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易經

《周易》與武術文化

欄目: 易經 / 發佈於: / 人氣:1.38W

《周易》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是地位最顯要的一部典籍。

周易它年代久遠,自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頭活水的作用。《周易》作為“五經之首”、“大道之原”,幾乎對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着深刻的影響,因而在傳統文化中佔有首屈一指、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因為它地位顯要,因而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響而與之交融會通。各種學術思想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周易》的啟迪、促發,特別是對武功修煉家、道佛修仙家的功夫修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派種繁多,我們現在練習武術主要的功能已經偏重於強身健體而不在技擊。我認為武術鍛鍊除強身健體和鍛鍊意志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練武調和五臟之氣從而能調整人體的五行之氣平衡流通,起到改善命運的巨大作用。本文只就《周易》與中華武術文化之間的關係作些粗淺介紹。

一、《易經》誕生最早的武術觀念

《易經》開篇就有一句鼎鼎有名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譯成白話文是:“天體的運行剛健不輟,君子也應自強不息。”這句話怎麼看怎麼像是一位武術家對一位習武之人説的話,如果―個對中國武術情有獨鍾的外國人問什麼是中華武術的神?我們完全可以告訴他:《易經》第一頁第一段的這個結句“健”,是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字,它本身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剛強”;另一個是“康強”。前者指格和神的堅強,後者指身體和體質的健康,加上個“兒”字――健兒就成了軍卒、壯士和劍客。劍客就是武術家,古樂府中有“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的詩句

《易經》中明確地談到武術的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之句,説的是“君子應整治兵器以防不測”。這和現代人習武為健身、防身的觀念非常一致。其中“利武人之貞”中的“武人”――則是武術家。古籍中的“亮相”、“剛健中正”,説的是做人也是練武所謂“立天之日陰與陽:立地之日柔與剛;立人之日仁與義”以及對宇宙與人生規律的論述,包括八卦概念的確立都對後世的武術發展起到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二、武功家惜《周易》闡述人性與功夫修煉的關係

武術氣功正是以陰陽、五行、八卦、太極等原理為指導,以氣功的修煉為手段,結合武術的格鬥和套路而形成的一種技藝。其中,《易經》與武術的關係最為明顯。從拳術名稱上,一眼即可看出,如太極拳、八卦掌等。太極

二字出於《周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説“八卦”就要提到《易經》之“三易”原則,就是説《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這既是研究《易經》的三大原則,也是研究八卦掌的基本原則。

簡單地説,兩儀、四象、八卦,全由太極而生。太極的一動一靜而產生了天地萬物。描繪了一個以太極為中心觀念的宇宙發生圖式。

中國傳統武術總的來説,可以勉強地分為“內家”和“外家”。內家中的代表拳為太極、八卦、形意,它們無一不與陰陽相關。拳理中的動靜、開合、虛實、現藏,都是根據陰陽學説而來。不管何種拳術,總以強身健體為第一要義,也就是説要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無論是外家拳,還是內家拳,都強調“氣沉丹田”或“外練身法步,內練精氣神”,“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陰平陽祕。精神乃治”,“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周易》認為人在出生前體內只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叫先天一氣,一般稱為“性命”。由於這個核心的作用,能夠奪自然之造化,使性命保持旺盛。但是當人出生以後,人體這一核心便分成兩部分,性的部分上升絡於心,隨心神達於整個機體,開於九竅用之於外;命的部分下降絡於腎,形成“火水未濟”,也就是坎下離上之象。人如能把精神外用的習慣作法顛倒過來,令神不外馳、精不外漏,而以性接命,用命寄性,把性和命合在一起,恢復成出生前一個核心那種狀態,也就是“水火既濟”,坎上離下。這就是修煉家常説“以後天返先天”的以坎添離的功夫。

《周易》實際上是古代先哲通天地陰阻造化,契宇宙之玄機、操性命之柄,與宇宙同體修復自然的哲理。老子云:“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生長。”《周易》認為,人要長生,就得效法天地,把性命寓於《易》象之中。要人攝性命歸一源,人之所以不能攝性命歸一源,只因人以貪慾為本。正像火水未濟卦象所示那樣,人心在上屬火,人貪慾之火不滅苦也不滅,則生滅。世人以事物之紛繁,機心之撥動,衣食之困撓,舉世庸庸。人腎在下屬水,腎藏精。人二八精滿壬癸至,精氣滿而溢,故陰陽合而生育,繼而心妄欲迷,鍾情於愛河,牽引花媒逗人情緣,一生之精華外注,直至滅盡。人因受拜物主義、拜金主義、拜官主義等影響,所以貪心撥動生一切煩惱,皆未曾做生命學研究。只能悔以人生之暫短,一切貪慾皆是磨滅人生靈性之利器,人以生命之本體現富貴榮華,實是過眼雲煙。《周易》所講的天地陰陽變化實是身心性命之道。

在《周易》看來:人處於宇宙天地間,就必然受宇宙天地變化規律的制約,不能隨心所欲,要服從客觀規律,利用客觀規律。《繫辭》日:“法象莫大乎天地。”這就是説,宇宙間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就是天地。

三、《周易》象數的陰陽變化論與武功修煉

《周易》象數的基本思想是陰陽論,在武術修煉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武術修煉中不論是內在“氣”的打通,還是外在的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都是陰陽的對立統一。所謂“陰陽”,不僅指構成宇宙的“氣”,而且指表現一切事物現象的性質及其相互作用的兩種屬性。宇宙間的一切都在無窮盡地變化、發展,都在不斷地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不是由陰變陽就是由陽變陰。固然這些變化受各種因素的制約,但必須遵循某一固定不變之法則。換言之,必須有其規律性。把複雜的客觀規律從令人眼花繚亂的宇宙萬般事物的變化中抽象出來加以簡化,使人易知易從,這就是《易》的宗旨。把陰陽、動靜、剛柔套用奇偶之數,運用“一”、“一”陰陽兩爻闡述功夫修煉、套路演練和交手對抗的剛柔、動靜原理,這就是《周易》哲學思想對武功修煉的指導。

《周易》象數寓含着的陰陽理論是豐富的。它寓含着陰陽的對立制約關係,陰陽的互根互用原理以及陰陽的消長轉化作用。陰陽是天地,萬物之源。萬物莫不負陰而抱陽,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萬物也隨着陰陽的變易而此生彼滅。

《周易》就是運用這種陰陽、剛柔對立統一的關係來説明宇宙萬事萬物狀況的。例如八卦掌以陰陽為綱紀,並用五行來定位,以確定行走的方向。以《周易》象數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單換掌、大鵬掌、白猿獻果、指天劃地、獅子抱球等二十四個動作為單操,作為基本功的練習,也就是一種靜功的練習(屬陽)。各種掌法都以轉圈進步為基本練法,暗合着八卦的乾、坎、艮、震、巽、離、坤、兑的數變和方位,因而有六十四掌的變化,四正四隅的轉環。它是我國道家在長期實踐中所發明創造的。《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在《周易》看來,陰陽、動靜、剛柔原理就是宇宙間的最根本法則。人是陰陽的結合體,內含宇宙之精,萬物之靈,因而是一個與宇宙同構的小宇宙,即天是大周天,人是小週天。天屬陽、地屬陰,人處於天地之間。

再比如,太極拳的基本拳理是:“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陰陽變化,是太極拳功夫的基礎。只有明白了“靜中觸動動猶靜”、“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開中有合”的道理,即掌握了“陰陽不測”之功,才能達到“因敵變化亦神奇”。再如,通背拳的理論,也是在《周易》象數陰陽理論指導下創建的。通背既是拳名又是鍛鍊的法則,意指練習中力通於背,也就是説通背拳是通過六種站樁方法打通人體前胸後背的任脈和督脈。傳統武術主要用《周易》象數總結內功修煉經驗,被譽為“丹經之祖”的《周易參同契》引《易》象論內丹。修煉家在描述人體內氣變化過程時,引入象數觀念。《參同契》首先以乾、坎、離、坤四卦作為基本概念,“乾剛坤柔、配合相包。陽稟陰受,雄雌相須。偕以造化,精氣乃舒。坎離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難測”。

四、武術與《周易》的靈感思維

現代科學認為,靈感孕育在潛意識中,是一種瞬間完成的高速思維,是大腦特別興奮狀態下思維火花的躍動或閃現。《周易》不僅包括天道、地道,還包括人道,其天人合一整體思維模式的最終歸宿是人,是對人道的認識,也包括對人體科學,人體自然規律的認知。以《周易》天人觀為指導的氣功、武術,就為訓練靈感思維、開發人腦智慧開闢了道路。以梅花拳為例,它不僅在一定情況下能激發人的靈感,還有訓練和增強人的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在潛意識狀態下由感知激發靈感而產生的武術動作皆神速而有奇效,其諧和完美的程度及瞬息萬變的高速,都是在常規狀態下產生的動作所無法比擬的,只有以靈感思維為指導,武功才能達到神化的境界。

靈感思維激發時,顯意識,潛意識交互作用,促使潛意識所孕育的靈感

達到“神思方遠,萬塗競萌”的狀態,促使信息超越日常的思維程序而在靈感式的思維過程中昇華。《繫辭》認為:“易,無思也。無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即表述了這一靈感式的'思維過程。拳法説:“拳打眨眼之功,勝敗在哼哈之間。”這是説在潛意識狀態下靈感指揮的武功動作,在極短的瞬間就完成了一系列的動作變化,其準確、完美、圓融、諧和的程度絕非意念指導下的動作所能比擬的。

腦科學認為,潛意識和顯意識間不停地交換着信息,協調着彼此間的作用,才能保證人的意識活動正常進行。潛意識在激發靈感,促起頓悟時的作用是明顯的。《坤・文言》説:“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這也是説“行庭”功法的美妙感受和奇特效果。實際上,它是使練功者無論是動還是靜都能達到“凝神忘形”的境界,用潛意識指揮武術運動而使大腦兩半球達到高度的諧和、統一狀態。因為潛意識活動主要在右腦半球,而指揮肢體運動的功能則主要在左腦半球。要使武術動作圓融、諧和,必須加強左腦半球的潛意識活動能力。武功中“感知”的能力越強,覺察對方行動的能力也越精細。越迅速,越準確,甚至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如果只從佛經中的“空”、老子的“無”、氣功中的“虛靜”去講靈感思維的時空特徵,還往往令人懷疑其存在的真實性,似乎這只是一種心態的反映、一種主觀的意境而已。而武功則可把靈感思維的活動變成人體的動作來輸出,這可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處於靈感思維指導下的武術動作是那麼諧和,圓融,一氣呵成,簡直就像一個全方位的運動,這就是我們對靈感思維時空特徵的基本理解。

人活在世上,可以變換不同的角色,也相應承擔着不同的責任,還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上對國家社會,下對親朋同事,都承擔着不同的責任。不過,切切不可忘記我們還有一項根本的責任: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希望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責任。但人生在世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是做人,應不論成功與失敗,幸福與不幸都保持做人的尊嚴。因此,我們也切切不可忘記人生的頭等大事: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生命對於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自己人生的責任,沒有任何人可以替而代之。人世間社會關係的各種責任,在特定的情形下,是可以轉讓、替代、分擔的。唯有對自己的人生責任,每個人都必須而且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一個人如果將這唯一的一次人生虛度了,絕無機會重新選擇一次。人活着不是為了睡覺,而是爭取用有限而短暫的生命,在這個時空留下最璀璨的軌跡。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更應該如此。

Tags:周易 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