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怎樣培養傳媒創新型人才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04W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數字化產業化發展為特徵的傳媒行業正面臨新舊媒體融合的全面轉型。在這種態勢下,傳媒人才的結構性需求也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傳統的偏重理論或偏重技能的單一型人才,已難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需求。據估計,中國傳媒產業從業人員總數達60萬,但其中媒體經營管理人才還不到1%。高校作為向傳媒業輸送人才的主渠道之一,承擔着培養傳媒經營管理高端人才的重要責任。因此,探究高校傳媒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應我國傳媒業發展的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怎樣培養傳媒創新型人才論文

文獻綜述

1.國外高校傳媒人才培養現狀研究在國外高校中,以美國、英國和日本的傳媒人才培養模式較具有代表性。羅穎(2008)提出,美國的傳媒教育經歷了重術輕學到強化理論研究又向重視專業技能迴歸的趨勢,近年來開闢了新專業課程體系,實現傳媒通才教育,打破各專業課限制,在選修課的設置中把專業課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併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實踐平台;英國更注重傳媒人才的“學徒制”在職培訓,而大學傳媒教育概括來説是重術輕學,而日本則重學輕術,偏重於大眾傳播的基礎理論教育。馬淑麗(2009)強調,國外的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學”與“術”的平衡,堅持“開放”與“溝通”的培養思維,保證通識課和專業課的融合,加強傳媒教育的合作開放。2.國內高校傳媒人才培養現狀研究國內高校的傳媒教育呈現出規模迅速擴大,辦學層次涵蓋專科、本科、研究生、博士四個層次,開設的專業有新聞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學、廣告學等多元專業方向,傳媒學科地位顯著提升等特點。同時,高校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繫統、師資匱乏、學生缺少實踐等問題,從而導致培養的人才特質與傳媒行業所需不吻合的尷尬境地。因此,部分學者提出改進措施,馬淑麗(2013)提出,要從傳授創新知識、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三個方面改進;鄭德梅(2010)提出,高校要傳播與時俱進的傳媒觀念,以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打造學生高尚的傳媒品質,錘鍊過硬的專業素質;彭緒娟(2007)從培養理念、通識和專業教育、課程設置及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六個方面提出國內高校應該借鑑和參考國際知名大學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成功經驗。

我國高校傳媒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狀及不足之處

1.我國高校傳媒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狀我國高校傳媒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以國內10所重點高校中開設了傳媒經營管理類相近專業研究生教育為例,其共性表現為:一是課程體系框架基本趨同,即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學位課以及選修課三個模塊組成。公共基礎課以政治、英語為主,專業學位課則是以新聞學、傳播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相關課程為主。二是在培養目標上也基本一致。首先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政策水平;其次,使其掌握新聞傳播的基本原理,具有現代傳播理念和國際化視野;再次,學生能掌握一門外語,能夠讀懂專業的外文資料;最後,培養目標上都希望培養學生能夠獨立從事新聞傳播相關實務工作或從事傳媒產業的管理研究與實際工作。然而,各高校根據傳媒經營管理研究方向所屬的一級學科點的實際情況又有所不同。一是部分高校是屬於傳媒經濟學,例如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而有的是屬於傳播學的研究方向,例如武漢大學和南京大學;還有部分高校是屬於新聞與傳播學或者是廣告與公關學等,僅有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開設了專門的媒介經營管理專業。清華大學的媒介經營管理與傳播戰略專業最為特殊,其屬於對有1~2年媒體工作經驗者的定向培養專業。二是課程的側重點因所屬一級學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傳媒經濟學類學校從經濟學角度對傳媒產業的運作進行分析,開設有傳媒經濟學、傳媒經濟實務研究等課程。而廣告與公關類學校則更多地側重廣告學、消費者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等專業課程的授課。新聞學或者傳播學類學校在選修課上結合傳媒產業,從傳媒產業的政策與法規、戰略、調查、廣告、管理等方面,結合管理學課程開設課程。

2.我國高校傳媒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不足之處

(1)學與術的失衡。我國目前的培養方案在理論和實務方面有所失調。在培養方案中,學校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沒有過多強調。導師主要負責學生的學術能力培養方面,學院也沒有為學生提供媒體實踐平台。(2)新聞學與管理學科的失衡。交叉學科的設置更利於培養高層次的人才。管理學和新聞學分屬不同的一級學科,要培養同時熟練掌握這兩門學科知識技能的高級人才是對高校的嚴格考驗,兩門學科之間課程設置的分配也很容易出現失衡的情況。(3)資源優化配置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師資資源方面。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師學術能力強但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從政策環境方面看,高校對教師工作的激勵中往往對科研成果更重視,而輕視了實踐教學的環節,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太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於改進高校傳媒經營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對策建議

1.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

對於學與術的失衡問題,部分高校意識到該問題的存在並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進,如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將實務實踐學習直接列入課程體系中,浙江大學新聞研究生則必須要求到新聞單位或者與專業相關的單位實習至少6個月。而對於實務性強的傳媒行業而言,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知道傳媒產業的發展,為此,韓從耀(2010)提出,學校要建立“校內—假日—專業”3個類型實踐梯級,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筆者建議,傳媒經營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要提供系統的管理學理論,同時為學生創造觀察和參與媒體實踐的機會和平台,讓學生能夠檢驗和提升自己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新聞學實務課程和管理學理論課程相結合

在新聞學課程的設置方面,高校應以讓學生掌握新聞採寫、編輯的基本方法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的基本新聞素養。而管理學是一門更偏重於理論性的學科,所以建議管理學課程的設置既要考慮實用性,又要講究系統性。開設如運籌學、管理決策模型和方法等有利於實證研究的課程,力求讓學生能掌握系統的管理學方法,具備用管理學的方法對新聞學科的現象進行實證研究的能力。

3.實現校內外各類教學資源共享

首先,在師資資源方面,在學術上堅持導師負責制的同時,可以集合媒體經驗豐富的老師組成實踐指導小組,為學生的實踐提供指導意見或者實踐平台。其次,在教學資源利用上,可以組建“院內—校內—校外”的三個面向的資源共享模式,“院內—校內”共享教師資源,校外可以加強與傳媒企業的合作,實現學校與行業人才資源的共享。最後,高校與傳媒企業共建實踐基地,不僅為學生提供實踐平台,而且也為教師去傳媒企業實踐、親身感受傳媒產業最新最前沿的傳媒需求提供便利,進而以學術合作為突破口,尋求並實施與其他高校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