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5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1

翻開這樣一本書,一個過客,一個耕地人,一問一答,問者無意,説者拾憶。像是溯流的河水,流回那年的春夏秋冬,流回那段夜幕下的人生百態,歲月暗啞。

書中講述了一個人荒唐卻淒涼,可笑亦可悲的人生,折射了一段不可思議卻又真實的歷史,“中國戰爭”“大躍進”“文革”。我也曾噓歎是怎樣一個英雄人物才能熬過這一個個吃人的時期,即使活到了最後,他還剩下些什麼?出人意料的是他不是什麼英雄,他不是將軍,甚至連一個正規的士兵都不是。他只是一個曾經的闊少爺,一個浪蕩子,後來的一個農民,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如泥土般普通的命苦人。可他熬過來了,除了自己,什麼也沒剩下,他的愛人、親人、孩子都被那段吃人的時光吞噬了,他的心也死在了那段暗啞歲月。

作者説過這樣一句話:“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所以作者覺得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對文中主人公富貴而言活着到底有多難?回顧他的一生,他也曾享受過榮華富貴,家財萬貫。可以説他的年少時期將一個紈絝子弟展現的淋漓盡致,隨心所欲,放蕩不羈是他的代名詞;他也曾遭受劫難,家道中落;也曾悔不當初,痛改前非;也曾想靠自己的一雙手抓住僅存的一點點温情。可這曾經種種猶如指間漏沙,再握緊也抓不住沙子的流逝,再努力也改變不了殘忍的現實。

讀完這本書後,我也曾深深思考過,到底是什麼會使一個人短短的一生遭遇如此多的劫難,使得人無可奈何,無力反抗。重温一遍,我似乎明白了,是黑暗的社會,是醜惡,麻木,冷漠的人性,是懦弱,順從的奴性,是用盡一切方法,也要活着的慾望。

所謂真理法度的鐐銬死死地鎖住了大家的前進的步伐,狠狠地鞭撻了小家的温情,歡聲笑語在嘶吼喊叫中彌滅,曾經肆意奔跑的少年在無聲淚流中體味絕望。有人打出了未來一片光明的口號,也放出了人性的醜惡。人們深陷於明天的美好憧憬,可蜂擁而來的現實幾乎都在訴説着陰險。可歎,可笑,醜惡的事物總在身邊,我們選擇視而不見;美好的事物遠在海角,我們卻伸長了脖子企圖望到。

我從未看過一本書,笑着笑着就哭了,一字一句樸實無華,甚至帶着市井間的流氣,卻如利刃般將現實撕碎,將苦痛一遍遍回味。著名詩人維克多説:“如果生活真的有意義的話,那麼痛苦一定能給生活帶來意義。”因為痛苦能讓我們隨時意識到我們還活着!

若説我在書中唯一看到的微光,便是主人公富貴對生活一次又一次的重拾希望,命運與他開了許多過分的玩笑,他卻一次又一次的站起,對生活懷有信心和動力,因為信念,為了家人,為了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可當親人一個個的離去,到最後的孑然一身,他也曾想結束,卻仍舊苟且而生。為追求陽光而奔跑,最後發現是在黑幕中徒勞,卻仍然不願停下,自欺欺人的相信,終會跑到太陽升起的地方。

夜幕落下,聽者久久回味,説者輕歎一聲“都過去了。”站起身來,拍拍身上的雜草,不遠處,那牛聽話的低着頭吃草,他們的影子被拉的很長很長……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2

書看到有慶捐血而死的的時候,腦海的裏記憶一下就衝了上來,我小時候看過這個改編的電視劇,一查,果然是,改編的電視劇叫做《福貴》,小時候和爸媽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無意中一起看下的,整部電視劇裏就有慶死的時候那個畫面一直還記着,其他的淡忘了。有慶那麼想活下去,也可以很好的活下去,卻因為自己想積極活下去,積極的做出貢獻的時候而死了,更加顯得悲傷了。

看完全書,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起了《末代皇帝》裏的溥儀。兩段故事的時間跨度都差不多,兩人的遭遇也都有相似之處。用一組鏡頭的話,福貴這邊夕陽下牽着“福貴”拖着長長的影子緩緩地回家;另一邊是,溥儀在快閉館前自己跨過護欄自己緩緩地坐到龍椅上去。

此刻,福貴應該笑着唱着歌;溥儀應該也是淡淡一笑。

浮華過後,苦難之後,只留下了自己,這個時候我會想什麼呢,想自己還有什麼會失去,還是有什麼能夠得到。總有比你更慘的,也總有比你更好的,無論是正數第一還是倒數第一都輪不到自己,所以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真的是“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覺得作為人,作為接觸到社會的人,活着,只是因為慾望而已了。

所謂的“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只有在真正作為動物本能求生的時候才有的。而現在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各種慾望而活着的。

但是,也終會有那麼些人,在那麼多之後,慢慢的慾望淡了,養了一頭“福貴”,只是為了活着。

以上是看完全書的感受,另外講一點書裏面的一小段,真的很有感觸。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説般的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賭啊,後來輸光了家產,還被抓去做了炮兵,結果回來的時候媽死了,女兒變了啞巴,好不容易兒子大點了又被那可恨的醫生給害死了。啊,那家醫院一定和我家有仇啊,我女兒好不容易嫁了人有了孩子結果在醫院裏生孩子死了。可憐只剩我和女婿孫子,萬萬沒想到啊,都頭來,一個都沒留住,女婿被壓死了,孫子給噎死了,你説,我命咋這麼苦呢。

如果福貴這麼説,那我覺得作者也只是僅僅覺得他有點可憐而已,僅此而已。

“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我倒是覺得,並不是什麼困苦損害了記憶,只是沒有好好自己回味生活而已。想到現在,網絡發達的現在,每個人都充斥在各種信息裏面,很多人都在尋求存在感。

人,真是奇怪,沒有外人來證明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價值。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3

初讀餘華的《活着》,我僅有一陣惘然,隨後是一會兒的喜悦。

喜悦實際還是實際,小説集依然是小説集;我活在實際之中,而福貴也只存有於小説集當中。

或許對日常生活在那時候的人而言,福貴可能是自身的一部分,又或者是自身是福貴的一部分。而針對我,一切都僅僅小説集,開啟,隨後合上。我的心裏冒出難以名狀的打動,但在時間的流蕩中,一切都將湮滅,就彷彿人一樣,問世―活着―去世。

“人是為活着自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話是創作者在序中告知大家的。一開始,我認為創作者真是太消極了,他的心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

唸完了福貴的一生,。我確實搞清楚,人是為了活着自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就彷彿牆腳的乞丐,有時候我認為她們一無所有,對她們而言,死也許會比活着更強,但她們的確的活着,在任何地方。

餘華説,“活着”的能量並不是自喊叫,也不是自於攻擊,只是忍受,去忍受性命授予大家的義務,去忍受實際給與我們的幸福和痛苦,無趣和平凡。

這要我想到了一句話,大家生出來了,吃苦了,去世了。

本來活着是一種痛楚,卻總是有大量人挑選活着,而不是身亡。

小故事一開始便是不幸,那時候的徐家本來富有,本來應該是幸福快樂的,但你卻明晰體會來到一個爸爸的悔恨,一個母親的無可奈何,一個妻子的忍受,一個大家族的搖搖欲墜。

而當偌大的一個徐家只剩5畝農田、一間草屋之時,才愕然發覺,她們還有相互。一個妻子總算擁有一個愛她的老公,一個母親總算擁有一個孝敬的孩子,一個爸爸總算擁有父母的威嚴。

啥都有了,一片空白了,你不能説是她們喪失的多還是獲得的多,是以往幸福快樂還是如今幸福快樂。

假如徐家還是當時的徐家,一家人或許會被一起槍斃,但最少她們富有,她們不用吃苦。而她們活着之後,大家只有看到她們痛苦的人生,那個時候誰也分不清楚,是活着又或者是死更幸福快樂。

這就是人生,沒有挑選,沒有回過頭的空間,僅有再次。

擁有的人一個一個喪失,福貴看見爸爸、媽媽、一雙子女、妻子、女婿、外孫一個一個的身亡,自身卻還活着。那個時候的福貴,也許感覺身亡才算是一種幸福吧。

或許,他也不知道自身為何活着,就彷彿許多 情況下大家也不知道自身為何活着。

因而,人為失誤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萬事萬物所活著,就是如此而已,卑微,卻遭受着優秀。

藍天白雲、白雲、水稻田、老牛,如果你一無所有,你能找尋任何事物給你覺得幸福快樂,就彷彿如果你擁有許多 的情況下,你也能夠找尋一切你所喪失的一樣給你覺得悲劇。

珍惜自己,這就是較大 的幸福快樂。

愛惜一切你所擁有的,愛惜一切你以前擁有的,愛惜一切你未來會擁有的。

人的一生好似一枚硬幣,反面寫着幸福快樂,背面寫着痛苦,本來全是你所擁有的,看的視角不一樣,感受自然也不一樣。

許多 情況下,你不用尋找活着的原因,由於活着自身便是一種原因。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4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三毛

暑假一次在書城轉悠選書,一位剛參加完高考在店內打工的高中生向我推薦了餘華的作品《活着》、《第七天》,便買來拜讀。讀完特別感受到作家餘華善於對死亡,殘酷,陰暗進行冷靜、細緻的描寫,“用文字製造疼痛”。看他的文字,也許多年以後你已經忘了他的情節,可是他的文字帶來的那種直撮心底的疼痛感是無論多久依然清晰地的!

餘華説:“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説,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

讀完此書,心情是沉重的。這本薄薄的題為“活着”的小説,一路走來,卻充滿着死亡,悲傷,苦難。主人公福貴不曾得福,未有富貴。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去,只剩下他,和一隻同樣風燭殘年,同樣叫做福貴的老牛,在夕陽下相伴而去的背影。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千鈞的重壓,它沒有斷。合上書,回想福貴的一生,不禁慨歎:人僅僅是與萬物一樣的物質存在,其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也許,《活着》不是當今最傑出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但薄薄的小冊子一旦翻閲起來卻尤感滯重。總有那麼一些細節,不經意間就會打動你!福貴雖然歷經苦難,但是他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旁人眼中福貴的苦難一生,而對於自己感受一生的福貴,也許更多感受到的是歸於平靜的幸福。我喜歡微笑着讀福貴與老牛的對話:“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其實這不過是老人編出來的。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牛,老牛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裏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着,裏面鑲滿了泥土,就如佈滿田間的小道。”

命運,讓災難與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讓他的至親至愛,一個個記憶中鮮活的生命,相繼在他毫無防備中離開,徒留悲涼黃昏中,墳冢前,一雙顫抖着的雙手,和一雙空洞的眼眸。命運,也賦予了他一種沉重的責任,讓他在失去至親的巨大悲痛中,放棄了隨之而去的解脱,而選擇了留在這個悲傷的世界,去照顧健在的親人,去儘自己活着的責任。

命運,也恩賜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來一個賢惠能幹的好妻子,無怨無悔,傾盡一世温柔,陪他終老一生,以至於,他可以在她最後的日子裏,揹着她,在落日餘暉的田野中,靜靜地走着,懷舊地訴説着,欣慰地笑着,悄悄地哭着,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苦難中忍耐,在忍耐中堅強,在堅強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新的苦難。朝朝暮暮,不斷輪迴。我想,這便是活着吧。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5

我想正如餘華在自序中所言,如果用第三人稱視角來講福貴的故事,他的人生除了苦難就是苦難,但餘華選了第一人稱視角講福貴的人生,就不只是苦難,反而會讓讀者收穫很多感動、感悟以及活着的信念而不只是感傷。

福貴的一生,是命運的意外不斷降臨的一生:年輕時候吃喝嫖賭賭沒了家產,氣死了爹,懷孕的妻子也被丈人接走。但即使沒讀到家珍帶着半歲的兒子回來,也知道她必然會回來的。雖然作為新時代的人,看到家珍明知福貴吃喝嫖賭卻從無怨言甚至有孕在身勸福貴回家還被打且要一個人走很遠的夜路回家,會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但那是時代的印記。家珍是福貴前世修來的福,若是沒有家珍,福貴也許很早就失去了活着的意義。

看完很感慨,福貴家的意外一個接一個,餘華總是用看似輕描淡寫的筆觸在寫死亡寫意外。幼時機靈可愛的鳳霞因病聾啞,曾被送給他人,好在福貴下定決心再窮也要一家人在一起她才得以回家。因聾啞無人提親的她羨慕着別人的出嫁,終於等到了偏頭二喜。她與二喜成婚住在城裏,被鄰居接納,很快懷上了自己的孩子。新生命的即將到來,使得《活着》充滿了希望。但意外隨着新生命的到來還是發生了。鳳霞的一生就此結束。縣長女人生孩子大出血逼着十二三歲的孩子獻血來救,而鳳霞只能如她那被抽乾血的弟弟一般躺在停屍房了。

有慶會在姐姐被送走的時候寧願自己不上學也要姐姐回來,會一天跑四趟只為了可以割草餵羊,會把比賽後老師給的糖分給家裏人,也會在知道獻血可以救人的時候努力站到前面。可這世界最終沒善待他,他拯救了別人卻犧牲了自己。就那麼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被抽血致死。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在公交車上坐過了站,心裏在咒罵着醫生、縣長、縣長女人,也在咒罵着那個依然官本位黑暗的時代。

二喜寧願不要兒子也要保鳳霞,但命運還是奪走了他的鳳霞。他只得揹着兒子繼續活着。記得印象深刻的一句“別人都是看着孩子長大,他卻只能感受兒子的重量”苦根有重了。即使到現在,也有些人會因生活的重擔無奈缺席孩子的成長。可惜命運不止奪走了鳳霞也奪走了他的生命。

苦根原本是個被父親寵着的孩子,卻在尚不懂得死亡是何意的年紀,就失去了父母只能隨着外公長大。他小小的年紀也會懂得心疼外公,在筐裏醒來會抱着兩顆菜問外公“這樣有沒有輕一點”。苦難逼着人成長,以前的苦根是那個説着“我不管你的命,我只要麻雀”的孩子。

福貴的一生是幸福的,是因為有家珍、有鳳霞、有有慶、有二喜、有苦根,還有一頭叫福貴的老牛。即使這些人都只陪了他一程而已,他已經十足幸運。甚至,有時候我會覺得福貴不配得到這些美好,想起福貴年輕時候的放蕩形骸,正應了那句“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但轉念一想,也許都是命。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有他們的命,他們也是福貴的命。

悲劇就是把美好揉碎了給人看,也揉碎了人心。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6

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個活生生的靈魂,這些靈魂閃耀着,藏在書本里熠熠生輝,等待着人們去發現他們。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得死寂的生命卻已深深地映在我身上。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

在我看來餘華是冷漠無情的,他為什麼要讓那麼善良的妻子,那麼聰明伶俐的兒子乃至更多人相繼離福貴遠去。福貴失去了太多的親人,最讓人心痛的應該就是福貴的兒子有慶吧,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説。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有慶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和希冀,即使貧苦艱難的生活,即使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麼地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他愛他的兩隻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面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衷心地笑了,因為我似乎看見了有慶的希望。可是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有慶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獻血,他竟因為抽血過多而死亡。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作福貴的老牛。

一個時代的兵荒馬亂總是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福貴是不幸的大部分的中國人在那個時代的縮影。它本身就有一種泥糊不上牆的混沌,卻要他經歷層出不窮的逃亡和失去,一次次為了活着而失去了自己的底線。他好像在一路奔跑中只有一個慾望,那就是活着!看着他過着豬狗般的逃難生活,不顧一切地要跑,要回家啊,他的形象讓人看起來可笑,又可悲。最後他經歷了一切終於活了下來,回了家,親人們卻一個個離他而去了,最後還是他自己一個人,苟延殘喘地過,活得沒有人樣。但那又如何?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續萬年,就是因為有人咬着牙也能挺過來,再活個幾十年的生命的強大。生命的不息,在於就算生命如此脆弱,如此飽經滄桑,也要承受着!即使到最後,無親無故,生命回到最初的個體,也要在田野裏含着麥秸,帶着打不倒的意志,活下來!

因為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為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戰慄。全書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我們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或許就是生命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活着的呼喚。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見。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7

生命,一直都在感悟,卻依舊悟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也始終弄不懂它的真諦。

看了《活着》,綜觀全文,從故事中的每個情節,一伏一硬、前後呼應似乎都預示着悲劇的發生。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作者將生活記錄的如此真實,面對劇中人物的悲慘命運,催人淚下。

就富貴的活着而言,在失去所有至親,他的活着比死更艱難,活在那時需要更多的膽量和勇氣!也許活着是一種幸福也或許是一種煎熬,但我想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就應該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也許人生不如意太多,在生命的歷程中,人們都畏懼命運的跌落。"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其實未必。沒有火山造成的山體崩潰,就沒有別樣美麗的高山湖泊誕生;不經過懸崖斷壁的跌落,就沒有瀑布的美景出現;沒有海底橄欖巖的斷層拉傷,就沒有馬里亞海溝的深不可測;沒有地表地幔的轟然震裂,就沒有美麗的地下河的眩目奔流。

但是,人畢竟與自然界不同,人的生命的跌落有它負荷的極限。人與自然的生生之理有是相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面對。站在人生的斷裂層,與我們處於命運的跌落點時,我們需要的是直麪人生的勇氣,要勇於面對現實。既然已經發生並且是不可挽回的,那就隨它發生吧!要每一個人都做到處變不驚,泰山崩於面前而不改色,那是很困難的。但它崩了,你有什麼辦法?你要學會樂觀。在殘酷的跌落面前,肯定沒辦法樂得起來,但恐懼,驚惶,懊悔,無望都無濟於事,這些只能把你在這沉淪中扼殺,令你窒息。你必須冷靜的看到,命途的跌落,肯定會造成命途的改變,原來的路不可以走了,那麼並不等於無路可走,就是無路可走也要走。

生命歷程中有痛苦悲傷,也有憂思淒涼。但只要你把它看透,在那些災難、不幸、挫折、失敗的幕紗背後,黎明女神的手指也許正在把它們撥攏,在愁雲慘霧中漸漸顯示出玫瑰色的希望。生命的每一天都是這個樣子,每一天都因我們之愛而愉悦歡樂,也因為不可得而痛苦憂傷。但只要肯抬頭,肯放手,每一天便有太陽升起在你的領地,生活的天空則永遠是晴朗。

有時候在思索為了生活和感受人需要流淚嗎?把淚流在為別人的痛苦之中,把淚流在同情的衣襟上,把淚流在"無言獨上西樓"的子夜,把淚流在萬里魚雁的信箋上,把淚流在梁祝的琴絃上,把淚流在值得你流的地方。淚水終歸也是水,不過卻是流瀉着種種心中裝不下的情感之水,而淚水同樣是一種獲得平衡的需要。

人生也許如此,那些善良、忠誠、美麗的生命也往往恍如流星落花,逝虹去霞。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風得意,事事順心。面對挫折能夠虛懷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種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徹悟人生的大度。生命誠然渺小,人生就這樣浮浮沉沉,把握好現在不要遺憾。找準努力方向,即使大海茫無邊際,不管暴風雨有多麼嚇人,對自己説向前進吧。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8

人生就是一次沒有回頭路的旅行,我們要樂觀面對人生,活出精彩的自己。

腦海中又浮現出餘華所著的《活着》中的畫面: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老人就是《活着》的主人公福貴,他唱道的“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無非就是他一生的寫照。年少時的福貴依仗着家裏富有,吃喝嫖賭樣樣都來,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還把父親氣死了。後來福貴再去給他母親買藥的路上被軍閥拉去當壯丁,歷經死難而倖免於世,回家後得知母親因病去世,女兒鳳霞因發高燒而又聾又啞,兒子有慶也已長大。之後的日子頗為曲折,有慶被抽血至幹而死;鳳霞死於產後敗血症;妻子家珍聽聞一雙兒女已去世,已得軟骨症的她,再也撐不住身子,不久也跟着去了;繼而女婿二喜在工地上做工時被驟降的水泥板壓得血肉模糊;本想着只剩下外孫子枯根和自己相依為命,沒想到因為一時疏忽,苦根吃青豆被撐死了。老年福貴在這世上沒有一個親人,買下一頭老牛與自己相伴。

故事的結局很悲慘,作者餘華是在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後,瞭解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的故事,才有所感觸,抱着一種沉重的心情寫下了這本《活着》。福貴和老黑奴有着相似的遭遇,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生命,而是選擇承受苦難,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餘華在序中這麼寫“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命本就是一場旖旎多姿的旅行,其魅力在於它的有去無回。既然如此,我們就應當心神清明、盛裝華服地踏上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的奢華。在似水年華中譜就生命的華美樂章。

《活着》中的人物因各種事件和意外而沒有活在這個世界上,這讓我覺得生命有時是很脆弱的。他們或許還想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生的慾望,但是對於當時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説是很難的。大多數人其實是緣於對生活已無任何念想,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而決定放棄自己的生命,與世界告別。

可是書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句話應該被踐行在實際生活中,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對每個人來説都是彌足珍貴的,不應該為了生活中的那些虛無的物質活着。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為自己而活着,活出不一樣的精彩,生命不是你度過了多少年,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歲月。

讓生命一路向前,一路高歌。活着,比什麼都重要!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9

人終歸要踏入身亡的路面,因而死是一件無須急功近利的事,死是一個必定會來臨的傳統節日。題記

一次不經意的機遇,讀了了餘華的《活着》,書裏敍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豪公子哥,起先把財產賭光淪落一無所有的窮光蛋,爸爸氣恨而亡;然後他悲劇被捉去當壯丁經歷死難而避免於世,但媽媽卻因病去世;再然後孩子有慶被抽血化驗至幹而死,閨女桂蘭生完孩子的敗血病而亡,老婆家珍得軟骨病最後病亡;進而姑爺二喜工傷事故而亡,外孫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了;最終,只剩餘年紀大了的福貴和一頭牛的故事。這個故事超越了中國從到的階段。敍述了淚水的開闊和豐富多彩。唸完這一平凡故事後,令我耐人尋味也讓我懂得了失落的不會有。

餘華在序中那麼寫,活着在大家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能量,它的能量並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攻擊,只是承受,去承受生命授予大家的義務,去承受實際給與我們的幸福和痛苦,無趣和平凡。

我很喜歡與年老的老人溝通交流,由於與她們溝通交流常常使我對人生多一份思索。已到暮年的她們,並不是痛楚地與這世界説一聲再見,惶恐不安着身亡的來臨,亦並不是在生活的磨鍊中留有憂傷的容貌,埋怨着不公平的昨日。我看到的是,時光的磨鍊讓內心在浮塵中鉛華洗盡,雪白純粹。遊玩過萬千世界,經歷過生命的滂沱大雨大暴雨,彙集而成的確是生命的一泓冷水,給逝水流年增加了温和,讓生命在枯葉中福享靜好。靜謐的年華里,她們不再問花盛開些許,只問是不是淺笑安然。

《活着》裏邊有一句話非常棒,人是以便活着自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以便活着以外的萬事萬物而活着。生命僅有一條,失去就確實沒了,它是無價之寶的,是用錢財也買不上的。人生諸行無常,散聚離合器。在每一個別離的街口,大家只有目送着一個又一個的身影,層層疊疊的留戀不捨載滿了無窮的掛念祝願。在生命與生命匯融的一瞬間,彙集着的是幸福、幸福快樂,這一瞬間所展現出的光明非常值得大家用一生守候,永遠收藏。

老人的內心都好似水流歷經的河卵石,晶瑩透亮。年少的我們又怎能消化吸收所有的光輝?只由於,天下蒼生,免不了沾點煙火人間,不親身經歷時事熱點蒼桑的磨鍊又怎能獲得真實的修練,讓恬淡演譯一生呢?可是,這一份恬淡的人生心態卻或多或少給與了我一份向前的坦然。如同一位聖人説過,實際上生活終究不過是虛驚一場。暮然發現,原先那麼多隨風而去的往日都變成了時光的逝水沉香木,發展的痛苦好像似風中的記憶力,過往雲煙。我剛開始學着翻轉青春年少囈語身後的平靜,輕輕地敲擊着時光的褶皺,只期待人生的光陰中,我依然能夠 挑選做回哪個積極樂觀的自身,讓心若鏡,幽然向前。

生命本便是一場怡人多彩多姿的單趟旅遊,其風采已經於它的單趟,取決於它的一去不回。既這般,大家就當心魄清明節,盛放禮服地踏入這程生命的幸福快樂之行,享有生命的奢侈。在似水年華中譜就生命的華麗協奏曲。

生活的路還較長較長,生命還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全都關鍵。活着,真好運。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10

《金銀島》是英國作家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一部作品。主要講述了男孩吉姆偶然從一個海盜的遺物中發現了一張航海圖,它標示出了藏有寶藏的小島。吉姆於是和一羣人動身去尋寶。在險象環生的航程中,吉姆和他的同伴不畏艱險,先後戰勝了恐怖的瘧疾和陰險的海盜,最終找到了寶藏。

本書雖是慣用的為財製造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但是從作者本身由文章所散發出來的文化底藴以及人文素養,不難看出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個人價值觀取向。

俗話説“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話用在貪婪的人身上一點不假。文中比爾、湯姆、迪克、摩根、喬治等一羣海盜極其粗俗自私、陰險毒辣又狡詐。他們總是善於審視度勢、見利忘義,極盡欺詐甚至殺人不眨眼,終於自取滅亡,得到了應有的暴死下場。

吉姆和利維塞大夫、鄉紳特勞維尼和本·剛恩卻是一派具有正義感的人。他們也愛財,但他們卻不會損人利己。儘管面對兇殘狡詐的海盜,吉姆充滿了厭惡與害怕,但他卻能機智地擺脱海盜的殺害。吉姆顯得那麼機靈、單純和善於區分好壞。他在“本鮑將軍”旅店曾閲歷形形色色的人,當他雙槍對着海盜時,還是那麼心驚膽寒,他下不了手,他甚至同情他的處境。海盜的匕首飛向他時,他更是不知所措,以至於失手使海盜身亡。利維塞大夫睿智、冷靜、從容不迫卻又帶着無盡的人性温良。面對垂死的、兇殘冷酷、粗俗的海盜,他依然盡忠於一個醫生的天職——救死扶傷。他對海盜説:“我留在這裏盡力拯救這毫無價值的生命。吉姆,幫我那個臉盆來。”使人仰慕他身上所散發出來的人性的光輝。當他面臨一大羣海盜時,依然面不改色,竭盡全力説服他們以保全自己的同盟。鄉紳則是老實本分、無有私慾的的老好人。他依然有資格為自己贏得一份屬於自己的財物。本·剛恩是一個被海盜們遺棄在島上的孤獨者,雖然他歷盡磨難,可當他見到吉姆時,他對他説:“朋友,我心裏多麼嚮往文明人吃的飯菜啊!我都不記得有多少個夜晚夢到過奶酪——多半是烤過的。”看着他對文明的嚮往與追求,不禁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家庭貧窮的婦女以撿垃圾為生,還要養活幼小的兒子。可是她也不忘在工作之餘為自己剝開一個桔子來做面膜……這樣生活着的人,哪怕現在身處逆境,也是值得人尊敬的。

希爾弗卻是個兇殘、陰險、毒辣而陽奉陰違的大海盜,他一面討好吉姆以贏得那條賴以生存的船,一面又當着吉姆的面面對同夥的背叛遊説説自己是在利用吉姆,真是辛辣的諷刺,讓人佩服世界上竟然也有這種人!正是由於他的陰狠狡詐才為自己偷來一份鉅額的財物而存活下來。但那畢竟不是光明正大得來的。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也是為數不會很多的。

故事歷經百餘年後仍經久不衰正是因為本書充滿人性味,弘揚着善良必定絕處逢生;而兇惡必將山窮水盡而苟延殘喘。善良、正義的人當然會有好的結果,活得有聲有色而有尊嚴。這正是本書的積極教育意義。而一切邪惡都有其共性:不顧別人的死活,哪怕是對已經毫無還手之力的人,他也會毫無惻隱之心。因為他總是以為大家都會這樣做,還美其名曰:“無毒不丈夫!”這樣活着的人也只有由他自己了。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11

餘華説:“作為一個詞,‘活着’在我們的語言中充滿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要忍受,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賦予我們的快樂與痛苦、無聊與平庸。”活着,就有希望,這是一種勝利。沒有什麼比活着更簡單,也沒有什麼比活着更難。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要你活着,一切都會好起來。

餘華簡潔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生活的真相,讓人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不能忘記那個小村莊,那個家庭,那頭牛。

小説的主人是一個地主,他的名字叫傅貴。傅貴沉迷於賭博,最終賭博輸掉了他的家族生意,失去了父親,使他的家庭陷入貧困。貧窮的傅貴去就醫,因為他的母親生病了。他沒想到半路被國民黨軍隊俘虜,然後又被解放軍俘虜。直到他回家,他才知道他媽媽已經去世了。妻子賈珍艱難地撫養了兩個孩子,但不幸的是,她的女兒變聾了,而她的兒子聰明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開始逐漸展開,她的妻子因為艱難而失去了生命。傅貴沒有退縮。他試圖學習做農活,他不得不承擔養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並不容易。但是每當生活變得美好,親人一個個死去,只留下老傅貴和一隻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的是,卻沒有辦法。

傅貴,不要因為親人的離開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是需要勇氣的。那麼,人活着是為了什麼?人活着不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自己活着,不是為了生活以外的任何東西。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很多不同的情況。我們有幸經歷了這一切,我們要尊重生命的威嚴。

我們就像命運手中的螞蟻,挫折總是猝不及防。傅貴的真實本性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我家附近住着一位老人,已經一百多歲了。我父母給我講了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住在山裏。他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都是一樣的。盛夏的一天,洪水肆虐,他的村莊被淹沒了。洪水奪走了一切和他的妻子。洪水沒了,他無助地站在從前家的前門,無助而沮喪。他沒有絕望,也許他還在為孩子擔心,也許他對生活的希望還沒有泯滅。晚年,兒子兒媳相繼去世。白髮人給黑髮人一種痛苦的滋味。現在,老人以後的每一天,他總是坐在門口,面帶微笑,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絕望。很明顯,他往下看,他沒有放棄活着,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少年,風華正茂的時候,總是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死去活來。他們活着只是一種享受嗎?樂趣結束了,就不長久了?你想過無數人為了活在災難中忍受了多少痛苦嗎?活着對他們來説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着是死亡的單程票,不能退。人活着,無論貴賤貧富,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長也可能短。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善待這一次,善待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的生活。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12

前些天利用閒暇的時光,閲讀了餘華的《活着》。讀這本書的起因是先看了張藝謀在1994年拍的老電影《活着》電影故事的結尾是福貴、福貴的媳婦家珍、女婿二喜和他的外孫子一起吃着午飯,個人感覺還是一個比較美滿的結尾。但是,我總感覺葛優、鞏俐在電影裏塑造人物的最終命運不應該僅僅如此,後邊應該還有故事,但是電影限於篇幅沒有拍完!於是我對這本小説充滿了好奇。

帶着這份好奇,我打開了書本。不同於電影的表現手法,餘華文章的開始是平淡無奇的,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頭老牛。文章中不普通的是老人對待牛的方式——他把牛當做自己的家人。作者就以這個普通老人為第一視角,徐徐鋪開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這個老人就是我們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從父親那一輩開始,家族逐漸敗落,到他開始更是吃喝嫖賭樣樣皆沾,終於在龍二的設局下,徹底的敗落了家產,從一個地主變成了一個貧農。

當讀到這裏的時候,就不得不佩服張藝謀90年代的電影表現手法實屬一流。因為在書中的福貴是身無長物的一個廢物!而張導演給予了福貴一樣特殊的技能——會唱皮影戲,而且唱的還不賴。電影的故事中更是圍繞主角這個特殊的技能,展示了中國臨近49年的解放時期,大躍進時期和文革時期對人們生活的種種影響,反映了在時代潮流中人們是如何的活着,顯示這個小人物身上的一絲不平凡。

可是餘華的文章比張導的電影更加的殘酷,因為文章中的福貴什麼都不會!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一個靠自己雙手吃飯的人,中間的艱辛讓人無法想象,是什麼力量讓福貴活下來了?文章沒有寫——就是這樣活下來了!其實想想人生有時就是如此,再難的事情咬咬牙就挺過來了,後頭看一看也沒什麼!

可貴的是福貴的妻子家珍,一個米商的女兒,從小也是嬌生慣養的小姐,卻嫁了一個混蛋丈夫。雖然福貴後來破敗了,可以家珍對他也是不離不棄,就算父親把她接回孃家她也是為了肚子裏的孩子。當兒子1歲時,她又義無反顧的回到了丈夫的身邊,不僅操持家務,伺候婆婆,還幫助丈夫下田勞作。可以説這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完美的女性(感覺我這樣寫有點大男子主義了),電影中的鞏俐對人物的塑造相當符合原著的精神,可是這樣的一個女性,在她的後半生中接連經歷喪子、喪女的沉痛打擊,本人還得了當時的絕症軟骨病。她的一生是坎坷的,我們常常會想這樣的一個人,老天待其何等不公平,難免會發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感歎!

隨着閲讀的深入,在主人公平淡的描述中,越發體會到了生命的弱小與生活的殘酷。喪子、喪女、喪妻、喪女婿、喪外孫子,周圍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離他而去,結果他卻在一頭老牛的陪伴下獨自又生活了十幾年——就這樣活着!果然,文字比電影更加的殘酷與血淋淋。我在想一個人和一頭牛是怎樣活下來了?

目前的我還找不到答案,可能生命就像破石而出小草,只要能活着,哪怕再難也要向着陽光!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13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活着》

閲讀《活着》這本書,簡潔樸實的文字,讀完,潸然淚下。

這本書裏回憶了老人福貴悲苦的一生。福貴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裏。活得瀟灑奢侈,迷上賭博,輸光了家產,從此福貴的人生就完全改變了。生活貧苦,社會混亂。先是老爺子被氣死。接着,福貴又被抓去當兵。走到了閻王門前,九死一生回到家後又得知娘已病逝。禍不單行,不久後,福貴的兒子有慶給市長夫人獻血過多死去。福貴的妻子家珍也患了軟骨病。女兒鳳霞嫁給了二喜。過上了好日子。但不久後,鳳霞因生產失血過多死去了。留下了兒子苦根,接着家珍,二喜都死去了。只剩下福貴和苦根。造化弄人,苦根,最後吃豆子撐死了。福貴買下了一隻老牛,與它度過了餘生。

讀完此書,我是熱淚盈眶的。書中有許許多多心靈美好的人物。卻因曲折的命運,惡劣的環境而失去生命。最終一個悲劇結尾。如書中的有慶,一個純真善良的孩子,卻因醫生的失誤而死去。當讀到有慶死去時,我的眼前好像還浮現着他每天都去公社裏為那兩隻已不屬於他的兩隻羊。浮現出他冬天仍提着鞋子光腳跑去學校。浮現出他獲得一隻小羊羔而歡喜雀躍。他的死去,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悲傷與惋惜。更帶來的是深刻的思考。 難道有慶的死僅僅是因為醫生的失誤嗎?不,不是的。若不是當時社會文化,技術的落後,生活環境的貧苦與無奈,像這樣的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了。在那個年代裏,不知還有多少百姓做大量的活,受無名的罪,得微薄的錢,流苦澀的淚。

面對親人接二連三的逝去,面對生活的艱苦困難,一般人又怎能受得了啊?文中的春生,面對生活的艱難,想要自盡,福貴再三勸説,最終,春生還是選擇了死亡來逃避現實。令人歎息。

但是,福貴一次一次的熬了過去。當僅剩自己獨自一身時,他能感受到生命的快樂。在作者筆下“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裏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的遊動着,裏面鑲滿了泥土就如佈滿田間的小道。”

令人驚歎,他到底是不是那個命運坎坷的福貴?面對挫折與痛苦,他能以寬容的胸懷去包容它,接受它。儘管生活艱難,但他仍笑着去面對;儘管他的身體已經老了。但那顆心卻充滿了童趣。那麼富有生機與活力。

也許,活着的意義就在其中了吧。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有序的社會,可總有人抱怨。抱怨,抱怨大大小小的事: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別人總比我厲害?為什麼我的時間總不夠用?……然後便只是在心裏生悶氣,什麼也不做。當挫折和苦難來臨他們不敢去面對,不願去面對。甚至以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逃避。輕輕地來到人世間,默默的返回原點。像條幹扁枯燥的線,漫無目的的劃過世間。

反之,卻有人堅持學習,努力充電。不斷扮靚自己,照亮自己的心。他們,用寬容去化解衝突;用微笑請教困難;用理智去面對不幸。用五彩繽紛的色彩,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活着是一種未知;活着是一種幸運;活着是一種寶貴。活着,我們要學會珍惜。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14

一直以為讀一本書會要好長時間,哪知道只是自己不願開始的藉口。生活中好多事情都是這樣,常常想着去戒煙,也清楚吸煙的害處,不過是過了一下嘴癮,便浪費了錢,便傷了身體,説是愁苦太多,無處釋放,在我用了兩個小時看完《活着》之後,感覺都是懦弱的人自找的藉口。經常聽各個老師説讓我們多看看書,而且想到自己從小便沒有養成看書的習慣,每當自己要寫點東西時就想到去讀書吧,詞彙實在是太匱乏,無法用恰當的詞彙去表述自己想説的話,每每寫作起來便覺得技巧手法還停留在中學生,所幸五一小假期,在自己的計劃表裏面加了每天一小時閲讀的安排,也咬牙堅持了下來,剛剛開始時覺得《活着》這本書應該會看一個星期吧,哪曾想兩個小時多一點就看完了。有些明知道有益的事情卻一直遲遲未做的還是勇敢點吧。

開始看書,覺得有點無聊,劇情看不下去,進不了腦子,自然難受。可是今天看書時,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不覺得難熬。看到有慶死的時候,終於知道了高三同學是為何也會哽咽落淚,為何向我推薦,看了真的特別難受,喉嚨裏如哽着石頭,咽不下吐不出,眼淚卻一直嘀嗒嘀嗒地打在書上。記着語文老師曾經講過悲劇就是將一些美好的事物用各種手段揉碎了給你看,如針扎心。

當然有些情節只有有過相同經歷的人才能感觸到其中的真情。有慶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卻是那麼的淳樸,日日不輟地餵羊,羊是他的孩子一般,自己無法吃飽卻還要趕在吃飯的空當裏在城裏與茅草屋間奔波,當所有人的財產都要上交公社後,傻孩子有慶卻還堅持着給那兩隻羊割草餵食,晚上臨走前還得笨拙抱抱他辛辛苦苦養大的羊,別人想着那羊只為了吃肉,而有慶在得知羊被宰後卻還傷心痛苦,一個自己在跑步贏來糖果後在小石板上分來分去為了給自己那又聾又啞的姐姐虛弱温柔的娘分出一份,在被他爹嫌他鞋子爛的太快把他大打一頓後,自此便提着鞋子光腳上學,哪怕是踩在泥上、礫石上、雪上、都把鞋子揣在懷裏,捧在手裏,哪裏是他故意將鞋子磨爛呢?日日三趟學校家裏兩頭跑,十幾裏地啊!有慶死在了縣裏的醫院,為的是給縣長那半隻腳已經跨入陰曹的女人獻血,孩子們爭先恐後想過節似的高興,好像即將立上一件大功。那癟頭醫生將一個運動會上甩大他四五歲的孩子幾圈的五年級學生、一個天天家裏學校兩頭跑就為給他的小羊羔割草的農民的兒子、一個有糖吃還劃拉着給姐姐一份的弟弟生生地抽乾了,看着嘴脣變白臉變青直到腦袋一歪栽倒在醫院的獻血室裏,活着從未有什麼美事,卻也自足自樂地蹦跳着奔跑着,死了卻只是一個人臉青着,細胳膊細腿地靜靜得躺在那個醫院盡頭不見日光漆黑的小房子裏,一張破損的木板架在半米高的病牀上,那裏就是他最後的睡着的牀。又硬又冷又短,實在是戳心窩子。

多讀書,真的很好、很好。

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就算沒有經受過什麼苦難,可是相比起來,對於一些底層人民的心酸還是更加容易落淚。彷彿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艱難苦痛的經歷,也是從別人更加悲慘的命運中學會珍惜學會堅強。人尚且活着便有去努力去奮鬥的本錢,打拼過了,盡全力去嘗試過了,再不濟還是回到農民而已。

生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活着只為了活着_《活着》讀後感1100字15

餘華説,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除活着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着。

《活着》作為一部影響幾代人的文學作品,的確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特殊階段,時代特徵突出,時代氣息濃厚,活着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樂。書中主人公福貴的人生便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他的身上折射了整個底層民眾的興衰禍福。

人為何而活着。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認為,人是為了思考而活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則認為,人因自愛而活着;中國武俠小説家古龍則堅持,人為承擔責任而活着……而福貴卻説:“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福貴早年玩物喪志,家道中落,妻子背離,父親慘死。年少的福貴因貪圖享樂而活着,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終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時的福貴,家境清貧卻自得,生活艱苦而自樂,在一切漸入佳境之時,迫入壯丁,背井離鄉,烽火連月,苟且偷安。這時的福貴為了重回故鄉而活着,在拂塵間摸爬滾打,在硝煙裏破繭重生。中年時的福貴,白髮人送黑髮人,喪子的悲哀貫徹了整個家庭。這時的福貴必須為了支撐家庭而活着,作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貴,終於有一點安穩的幸福,卻造化弄人,喪女,喪婿,喪妻,再喪孫,活着便是與一頭黃牛相依相隨。活着了無牽掛,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無論山河如何變遷,時代以何種速度繼續更替,生存對於人的價值卻始終如一。我們生來就為活着,為了活着而打拼,為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在夜深人靜,愁思萬千的時候,我們何嘗沒有盤問自己,活着的意義在哪裏,生存的價值在哪裏。

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則為了家庭,為了金錢,為了事業,大則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和平。每個人活着都有一個目標,都有一股推動自己進步的力量。但在某種程度上看來,與其説是目標支持着生存,不如説是為了活着而不斷地找尋目標。生活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串聯起來的有機整體,這些目標的一個又一個地現實,則是人生的終極大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是為了活着。

我們太常見因為人生中的一個小目標一兩次失敗而灰心喪氣的人,他們失意,他們墮落,他們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氣。但凡是這樣輕生或者只是有輕生念頭的人,他們都還沒有完全看透目標與活着的本質聯繫。而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他們嘴上追求活着的意義,追求生存的價值,願以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的行為的確令人肅然起敬。而這樣的人生,卻沒能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以死的方式來實現價值並不是一個好的途徑。請記住,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為了活着而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是為了活着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不得已而為之的小插曲。

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泰然自若。只有我們把生活的思想簡單化,把生存的意識強烈化,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活着的意義——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隨下努力活着。

Tags:讀後感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