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試析校企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3W

論文摘要:依託企業,產學結合,辦好“校中廠”“廠中校”就是推進高職教育邁上新台階的必由之路。我們要在發展中創新了育人模式,實施“訂單式”培養、“產學結合”等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試析校企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產學結合;定單式培養;創新

近年來高職教育在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不同地區、不同院校之間發展速度和建設水平的差異也越來越大。面對新的形勢,必須形成新的策略,因此校企合作,校中廠、廠中校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是我們高職院校的必由之路。推進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增強辦學活力;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深化內部管理運行機制改革,增強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現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相互促進,區域經濟社會與高等職業教育和諧發展。我們地區有一些重點建築企業,它們是學校辦學的寶貴資源。作為一所職業院校,我們緊緊依託企業開展實訓基地建設和雙師隊伍建設工作,堅持走產學相結合之路,不斷創新育人模式,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採用定單式培養模式,先後為河南安陽建工集團、湖北長安建築公司、湖北精誠鋼結構公司等企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按照企業的需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定時安排到企業實習,培養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一、加大政策支持與投入環境建設

國家十二五規劃已將高職院校建設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同時制定了企業參與院校人才培養的鼓勵政策,建立頂崗實習工傷保險制度,優化發展環境;支持骨幹高職院校開展高職單獨招生考試製度改革試點,探索“知識+技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職業傾向測試等多樣化選拔錄取機制;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就是整個高職教育要把服務於社會對職業性人才的現實需求和學生就業作為最主要的辦學方向。持之以恆,辦出自己的特色專業,辦出自己的辦學水平。找準學校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和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學校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二、校企資源共享,提高實訓基地建設質量

高職院校要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性人才,需要有高質量的校內外實訓基地,高質量的實訓基地,需要高投入,但這在目前高職院校辦學經費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難以解決的。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創新方法。我們在實踐中,通過調動企業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的`積極性,引入企業資源,實行校企資源共享等方法,解決實訓基地建設中的困難,提高實訓基地建設質量,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一)引入企業資源,辦“校中廠”在校內建立校企共用的實訓基地。黃岡開發區內的許多企業生產設備先進,生產技術代表了行業的先進水平,我們引入了湖北飛翔模具廠的企業資源,在校內建立實訓基地,既節約了學校的辦學資金,又使學生不出校門就能接觸到先進的生產技術,同時也為企業節約了人力資源培訓成本。企業的技術人員則把成熟的先進技術傳授給學生,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拓展學生能力培養的空間。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學生職業素質養成、職業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我們一般選擇生產規模較大、生產設備先進、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作為學生的校外實訓基地。如:湖北長安建築工程公司實訓基地、湖北方正房地產有限公司實訓基地、湖北華益工程諮詢公司實訓基地、湖北欣迪爾機牀製造有限公司等20多個實訓基地。學院在企業內建設了教學實訓基地,為畢業班的學生提供上專業課和畢業綜合實訓的場所。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實習實訓要求。

(三)相關學校資源企業化,不斷提高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學校的圖書資料向區域內所有企業開放,實行信息資源的區域共享;積極為企業培訓各類員工,學院與黃岡市建委和黃岡市勞動局合作為黃岡市各企業培訓員工和高級管理人員。學校在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的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服務企業的能力,激發了企業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的積極性。

三、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深化產學合作

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主動適應區域產業結構升級需要,及時調整專業結構;深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制訂培養方案,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開發專業課程;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實習實訓基地;試行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吸納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與評價,將就業水平、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多種產學合作育人模式有: (一)“廠中校”的“工學交替”模式

探索建立、“廠中校”職業教育模式,我院與福建冠捷電子有限公司合作在機電一體化專業,實施了“學工交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第三學期在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學習技術文件、現場管理、經理班長素質要求和品質管理等課程,由企業實施職業能力、職業素質、職業知識等全面教育。第六學期再到企業進行畢業實踐。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廠中校”中學習提高綜合能力,模式中的人才培養計劃以企業為主制定,充分體現了企業(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企業真正參與的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體現了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等到了很大提高。

(二)“2+1”訂單培養模式

“2+1”模式是學院與湖北長安建築工程公司在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共同組織實施的產學合作育人模式。教學內容按企業要求設置,教學環節按企業人才資源開發計劃實施,並按企業要求對學生實施職業素質、企業管理規範的教育。學生一、二年級在學校學習,第三年在企業頂崗實習,學校負責學生的專業課、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企業負責崗位技術要求、技術規範等培訓和學生實習成績考核工作。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企業發給1000元~150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畢業生達到企業錄用要求的由湖北長安建築工程公司錄用。

四、加強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實現互利共贏

建立高職院校董事會或理事會,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與地方政府與行業企業共建高職院校,發揮各自在產業規劃、經費籌措、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聘任(聘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吸納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增強辦學活力;深化內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實教師密切聯繫企業的責任,引導和激勵教師主動為企業和社會服務,開展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互利共贏。我們的成功經驗主要有:

(一)由高職院校董事會或理事會商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合理安排各階段教學任務,校企深度合作,完成所有教學任務。

(二)學生在企業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期間,由企業負責學生的技術指導和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學生的畢業綜合實訓由學校老師和企業老師共同組織落實;學生在企業頂崗學習工作期間的成績,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按有關規定實施。

(三)企業技術人員來校上課。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建築施工技術》、《建築工程施工實訓》、《工程建設監理》等課程全部由公司派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講授。

五、形成特色,加強社會服務能力

加強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是高職院校特色的體現。培養區域產業發展急需人才,拓展社會服務功能,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服務,面向區域開展高技能和新技術培訓,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研發,為企業職工和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繼續教育、為中職畢業生在崗接受高等學歷教育創造條件,增強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能力。進而樹立高職教育的良好信譽,促使其持續、健康地發展。