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王幾何》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01W

教學目的:

《王幾何》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1.積累與本課有關的知識

2.理解王幾何,學習本文的寫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同學們,我們先前所學蔡芸芝先生温柔美麗,深受學生愛戴,莎莉文老師用自己的愛心、耐心與智慧為盲聾啞的孩子開啟知識的大門。今天我們要學的王幾何比較另類,看看他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我們從他身上能學到什麼?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閲讀時,要求用着重號標出散文寫作的對象,用橫線標出文章的線索、文眼等,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抒情或議論的文字。找出描寫王幾何老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理解散文的.結構與中心。

在閲讀過程中,校正讀音,理解詞語:

須臾yú斜翹qiào屏息bǐng綽號chuò叛逆nì持之以恆héng

得意忘形:高興得無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恆:長久堅持下去。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第二步,整體感知

(一)、快速閲讀課文,回答問題

   文章共寫了老師的幾件事,同學們又有什麼反應?

   長時間啞笑------鬨堂大笑

   反手作圖------震驚發呆

   介紹自己------屏息靜聽

   交代綽號------鬨堂大笑

   請同學們徒手作圖----笑的滿臉淚水

   教育大家-------鴉雀無聲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閲讀第一部分(1-2)

  第2自然段為何選用問句?

明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出下文

閲讀第二部分(3-26)

2、“他臉上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皺紋,甚至每一根頭髮都在微笑”運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作用?

明確:誇張。表現了老師愛笑、幽默的性格特點

3、“他突然面向課堂,反手在背後的黑板上徒手畫了一個籃球大的圓,緊接着,又反手畫了一個等邊三角形。”

“他突然面向課堂,在背後的黑板上畫了一個籃球大的圓,緊接着,又畫了一個三角形。”

比較這兩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的表達效果更好?

明確:“反手”是反過手來,“徒手”是不憑藉工具,“等邊”突出三角形的標準。由此可見王老師繪圖技術高超。

4、“那生動地站在黑板上的圓和等邊三角形又標準,又好看”運用了什麼修辭?

明確:擬人

通過“站”表現了黑板上的圖形標準、好看,暗含了讚美之情。

5、第9段寫學生的心理有何作用?

明確:心理描寫通過對比、反問,表達了對老師的敬佩、讚歎之情。

6、第12段屬於什麼描寫?

明確:神態描寫

表現同學們震驚、好奇的心情,既表明王老師的聲音有震懾力,又突出這位老師介紹方式的特殊。

7、王老師為什麼公佈自己的綽號並希望學生以綽號相稱?

明確:既表現王老師的幽默,又表明老師非常熟悉學生的叛逆心理。這種方式既拉近了師生距離,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8、老師為什麼讓學生上黑板畫圖?

明確: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應該有一種熱愛知識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

9、老師教育大家時,大家有什麼反應?

明確:“鴉雀無聲”

説明學生深受老師的感染,對老師的話有所思考。

     閲讀第三部分(27-29)

10、27段寫全班同學,為何要特別表明“42”個?

明確:用數字加以強調,更能表現同學們對老師的銘記和難以忘記。

11、文章最後一段屬於什麼敍述方式?

熱門搜索
難忘的事100字作文 退休解除勞動合同範本 大學紀檢部的工作計劃報告 我的發現作文300字三年級 月夜奇遇六年級作文 時時刻刻 幼兒園小班秋天的果實教案 文化廣場真漂亮-寫景記敍文 春曉孟浩然詩歌及鑑賞 寫踏青的五年級作文 不要讓溝通變淡了小學作文800字 增上 傷害的近義詞 我的老爸是搞笑之星作文 幼兒教師專業畢業生的實習自我鑑定 記敍美文 描寫和讚美安塞腰鼓的詩句 走進春天裏作文350字 濃濃愛國情作文400字 教師學期研修學習總結 父愛如冬日暖陽900字作文 手為題目的議論文 桌子的傾訴小學作文 《登鸛雀樓》原文及韻譯 難忘的陳老師作文 土地節約利用考核方案 誇誇我的爺爺作文400字 小學學生資助管理制度 遊海洋王國作文 學生作文:未來的汽車作文 即將畢業大學生實習報告 我的課堂我做主作文550字 我們班裏的能人學生作文400字 初中議論文:變則通通則久 最堅強考生手筋被割斷 做糰子寒假作文 清明小學見聞作文300字 名勝古蹟的作文長城350字 三年級下冊《為什麼不反過來試試》評課稿 方橋 垃圾變水泥閲讀題答案 肖文儒 小學美術教師總結報告 理想初中作文600字 可愛又淘氣的小烏龜作文500字 司馬朗儉以率下文言文閲讀訓練及答案 四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學總結 在井岡山紅色培訓結業典禮上的優秀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