貧困地區的發展,提升了貧困地區居民的能力與知識水平,有利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二) 財政分配的社會保障支出有利於改變貧困地區的消費模式,併為貧困地區居民融入社會和實現自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財政分配的社會保障支出逐漸改善了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為居民社會關係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方面,社會保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貧困地區居民的收入狀況,使貧困地區居民的消費模式發生了變化。如部分農村地區受益於社會保障,家庭的消費模式從單一的生存性消費轉變為擁有教育性消費、醫療性消費、享受性消費等多種消費的消費模式。在轉變的過程中,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甚至部分居民的家庭情況由貧困狀態逐漸轉變為小康水平,並有利於他們尤其是中青年從農村地區轉入城市地區,從農村社會轉入城市社會,從而更好地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能力和經濟水平等,最終豐富並推動自身社會關係的發展。另一方面,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有利於降低農村人口自由流動的成本,促進農村地區勞動力的轉移,為農村地區剩餘勞動力社會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剩餘勞動力受益於社會保障制度後將進入城市,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將全方位地接受新知識,在學習中獲得知識、技能,全方面地發展自身的社會關係,既推進了城鎮化的發展,又緩解了農村地區的貧困狀況。

(三) 財政分配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促進了貧困地區居民的個性發展

政府部門在實施財政分配政策時,通過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扶貧過程中尊重貧困地區居民發展的需求,不僅為貧困地區居民提供資金、物資、設備等所需要的必要支持,而且通過教育等方式有利於提升居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幫助貧困地區居民獲得基本的生活技能與知識,減緩貧困的狀態。而且在財政分配的作用下,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有利於推進貧困地區“三農”問題的解決,使農村地區的落後面貌得到改善。同時,地方政府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貧困地區開展扶貧工程,使貧困地區逐漸擺脱貧困,並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居民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夠自主地對社會發展事物進行科學判斷,並能正確選擇和獲取自己所需,最終實現自身的發展。因此,財政分配有利於促進貧困地區居民的個性發展,使貧困地區居民從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發生改變,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總之,財政分配作用於貧困地區的人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推動貧困地區發展,解決地區貧困發展問題,加快推動和實現貧困地區居民的全面發展。

二、財政分配、貧困消除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內在影響機理

財政分配、貧困消除與人的發展三者之間有着內在的影響關係,這種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各方面。

(一) 財政分配對貧困消除的影響和作用

財政分配對貧困地區的影響和作用可以從直接和間接兩方面得到體現。直接作用方面。一是政府部門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將富裕地區的資金轉向貧困地區,緩解了貧困地區的資金壓力,縮小了貧困地區居民與城市地區居民的收入差距,保障了貧困地區居民的基本生活,對提升貧困地區居民的自我發展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政府部門還利用財政轉移支付為貧困地區提供税收返還、體制補助、專項補助等各種政策支持。其中,税收優惠方面,政府部門通過徵收貧困地區企業的所得税時先徵後返、給予貧困地區居民糧食資助資金、將貧困地區徵收的資源税留在貧困地區等做法,減輕了貧困地區的税收負擔;體制補助方面,給予貧困地區定額補助、專項補助和結算補助等資金補助,緩解了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壓力;專項補助方面,各地區財政部門都在加大對貧困地區的發展、建設、衞生等的資金投入,增加了貧困地區發展的資金。二是政府部門通過社會保障制度為貧困地區的老弱病殘與失業居民提供社會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和專項救助,服務貧困地區居民並與貧困地區居民處理好社會關係,並幫助貧困地區居民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貧困地區居民的傳統保障意識轉為現代保障意識,最終使貧困地區居民都能夠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間接作用方面。政府部門通過實施財政扶貧政策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環境、產業等資金投入,使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逐漸轉變,為貧困地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1) 教育方面。政府部門通過財政收入籌集資金,並將一部分資金使用於教學樓、教學設備、教學環境的建設上,為貧困地區居民提供教育服務和支持,保障了貧困地區居民的'受教育權。(2) 資源配置方面。政府部門利用貧困地區的自然與物質資源,推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改善貧困地區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此外,參與貧困地區社會經濟活動,引入各種科學技術和人才,有利於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通過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還可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種植業和畜牧業等非種植業的發展,拓寬貧困地區居民的收入渠道,為推動貧困地區貧困消除發揮重要作用。

(二) 貧困消除對人的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首先,貧困消除有利於進一步擴大貧困地區居民的發展權利、改善貧困地區居民的經濟條件、為貧困地區居民創造發展機會等,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1) 發展權利方面,相關法律法規通過賦予貧困地區居民各種政治權利,使貧困地區居民擁有自主選擇權,能夠選舉治理貧困地區的代表、完善貧困地區自治制度、擴大發展空間等。

(2) 改善經濟條件方面,一方面,政府依據相關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貧困地區居民自有資產的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等,使貧困地區居民獲得一定的發展資本;另一方面,政府加強對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貧困地區居民的發展條件。此外,政府給予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補助,緩解了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壓力。

(3) 創造社會就業機會方面,政府通過社會教育和社會統籌等方式,保障了貧困地區居民的受教育權及有關的社會權利,為貧困地區居民創造了諸多由農村走向城市的機會。其次,消除貧困通過賦予貧困地區居民受教育權、擴大貧困地區居民社會關係、培養貧困地區居民個性等,使貧困地區居民的知識技能、創造力、綜合素質等得以全面發展。

(4) 給予教育方面,消除貧困使貧困地區居民擁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他們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用科學的方式發展自己,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最終為加快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5)擴大社會關係方面,消除貧困通過為貧困地區居民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他們接觸到更多社會羣體,不斷擴充自己的社會資源,推動自身社會關係的發展和完善。

(6) 培養個性方面,消除貧困通過培養貧困地區居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他們的思想與行動發生相應的改變,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居民的舊有觀念,最終讓他們能夠憑藉自己的判斷去發展自己。再次,消除貧困使貧困地區居民逐漸實現自由全面發展。政府通過相關法律保障了貧困地區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改善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與環境,使貧困地區居民獲得了發展自己的機會,並使他們有機會從貧困地區選擇到發達地區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發展自己的社會關係和個性等,實現自我發展。

(三) 財政分配、貧困消除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影響關係

財政分配通過作用於貧困消除,為貧困地區居民創造自我發展機會並逐漸實現自我發展。

第一,政府通過財政資金轉移,使貧困地區居民和企業獲得了諸多補助和優惠,在貧困地區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國家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推動貧困地區貧困的消除,為貧困地區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第二,政府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優化財政分配製度和方式,有效保障了貧困地區居民的各項生產和發展權利,使貧困地區居民瞭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

第三,通過優化財政分配政策,加大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有利於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提升貧困地區居民的勞動能力、擴大貧困地區居民的社會關係、發展貧困地區居民的個性,使貧困地區居民的能力、思維、性格等發生轉變,加快實現自我發展能力的提升。同時,財政分配政策通過作用於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加快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從而為人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

第四,通過加大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和分配力度,有利於加快推動貧困地區居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素質的提升、思想的解放等,進一步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和解決發展問題的能力,為實現自我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第五,發展個性方面,通過加大財政支持和分配力度,加大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和培養力度,有利於推動貧困地區青少年獨立個性的培養,為貧困地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實現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優化財政分配、促進貧困消除和實現人的發展的對策

(一) 優化財政分配方面

優化財政分配能夠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並通過推動各種資源高效利用,最終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因此,需要實施諸多策略來完善貧困地區財政分配政策。

首先,出台或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財政分配政策在貧困地區的合理實施,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財政資金進行合理利用,並分配到專項項目的發展中,正確引導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環境改善和產業發展等。

其次,逐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政府有關職能,從而使貧困地區擁有更多發展資金。一是推動簡政放權,促進政府與貧困地區企業間關係的科學合理發展,共同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政府在執行財政分配政策時要更多考慮貧困地區居民的發展需求,滿足貧困地區居民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二是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完善機構設置,加強對財政資金的分配和利用工作的監督與管理,強化財政部門對財政資金分配的主動權,減弱其他有關部門對財政資金分配的權力,更好地對貧困地區的資金進行統一分配,提高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效率。再次,控制財政收入的速度,調節財政支出的結構。一是根據實際情況瞭解財政收入的速度,合理調節貧困地區財税政策,加強對貧困地區企業和居民收入水平的調節,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效益;二是重視社會保障支出,為貧困地區的老齡化人口與失業人口的支出增加做好準備,科學、合理地調整當前的財政支出結構,為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長遠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 促進貧困消除方面

消除貧困是實現貧困地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是連接財政分配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重要橋樑。首先,政府要通過完善有關法律對貧困地區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加快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強化貧困地區政府部門的社會責任,利用財政資金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環境、產業的扶持,從而改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推動貧困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為實現貧困地區人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其次,加大對貧困地區企業和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一是政府在消除貧困過程中利用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發展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水平;二是加大對貧困地區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依據不同產業的特點給予相應的扶持,在税收上給予合理的優惠,減輕企業經濟負擔,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加快企業發展,最終帶動貧困地區的發展。再次,完善貧困地區社會保障服務體系。一是完善社會保障政策,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將一部分財政資金分配給貧困地區的失業者與基本生活特別困難的羣眾,並提供一定的社會公共服務,消除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顧慮,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生產環境;二是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改善貧困地區的公共設施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貧困地區居民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

(三) 實現人的發展方面

為使貧困地區居民實現全面發展,應從制度、教育、素質等方面入手,促進貧困地區居民能力、社會關係、個性的發展。

第一,制度方面,政府在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時應根據有關制度給予從貧困地區出來的居民一定幫助,保障他們的權利不受侵犯,使他們獲得個性自由,從而從各種束縛中解脱出來,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

第二,教育方面,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投入力度,傳授貧困地區居民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使貧困地區居民掌握與所從事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實現個人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政府應為貧困地區居民所從事的相關農業勞動提供技術指導,依據科學理論指導貧困地區居民高效培養農作物,並引進先進的生產工具,提升貧困地區居民的生產效率,加強個人能力培養,提高社會勞動力素質。

第三,素質方面,政府通過文化手段加強貧困地區居民思想道德建設,從根本上提升貧困地區居民的個人素養,並推動貧困地區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個性發展,為他們實現自我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