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How Tall Are You?》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09W

本課簡單分析:

《How Tall Are You?》的教學反思

教 學 內 容:Main scene Let’s start A. Let’s learn Let’s play

教 學 目 標:

1.能夠聽、説、讀、寫形容詞的比較級形式:taller, stronger,older, younger和shorter。

2.能夠用句型“I’m…cm tall.. He/She’s…cm tall.”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身高。

3.能夠用句型“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 I’m older than you.”進行年齡和身高的比較。

4.能夠聽懂指令,按不同年齡、身高排隊,並用所學語言進行表述。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又明確規定: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以下我就從四個方面作全面、深刻的反思

一、以興趣為導,自然鋪墊

為了到達以上的教學目標和《英語課程標準》規定,本節課的一開始,我就播放三年級下冊Unit6 Part A的錄音“tall, tall, tall, make yourself tall…”我和學生一起吟唱並做相應的動作。通過歌謠導入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語言創造能力,在優美的節奏中很好地複習了與本單元有關的形容詞。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還為新課作很好的`鋪墊。然後,請學生翻到課本後面74頁單元詞彙表,學習本節課的新單詞,我帶學生讀並弄懂單詞的意思。

二、以情景為輔,創造交際活動

在句型教學方面,我都努力創造真實的情景,因為真實的情景教學,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情緒上的共鳴,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創造力等整體發展。如本節課的兩個教學句型“He’s/She’s…cm tall. 和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在在教學句型一“He’s/She’s…cm tall.”時,我便請學生A到測量身高(課前在教室的牆壁上刻畫好尺寸)的地方,就把測量的結果告訴學生A説:“You’re 140 cm tall.”讓學生A告訴全班同學自己的身高説:“I am 140 cm tall.”我再問學生B:How tall is A? 學生B回答:He is 140 cm tall. 這樣真實的情景教學使學生容易學會如何表達自己或其他人的身高。

教學句型二“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我也是這樣創造交際活動教學的,首先直接告訴學生或者出示哥哥(弟弟)或朋友的照片做如下的介紹:I have a brother/friend. He is tall/short. He is 159 cm tall. I am taller/shorter than my brother/friend. You’re taller/shorter than your brother. 接着板書,學生跟讀。然後學生兩人一組活動,最後幾組彙報。使學生真正達到使用語言的能力,在情景中學,情景中用。

三、創造性利用現成教學資源,方便、實用

我在教學形容詞的比較級詞彙的過程中,都創造性運用教具,通過各種方式呈現新詞,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本節課形容詞比較級時,我都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環境,如:師生,生生之間互猜年齡互比身高、比較手的大小、手臂或頭髮的長短等;除此之外還讓學生分組測量教室中講台與課桌的長度或是學生文具盒的長度進行比較,自然地引出比較級詞彙: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shorter等詞彙。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教學難度。使單詞教學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教有實效。

四、找出不足,對症下藥

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一堂課都有它美中不足的地方。我這堂課不足的地方就是:課堂中還不能調動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而這些學生總是默默地坐在一個角落,教學中所做的每一個環節活動,好象都與他們毫無相關。他們沒有喜悦,沒有自信,只有自卑感。還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全面地落實學生的學。更多地關注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為他們創造情景,只要他們有一點點的進步,我都要去表揚他們,及時肯定他們,我相信這些成績差的學生會得到很大的進步。

Tags:tall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