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關於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的價值與特徵芻議論文

欄目: 議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6W

論文摘要:學校作為武術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是不容忽視的,文章從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的含義、價值等方面進行探討,探索當前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的特徵,剖析其傳播過程的不足之處,旨在弘揚中華武術,推動我國學校武術文化的傳播進程。

關於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的價值與特徵芻議論文

論文關鍵詞:學校武術傳播價值特徵

前言

武術作為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已經傳播了幾千年,在漫長的歷史變遷過程中,武術已由原來的刀光劍影走進了現在的科學殿堂。我國學校的武術文化是我國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各個階層的學校中,師生的主體素質是高層次的,也註定了學校武術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伴隨着我國武術國際化進程步伐的加快,校園作為文化傳播的聖地,有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可建立科學的校園武術文化傳播體系。中宣部、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中指出:中華武術要發展,要傳承武術文化,走向國際化,必須在中小學實行必要的武術課教學。我們的中小學武術教育做好了,武術的普及工作做到位了,就會使武術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1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的含義

文化地理學認為,文化擴散分遷移擴散和擴展擴散兩大類。遷移擴散是一種原始的,在一定時間範圍內能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文化擴散方式,它是指具有某種思想、技術的個人或集體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結果把這種思想或技術帶到新的地區的擴散方式。遷移擴散是隨着人的流動而傳播的,擴展擴散比遷移擴散的威力與影響要巨大得多。它是指某一思想或某種文化特徵在空間上通過各地的居民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如同滾雪球那樣,隨着接受這種思想的人越來越多,其空間分佈也就越來越大。擴展擴散可細分為三種具體方式:一是通過人羣像傳染病那樣傳播的傳染擴散,二是通過組織形式來建立金字塔結構般的等級擴散,三是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來進行的刺激擴散。

從系統觀點看,人類社會是和自然界處於同等次的一個大系統,文化系統則是它的一個子系統,而文化傳播又是文化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校園武術文化傳播則是中國校園文化、中國民族文化及中國現代武術文化傳承並不斷推廣的一個子系統。校園武術文化傳播系統是由諸多要素構成並表現為一定的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現象的活動過程的複雜傳播系統。

2武術文化傳播在學校教育中的價值功能

武術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價值功能,這些價值功能在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武術的教育價值不同於其它體育項目,它是以文化教育和身體教育有機統一的。武術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協同發展中,自然地融會中國傳統哲學、倫理、美學、醫學、兵法等傳統文化的思想與內容,形成武術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合二為一的武術文化。在武術文化傳播中有人文價值、技擊價值、社交價值、健身價值及經濟價值等多種功能價值,但在學校武術教育當中體現最多的是武術的健身價值、社交價值和人文價值。

2.1學校武術教育中的健身價值

武術最初作為軍事訓練手段,技擊的特性尤為突出,不管是格鬥運動,還是套路運動,都體現了武術攻防格鬥的特點。但武術在注重技擊的同時,更注重養身,通過“調心”、“調息”、“調身”等功法來達到養身的目的。長期堅持武術鍛鍊,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武術運動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調節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普及武術,弘揚中華武術文化,通過習練武術,以及武德教育,增強青少年的自信心,磨鍊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奮精神,健全和完善人的高尚道德品質,使人協調、自然、平衡、和諧發展,富有開拓性和創造性。

2.2學校武術教育中的社交價值

現代社會是一個人與人相互關聯的社會,而社會交際是社會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樞紐,加強中小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對加快社會前進的步伐意義重大。課餘武術教育是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推動學生合作交往;以親身體驗為手段,鼓勵學生創新實踐;以民主參與為特點,培養學生自強意識。這種強調潛能開發,注重創新精神,增強動手能力,擴大交流和展示機會的教育手段,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2.3學校武術教育中的人文價值

講求“仁、義、禮、信”的儒家哲學深深影響着中國武術的倫理思想,併成為其基礎和核心。學生通過武術文化的教育,提升了人文素養,注重了個人素質修養的提高,面對競爭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和諧是武術獨特的價值取向,武術文化視人體身心和諧為真,人際和諧為善,天人和諧為美,和諧構成了武術文化發展的根基。運用武術文化教育,使學生領悟武術文化“天人合”的思想精髓,感悟和諧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學會關心他人,寬以待人,尊重他人,認真為他人與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建立和諧社會奠定基礎。 

  3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的特徵

3.1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的優勢

在武術傳播的研究文獻中,有關於學校武術傳播的縱向研究中多次提到學校是武術文化傳播的一個有效途徑,學校是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主陣地”,武術本身的發展和普及也決不能忽視學校這塊重要陣地。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都是在保留其基本精髓的基礎上對動作和規則加以改良,使之更適合作為教學訓練的內容和比賽的項目,並通過學校作為主渠道向青少年推廣,從而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反觀他們國家在各級學校體育課中民族體育項目的比重和普及情況,以及遍佈世界各地的柔道館、跆拳道館,就不難明白這些民族體育項目代表亞洲進入奧運會決不是偶然的。學校不僅應該成為種種奧林匹克體育運動項目的推廣基地,更應承擔起發展民族體育、弘揚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同時,中國武術作為我國古老的傳統體育項目,具有許多其他西方體育項目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國武術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與意義,學校體育應將武術文化教育納為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武術文化在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推動學校體育全面發展。

3.2學校武術文化傳播形式的單一性

近現代以來,學校體育的開展基本上實施軍事體操模式,學校武術的開展沿襲或者仿照了軍事體操的模式。從上世紀20年代開展中華新武術始,學校武術就被競技化、模式化,甚至格式化了,體用兼備逐步淡漠,“理、法、勢”漸漸只留下了“勢”,武術教材枯燥,難度偏高,致使許多優秀的拳種失傳,中華武術的精華瀕於遺失。解放後推行的武術開展模式,重套路輕技擊,重勢輕法,重勢輕理,從教學、訓練、比賽、規則等方面基本參照西方體操模式。上世紀末雖然武館武校蓬勃發展,高校、體院專門設立武術系科專業,然其依舊採用西方競技體操的教學、訓練、競賽的開展模式。競技是屬於少部分人蔘與的活動,武術一旦唯競技化,就遠離了健身、健康,也就背離了武術的社會存在作用,其在學校的傳播形式也就只適用於少部分人,即專門從事此項活動的武術教師、武術教練、武術隊員,大部分的學生和教師都缺乏興趣,只能敬而遠之,止於欣賞。

3.3學校武術文化傳播的制約性

目前中國的教育體系,嚴重缺乏本土文化的繼承,制約了武術文化的傳播。幼兒園到研究生教育整個過程中,競沒有一門系統的傳統文化課程,使得綿延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面臨着斷層的危險。武術也不例外,武術教育一定程度的缺失,不僅使西方體育項目在中國大行其道,就連與武術淵源頗深的韓國跆拳道和日本空手道等亞洲體育項目在中國也異常火爆,而參與的人羣主要是青少年學生,屬於國粹的武術卻備受冷落。青少年學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武術如不能在新生一代身上得到傳承發展,必定面臨失落或消亡的危險。武術如在國內都不能盛行的話,何談在世界上載播。雖然建國之初我國就把武術列為大、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可武術在我國學校中開展得情況並不好,主要原因有:一方面體育教材中武術所佔份額太少。如“中小學體育課中武術內容的比例只有8%”,有的學校體育教學根本沒有武術內容;另一方面缺少武術功底過硬的師資隊伍,這與我國武術發源國的地位極不相稱。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在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聯合制定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強調了在中小學加強武術課的問題,這為學校武術發展提供了契機。

4結語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體育項目,在學校文化教育中有着較強的價值功能,已受到國人乃至世界其他民族的接受和認同,正在融人世界體育文化發展之中。但是在當代學校武術文化傳播中應客觀評價其特徵,加強其傳承,促進武術運動的本土化教育,並把武術作為我國民族體育國際化的一個切人點,推動武術運動的國際化發展。

武術作為學校體育中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根據中小學特點,有關部門應組織編寫一些簡單易學的武術動作,降低動作難度,通過武術教學不斷總結和發現新的規律,改進和充實教學方法,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注重武術對學生精神的培養,把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武術精神聯繫起來,不同的區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當地特色的武術作為教材,注重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相結合,以促進武術文化在學校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