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基因突變特點的教學設計範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4W

第一課時的教案

基因突變特點的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舉例説明基因突變的特徵和原因(B:理解) 2。説出基因突變的意義(A:瞭解) 能力方面

1.通過觀察正常紅細胞與鐮刀型紅細胞的結構特點,訓練學生的觀察和比較能力。通過發揮媒體的直觀功效,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

2.通過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創設,結合新知識培養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3.通過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病因的討論分析,使學生通過“材料—比較—歸納”的方式來獲得基因突變的概念並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 通過引導學生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病因的分析,讓學生體驗基因突變概念的形成過程。 2. 通過對基因突變原因及特點的邏輯論證過程,不但可以使學生懂得生物界豐富多彩的本

質,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教育。

3. 通過基因突變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能形成關愛生命,熱愛生命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基因突變的概念及特點 (2)基因突變的原因 2、教學難點

基因突變的概念和意義

三、教學設計思路

1。理論依據

(1) 奧蘇伯爾關於概念形成的學習理論

生物概念是人們對生物及生理現象本質特徵的認識。正確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學知識

的組成部分,又為獲得更系統的生物學知識奠定基礎。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獲得概念主要有兩條途徑: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由學生從大量的同類事物或現象的不同例證中獨立發現共同的本質特徵,用歸納的方式抽取出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從而獲得某些概念。 是獲得概念的初級形式。概念同化: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學習新概念的方式,是獲得概念的主要形式。 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科思維的基本單位,是組成生物學學科知識的基本單位,概念教學

是中學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這節課中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就是

遺傳學中的兩個重要概念,概念的形成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將外部言語轉化成內部言語的思維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以進行觀察、比較以及聯繫實際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學習,為進一步對原型的抽象和概括提供條件。由於學生頭腦中沒有用以同化基因突變這個新概念的相關知識,所以本節課關於基因突變的概念教學採用以概念形成方式進行教學。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在教學中應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教學活動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因此在本節課中要利用好學生身邊的事或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比較、推理和歸納的方法來理解基因突變的概念,結合生活實例,再經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比較歸納,總結來説明基因突變的特徵和引起的遺傳效應從而構建出自己的知識結構。

(3)新課程標準下倡導的學習新理念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一個核心理念是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因此學習中的探究活動不僅可以是實驗活動,也可以利用生物科學史、教材的資料、提出的問題、創建學習模型等進行探究。這些活動不一定具備實驗探究活動的全部環節,但只要促進學生思維活動,那麼這些學習過程就具有探究性。在本節課中,教材不僅提供了“積極思維”這樣的能引導學生探究的好素材,同時也給學生提供瞭如解讀圖表、分析數據、舉例描述等多種的探究活動,使學生能夠形成對基因突變問題的解釋或結論,並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2。教學程序設計

首先用一個學生學習中會出現的一個實際問題創設境來引入新課,然後從實例入手,通過設計積極思維活動,來引導學生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分析,讓學生歸納基因突變的概念。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提出新問題讓學生討論、質疑,在師生的對話中讓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原因和類型。接着通過由學生舉例並自學教材內容來歸納基因突變的特點和重要意義。最後,通過引導學生以概念圖的方式對本節課中的重要概念進行知識構建,使學生對基因突變的概念、時間、原因和遺傳效應及突變的特徵、意義等有着深入的理解,用課堂練習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鞏固訓練,給學生提出一個課外繼續探究的問題,使學生能在課外有繼續拓展提高的空間。這節課是對《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延續和延伸,創設好教學情境是本節課的關鍵環節,如果能夠合理創設和運用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和促進學生的情感活動,還在於激發和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實踐活動,能夠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更有效地教與學。

3。教學過程流程圖

圖例:

結合“積極思維”,分析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

病因,歸納基因突變的概念

本節小結、構建概念圖,課外拓展研究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師生活動

四、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學習情境設計為真實情境與問題性情境相結合的模式,採用PowerPoint製作的線性結構課件。教學模式為“材料分析——比較歸納——討論總結”的模式。

五、教學資源

蘇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遺傳與進化》;多媒體課件;圖片圖表及文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