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如何培養高校科技創新人才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5W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國科技創新人才的基本特點,探討了科技創新人才的一般社會意義和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要素,在此基礎上提出高校關注和改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設想。

如何培養高校科技創新人才論文

關鍵詞:高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一、科技創新人才的內涵

科技創新人才,指具有科技創新精神的創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掌握創新方法和形成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是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創新素質是一種綜合素質,科技創新人才應該是知識結構廣博、好奇心強烈、想象力豐富、人格高尚的人才。創新能力的形成必須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科技創新人才應在掌握紮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能夠廣泛涉足其他領域,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奉獻新的知識、技術、工具、工藝、產品。從整個社會的發展看,所有知識的獲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工藝的更新和整個社會的進步,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沒有廣博的知識積累,創新就是一句空話。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內容和動力,是創新行為的起點。只有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才會有創新思維,創新行為才能進行。在一個以社會和經濟改革為主要動力的迅速變革的世界裏,更重視想象力。好奇心是產生和發展創新能力的前提之一。只有具備好奇心,才能推動個體去不斷尋求、發現、創新,達到對未知的理解和現實問題的解決。科技創新人才應拒絕思維定式的束縛,勤於不斷探求未知,敢於懷疑既有現狀的不足,不斷提出新的見解,追求新的突破。科技創新人才必須嚴於律己,形成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素質。創新活動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一項創新往往是經過長期努力的結果,甚至是無數創新人才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創新人才必須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經歷失敗的打擊,百折不撓,愈挫愈進。只有具備這些品質,才能在艱難的環境中或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樂觀、堅韌的態度,保持創新的熱情。創新人才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具有與人合作的精神。競爭與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社會趨勢,人們相互依賴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任何個人的進步與成功很難離開合作。很多創新活動都不是某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往往需要多個人的合作與努力。缺乏自主創造力和利他傾向的人很難和別人合作,離開了合作,就難以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的力量。因此,創新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真誠的工作態度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養成寬厚和善良的性格,樹立利他意識和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增添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具備這些品質,才能在合作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發展的需要

人類已經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科學和技術的創新能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影響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創新能力的競爭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發展的需要。高校是我國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進行知識傳播的主體,也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及知識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唯有適應社會進步的要求,培養一大批科技創新人才,並實際地參與科技創新,才能獲得社會的承認和接受,贏得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空間。美國高等教育學家布魯貝克(acher)指出,高校走出象牙塔已經是一種歷史趨勢,必須平衡純粹的學術研究和應用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又要服務社會。其實,無論是追求知識抑或服務社會,本質上都是創新。高校的創新,理應同時並重兩種指向的創新。我國高校歷來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採取種種措施,利用各種渠道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提供機會。這些措施雖然有所成效,但發展不平衡,主要在於一些高校人才培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強,課程內容滯後,教師缺少獨到見解,弱化了創新能力的生成機制,創新活動效果不佳,缺乏創新成果。高校競爭,最終是培養創新人才的競爭,是參與奉獻創新成果的競爭。高校把握機會,培養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奉獻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才能贏得競爭,獲得發展的機遇和空間。否則,難以適應社會進步的要求,並失去競爭的優勢和社會的支持。從國際環境看,我國要適應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迫切需要培養造就科技創新人才。目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的水平上,表現在技術進步和創新速度、質量和水平方面。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國科技創新的能力。國際間的競爭説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是科技創新人才實力的競爭。要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重視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努力營造適合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主動適應國際競爭的要求。

三、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生活和工作的環境

科技創新人才的成長與生活和工作環境密切相關,其所需要的環境是指從事科技創新活動時所需要的條件,社會環境直接影響其創新活動的進展。社會文化環境是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的土壤,是科技創新人才形成創新意識與發展創造力的重要背景。不同文化環境及由此產生的不同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創新觀念和創造力具有深刻影響。應當鼓勵和包容創新,以及具有創新的價值觀念。沒有這樣的價值觀念,科技創新、工作創新、機制創新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多重性質,既有“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思想淵源,亦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創新的思想觀念。因此,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和適應科技創新人才的文化環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創新活動必須擁有一定的政策環境保障。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激勵了創新人才的工作熱情,保證了創新活動的實施。但是,有時實施力度不足,機制不健全。因此,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相關政策。比如,分配製度是創新人才創新活動的重要保障,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政策環境應當是在保證創新人才基本收入的同時,對從事前沿性基礎科學研究的人才,政府給予特殊政策。同時,重視提高創新人才的經濟收入,使其具有舒適的生活環境,保證創新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國創新人才流動有時還存在障礙和壁壘,部門之間人才流動不暢通。因此,必須重視人才流動制度的建設,將之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為此,必須為人才流動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給人才流動以法律保障,使人才流動規範化和法制化,為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一些地區創新人才的激勵機制仍不完善,在人才晉職、評優、評獎等方面仍然存在重學歷、重輩分的現象,忽視了人才的實際能力和貢獻大小。在人才使用上,公平、公正的競爭激勵機制未完全形成,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對創新人才的精神激勵。因此,要完善對創新人才的精神激勵政策。認識到精神激勵是重要的激勵方法之一,能給創新人才以精神支持,使其在進行創新活動時,免除後顧之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去。要完善驅動創新人才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傾斜政策,提供個人價值得到充分承認和尊重、個人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和讚賞、個人貢獻不會被忽略的氛圍。要制定對創新人才的保護政策,逐步完善相應的法律體系。通過政策傾斜,真正使創新人才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創新活動必須有一定的投入環境支撐,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創新人才成長的投入環境建設,以巨大的科技投入保證創新人才創新活動的進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科研基礎條件以及科技資源共享機制相對薄弱,存在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的問題。應當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着力營造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政策環境。

四、高校在組織建設管理中,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從某種程度上説,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貫穿於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每個環節,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高校在組織建設管理中,尤其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國際競爭,實質上是科技和科技創新人才的競爭,在社會的各種資源中人才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作為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作用尤為突出。高校作為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高等教育的教育觀、人才觀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創新能力是創新人才的首要標準和核心能力,要成為新世紀的創新人才,就必須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意識,大力提高創造能力。高校培養的創新人才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科學工作的一般方法,能夠正確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具備較好的國際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組織能力;具備良好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創新精神與創業精神,瞭解科技與社會之間的複雜關係,參與跨學科的研發創新工作。高等教育要建立起培養創新人才的機制,自上而下轉變傳統觀念,建立起新的人才觀,把具備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作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充分理解創新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高校創新環境因素眾多,優越的實驗條件、與同行之間的交流機會、擁有研究自主權、承擔和參與富有挑戰性的研究項目等,都是學生進行創新活動、養成創新精神和掌握創新方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創造開放、流動、競爭、合作的創新人才培養氛圍,同樣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條件。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中,應多方面聽取學生意見與建議,保持信息公開和資源共享,使科技創新人才成長擁有良好的硬性環境和軟性環境。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高校還應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經費支持,使大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去。應當為大學生提供專項經費用於大學生的科技創新項目,為大學生設立創新基金,鼓勵大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同時,應當面向世界辦學,在教師招聘、人才引進方面與國際接軌,努力與世界一流高校保持同等水平,為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優良的教師隊伍。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引進具有國際水平的優秀學術大師,以多樣化的形式擴大國際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一些高校的教學評價過多注重量的考核,忽視質的把握;注重表面,忽視內在;注重知識傳授的環節,忽視特殊能力的培養和考查,尤其是對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查尚沒有一個科學可行的機制和辦法。教學方法過死,對大學生的評價主要以課程考試分數確定優劣。這些現象束縛了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因此,必須改進教學評價制度,既要重視量的考核,也應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

五、結束語

總之,高校應當深刻認識到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物質及精神上的支持,以培養出國家發展所需要的科技創新人才,為社會進步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