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活着讀後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7W

導語:活着,是一張通往死亡的單程票,它無法退票,生命於人,無論高貴或是低賤,富有的,貧窮的,都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是悠長的,也可能是短暫的。無論怎麼樣,我們都要善待這一次,善待自己的人生,善待自己的生命。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整理的活着讀後有感,歡迎大家閲讀。

活着讀後有感篇一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落霞裏的鄉村寧靜安逸,但合上書本的我此刻內心卻難以平靜。這是第一次閲讀餘華的作品,他冷漠無情令人發怵的筆風令我驚歎不已。他將中國六十年發生的災難都置於福貴一家人身上,一波波苦難的來襲,一個個生命的終結都使人物遭受巨大的打擊,給讀者出乎意料的感受。而又正是在層出不窮的命運的刁難中,福貴深刻地活着,身為白髮人卻一一送走身邊的黑髮人,對於他來説,沒有什麼比活着更美好,沒有什麼比活着更艱難

福貴是舊中國裏一位地主家少爺,年輕時沉迷於賭博,輸光了家產的他只能與家人在一間茅草屋內相依為命。禍不單行,誰會料到福貴在去給母親抓藥的路上被拉走當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幾年後被解放軍俘虜,這才被資助盤纏得以返鄉。回到家時母親已然去世,只剩下妻兒三人清貧度日。看到這裏,我為福貴與家人的重逢欣喜,可不知這只是苦難的前奏,母親的死只是一個開始……

中年時期福貴趕上了人民公社和大躍進,他首先面臨的是兒子有慶的死,這也是讓我最難以釋懷的。有慶是個善良樂觀的孩子,他熱愛他的兩隻羊,每天為了割草餵羊和上學而奔波,他的存在無疑為整本書陰沉冷漠的主調增添了幾分亮麗色彩,可他卻由於與臨盆的縣長妻子血型一致而被迫獻血致死。我不禁怨憤,埋怨餘華無情的筆風,憤恨那個黑暗的社會,怎麼忍心讓那個對生活充滿希冀嚮往的孩子遭遇死亡的命運。接着是死於生產的鳳霞,敗於病魔的家珍,意外身亡的二喜和活活被嗆死的苦根…。

故事的結局是福貴與同名老牛互相依偎着生活,福貴自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想想福貴的一生,雖然將如此多大苦大難安置在一個人物身上可能只在小説中才會出現,但他的人生何嘗沒有向我們講述活着的意義。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但只要活着就還有希望。

我時常思索為何福貴還能安然地活着?為何他能用冷靜鎮定的口吻述説苦難的一生?那是親眼目睹至親們逝去,數次遭遇希望破滅打擊的有思想和情感的肉體啊!是何種強大力量支柱着他在人生路上不斷前行?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福貴豁達的品性和堅韌的人格。餘華曾説起他的寫作緣起,“我曾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於是我寫下了這篇《活着》。”福貴面對生活的.無情與殘忍並沒有無限苦楚或怨天尤人,而是以忍受的方式用生命的力量戰勝了現實。除此之外,小説中福貴家人帶給他的温情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福貴説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為富貴名利,只為相伴家人,樸實真摯的深情讓福貴的生活在痛苦淒涼之外藴含着人性的温暖。

《活着》,以波瀾不驚的文字震撼着我的心靈。生活固然坎坷,何不握緊堅韌與樂觀,找尋生活中的美好,如福貴那樣活着,不屈地活着。

活着讀後有感篇二

這是餘華的一篇長篇小説。也是他的代表作,和許三觀賣X記一起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和獲得一些國內外獎項,以及在多個國家出版。

對於作者的文筆和才華是毋庸致疑的,但是我們要看的是故事本身。

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是這樣描述和評價: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就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對於作者自己對作品的這樣描述已經很透徹了,但我還要要加幾句,不然寫這篇也沒有意義。

首先得歸功於我住院了,身體的破敗在某種程度上讓我有了歇息的機會,雖然我總沒有做什麼事情,但是現在更閒了,也因此為了打發時間看起了書,並且是耐心的:所以我説要歸功於住院。插句廢話,現在的我全身上下只有大腦好用了,其他的不是未老先衰就是毛病不斷。

得了這樣好的機會,我把活着仔細看了兩遍,看完後覺得有些話要説,但還是沒有底,然而最後還是寫了。

福貴這個人物的性格是灑脱的,也是可以逆來順受的。做為主角,別人可以死,他必須要活,為了活着他就不得不承受命運給他的苦難和遭遇。

福貴拿自己當牛,從他的承受能力來説,他也確實堪比頭牛,壓不垮。但是牛的結局是註定悲劇的,因為牛不能反抗命運;也正因為這樣,作者就沒有寫下結局,就單從“活着”的理念開始故事,到講述故事,最後結束故事。

活着即是主題,就不能講死去,但也不是不能講死,而是用別人的死來反應主角的活。

福貴是一個紈絝子弟開始,含着銀勺子出生,吃喝嫖賭都行,典型的闊少爺形象。既可以説傳承了他爹的習性,也可以説傳承了廣大少爺的秉性。但是當他遭龍二算計後,輸光了家產,他清醒了,到了這裏也端倪的反應活着的內涵。不然福貴是可以設定他想不開而去死的;然而作者沒有這樣去做,而是讓福貴繼續落魄。

家產沒了,他爹死了,又被抓了壯丁,遭遇戰爭;眼看解放了,回到家才知道母親已病死了,女兒也因病聾啞。故事講到這裏似乎已經描述活着的艱難了,但是苦難並沒有結束,而是接踵而來。

玉珍得了不治之症;有慶在一次獻血獻出了生命;鳳霞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嫁給了“偏頭”二喜,卻生下兒子苦根後大出血死了;二喜也隨後出了事故離開人世;苦根眼看是獨苗了,是最後的希望了,但是命運還是無情的把他帶走;終於只留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老牛活着。

這裏面最苦當然是福貴,但是他沒有哭,而是用笑來迎接痛楚。

小説的主題也就在這樣的悲劇下反應得徹底。

起起落落。死的人早已經消失無蹤了,但活着的人還要繼續承受活着時的所以痛苦。沒有辦法,如同待宰的老牛隻能眼淚汪汪,然而福貴灑脱和順受的性格,沒有讓自己眼淚汪汪終日歎息,而是如洞察人生,買下老牛,和它為伴當牛如己了。

活着的意義在此無限放大,他用福貴告訴人們,不管你遇到多大困難,也不要悲秋傷春,要堅強樂觀開朗的活着。

相信現實中比福貴更慘的絕沒有,但我們可以拿他做面鏡子,遭遇苦惱時就告訴自己:活下去,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

活着讀後有感篇三

餘華説過:“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國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就有希望,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着,一切都會更好。

餘華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卻生動地刻畫出了生活的真實,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我難以忘懷,那個小村莊,那家人,那頭牛。

小説主人翁是一個地主少爺,他叫福貴。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也輸了父親,他家變得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xx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因困苦的日子而失去了生命。福貴沒有退縮。他試着學做農活,要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並不容易。而每次生活有了起色時,親人卻一一故去,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但又沒有辦法。

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勇氣的。那麼,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多彩,世態萬千,我們有幸經歷這一切,不得不對生命的磅礴肅然起敬。

我們像是命運手中的螻蟻,挫折總來得猝不及防。福貴的真身,生活中也不少見。我家附近住着一個老人,年齡已過百歲。爸媽和我講述過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是住在山上的。他和他的妻子,兒子,還有兒媳婦,也是如此。盛夏的某一天,洪水肆虐,他所在的村莊,也被洪水淹沒了。洪水帶走了一切,也帶走了他的妻子。洪水遠去,他無助地站在以前的家門口,手足無措,一下泄了氣。他卻並沒有絕望,也許還牽掛着孩子,也許心中對生的希望還未泯滅。年近晚年,兒子和兒媳婦也相繼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滋味很痛。現在,每天經過老人家,他卻總是坐在門口,面帶笑容,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絕望。顯然,他看淡了,他沒有放棄活着,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

現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青少年,風華正茂,卻總因一些小挫折,要死要活。活着對他們來説,只是一種樂趣嗎?樂趣盡了,便不再延續嗎?你們可曾想過,在災難中,不計其數的人,為了活着忍受了多大痛苦。活着對他們來説,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着,是一張通往死亡的單程票,它無法退票,生命於人,無論高貴或是低賤,富有的,貧窮的,都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是悠長的,也可能是短暫的。無論怎麼樣,我們都要善待這一次,善待自己的人生,善待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