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關《圓的周長》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圓的周長》一課,看似簡單,其實探究過程很容易出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圓的周長》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的閲讀。

有關《圓的周長》的教學反思

有關《圓的周長》的教學反思一

“圓的周長”這一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的周長的定義;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圓周率的意義和圓的周長公式。根據已有學生知識的經驗,他們對於平面幾何圖形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對於長方形、正方形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很自然的聯繫到他們。但是不同的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由直線段圍成的,而圓形的周長是曲線段圍成的。這需要教師要有一個適度的點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難理解。對於合作探究,因為已經是高年級學生,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猜測、測量、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周長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通過對圓周率有關數學史料的介紹,結合學生對其中數字的感知,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家對真理的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中國古代科技的興盛。

4、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體驗到實驗對猜測的驗證作用以及對問題的探索過程,並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本課教學以“通過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總結出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為教學重點;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為教學難點。圍繞着教學目標,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力爭在本節課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新課程標準》很注重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於是,我設計了“慄老師就在公園附近居住,每天早上都要到公園的圓形花壇跑步10圈,你能算出慄老師每天跑了多少米嗎?”這一情景,利用這一數學問題導入新課。從而喚起學生對學習圓的周長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緊接着,概括出什麼是圓的周長?猜想圓的周長與圓的哪部分有關係?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猜想意識,更為後面學習和深入探究埋下伏筆,很自然的進入探究環節。探究環節就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為了突出重點,我採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共同找到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再通過測量、觀察、分析、計算、找規律、驗證等操作活動,獲取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使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真正讓孩子們經歷了數學學習的過程。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找到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公式。相信同學們在獲取圓周長公式的一剎那,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的。

這一環節既有重點,又有難點。因為對於“圓周率”這一名詞學生很陌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也就成為了學生接受知識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測量圓周長和圓的直徑,然後計算出倍數關係,實際上就是對圓周率意義的體驗過程。教師只要在學生得到圓周率的時候,再去追問:圓周率是怎麼來的?學生自然會想到:“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商”。這樣,教師就順理成章的向學生講解“圓周率”的有關知識。難點也就在此一點一點的突破了。

整個教學設計我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知識的接受過程為科學探究的過程。這樣做既教會了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同時又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了知識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新課標》一直倡導的。於是我引導學生利用公式解決了在導入環節中提出的數學問題,這樣做不僅體現了學以致用,更使學生感悟到了學習的`價值。

《圓的周長》一課,看似簡單,其實探究過程很容易出錯。特別是對圓周率意義的理解,學生不知道探究了半天得到的到底是什麼?圓的周長公式到底在哪兒?

由於本人教學水平有限,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還不是很透徹、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希望各位領導和教師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有關《圓的周長》的教學反思二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計算。

 成功之處:

1.充分理解周長的概念,加強對意義的理解。學生以前學過周長的概念,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長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在此基礎上,理解“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在教學中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圖形的周長,然後引出主題圖,通過實際場景豐富學生已有經驗,逐漸內化為學生對周長的意義的理解,明確周長就是一條線,但是這條線是由曲線構成的圖形。

2.加強動手操作,探索發現規律。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繞繩法、滾動法和摺疊法得出直徑2釐米、3釐米、4釐米、5釐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總是3倍多一些,從而使學生明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倍,由此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不足之處:

由於學生在課前預習了這部分內容,導致有一個組沒有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的結果都是3.14倍,看來學生對於操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注重了結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規律的呈現。

 再教設計:

在教學完圓的周長時,要讓學生注意區別圓周長的一半和半圓周長,要注意呈現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係即當圓的直徑或半徑擴大2倍、3倍,圓的周長擴大幾倍的練習拓展,並藉此聯繫正方體的稜長之和、表面積和體積中,當稜長擴大2倍、3倍,正方體的稜長之和、表面積和體積擴大幾倍的練習拓展,以此來增加彼此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