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張九齡

張九齡小故事

欄目: 張九齡 / 發佈於: / 人氣:2.76W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

張九齡小故事

青年時期的張九齡,才智過人,勤奮好學,能詩善文。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登進士第,為考功郎沈佺期所賞識。被授予校書郎官職。長安三年,宰相張説因直言得罪了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被流放到嶺南,過韶州,得閲張九齡文章,誇獎他的文章“有如輕縑素練”,能“濟時適用”,一見而厚遇之。張説博學多才,是當時文人的領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樹的重臣,他的激勵對剛剛走上人生道路的張九齡是很大的鼓舞。

初唐以來,文學變革的主要力量來自一羣社會地位不高的文人。但不可否認,他們的成功同某些具有遠見的權勢人物的支持有一定關係。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舉薦楊炯為崇文館學士。楊以“薛令公朝右文宗,託末契而推一變”(《王勃集序》)之語,稱頌薛氏對他們的文學事業所起的作用,四傑因此能在一時間造成很大勢頭。

四傑、陳子昂之後,到了中宗神龍、景龍年間,應制之風大盛,詩壇有故態復萌的趨勢。在開元前期,身兼執宰大臣和作家雙重身份的張説、張九齡對扭轉這一趨勢起了重要作用。

他們的詩,雖因地位關係不免常常作出努力報效君主的表述,但內中同時也包涵了積極求取自我人生價值的熱情,因而能脱出徒為虛飾的宮廷文學陳習,具有感人的生氣。他們作出的表率和對眾多優秀詩人的'獎拔,使得唐詩的變革和發展得到有力的延續和推進。

拓展閲讀:張九齡的後代

白雲區石井街張村,因聚居張氏一族而得名,目前全村一千五百左右人,都是有“嶺南第一相”美稱的唐朝宰相張九齡的後裔。

張德宏老先生是張村的退休村委書記,他把一本發黃的《張氏文獻公裔屯田使族譜》擺在記者面前説,來張村開基立業的是張九齡的第十二代孫,七百年前任廣州屯田使時,因看中了張村的優美環境,任滿之後沒有離開廣州,帶領子孫在張村繁衍下來,時至今日,張氏一脈在張村枝繁葉茂,張村也因為張氏聚居而“姓”張。

張九齡又名博物,字子壽,諡文獻。唐朝韶州曲江(今韶關)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玄宗曾譽他為“曲江風度”。張九齡雖未來過石井張村,但是張村中處處有他的影子,許多的街道、小巷或者牌坊都是以他的名、字、諡來命名的。比如風度路、文獻裏、風度牌坊、風度小學等等,都是跟張九齡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走在這些道路巷子,你會發覺,唐朝的張九齡離你並不遙遠,彷彿就在身邊。

張村人會背張九齡詩句,都以張九齡後人而自豪

張九齡是廣東乃至嶺南地區第一位出任宰相的人,作為唐朝開元賢相,他為政有遠見卓識,為人忠耿率直,被譽“曲江風度”,遺風惠及後世。作為一代文宗,他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膾炙人口,後世人認為唐朝的詩歌中,張九齡上承陳子昂,下啟孟浩然、王維、李白,首倡山水田園派。

張展雄老人今年七十多歲,原任張村的會計,對於張村七百多年深沉的文化歷史底藴尤為痴迷,他帶着記者走遍張村的大街小巷如數家珍説:“每一個張村人都知道自己是張九齡的後人並以此自豪。張九齡為官廉正,做人耿直,文學成就高,是我們張家的驕傲,但凡父母,都要求兒女學習張九齡的詩文,繼承張九齡的遺風!”

張九齡文化深化了白雲的文化底藴

白雲區石井街張村經濟聯合社黨支部書記、主任張健盈説,張九齡的特殊身份為張村注入了深沉的歷史文化底藴,這是一份無價的瑰寶,張村人要好好去珍惜,好好去弘揚。除了張村的道路、小巷、牌坊、學校帶有張九齡的印記之外,張村還有專門的丞相祠紀念張九齡,此外還興建了面積達2.34萬平方米的村級公園——張九齡紀念公園,這個公園是一個紀念性主題公園,裏面有休閒觀光區、老人活動區、兒童活動去、紀念區共四個功能區,其中紀念區是專門用來展示張九齡的生平事蹟、詩歌,以及舉辦相關紀念活動的,總之,通過公園,讓遊人更近一步走近張九齡。

此外,還不定期舉辦或者支持以“張九齡”冠名的各種活動,諸如,石井街2007年“張村張九齡賀歲杯”足球賽就是我們村贊助的。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把張九齡文化打造成為張村乃至整個白雲區的文化亮點。現在許多外地遊客來廣州旅遊,知道張村有這麼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都喜歡到張村來走一走,走在張村,感受張九齡文化的薰陶。

Tags:張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